今年粮价上涨压力大 |
送交者: 2010年07月24日02:11:35 于 [世界股票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目前正处于年中盘点之时,房价、股市、汇率等等都牵动着人心,因为这涉及下半年宏观政策的走势。不过, 最近国内的视线却集中在了一个更基础、更长线的问题上,那就是粮价。 对粮价的关注,源于多重因素。一是今年以来农产品呈股票化趋势,绿豆、大蒜、小麦、早籼稻等被轮番热炒;二是粮食减产呈明显化趋势,尽管有关方面并 不承认。如此情况下,如何评估中国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走势就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认为,今年的粮食价格存在较强的上涨动力。 首先,今年以来自然灾害不断,粮食生产和供给形成了下行态势。根据农业部数据,由于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导致全国夏粮单产比上年减少 1.4公斤,总产减少8亿斤,幅度达0.3%。虽然如此,夏粮在我国粮食总产量所占比重约为21%-23%,远不及秋粮所占比重,今年粮食是否出现丰收还 得看秋粮这一大头。但问题恰恰就在于,今年的秋粮形势不妙,罪魁祸首是最近南方的洪涝灾害。 据农业部介绍,到7月12日,江西、湖北、湖南等南方8省市农作物遭受强降雨和洪水袭击,已经“冲走”了超过113万公顷粮田的收成,而中国三大主 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两成以上正来自这些受灾地区。其中,湖北省农业厅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湖北省农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人民币90亿 元,农作物受灾面积1800多万亩,成灾约900万亩,绝收面积约190万亩。而江西省早、中稻成灾面积达622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23%;绝收面 积达132.32万亩,占总面积的4.9%。安徽是早稻的另一重要产区,据安徽省农委副主任王华日前透露,截至今年7月14日下午5点,安徽早稻和一季稻 等成灾面积达216万亩,绝收33万亩。 有分析认为,粮食供需平衡的临界点是减产1%-2%。但根据中储粮下属的中华粮网最新一期的《中国稻米投资报告》预测,部分稻米产区减产或高达 20%,总产预计将减10%左右。另外当前正值秋收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南方早稻陆续齐穗灌浆,中稻开始分蘖,双季晚稻正在育秧,动植物疫病也处于易 发期,而近期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雨区集中在长江流域,报告认为早籼稻收获期将推迟7-15天,对晚籼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也许单纯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还不足以大幅推高粮价,不过,如果减产的粮食遇上了“增产”的货币,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货币太多,民间流通很大,所以通过投机行为转变为通胀。据市场人士分析,截至20日,7天回购利率(R007)已降至 1.81%,R001则在1.48%一线企稳;全国性商行净融出资金量维持在每日2000亿元左右的规模。以上指标已基本恢复到5月下旬资金成本上浮之前 的常态。如果再结合基准债一级市场招标利率创新低、认购倍数显著提升、三年期央票创纪录发行的现状,市场资金状况在某些层面几乎达到了年内的巅峰水平。 充足的流动性降低了资金的成本,也让游资看到了机会。因为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很大,而且短期内难以迅速增产,低成本的资金降低了囤积居奇的风险,自然 提供了粮价炒作的空间。再加上低迷的股市和受打压的房地产将大批资金挤出传统投机市场,粮食就成为最好的替代工具。 第三,粮食收购领域的结构性变化也可能导致粮价上升。今年的夏粮收购并非只有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外资企业也加入到“抢粮潮”行列。世界粮油巨头 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资的“益海嘉里”粮油项目正式落户中原粮仓,其在山东、石家庄等地的粮食收购价格比市场价每斤高5厘钱左右。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随 着参与政策性收购主体的增多,特别是中粮、华粮等国资巨头的加入以及以“益海嘉里”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进军中国粮食收购市场,竞争性收购将导致粮食价格的上 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在秋粮上市后,由粮价进而食品价格上涨所推动的CPI走高可能会更明显,10月份以后甚至可能上升到5%。 对此,市场其实已经做出了反应。20日,郑州商品交易所(CZCE)交投最为活跃的早籼稻期货1101合约比19日收盘价上涨0.05%,以 2146元/吨收盘。该合约自7月初已累计上涨3.7个百分点,而在之前4月22日-6月30日期间已经接连下跌了5.7%。分析认为,预期中的早籼稻产 量下跌,可能会吸引来更多投机资金涌入市场,将未来价格推至新高。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尽管中国粮食已经保持连续6年增产,但在今年这个内忧与外患齐至的环境下,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粮价上涨可能是大概率事 件。对此,应该提高警惕。 注: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专注于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该机构观点。) 目前正处于年中盘点之时,房价、股市、汇率等等都牵动着人心,因为这涉及下半年宏观政策的走势。不过,最近国内的视线却集中在了一个 更基础、更长线的问题上,那就是粮价。 对粮价的关注,源于多重因素。一是今年以来农产品呈股票化趋势,绿豆、大蒜、小麦、早籼稻等被轮番热炒;二是粮食减产呈明显化趋势,尽管有关方面并 不承认。如此情况下,如何评估中国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走势就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认为,今年的粮食价格存在较强的上涨动力。 首先,今年以来自然灾害不断,粮食生产和供给形成了下行态势。根据农业部数据,由于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导致全国夏粮单产比上年减少 1.4公斤,总产减少8亿斤,幅度达0.3%。虽然如此,夏粮在我国粮食总产量所占比重约为21%-23%,远不及秋粮所占比重,今年粮食是否出现丰收还 得看秋粮这一大头。但问题恰恰就在于,今年的秋粮形势不妙,罪魁祸首是最近南方的洪涝灾害。 据农业部介绍,到7月12日,江西、湖北、湖南等南方8省市农作物遭受强降雨和洪水袭击,已经“冲走”了超过113万公顷粮田的收成,而中国三大主 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两成以上正来自这些受灾地区。其中,湖北省农业厅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湖北省农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人民币90亿 元,农作物受灾面积1800多万亩,成灾约900万亩,绝收面积约190万亩。而江西省早、中稻成灾面积达622万亩,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23%;绝收面 积达132.32万亩,占总面积的4.9%。安徽是早稻的另一重要产区,据安徽省农委副主任王华日前透露,截至今年7月14日下午5点,安徽早稻和一季稻 等成灾面积达216万亩,绝收33万亩。 有分析认为,粮食供需平衡的临界点是减产1%-2%。但根据中储粮下属的中华粮网最新一期的《中国稻米投资报告》预测,部分稻米产区减产或高达 20%,总产预计将减10%左右。另外当前正值秋收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南方早稻陆续齐穗灌浆,中稻开始分蘖,双季晚稻正在育秧,动植物疫病也处于易 发期,而近期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雨区集中在长江流域,报告认为早籼稻收获期将推迟7-15天,对晚籼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其次,也许单纯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还不足以大幅推高粮价,不过,如果减产的粮食遇上了“增产”的货币,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货币太多,民间流通很大,所以通过投机行为转变为通胀。据市场人士分析,截至20日,7天回购利率(R007)已降至 1.81%,R001则在1.48%一线企稳;全国性商行净融出资金量维持在每日2000亿元左右的规模。以上指标已基本恢复到5月下旬资金成本上浮之前 的常态。如果再结合基准债一级市场招标利率创新低、认购倍数显著提升、三年期央票创纪录发行的现状,市场资金状况在某些层面几乎达到了年内的巅峰水平。 充足的流动性降低了资金的成本,也让游资看到了机会。因为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很大,而且短期内难以迅速增产,低成本的资金降低了囤积居奇的风险,自然 提供了粮价炒作的空间。再加上低迷的股市和受打压的房地产将大批资金挤出传统投机市场,粮食就成为最好的替代工具。 第三,粮食收购领域的结构性变化也可能导致粮价上升。今年的夏粮收购并非只有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外资企业也加入到“抢粮潮”行列。世界粮油巨头 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资的“益海嘉里”粮油项目正式落户中原粮仓,其在山东、石家庄等地的粮食收购价格比市场价每斤高5厘钱左右。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随 着参与政策性收购主体的增多,特别是中粮、华粮等国资巨头的加入以及以“益海嘉里”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进军中国粮食收购市场,竞争性收购将导致粮食价格的上 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认为,在秋粮上市后,由粮价进而食品价格上涨所推动的CPI走高可能会更明显,10月份以后甚至可能上升到5%。 对此,市场其实已经做出了反应。20日,郑州商品交易所(CZCE)交投最为活跃的早籼稻期货1101合约比19日收盘价上涨0.05%,以 2146元/吨收盘。该合约自7月初已累计上涨3.7个百分点,而在之前4月22日-6月30日期间已经接连下跌了5.7%。分析认为,预期中的早籼稻产 量下跌,可能会吸引来更多投机资金涌入市场,将未来价格推至新高。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尽管中国粮食已经保持连续6年增产,但在今年这个内忧与外患齐至的环境下,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粮价上涨可能是大概率事 件。对此,应该提高警惕。 注:安邦咨询公司是中国内地一家独立智库机构,专注于财经与公共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该机构观点。)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