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3日报道 英媒称,西方国家仍然拒绝承认“新兴”经济体(一个过时的说法,鉴于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不再仅仅是“新兴”,而且还造就了越来越多成熟的市场)日渐崛起的实力。很多人似乎都希望中国失败,这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全球经济需要中国成功。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4月12日报道,中国现在是继美国和英国之后我们的第三大市场。
对于中国的科技公司,西方的观点中充满了自以为是和轻蔑。“它们干的就是山寨和剽窃”是时下西方世界的时髦说辞。
顺便说一句,我们也曾这么说过香港、日本和韩国。但很多中国首席执行官对数码科技的理解要比我们深刻。
数周前,笔者参加了由英国政府在上海举办的“创意英伦盛典”。在这一盛典上,笔者充当了一回主持人,采访了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局主席马云。
阿里巴巴的目标很简单,但它的野心令人瞠目结舌。用马云的话说,它是“中国未来商务的基础设施”。它的焦点在小型商务上,帮助它们通过淘宝市场进行销售,通过支付宝来向它们提供金融服务,并通过云计算和数据平台为之提供后勤保障。
一直以来西方都公认,中国公司不能也不会想在国际舞台上一展拳脚。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只是恰巧位于中国而已,”马云说,“我们的远景目标是为全球的小型商务活动提供帮助。”
面对“山寨”的吐槽,马云说,中国是在为全球科技增添价值,只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对于公司内任何指责别人剽窃了自己技术的员工,马云都会对之进行严厉苛责。“这意味着,我们的动作不够快,我们的创新度不够。败者会指责:‘是他们剽窃。’胜者只会说:‘我跑得比你快。’”
西方有很多人将中国公司描绘为威胁。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的确是威胁,就像破坏分子一样。
但笔者认为,与其担心来自东方的入侵者,不如采取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即向马云这样的中国企业家取经,且准备好承担一些风险。
很多人都只低头看脚下的三寸路,而不会抬起头来将目光投向远方。他们谨小慎微地盘算着代价,对顶线增长没有进行充足的投资。全球的现金储备数额庞大可观,都在闲置着晒太阳。
增长放缓,通胀情况跌至低谷,品牌没有定价权,合并继续成为游戏主角也就不足为奇了。合并风潮横跨所有领域,从食品到饮料再到建筑、制药和媒体。
拿亨氏和卡夫食品的合并来说,带来的似乎是代价而非促进收益,至少在中短期是这样:对于财务和采购部门来说是好消息,可对于市场和产品研发来说就不是多好的消息了。
近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问题,所谓的对等合并都不是最漂亮的解决方案。
阿里巴巴已成中国知名企业(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