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4日报道 外媒称,2月25日,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纳伊米对媒体说:“石油需求开始增长,市场趋于稳定。”纳伊米暗示,沙特对石油市场的动向感到满意。
据日本《经济学人》周刊3月24日报道,众所周知,尽管原油价格下跌,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2014年11月27日召开会议,在沙特主导下说服要求减产的成员国,决定维持原油产量不变。此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维持低油价,迫使增加原油产量的美国等非欧佩克国家减产。
欧佩克决定维持产量不变之后油价持续下跌,欧佩克一揽子油价1月第三周跌至每桶42美元左右。
纳伊米之所以发表上述讲话,是因为表明欧佩克战略开始奏效的征兆终于在石油市场出现。
例如,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在纳伊米表态时回升到将近每桶60美元,美国2月27日宣布的正在生产的石油钻采设备数量为986台,这是自2011年6月以来首次低于1000台。从2014年12月5日至2015年2月27日,美国的石油钻采设备数量连续12周下降,其间有589台停产。
国际石油企业也重新调整开支计划。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将2015年的开支从往年的240亿至260亿美元削减至200亿美元左右,还计划今后几年裁减数百名员工。
美国能源信息局2月将2015年美国原油产量下调至每天930万桶,同时预测2015年第三季度美国原油产量将出现四年来首次下降。
其实,对以欧佩克盟主自居的沙特来说,通过维持低油价来击溃页岩油只不过是其石油战略的序幕。这是因为,沙特在实现2020年击溃页岩油的目标之后,准备拉开在欧佩克内部与伊朗和伊拉克争夺市场份额的第二幕。
回顾历史,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欧佩克先是防止油价进一步下跌,后来改成对原油产量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欧佩克的最大课题是,为了实现原油收入的最大化,如何协调争取增加本国生产份额的成员国之间的利害关系。对欧佩克成员国来说,本国生产份额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和国民生活。
20世纪80年代,交战的伊朗和伊拉克之间、支持伊拉克的沙特和伊朗之间的对立延伸到欧佩克会议上,决定各国的生产份额非常困难。
现在,欧佩克内部的对立格局变成了“什叶派对逊尼派”,也就是伊朗与伊拉克联手对抗沙特的格局。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因海湾战争、联合国制裁、伊拉克战争以及之后出现的混乱,伊拉克大幅减少了原油产量。另一方面,联合国、美国和欧盟因核问题对伊朗实施制裁,伊朗的原油产量受到了严格限制。
如果今后能够控制住不可一世的“伊斯兰国”,那么伊拉克必将争取增加原油产量。如果伊朗与美欧就核问题达成协议,那么制裁将逐步被解除,伊朗的原油产量也将增加。沙特担心伊朗和伊拉克联合起来,要求沙特大幅减少产量。
从欧佩克内部的生产份额来看,伊朗占8.8%,伊拉克占10.1%,沙特占31.8%。在成功击溃页岩油之后,沙特今后又需要几年时间化解伊朗和伊拉克的增产要求呢?沙特的石油地缘政治学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