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漫长的两年时间,
中国政府对通胀的控制终于取得了成效。
最新公布的2月宏观
经济数据显示,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涨幅为3.2%,创20个月新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上年同期持平。诚然,通胀率回落值得庆贺,然若进一步看到物价回落背后的生产滑坡,恐怕就很难乐观起来了。
对于PPI数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使用“与去年同月持平”的说法,替代了“涨幅为零”的实际内涵。同时,CPI开始大幅回落,与1月份4.5%的涨幅相比,环比回落1.3个百分点,减速超过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
就在1月份,CPI和PPI出现背向而行,PPI大跌至零,而CPI不跌反涨。这当然和1月份“两节碰头”相关,说明1月份工业生产活力比较弱,而居民消费活力比较强。再看如今2月份的数据,是不是意味着工业生产基本没有恢复,而消费活力也降低了?
现在看来,PPI走势反映出的
中国经济状 况更令人忧心。如果PPI总在“零”附近徘徊,说明中国经济活力已经出现疲态,至少很可能会使进入“通缩”状态。如果出现“通缩”状态,恰恰说明,中国前 期宏观调控过度――超调,如果现在还对宏观经济政策转向表现得羞羞答答,那问题就会更加严重――实体经济受到严酷打压。
另外,生产者出厂价格已经是“负增长”,至少涨幅远远小于购进价格涨幅。这说明,企业生产的成本端依然压力巨大,但出售商品的价格却不升反降,这 一定会继续压缩企业利润,逼迫它们走向减产、停产或破产。内地财经评论员钮文新认为,一旦形成风潮,就算PPI大跌,CPI仍可能不跌反涨,老百姓的生活 也会变得更加痛苦。
因为,生活必需品在刚性需求的作用下,上游成本上涨可以顺利向下游传导。现在情况就是,非生活必需品价格下跌拉低CPI,而老百姓生活必需品价格却刚性上涨;未来,如果企业减产或停产,会使非生活必须供给减少,从而拉高非生活必需品的价格。
现在再看价格数据,凡是和老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全都在涨;未来,物价依然会全面上涨。为什么?钮文新指出,只要是实物生产都脱不了三种基础商品:石油、粮食和土地。如果这三种商品价格刚性上涨,那一切商品价格都会上涨。只是早一点或晚一点的事。
看到现在的物价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可能会很不好看。其实,绝对数据下跌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下跌所构成的走势,如果跌得太陡,后果不堪设想。不过,现在也不是没有好的方面。比如,PPI的环比数据已经从负增长,转为正增长,趋势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