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舟子
厉害国最近几年特别喜欢跟大家宣布一个事实:我们在高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遥遥领先”美国了!遥遥领先啊,啥意思呢?就是你站在山顶上,往下看,美国人还在山脚下爬,喘得跟个老太太似的。可问题是,这山顶的风光虽好,中国还是有点儿不踏实,总觉得缺点儿啥——对,缺外国人的掌声!你说你都领先了,咋还这么在乎别人夸你呢?这不就像奥运冠军跑完100米,拿了金牌,还非得拽着观众问:“你看我跑得快不快?你快说快!不说我跟你急!”
最近有个事儿特别能说明这心态。习总搞了个“5年5万人”计划,邀请美国青少年来中国交流学习。听起来多大气啊,5年5万,数字都透着一种“豪”的气质。结果呢,美国杜克大学的学生来了,60多号人,浩浩荡荡到了江苏苏州,参加了个“江苏交流营”。全程免费,机票还补贴2000美元——这待遇,连我都想冒充美国学生去了!
可这些美国学生下了飞机,啥感觉呢?杜克大学的凯博同学说了:“我们去的每个城市,都有创新博物馆,一尘不染,干干净净,问题是,除了导游,我们是里面唯一的活人!”哈哈哈,这画面感,我都能脑补出来。一个空荡荡的博物馆,导游在前面指着展板喊:“看!这就是我们遥遥领先的AI!”学生在后面小声嘀咕:“哥们儿,这AI咋连个游客都没领先到啊?”这哪是文化交流啊,分明是大外宣的实景演出,剧本都写好了,就差观众喊“哇塞”了。
更搞笑的是,中方讲解员一逮着机会就拿中国跟美国比。凯博说:“他们老讲中国的优势、中国的韧性、中国的创新,数据甩出来一堆:瞧,我们太阳能板比美国多!碳排放20年后比美国少!我们就是这么吊!”听着像不像那种街头算命的:“你命里缺夸,我来给你补上!”问题是,美国学生听着听着就懵了:“哥们儿,你这是交流还是竞赛啊?我来这儿是想吃顿正宗麻辣烫,不是听你念PPT的!”
还有个学生,叫马修,提到了一件事儿。交流营里有个讨论环节,有个同学问了个关于神韵艺术团的问题——你知道,神韵那帮人老喜欢跳舞黑共产党。结果呢,翻译还没说完,导游弗兰克就跳起来了,跟馆长用中文吵了一通,最后翻译淡定地说:“很多中国戏曲也在全世界表演,比如法国。”全场学生都傻眼了:“这啥跟啥啊?我们问的是神韵,你给我整了个法式川剧?”哈哈,这回答,堪称外交级别的“转移话题大师”,我都想给颁个“奥斯卡最佳编剧”了。
但最绝的还在后面。中国媒体啊,那真是下了血本儿。学生们刚下飞机,还没倒完时差呢,就被从央视到江苏地方台的记者围得水泄不通。凯博说:“我们到江苏才18小时,记者就问:你最喜欢江苏啥?你会永远搬来这儿吗?”这问题问得,好像不夸两句就要被扣留似的。还有记者更狠,直接上手教学生怎么夸。马修有个朋友被问到可再生能源,他答了一遍,记者说:“不行,再来一次,突出重点!”第二次还不满意,第三次直接说:“你就照我说的念!”哈哈,这哪是采访啊,这分明是导演在调教演员,连台词都给你写好了,就差喊“Action”了!
最后,凯博在江苏电视台的报道里看到自己,视频还被加了个“哭泣滤镜”。他说:“你拍新闻,最忌讳的就是给采访对象加滤镜吧?要真实啊!”结果呢,人家不仅加了滤镜,还把他的话剪得跟表白似的。这操作,我都服了,简直是“遥遥领先”的剪辑技术,连好莱坞都得甘拜下风。
你说这事儿多讽刺。中国不是老说自己高科技领先吗?新能源汽车满街跑,AI比美国还牛。可为啥还这么在乎美国学生点个赞呢?就像你真是奥运冠军,100米跑了9秒5.破了世界纪录,你会去观众席一个一个问:“你看我牛不牛?你说不说?”不会啊!冠军的心态是金牌往脖子上一挂,回家吃火锅。可中国呢?金牌挂上了,还得拽着裁判喊:“你快说这金牌真值钱!”这心态,咋这么像刚发了个朋友圈,非得盯着看谁点了赞呢?
所以啊,我看这“5年5万人”,与其说是文化交流,不如说是“5年5万掌声”计划。花这么多钱,请美国学生来看博物馆、听数据、录视频,最后就为了让他们说一句:“中国,你真棒!”可人家学生说了,他们下次还想来,不是为了夸你,是为了交流完自己跑去韩国吃炸鸡、去越南喝咖啡。哈哈,这算不算另一种“遥遥领先”——领先到别人都赶不上夸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