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翔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存在论”(Ontology)在《存在与时间》中被详细阐述,构成了现代哲学中关于存在问题探讨的核心。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不仅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框架,也为文学创作带来了独特的视角和灵感。
一、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含义
“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将“存在”视为理所当然,忽视了它的深层意义。海德格尔认为,哲学的首要任务是“重新提出存在的问题”,即探讨“存在”究竟是什么,以及为何存在的意义如此重要。
他区分了“存在”(Sein)与“存在者”(Seiende):前者是普遍性的“存在本身”,后者是具体的“存在的事物”。文学创作中,作家常常描绘“存在者”(具体的人或物),而通过“存在论”的视角,作家可以深入挖掘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质意义。
“向死而生”:
日常性与真实存在:
二、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核心内容
“此在”(Dasein):
“时间性”(Temporality):
“世界-内-存在”(Being-in-the-world):
三、海德格尔“存在论”对文学创作的价值
激发哲学性主题的探讨
深化角色的内心世界
增强叙事结构的复杂性
丰富环境的象征意义
四、具体写作场景中的应用
1. 描写死亡与生命的觉醒
2. 揭示日常生活的非本真状态
3. 时间性的结构化表达
场景:故事中多个时间线交错:
过去:父亲与孩子的温馨回忆。
现在:父亲对孩子早逝的痛苦。
未来:父亲试图让幸存的孩子自由成长。
哲学内涵:时间的线性表象背后是复杂的情感与记忆。
五、结语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通过对“存在”的深刻探讨,揭示了个体在生命有限性中的意义追寻,这不仅为哲学研究提供了启发,也为文学创作注入了哲学深度。将其融入写作,可以让故事更加复杂和深刻,使读者在角色的成长与矛盾中,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