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难忘清末民初的木轮车
送交者:  2024年07月05日05:27:20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溪边树下

        189836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德国政府签订了《胶澳条约》后德国人接受这片一穷二白的土地时,木轮车依旧是当地住民的主要交通工具。这种从春秋战国就盛行的古董运输工具直到1958年才逐渐被彻底淘汰。 

         木轮车分独轮和双轮两种。独轮车载量较少,为农户必备。双轮车又叫地排车主要在城镇承担货物运输。

         青岛开埠之初,从没见过汽车和火车的首批移民们,都是壮年男子推着让老人和妇女小孩坐在木制的独轮车上,靠双腿一步步润进青岛的。那一代人当年追求的梦想就是一句话:闯青岛。

          笔者的父辈闯青岛就是在1921年里18岁的父亲和16岁的叔叔用独轮车推着祖母从昌邑走300里土路历时三天走进青岛的。

        地排车按车轮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木质坚硬用不开裂的纯木轮手推车。

         第二种是木轮外面包了一层铁皮箍。

         第三种是木轮外包了一层胶皮。

         那时除了军政衙门有汽车外,社会上罕见用汽车载货。地排车是承担青岛开埠后全市的全部物流任务。如石炭线的煤炭都是通过地排车分流到全市各地。填海建设港口,沿海工厂圈地、一般工商民用建筑等都是用地排车把一车车土方运来施工的。每辆地排车载重可达千斤。那时青岛社会地排车的拥有量数以几千计。

         拉地排车全靠人的体力。拉车人被人称之为老搬。犹如四川人称苦力为棒棒。 中间驾车的活叫驾辕。遇到上坡就临时雇拉崖人帮助拉边绳。地排车催生了拉崖人这一群体。许多人初来青岛的人就拿根带钩的绳子站在上坡马路边待雇可解决吃饭问题。许多穷学生也加入了拉崖的行列。

        

       为了提高地排车的运输效率,德国人在市政建设上采取了相应配套的措施。在车站码头及市内交通主干道的马路上耗费巨资都铺设了条状石板的地排车道,足有20公里。这项措施不仅使地排车论接触地面的摩擦系数降低80%以上,还拉车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一半还多。深得市民拥护。 

       沈鸿烈任市长时还专门为拉大车运输工人在青海路、奉化路(今杭州路)、威海路等地修建了休息亭,免费供应热水深得市民称赞。

       1958年大跃进时地排车轮发生了重大变革。地排车的车轮升级换代,完全以带轴承的充气胶轮替代木轮。木轮地排车彻底绝迹。上世纪60年代后各行各业以汽车作为运输工具的单位越来越多。地排车逐步退出运输市场。

        城市建设中马路上的石条陆续被拆除。三十年前就消失并已不见踪影。

        今日青岛人似乎不应忘记,青岛的拉车人为这座城市洒下的血汗。我忘不了当年拉车人常说的诉苦口头禅:

       我们像拉车的牛马,汗珠滴到石条上摔成八个瓣………

        泪花,汗花

        都是穷人用血来浇灌的。

        浪漫的诗语充满苦味。

                                              20231013 于美国西海岸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3: 社保缴费一刀切的规定15年,就是中共欺
2023: 这是中共对弱势男人明晃晃的欺负呀!
2022: 美国用芯片卡中国脖子?相当于引刀自宫
2022: 人类对未来的追求是基本一样的
2021: 我怎么打老师了!?——红卫兵忏悔录
2021: 第一个人民公社 & July 4th
2020: 彭德怀
2020: 探姚文元墓
2019: 伪中央苏维埃纪实
2019: 美国独立日,人类现代文明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