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维
这是我们老家芷江的一句俗语,意思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相似。但我很长时间不懂其意。癞蛤蟆为什么要躲端午?为什么躲过了初五,躲不过十五?
1975年春天,我插队到水宽公社,户口到拾担大队水牛天生产队。平常在公社茶场工作,春插和双抢(抢收抢种)时到生产队干活。
拾担大队在一个大峡谷里,长约两公里多,各个生产队就沿着这个峡谷平坦的谷底分布。谷底大概100 到150米宽,农田以梯田到形式展开。有溪流从谷底流过,农家建在梯田的后面山脚处,背靠一座叫杨家界的山。大概垂直高度有大约100多米,不算高,但非常陡峭,平均坡度应该有35度以上,最陡的地方可能有45度以上。上面树木茂盛,也有农田,但都被树木掩盖,很难见阳光,水极凉,蚂蝗极多。所以产量不高。从上面挑担下山非常难。
上山后,山体很大,可以有绵延几公里,有些地方仍然很陡峭。翻过山去就是怀化县的中方,比到所属的水宽公社还要近一些。不过没有公路,公路是绕山走的,要远一倍都不止。山两边的村民们虽然现在属于不同的县,但过去是一个县,世世代代都交往,通婚,拾担大多数人在中方都有亲戚。但因为愚昧,常常亲上加亲,就是表兄妹通婚,造成先天弱智,残疾的孩子很多。我所在的水牛田生产队,几年都找不到一个兵役合格的青年人。也有身体合格,但家庭不是贫下中农的地富反坏的子弟。
杨家界很陡,大家都会绕山走平坦一些的路,所以一般要走十几里。仍然还是很近。即使大家世世代代交往,风俗上仍然有区别,最明显的是端午节时间不同。拾担按照芷江的风俗,端午节是五月初五。但中方那边却是五月十五过端午。这就变成了山两边过两个端午节。拾担五月初五过了端午节,因为中方那边有亲戚,于是五月十五又去中方亲戚家过一次端午。中方的人则反正做。成为拾担-中方地区的一个特殊景象。
我想起了芷江人常说的“癞蛤蟆躲端午,躲过了初五,躲不过十五“。原来真的还有人五月十五过端午节的。后来我知道了因为癞蛤蟆可以入药,端午节时期癞蛤蟆药性最好,于是很多人在端午节抓癞蛤蟆,这才有了”癞蛤蟆躲端午“的说法。但”躲过了初五,躲不过十五“的说法,我在芷江听说过,但不懂。当我插队在芷江水宽公社拾担大队才终于明白了。觉得活在拾担-中方一带的癞蛤蟆真是太难了。
不过为什么有人五月十五过端午?网上说:南方有些地方五月初五是小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但我所在的拾担-中方的情况是,一边只过五月初五,不过五月十五;另一边只过五月十五,但不过五月初五。与网上说的不同。
写于2024年6月9日,端午节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