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中国真正退到文革是不可能的,但可能比文革更糟
送交者:  2024年05月21日10:26:57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徐友渔认为:再怎么强调“六四”影响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对我个人来说“六四”影响是决定性的。经过“六四”,各种各样的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都不再按照以前那种方式生活了。最深刻变化就是,“六四”尖锐提出了执政党的合法性问题


  老高按:35年前的“六四”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我身边许多朋友的人生,都是“六四”改变的,阎淮就是最典型的一例,我还可以数出很多——我自己或许除外,改变我命运的最大因素,或许是“六四”前我脱离了官场,或许是“六四”后我告别了故国。但是要从思想上、精神上说,无疑“六四”深刻改变了我的心灵轨迹。(记得我妻子曾回忆:“记得刚与你交往时,你表白说你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真让我十分吃惊、十分不解”……)
  俱往矣!
  2024年除夕,在一次法拉盛朋友破费邀请的聚餐上,见到疫情之后就没见面的徐友渔博士,他带来几本刚出版的《革后余生:从牛津大学到北京市第一看守所》,赠送给朋友们。当天我回到家,翻开来就再也合不上去,一口气读完这本248页的书,感受很多!如果我还做《读书之乐》视频节目,这本书无疑是个很好的题材。最近读到今年创办的“波士顿书评”上刊登了就这本书对他的专访,其中就提到:

  中国为何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个秘密便是1989年的六四天安门事件。这个事件不仅改变了整个国家,更是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很多人的命运,其中一位便是中国学者徐友渔。

  “波士顿书评”(https://bostonreviewofbooks.substack.com/)创办几个月,发表了很多有见地、有质量的好文章,我非常喜欢。创办人和主编是罗四鸰女士,这篇专访,没有署名,但我读来像她的思路和文风。很受启发!感谢徐友渔博士,感谢“波士顿书评”。“六四”35周年即将来临,我想,我们应该将回顾、反思和总结的思路从要求“平反”更拓展开来,更多地去想一想:“六四”对中国、对世界、也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轨迹,有了何等重大甚至是决定性的正负影响!
  上面提到《读书之乐》。我的这个节目影响不大,除了两三期之外,其它二十多期每期只有万把两万的浏览量。在此之前,我还在《历史明镜》节目中做主持人,后来主持做了一百多期《伐林追问》节目,说起来也是好几年前的事了。出乎我意料的是:4月27日,美国之音播出陈小平博士对我的一个半小时专访《专访高伐林:胡锦涛二十大为何两次被辱?》,三个星期以来,已经有77万多人次浏览,跟帖中不少人提起我做的这些节目,让我感到温暖,也想起那句中国成语:“功不唐捐”!

1716231809639812.jpg

1716231871209046.jpg


  徐友渔:我们不必绝望

  徐友渔,波士顿书评 Boston Review of Books,Jan 17, 2024

  波士顿书评编者注:2024年1月,徐友渔的回忆录《革后余生:从牛津大学到北京市第一看守所》在台湾出版,为其出版此书的王丹说:“为徐友渔老师出版他的回忆录,是我这两年最想做的事情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友渔老师丰富的人生经历,更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对人生和历史的认知,本身就值得作为历史保存下来。”
  中国为何是现在这个样子?这个秘密便是1989年的六四天安门事件。这个事件不仅改变了整个国家,更是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很多人的命运,其中一位便是中国学者徐友渔。八十年代,徐友渔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也是少有的哲学系研究生,并刚刚从牛津大学学习归来,与当时许多中国知识分子一样,他对这个国家投入了巨大的政治热情,成为八九学生运动中的积极一员,亲眼目睹了整个事情的发生。
  作为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徐友渔觉得有责任把这个巨变和自己的反思写下来,作为这个时代的脚注,从徐友渔笔下,读者也能窥见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一些场景,触摸到时代的脉络与变化,一些著名事件与人,如八十年代文化热、九十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六四事件、刘晓波、零八宪章等等,也有了细微的人性的温度,而不仅仅是冰冷的事件或是人名。为此《波士顿书评》,特别电话采访了客居纽约的徐友渔。

  书评:从书名看,我以为这本书是您的人生传记。但是在这本书中,除开你上牛津大学的经历和瑞典访学的经历,大部分都是在叙述你参与的一些公共事件,甚至连章节的标题基本都是80年代90年代的一些公共生活事件,非常好奇,你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些公共事件来写传记,而不是写个人的经历和生活?
  徐友渔:是这样的,你的那种印象可能是根据现在台湾出版的书名得到的,台湾的出版社把我原来的书名改为《革后余生:从牛津大学到北京市第一看守所》。从这个书名看,你的理解是对的,因为按照这个题目,我可能是要侧重描写个人的际遇和感怀,写一些自己过去经历过和做过的事情。但是实际上,我的书本来的名字叫《从牛津大学到北京市第一看守所:时代风云的回顾与反思》,我的本意是要写一些时代的大事。
  在我看起来,写我个人的经历意义不大,我觉得这本书要有意义的话,就是要把那个时代写出来,我是想从思想和文化的角度,来描写那个时代的脉动和走向,想为历史的发展整理出一些线索。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想通过我跟时代之间的互动与对话,把那个时代的一些东西写出来,所以我自然要挑选具有时代意义的大事来写,而不是像出版社的书名所暗示的那样,描写自己的个人事情。这是两个不同方向的写作。书名的改动,就容易使人想到这本书应该是写个人的。若是这样个人的写作,那么应该把个人的经历写得更完全和详细。但实际上,我写得更多的是时代特征、时代的走向、时代的脉动这些东西。
  如果要像现在的书名那样,写个人的经历和遭遇的话,我就应该换另一种写法。如果那样写的话,我也有很多可以写的,比方从人际关系方面来说,这么多年,我与李慎之、何家栋、陈子明的交往,有很多事情可以写。
  此外,如果要写个人经历的话,我也可以写这么多年来,我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这些地方做访问学者或是特聘教授,或者接受一些国外大学的邀请,专门去做讲演等,这一类事情我可以写很多。但是我主要还是挑从上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这段时间重大的事件来写,从思想上文化上描写那个时代的特征和走向,我觉得我应该写的是这种东西。
  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我想自己毕竟是在写回忆录,如果过于概括和抽象,只写时代的风云、特征,那就容易像是写论说文。所以我还是尽可能写一些具体的事情和过程,它们跟时代有互动关系,所以我也写了一些在瑞典的生活,在台湾的参观访问等。这样写还是想给人一个印象,别人看到了这本书对我的经历有所了解。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读者对我所处的时代所有了解,知道一个知识分子作为时代的观察者,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怎样的。

  书评:书中你写了很多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事情,你在里面从你个人角度叙述了这些事情,有很多丰富的细节,几乎每一个具体事件,你都会说你当时说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说,现在又是怎么想的,就是每一件事都有“回顾与反思”。但是整本书结束,戛然而止,没有对整个三十多年的回顾有一个“反思”。我想知道,如果你回首这三十多年,您有没有一个概括性的反思?
  徐友渔:你是说写了这本书之后,对那么多事情,应该有一个总结性的东西,对吗?

  书评:可以这么说吧。在叙述你参与的这些公共事件时,你都会解释为什么我当时是这样一个立场,现在又是如何看等等。我好奇是的是,对过去整个三十多年您有没有一个“反思”的东西?
  徐友渔:我在写这本回忆录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一点,也很清醒地知道,最好能有一点总结和反思的东西。我的第一本回忆录(文革回忆录《蓦然回首》,1999年出版)的最后一节,标题就是“总结和反思”。这次,我没有写,不是忘记了,而是考虑之后有意为之。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我觉得,最后中国会走向哪里,能走到哪一步,我还看不清楚,我还要等等看。当我回首文化大革命时,我是知道那是告别了一场浩劫,中国人民有可能走上一条新路,与全人类公认的价值相一致的道路,而现在的中国,今后会走向什么道路,我没有把握预期和预判,会不会是日本和德国在上世纪30年代那样的道路?也许,再过几年,答案就清楚了,我得等待。
  第二,当年的讨论和争论,比如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之争,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之争,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结果,还在进行时之中,虽然由于言论空间的紧缩,一般人不容易看到当前的讨论和争论是如何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自己不便得出结论或作出总结。我当然有自己的总体性看法,但是别人会说:你的归纳总结太匆忙了。所以还是想看看下一步的发展,我觉得有一个决定性的东西,说明中国到底是走向哪一边,左的东西、极端民族主义的东西,还可能有一个总爆发,然后尘埃落定。我觉得还要等着看下一步,所以就没有把结论性的东西写出来。

  书评:从80年代到90年代,你写了一个场景的变化,也写了当时你参与的一些公共话题讨论。不过,那时还有一个话题,讨论得也很激烈,那就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问题。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不知道您对九十年代以及当下中国知识分子整体如何看?
  徐友渔:89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分界线。80年代,可以说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都是热气腾腾,思想非常活跃,大家也特别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来讨论中国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89之后一片肃杀,大家都噤口不言,这种情况到后来稍微好了一点,但说话也还是半吞半吐的,直到现在,我觉得大家也还没有恢复到80年代那种比较畅所欲言的情况,当然,现实条件也不太允许有这种情况出现。
  总的来说,如果要说今天的知识分子总体状况,我觉得跟其他国家其他时代的知识分子状况差不多。中国知识分子跟其他知识分子群体也一样,首先分成不同的群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和想法,不能一概而论。
  其中最勇敢的一群知识分子是那些为民请命的人,为了社会和历史的进步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人;还有就是不太关心政治和国家大事的、安心做学问的人,一心一意把学问做好、洁身自好的人。当然也有很多是追求功名利禄的,卖身投靠依附于权势的。所以,中国知识分子也是分群体的。
  如果一定要笼而统之说的话,我觉得中国的知识分子,可以说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正义感和道德感的,大体上还是能够明辨是非和对错的。他们思想上是明白的,但是在实际行动上是明哲保身的,要求他们去做逆潮流的抗争和为民请命的事情,是做不到的。
  当然,我觉得现在还是有少数的知识分子,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道义立场,讨论一些真正的问题的,比如社会的不公正问题,比如中国的腐败问题这么严重,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问题,还是中国自己的极权主义政治制度造成的等等,这些问题,我觉得还是有人在认真思考,而且得出的结论也还是相当有意义的。

  书评:这本书中,您写得最多的是六四和六四对您的影响,您可否说说六四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徐友渔:六四对我个人来说影响很大,甚至是决定性的。我觉得六四的影响大到你再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是不会过分的。
  六四事件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一个分水岭。我刚说过,80年代大家是意气风发的,要去搞启蒙和思想解放,推陈出新。但是经过六四之后,各种各样的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都不再按照以前的那种方式生活了,思想和生活状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些人辞职了、退党了、下海了,也有出国的,完全不能按照以前的方式来生活。我自己也明确意识到,我不能按照原来的方式生活了。这是从个人角度说,很多人都起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国家从政治的角度来说,六四是发生在中国的最重大的事件,我觉得,最深刻的变化就是,它把执政党的合法性问题尖锐地提出来了。
  我们看六四学生运动,支持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动力,实际上和原有的意识形态差不多,比如说六四学生把自己的运动跟共产党以前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看成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唱的也是《国际歌》;六四之后就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这种变化是什么的话,那就是把中国执政党的合法性问题尖锐地提出来了。以前大家无论有多少埋怨,有多少意见,反正还是老生常谈,说惯了的,还是“人民的政府”、“人民的军队”;但是六四开枪之后,“人民的政府”、“人民的军队”这话就完全站不住脚了。执政党的合法性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最尖锐的问题,我觉得六四最根本的变化是引起中国人最深刻的思考,归根到一点就是这个问题,就是执政的合法性问题,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了。
  六四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它触发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六四事件发生后不久,接着就是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然后是罗马尼亚的独裁者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处决,最后是苏联大帝国的解体,等等,这些重要事情的发生,都可以把六四看成是这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的起点。所以我觉得,经过若干年以后,我们再来回顾历史的话,六四起点的作用影响巨大,值得深入研究。所以说,六四对中国的历史走向有影响,对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有影响。

  书评:您在书中说,您本性热爱哲学,后来就走出书斋开始研究红卫兵和文革。您可以说说哲学研究和文革研究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吗?
  徐友渔: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需要有一点多元化的思维,实事求是地说,我研究哲学跟研究文革两者之间没有内在关系,两者是没有逻辑关系的。
  我在书中是这样说的,我喜欢哲学是出于天性,我研究文革是因为我自己的经历。我自己深深地卷入文革之中,在文革中经历了很多事情,体会和感受也很多,我把研究文革当成我的历史责任。一个是出于我天性爱好;一个是出于自己的经历和对历史责任的认识。在我看起来,虽然我同时研究哲学和文化大革命,但是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而且这个情况在很多人身上都有。因为在中国,研究文革是禁区,基本上没有单一地以研究文革为专业的学者。你仔细观察,中国的文革研究者大体上都跟我一样,都是身具两种身份,自己本身有一个职业性的研究领域,比方说社会学或者是文学,文革基本是副业。所以基本上每一个文革研究者,都是一身挑两副担子,一个是研究本专业的东西,就像我研究哲学一样,其他人研究社会学、经济学,甚至研究物理学的等等这些人都有;他们的另一个专业或者说副业就是研究文革。
  要说也有一点联系,就是自己研究的方法、做学问的方式可以相互补充借鉴,这些东西在研究者那里,还是可以统一的,这种一致的东西就自己受到的学科训练。对我而言,就是研究文革也要有一种精确的表达和清晰的思维。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人可以同时研究两种不同的学科,这也是在中国研究文革比较特殊的现象。

  书评:这些年,文革是否会再来等类似的话题,很热门,作为文革研究者,您怎么看?
  徐友渔:这些年确实有一种想要恢复到文革的趋势,引起人们的关注。比方说,现在不再像以前那样,说文革是一场浩劫,而把它说成是社会主义探索,这种说法明显表现出一种要恢复到文革去的努力和趋势。此外还有很多现象和说法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警惕,比方说,文革的时候讲的是“统一意志、统一步伐、统一行动”,现在讲的是绝对的服从和集中,多方面的现象表明文革有可能死灰复燃。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我觉得要真正退回到文革是不可能的。简单来说,文革的指导思想是“继续革命”的理论,现在就绝对不可能有发动文革的这种指导思想,现在是绝对要压制这种思想的,怎么可能讲继续革命,讲变革权力结构这种理论呢?现在讲的是稳定压倒一切。
  文革中对党政干部清洗,采取的是群众运动的方式,是把群众发动起来去斗“走资派”即党政官员,而现在绝对不会,也绝对不敢搞群众运动,不敢把群众发动起来。现在搞的是斯大林式的镇压,依靠专政工具和国家机器,现在维稳是重中之重。而文革期间,全国到处是天下大乱的局面,这是文革最根本的特征,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了。

  书评:这些年,再加上疫情,中国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经济环境,似乎都在恶化。很多中国人都很悲观,“润”成为一种流行。虽然你这本书没有得出一个结论,但你是否可以想过,中国知识分子,应该怎么办?您有没有对这个国家绝望过?
  徐友渔:我想问的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应该怎么办”,而是更广泛的“中国人应该怎么办?”现在,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不仅知识分子,而且广大的人民,包括大学生,蓝领白领劳动者,都对现实不满,都关心中国的社会公正问题,中国的法治问题,中国的经济问题。在中国,求发展、求变革的愿望和热情是巨大的,人们并没有放弃理想,放弃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争取变革现实的呼声不绝于耳,争取变革现实的行动和活动层出不穷。我想,从长远看,量变总会积累为质变。所以,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是不必绝望的。

  书评:最后能给我们推荐两本书吗?
  徐友渔:我一直在看很多好书,值得阅读和推荐的好书真是太多了。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想推荐的第一本书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而且据我所知,它对中国很多人,尤其年轻人,影响很大。
  我经常提到这本书,回味这本书。我的评价是:《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深刻、透彻、动人地描述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歌颂了人间高尚的、伟大的、动人的关系和感情,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爱情,同情与怜悯;鼓励人们要有独立的意志和坚强的决心,决不媚俗地生活于世。它还描述了艺术的动人魅力,艺术家创造力的养成和迸发时的精神状态,等等。我觉得看了这本书以后,可以使一个人成为真正的有内涵有性情的人,或者说是一个文明的,有修养的人,使你能够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据我观察,不论是中国或者外国,现在年轻人中感到无聊、思想空虚的人很多,对人类的真正的感情体悟比较少,我觉得看《约翰•克利斯朵夫》可以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懂得和追求真善美的人。
  第二本书,我想推荐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这本书使得人们在日常庸碌的生活中,懂得人类阴暗的那一面的东西,懂得什么叫做正义,什么叫做苦难。对于一个人来说, 知道这些东西是很重要的。知道世界上有美好的生活以外,还需要知道人类生活的黑暗的那一面,知道在一个国家当中,如果个人的权利得不到保证的话,人们的生活会糟糕、可怕到什么样地步。知道人类的苦难和可怕,我觉得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课。

0%(0)
0%(0)
缂傚倸鍊搁崐鐑芥倿閿曞倶鈧啴骞囬弶璺唵闂佽法鍣﹂幏锟�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亜妞ゆ帒瀚粻顖炴煥閻曞倹瀚� (闂傚倸鍊搁オ鎾磻閸曨個娲Χ婢跺﹦鐤囧┑顔姐仜閸嬫捇鏌涢埞鎯т壕婵$偑鍊栧濠氬磻閹炬番浜滈柨鏃傚亾閺嗩剙鈹戦埄鍐╁唉闁轰焦鎹囬弫鎾绘晸閿燂拷): 闂傚倷娴囬褍霉閻戝鈧倿顢氶埀顒勭嵁韫囨稒鏅搁柨鐕傛嫹 闂傚倸鍊烽悞锕€顪冮崸妤€闂い鏍仜缁狀垶鏌ㄩ悤鍌涘 (闂傚倸鍊搁オ鎾磻閸曨個娲Χ婢跺﹦鐤囧┑顔姐仜閸嬫捇鏌涢埞鎯т壕婵$偑鍊栧濠氬磻閹炬番浜滈柨鏃傚亾閺嗩剙鈹戦埄鍐╁唉闁轰焦鎹囬弫鎾绘晸閿燂拷): 婵犵數濮烽弫鎼佸磻濞戔懞鍥敇閵忕姷顦悗鍏夊亾闁告洦鍋夐崺鐐寸箾鐎电ǹ孝妞ゆ垵鎳庤灋婵せ鍋撻柡宀€鍠庨埢鎾诲垂椤旂晫浜堕梻浣告惈濡鎹㈠鈧濠氭偄閸涘﹦绉堕梺缁樺姦閸撴瑩顢旈敓锟�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濠电偛鐗呯徊濠氬箚閵堝鍐€闁绘挸娴风涵鈧�
闁诲孩绋掗妵鐐电礊閿燂拷
闁诲孩绋掗〃鍛般亹閿燂拷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1 闁诲孩顔栭崰姘叏閺夋埈鍤曢柛顭戝亞閻熷綊鏌eΟ铏逛粵闁伙綁浜堕弻鐔煎传閸曨喖顏梺鍝ュ枑椤ㄥ牓骞戦崟顖f晬婵犲﹤鍟悿鍥⒑閹肩偛鍔甸柟鍑ゆ嫹 濠电偞鍨堕幐鎾磻閹剧粯鐓涢悗锝呭悁缁ㄧ兘鏌ら崹顐㈢伌闁诡垰鍟撮弫鎾绘晸閿燂拷
2 闂備胶鍋ㄩ崕鑼垝瀹€鍕﹂柛銉墯閸も偓閻庡厜鍋撻柍褜鍓涘▎銏ゅΩ閵夈垺鐏冮梺鍝勬川閸c儵寮ㄩ幎鑺ョ厓闁靛濡囩粻鎾绘煟閵婏絽鐏查柡灞借嫰椤撳ジ宕担瑙勬珗缂傚倸鍊稿ú銈嗩殽缁嬫5鐟拔旈崨顓炵彉濡炪倕绻愰幊蹇涙⒔瀹ュ鐓涘〒姘攻鐎氾拷 濠电偞鍨堕幐鎾磻閹剧粯鐓涢悗锝呭悁缁ㄧ兘鏌ら崹顐㈢伌闁诡垰鍟撮弫鎾绘晸閿燂拷
3 1930婵°倗濮烽崑鐔烘崲濠靛鑸规い鎺戝閺咁剟鎮橀悙璺轰汗妞ゅ繐宕湁闁挎繂鎳愬瓭闂佹眹鍎遍ˇ闈涚暦閸洘瀵犲璺虹墕娴犮垽姊虹涵鍛棄閻庢凹鍓氱缓浠嬪冀椤愶絾娈伴梺鍓插亖閸庢彃鈻撻弬娆剧唵閻犱浇顫夌€氾拷 濠电偞鍨堕幐鎾磻閹剧粯鐓涢悗锝呭悁缁ㄧ兘鏌ら崹顐㈢伌闁诡垰鍟撮弫鎾绘晸閿燂拷
4 闂佽娴烽弫濠氬焵椤掍胶鈯曢柣顏嗘櫕閹叉悂鎳滈鈧悘鈺傘亜閺傝法效闁诡喕绮欐俊鎼佹晜閻e瞼姣i梻渚€娼荤徊濠氬礉鐎n€勫緞鐎n兘鏋栭悗骞垮劚閻楁粌煤閿濆鐓涢柛顐犲灩閺嬫垶绻濋埀顒€饪伴崟顐ょ獮濡炪倕绻愬ù椋庣矆閸曨垳鍙撻柛銉╂敱鐎氾拷 濠电偞鍨堕幐鎾磻閹剧粯鐓涢悗锝呭悁缁ㄧ兘鏌ら崹顐㈢伌闁诡垰鍟撮弫鎾绘晸閿燂拷
5 濠碘槅鍋撶徊楣冩偡閿曞倹鍤堥柟鎵閺咁剟鏌涚仦鍓х煁闁伙絽顭烽弻娑橆潩椤掑嫷鈧鏌曢崶褎鍠橀柡灞芥楠炴瑩宕熼鐙呯闯闂佽崵鍠愬ú鎴︽倿閿曞倸鏋佸┑鍌溓圭憴锔锯偓骞垮劚鐎氼垳绮堢€n喗鐓ユ繛鎴灻埀顒€缍婇幆渚€鎮滃Ο灏栨灃闂佽法鍣﹂幏锟� 濠电偞鍨堕幐鎾磻閹剧粯鐓涢悗锝呭悁缁ㄧ兘鏌ら崹顐㈢伌闁诡垰鍟撮弫鎾绘晸閿燂拷
6 闂備胶鍋ㄩ崕鑼垝瀹€鍕﹂柛銉墯閸も偓閻庡厜鍋撻柍褜鍓涘▎銏ゅΩ閳轰胶浼嬪┑鐘绘涧濞层劑濡存繝鍐х箚婵°倐鍋撻柣妤€绻掗崚鎺楀箻鐎靛壊娲搁柟鍏肩暘閸婃绮婚悜鑺ョ厸闁告洟娼ч悘锕傛煃瑜滈崜姘┍閾忚宕查柛鎰ㄦ櫇椤╂煡鏌ㄩ悤鍌涘 濠电偞鍨堕幐鎾磻閹剧粯鐓涢悗锝呭悁缁ㄧ兘鏌ら崹顐㈢伌闁诡垰鍟撮弫鎾绘晸閿燂拷
7 闁诲海鎳撻幉锛勬崲閸愩劉鏋嶉柨鐕傛嫹2.0闂備礁鎼悧婊勭濠婂喚鍤曢柣鎴f绾偓婵犵數濮撮崐鍝モ偓锝傚亾闂備焦瀵х粙鎴︽儔閼测晜顐介柕濞炬櫅閻愬﹪鏌i敐鍛伇闁汇儱鎳忕换娑㈠级閹达富鈧銇勯敂鐣屽弨闁瑰磭鍠曠粻娑㈠Ψ瑜忛ˇ锟� 濠电偞鍨堕幐鎼佀囬悧鍫滅箚闁归棿绀佺粈鍡涙煃瑜濋幏锟�
8 闂備礁銈搁。锔剧矆娴h櫣鐜绘繛鎴欏灩鐎氬鏌嶈閸撴稓妲愰幒妤€閱囨繝闈涚墛椤旀垹绱撻崒娆戝妽闁荤喆鍊濋幊娆撳箣閿曗偓缁€鍌炴煕濡ゅ啫浠︾紒鍌氭喘閺岋綁濡搁妷銉患闂佸憡顏搁崨顖滅厯闁硅壈鎻徊浠嬫嚍閹惰姤鐓涢柛鏇㈡涧閻忕姵銇勯敂鍏煎 濠电偞鍨堕幐鎼佀囬悧鍫滅箚闁归棿绀佺粈鍡涙煃瑜濋幏锟�
9 缂傚倸鍊烽悞锕傚箰鐠囧唽缂氭い鎰剁悼閳绘梹銇勯幘璺轰粶鐟滅増鐟ラ埥澶愬箻椤栨矮澹曢梻浣呵圭换鎴︽儗椤斿墽绠旈柟鎹愵嚙缁€鍡涙煠閸濄儲鏆╅柍褜鍓﹂崜鐔奉嚕閸洖绀冩い蹇撴閻撴艾鈹戦悙鑼劮鐎规洟娼ч埢鎾诲箣閿曗偓缂佲晠鏌熺粙璺ㄥ嚬缂佹鎷� 濠电偞鍨堕幐鎾磻閹剧粯鐓涢悗锝呭悁缁ㄧ兘鏌ら崹顐㈢伌闁诡垰鍟撮弫鎾绘晸閿燂拷
10 濠电偛顕慨瀵糕偓娑掓櫊閹線鎼归崗澶婁壕婵炴垼娅曠€氾拷 闂備焦鍓氶崑鎾诲箯閿燂拷 婵犳鍣徊鍓х矙閹烘挻缍囬柣妤€鐗忛埢鏃堟煥閻曞倹瀚� 闂備焦鍓氶崑鎾诲箯閿燂拷 闂備浇顕栭崹鐢革綖婢舵劖鍎婇柣鎴炨缚椤╂煡鏌ㄩ悤鍌涘 濠电偞鍨堕幐鎾磻閹剧粯鐓涢悗锝呭悁缁ㄧ兘鏌ら崹顐㈢伌闁诡垰鍟撮弫鎾绘晸閿燂拷
一周回复热帖
1 婵犵數濮伴崹濂革綖婢跺鍨斿ù鐘差儛閺佸洭鏌熺粙鎸庢崳闁崇粯姊归妵鍕箻鐠鸿桨绮堕悷婊呭閻熴儵婀佸┑鐘诧工濡瑩顢旈悩缁樼厪闁搞儮鏅涙禒閬嶆煛鐏炵晫澧﹀┑鈩冩倐婵$兘鏁冮埀顒勫焵椤掍胶澧甸柡宀嬬秮婵偓闁挎繂妫滈崥鍌氣攽椤旂偓鍤€妞わ富鍨堕敐鐐哄閵忊€愁€涢梺鎯ф禋閸嬪棗鈹冮崟顖涚厽闁绘ê鍟挎慨鍌炴煕閵婎煈鍤欓柍缁樻崌楠炲鎮欏▓鎸庨敜闂備浇娉曢崳锕傚箯閿燂拷 kdw
2 闂傚倷鐒﹂崕宕囨崲閹邦剦娼╅柨鏃囧Г閸庣喎鈹戦悩鎻掓殶闁崇粯妫冮弻娑㈠Ψ閹存繃鍣藉ù纭锋嫹 缂傚倸鍊烽悞锕傚蓟閵娿儻鑰块梺顒€绋侀弫鍌氣攽閸屾簱鍦不娴煎瓨鐓欓悗鐢登归宀勬煛閸℃ḿ鐭掗柡灞剧洴椤㈡洟顢楁担鍓蹭紦 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箰閹间絸鍥偋閸粎绠氶梺褰掓?缁€浣虹矆閸℃稒鐓冪憸婵嬪箯閿燂拷
3 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箰閸濄儳鐭撶€规洖娲﹂~鏇㈡煙濞堝灝鏋熷┑顖氥偢閺屽秶鎮伴垾鍏呭缂傚倷璁查埀顒€鍟块顏呯箾閻撳寒鐓兼鐐差儏閳规垹鈧綆鍋勯惃鍝勨攽閻愭潙鐏﹂柟灏栨櫊瀹曪綁宕橀鑲╁姦濡炪倖甯婇悞锕偹夐崼銉︾厓鐟滄粓宕楀鈧畷鎴﹀箻鐡掍礁缍婇弫鎰疀閺傛浼� 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箰閹间絸鍥偋閸粎绠氶梺褰掓?缁€浣虹矆閸℃稒鐓冪憸婵嬪箯閿燂拷
4 闂備浇宕垫慨鏉懨洪敂鐐床闁糕剝渚楅弫瀣煃閸濆嫭鍣归柣蹇氭珪缁绘繃绻涢幆褌澹曢梻浣哄帶閻忔岸宕归悽鍓叉晪闁挎繂鐗忛悿鈧梺鍝勫暊閸嬫挻绻涢崼婵堢劯闁哄被鍊濆畷锝嗗緞鐏炶浠﹂梻渚€鈧偛鑻晶楣冩煙閸戙倖瀚� 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箰閹绢喖纾婚柟鍓х帛閻撴盯鎮楅敐鍛倎缂併劎鍏橀弻銈夊垂椤愩垻浼岄梺璇″灠閸熸挳寮幘缁樻櫢闁跨噦鎷�
5 婵犵绱曢崑鐘活敋閺嶎厼绀堟慨妯挎硾閽冪喎顭块懜闈涘缂佲偓閸岀偞鍊甸柨婵嗗€瑰▍鍡椻攽閳瑥鍟犲Σ鍫ユ煛閸屾碍鍋ユい搴㈩殕缁绘繈鍩€椤掑嫷鏁傞柛顐g箘椤撳ジ姊虹拠鈥崇€婚柛鏇ㄥ弾濡差剟姊绘担鍝勫付妞ゃ劌瀛╃粋宥呪堪閸涱喖搴婃繛鎾村焹閸嬫捇鏌熼姘殻鐎规洜鍠栭、鏇㈡晲閸涱亜浜鹃梺顒€绉甸悡娆愩亜閺嶃劎顣查柛锝呮贡缁辨帡鎮€涙ê顏� 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箰閹绢喖纾婚柟鍓х帛閻撴盯鎮楅敐鍛倎缂併劎鍏橀弻銈夊垂椤愩垻浼岄梺璇″灠閸熸挳寮幘缁樻櫢闁跨噦鎷�
6 闂傚倷鑳堕崑銊╁磿閼碱剙鍨濈€光偓閸曨倠锕傛煕閵夘喖澧柛銈傚亾闁诲骸鍘滈崑鎾绘煃瑜滈崜娑樷枎閵忋倕惟闁宠桨鑳舵导瀣攽閻樼粯娑ф繛灞傚姂婵″瓨绻濋崘褏绠氬┑掳鍊愰崑鎾绘煟濡も偓缁绘帡宕氶幒妤€绠婚悗闈涘濞叉悂鏌熼崗鑲╂殬闁稿﹥顨堢划濠氭倻閼恒儳鍘搁梺鍛婃礋濞佳囨倶閿曞倹鐓冪憸婊堝礈濮橆厾鈹嶉柧蹇氼潐瀹曟煡鏌涢幇銊︽珖妞も晜鐓¢弻銊╂偆閸屾稑顏� 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箰閹绢喖纾婚柟鍓х帛閻撴盯鎮楅敐鍛倎缂併劎鍏橀弻銈夊垂椤愩垻浼岄梺璇″灠閸熸挳寮幘缁樻櫢闁跨噦鎷�
7 1930濠德板€楁慨鐑藉磻閻旂儤宕叉繝闈涱儏閼歌銇勯幒鎴濐仾闁哄拋鍓熼幃姗€鎮欑捄杞版睏濡炪倕绻愬畷顒勬箒闂佹寧绻傞幊鎰摥闂備焦鐪归崕閬嵥囬棃娑氭殾闁割偅娲樼€电姴顭跨捄铏瑰濞寸姰鍨藉铏规兜閸涱噮妫勯柣搴㈠嚬閸撴氨缂撴禒瀣唨妞ゆ劧绲惧▓浼存⒑閸撴彃浜栭柛搴㈠絻閳绘捇寮▎鍓у數闁荤姳娴囬~澶屸偓姘炬嫹 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箰閹绢喖纾婚柟鍓х帛閻撴盯鎮楅敐鍛倎缂併劎鍏橀弻銈夊垂椤愩垻浼岄梺璇″灠閸熸挳寮幘缁樻櫢闁跨噦鎷�
8 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嚌閸撗呯煋闁汇垹鎲¢崑瀣箹濞n剙濡兼俊顐I戦妵鍕冀閵娧屾殹闂佽姤鍨甸ˇ杈╂閹烘纾兼慨妯夸含椤斿洦绻涚€电ǹ啸濠殿喗鎸抽敐鐐哄閵堝拋娼婇梺鏂ユ櫅閸燁垰袙婢舵劖鈷戦悹鍥b偓鍐插П闂佸憡鍔戦崝搴ㄥ礉閸洘鈷戠憸鐗堝笚濞懷勩亜閹存繃顥滈柨鏇樺灲楠炲酣鎸婃径瀣ㄤ虎闂佽绻掗崑鐔煎疾椤愶附鍋橀柍鍝勬噺閻撴盯鏌涘⿰鍐ㄦ殲閻庢熬鎷� 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箰閹绢喖纾婚柟鍓х帛閻撴盯鎮楅敐鍛倎缂併劎鍏橀弻銈夊垂椤愩垻浼岄梺璇″灠閸熸挳寮幘缁樻櫢闁跨噦鎷�
9 闂傚倷绀侀幉锛勫枈瀹ュ悿娲箣閻樼數鐣舵繝銏e煐閸旀牠藟婵犲洦鐓ラ柡鍥殔娴滈箖姊洪柅鐐茶嫰婢т即鏌涢悩鏌ヮ€楁い鈺併偢瀹曞ジ鎮㈤梹鎰攭婵犳鍠楅妵娑㈠磻閹剧粯鐓熼柍銉ь劜閺€濠氭煏閸ャ劎鎳囨い銏☆殕閹峰懘宕烽鐐残梻鍌欒兌鏋紒缁樺姍椤㈡牠骞嬮悩鎰佹綗闂佽法鍣﹂幏锟� 婵犵數濮伴崹褰掓偉閵忋倕绀冮柍鍝勫枤濞差厼鈹戦悩娈挎毌闁逞屽墮閸熷潡鍩€椤掆偓缂嶅﹪鐛幋锔芥櫜闁糕剝鍔掔划鎾绘⒑鐠恒劌娅愰柟鍑ゆ嫹
10 闂傚倷鐒﹂崕宕囨崲閹邦剦娼╅柨鏃囧Г閸庣喎鈹戦悩鎻掓殶闁崇粯妫冮弻娑㈠Ψ閹存繃鍣藉ù纭锋嫹 闂傚倷娴囬褍霉濮樿泛纾婚柛鈩冪☉閻掑灚銇勯幒宥囶槮闁诲繈鍎崇槐鎺楀籍閸喐鏆犵紓浣割儏椤﹂亶鍩€椤掑﹦绉甸柛鎾村哺閹偓娼忛妸锕€寮垮┑鈽嗗灥濞咃綁骞楅悩鍏呯箚閻犲泧鍛殸闁剧粯鐗犻弻銊╂偆閸屾稑顏� 婵犵數鍋為崹鍫曞箰閹绢喖纾婚柟鍓х帛閻撴盯鎮楅敐鍛倎缂併劎鍏橀弻銈夊垂椤愩垻浼岄梺璇″灠閸熸挳寮幘缁樻櫢闁跨噦鎷�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3: 高校院长在300多人工作群发色情照?东南
2023: 北京什么时候攻打台湾?2025年?
2022: 333333
2022: 333333
2021: 孔子可以超越吗?---东海客厅论儒佛道
2021: 说说深圳赛格大厦的晃动问题
2020: 毛泽东的中国
2020: 再佑神州
2019: 世界三大移民群不同命运的奥秘何在
2019: 亚裔杰出青年领袖 获亚凯迪亚市长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