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连周恩来都承认:蒋介石还算一个战略家
送交者:  2023年09月26日15:01:33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可能蒋介石还在背“消极抗日”黑锅?但邓小平之侄、一位严谨的历史学家,把时针拨回1939年,令人信服地证明:蒋的外交战略布局,既有宽阔眼界,也有仔细算计;既有精准预测,也有严重误判;虽屡屡撞墙碰壁,仍顽强在大国之间积极游说


  连周恩来都承认:蒋介石还算一个战略家

  《读书之乐》第7期,2021年10月17日首播

  高伐林



  上个星期刚刚读完一本书:《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这本书出版两年了,作者叫邓野。
  维基百科词条是这么写的:邓野,重庆人,1953年5月20日生。198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评聘为研究员。专攻中国现代史。

1695649683915410.jpg

  学者邓野十分低调,很难找到他的照片。

  说起来,邓野是我的校友,我跨进武汉大学的时候,他还在校,可惜当时不认识他。
  邓野有一个重要背景。他的父亲邓垦,2017年以106岁高寿去世。邓垦20岁时进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历史社会学系学习,与江泽民的养父江上青是同窗。他1935年入团,1937年入党。当过中共吉林地委宣传部长、佳木斯市市委书记兼市长等多个职务。中共建国后,邓垦从东北调到了西南,长期在重庆任职,从市教育局长升到了副市长。文革初期,更准确地说是文革大乱前夕,调到武汉市当副市长,成了我的父母官。
  邓垦有个比他更大大有名的亲哥哥,叫邓小平。弟弟的命运不可能与哥哥分割,文革中邓小平是中国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邓垦也被长期监管,下放五七干校;林彪出事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效忠信,希望出来工作,保证永不翻案。1972年8月14日,毛泽东批示,邓小平“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说邓“没有历史问题”“有战功”“没有屈服于苏修”。毛泽东放出这个口风,弟弟就先在1973年1月复出,担任武汉市委常委、市革委会副主任兼文教办公室主任,这成为他哥哥复出的绿色信号弹。

007b.jpg

  邓野的父亲邓垦,是邓小平的弟弟。

  要说邓野,一不留神扯到他爸爸和伯伯上了。回到正题。生在这样一个红色高官家庭,邓野却是一心翻故纸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说: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邓野老师,是因为他为人非常低调,一心埋首书山,出书也基本从来没有做过宣传。但是他的学术水准是实打实的,不掺水分。“对民国政治的逻辑以及实践,他的分析如同庖丁解牛,丝丝入扣;其理解的高度与深度,令我们这些同行读了,也不由叹为观止。”“不仅精研国共关系史,更擅长从国家关系的视角剖析中国近代史的关键转折,研究成果得到业界公认”。许纪霖还说,邓野是解读中国现代政治史第一人。历史学者雷颐称赞说:邓野有一颗学者之心,最难得的是他以一个学者的客观、冷静,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局限性。
  算不算“第一人”,我没有资格评论,但邓野取得了许多成果,眼见为实:《民国的政治逻辑》《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邓野《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

1695650029528299.png

  邓野的部分已出版的学术成果。

  朋友冯胜平交游极为广阔,认识邓垦家的人,对这本书的情况也有所了解。他告诉我,这本书原稿有60万字,写的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在抗战初期各自的战略布局和博弈互动。但是送审就是通不过,无法出版。作者不是邓小平的亲侄子吗?那又怎么样?这层关系帮不上忙。万不得已,作者只好删去有关“毛泽东的战略布局”这一部分内容,留待将来风向有变,审查口径松动了,再争取作为姊妹篇出版。全书就删去了三分之一,只留下蒋介石在1939年到1941年这一阶段战略布局的内容,40万字,这才顺利出版了。关于毛泽东的部分虽然被删去,但是在书中还是留下了些痕迹。
  看这本书的题目,是讲1939年到1941年,蒋介石的战略布局——战略布局不是讲国内,在中国地盘上相对明确,日本和中国的国民政府、共产党势力,用毛泽东的话说是“三国演义”;而这本书是讲国际战略、讲外交布局。这似乎不像一个能引起今天读者关注的话题,但是我读了之后,深感有收获。胡适有句名言:“做学问在不疑处有疑,待人在有疑处不疑。”作者正是在我们以为没什么可说的历史问题上让我们耳目一新!

1695650110683093.jpg

  邓野不得不删去了有关毛泽东的内容,《蒋介石的战略布局1939—1941》才得以出版。

  过去提起蒋介石,人们往往会贴个标签:“消极抗日”。但本书把时针拨回到1939年,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蒋介石不仅对于抵抗日本有坚定的信念,而且有深谋远虑。周恩来曾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蒋介石“还算个战略家。他的政治嗅觉要比军事嗅觉敏锐”。
  本书作者邓野写了一篇极短、短到只有两百字的后记,最后一段说:“就写作而论,笔者最为注重两个字——清楚。包括:结构清楚,文字清楚,分析清楚,归纳清楚。是否合格,那要由读者评判了。”我这个读者来评判,不仅合格,而且要打高分,充分显示了,作者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冯胜平说:作者没有一句废话,都是干货。我也深有同感。

1695650191713676.jpg

  毁誉参半的蒋介石。他是“消极抗日”吗?

  别看就是“清楚”两个字,把抗战初期的外交战略说清楚,是一件难度相当高的事。作者大量运用蒋介石日记,以及军委参事室主任王世杰、国民政府其他大员徐永昌、张嘉璈等人的日记、驻外使馆外交官胡适、宋子文、顾维钧等人的电报,台湾的“总统档案”,以及那一时期的《大公报》《中央日报》及无数外交条约、协议等史料说话。
  中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强国是美国、苏联、德国、英国、日本,以及意大利——起初还有法国,但法国在1940年6月被德国击败,出局了。中国虽大,但跟他们一比,是最弱的。这就是战国七雄的20世纪放大版。

1695650248855299.jpg

  民国政府重要官员王世杰的日记是研究抗战史的重要史料。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这么想:小日本凭什么对中国这么强横?中国人这么多,日本上百万军队只是我们一个零头啊!俗话说: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就算日本人武器比咱们厉害,十个拼一个总可以吧?后来慢慢懂了,组织的力量是最重要的战斗力。若没有组织,人口再多,也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007h.jpg

  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图。

  那么,中国人不能组织起来吗?不就可以抵挡有组织的侵略者力量了?问题就是中国人很难拧成一股绳!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国人的怒火被点燃,逼迫当局抗日;但“九一八”之后两个月不到,中共就选定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在江西成立了一个国中之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个成立的时间,这个苏维埃国名、发行的是印有列宁头像的钞票,都表明了这是个听命于外国势力的傀儡国。
  这些话题太大了,不在我们今天节目讨论之列。总之,蒋介石头疼的事情很多,作为执政者,一方面当然要尽可能赶快将中国军队和民众组织起来;一方面,形势紧急不能等,在中国人还不能理想地组织起来的情况下,就要推行最佳外交战略,合纵连横。
  讲到合纵连横,中国人并不陌生,《孟子》《战国策》《左传》《吕氏春秋》……讲了多少故事和道理。

1695650375627394.jpg

  中国的古籍讲述了很多伐谋、伐交、伐兵,合纵连横的故事。

  但是实际操作是另一回事。事后诸葛亮,人人都会当;事前诸葛亮,面对五六种以上的可能性,预测哪种最佳或次佳,难度极大。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头等大事,但远东在地理上相对偏远,放在世界版图上看,只是东亚孤立的局部战火,日本官方甚至不称战争,而称“中国事件”。蒋介石心里很清楚:中国是弱国,很难以一对一彻底击败日本。他关于抗战的战略方针,都秉持一个基本思想:要将中日战争国际化,通过国际联合阵线制裁并战胜日本。在日记中反复重申:“解决中倭(倭寇,就是日本。——老高注)问题惟有引起国际注意与各国干涉”。全部战略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把中国的抗战与欧战贯通起来、连接起来。

007j.jpg

  蒋介石日记手迹。

  但是怎样国际化呢?全球战国七雄,谁也不让谁,谁也不服谁,各有各的野心,各有各的算盘,彼此又像一篓子螃蟹,你勾着我,我扯着你,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对垒,轴心国与同盟国的分野,都是后来才分明的。当时欧美大国都不愿在中日之间明确选边站,很长时间蒋介石没有找到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中国的外交官到英美德苏的首脑那儿苦口婆心劝他们支持中国,出手制止日本,磨破了嘴皮也没有用,就算道义上同情中国,考虑到种种利害关系,他们铁了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坐山观虎斗。
  直到1939年9月德国侵占波兰,蒋介石才真正看到了机会。

007k.jpg

  希特勒悍然出兵侵占波兰,让蒋介石看到了把中日战争国际化的机会。

  从这时,到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两年多世界风云变幻,正如邓野所写:“七个大国欧亚逐鹿,或者宣战,生死相搏;或者中立,左顾右盼;或者取巧,伺机而动……经过多次剧烈对撞,大国关系重新分化、重新组合,最终,七个大国分别完成各自的国家结盟,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两条阵线,由模糊而明朗。”
  在大战爆发前夕和初期,基本上每个国家都有至少两个以上的战略选择,比如:
  德国,是向西打垮英国?还是向东踏平苏联?
  苏联,重兵是放在西线防御德国进犯?还是先在东线把日本打服,避免跟德国恶战时后院起火?
  美国,军事力量是向欧洲倾斜,还是坐镇亚太地区?
  日本已经对中国动手好几年了,占了东北,占了华北和华东大部分地区,也举棋不定,下一步有三种可能:北进打苏联、西进迫使中国屈服,南进打东南亚那些美英的殖民地。

007l.jpeg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也面临艰难的抉择。

  除此之外,各方都有迷惑对手的烟幕弹,兵不厌诈,声东击西。一个军事行动或外交行动出现了,如何判断?是真攻,还是佯动?是战术层面的权宜之计,还是战略层面的蓄谋已久?
  这对于蒋介石的判断力,确实是严峻的考验。邓野这本书的导论,标题就是“游走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之中”,稍有不慎,中国便有可能引火烧身,或者被当成牺牲品。

007m.jpg

  蒋介石很早就设想与美英法等国结盟,但国际格局不断变动。

  蒋介石最早指望的联合对象,主要就是英国、法国、美国、苏联,曾设想了加入英法阵线。德国与苏联1939年8月23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前后脚出兵瓜分波兰,隐然就出现了英法与德苏两个团伙。也就是说,蒋如果加入英法阵线,有可能与苏联处于对立状态。蒋介石非常担心日本宣布支持英法,那就堵死了中国与英法结盟的路,一度打算抢先宣布支持英法。但是英法是德国的死对头,德国又与苏联有互不侵犯条约,那么支持英法,等于就与苏联和德国为敌了。当时法国传来信息,称法国万般无奈,不能不与日本妥协;英国也有可能联日,来抗衡德国和苏联。对国际援助中国物资最重要的三条交通线:法国控制的滇越公路,因法国被德国打败而中断;英国控制的滇缅公路,因英国要讨好日本而封锁,断了中国抗战的粮草;只剩下从苏联经新疆的通路,如果与苏联再翻脸,所有与外界的通道就全部堵死,中国抗战力量就真的是孤立无援了!

007n.jpeg

  险要的滇缅公路。英国一度封锁,导致中国无法得到国际军事援助物资。

  仅这一个例子就可以表明,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利弊纠结,牵一发动全身。
  邱吉尔引用过前人的一句话: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蒋介石外交的一切考虑,核心是孤立日本。但一来日本也在做战略策划,一度相当成功,对中国构成有效的战略钳制;二来英美苏面对德国在欧洲横冲直撞,战略重点都摆在欧洲,其东亚策略都有对日本妥协的一面,以避免两面树敌。某些时候,英国、苏联甚至先后拿中国做交易,与日本达成妥协。蒋介石最为难堪的局面,并非来自日本,而是出自这些所谓友邦的变相出卖。就在遭遇严重的政治伤害情况下,例如刚才说的,英国竟然封锁滇缅公路,蒋介石的幕僚中甚至一度发出与德国结盟,以报复英国的呼声。

007o.jpeg

  邱吉尔领导的英国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度对日示好。

  中国时而被冷落甚至被出卖,时而被拉拢甚至被吹捧,容易产生偏执与急躁情绪,但蒋介石基本上做到了处变不惊、展现出极大的战略耐心。邓野形容蒋介石:“既有精准的预测,也有严重的误判;既有宽阔的眼界,也有仔细的算计;既有政策的坚守,也有适时的调整;尤其遭遇撞墙碰壁之际,既有愤懑与烦躁,也有冷静与忍耐。与此同时,还在几个大国之间展开积极的游说,或者晓以大义;或者以利相诱。”
  全书内容十分丰富,我无法详述,这里就举一个例子吧:蒋介石在德国与苏联关系问题上,固执己见,力排众议,最后他对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007t.jpg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进犯示意图。

  蒋介石高度关注苏联与美国,这两大强国参不参战?参加哪一边?直接决定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但美苏两国不可能主动参战,引火烧身;都只有在遭到攻击的条件下被迫参战。那么,德日是否会攻击苏美呢?这又取决于其战略方向怎么定。
  事关中国的存亡,蒋介石长时间观察研判。
  希特勒签署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是1940年12月18日,当然,是绝对秘而不宣的。而蒋介石在此前两个月,1940年10月21日,就做出德国必将进攻苏联的判断。邱吉尔后来说:直到1941年3月底,“我还不相信希特勒要同俄国决一死战,也不相信这场战争已近在眼前。”可见蒋介石的预见相当超前。

007u.jpeg

  东条英机。他当上日本首相,蒋介石判断日本要对美国动手了。

  1941年3月31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上讲话说:今后半年,国际形势“必然变化很大”。
  两个星期之后,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直接捅了中国一刀,瓜分中国的领土:苏联承认日本拿到东北,日本承认苏联拿到蒙古。这些都是中国领土啊!在引发中国朝野冲天怒火之际,蒋介石却保持了冷静和理智,探究苏日条约背后的涵义,尤其是对于欧亚两个战场意味着什么。这个条约签订的第二天,4月14日,蒋介石在官邸召集军方主要成员研讨苏日条约。程潜、白崇禧、张治中、顾祝同、徐永昌、熊式辉等众说纷纭,蒋介石做出两点重要判断:第一,德国必然对苏作战,第二,开战时间就在今年夏天——因为苏联的气候条件,入侵苏联必然选择夏天。

007r.jpeg

  苏联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震惊全球。

  延安的中共也在紧张解读。4月18日,中共中央在一份内部文件中指出:“帝国主义战争正开始进入英德决战阶段,这一决战将充满今年四月至十月整个时期。”国共双方,都看到了此后半年。中共的解读是英德将要决战,蒋介石却不这么看,他判断,苏联是通过这个条约,离间此前签有反共协定的德国和日本的关系,日本就中了计。他还认为,苏联另一个用意,是稳定东翼,好全力应付德国进攻。老蒋把这个苏日中立条约看成苏德很可能交手的重要依据。
  随后一段日子发生了很多事情,尤其是日本原来对付苏联的关东军调入关内,引起很多思想波动。蒋介石十分罕见地亲自写了一份数千字的长篇电报,向各军政长官全面分析,指出“世界整个战局与太平洋上形势之突变,绝不能延至半年之外”,他再次提出“半年”概念,因为他坚信:德国必然要在夏天进攻苏联。
  5月1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做出三个判断:倭之南进,德之攻俄,美之参战,是皆已成定局,必于最近期内实现,可无疑也。五天后,5月18日,他召集程潜、何应钦、白崇禧、张治中等人,宣布了自己的判断。但并没有说服他的所有僚属,徐永昌就分析了德国打苏联的三利三害,结论是:害大利小,德国未必逼迫苏联翻脸。

007q.jpeg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地图。

  蒋介石的判断,并不是瞎猫碰到死耗子。邓野说,蒋介石这个奇想,经过了长时间、多角度的观察,表达得虽然很零碎,但是捏合起来,大体上又是完整的。当时国际国内绝大多数认为德国不会先攻苏联,腹背受敌,而蒋介石分析了大量迹象,像“德国作战思想,政略重于军略”,德国的国力能够支撑两面作战,希特勒不为伊拉克、叙利亚和土耳其等国家的事变分心,说明他死死盯住了苏联……等等。
  邓野认为:蒋介石提出来说服部下的全部观察中,最重要的是两条:第一,德军陆军强,海军弱;相反,英国却是海军强,陆军弱,如果攻打英国,必然要与强大的英国海军交战于英吉利海峡,是以弱击强,攻打苏联则可以扬长避短;第二,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英美又有特殊关系,如果攻打英国,美国势必出兵,攻打苏联则没有这种可能。所以蒋介石才敢于做出预言,而且越说越具体,直到1941年6月21日,他下了结论:余断定德必于日内攻俄——“日内”,就是一两天内。话音未落,第二天德国就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
  并不是德国与英国决战,而是德国与苏联爆发大战!这对中共伟大英明领袖毛泽东来讲是晴天霹雳。胡乔木几十年后回忆说:“消息传来,延安的人们包括毛主席在内,和全世界一样感到突然和震惊。”

1695651041626983.jpeg

  蒋介石与毛泽东都随时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做出判断和预测。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此岂非上帝有求必应之救主降恩于余,而以余为其化身……惟愿一切光荣归于我天父也。”什么意思呢?蒋介石说上帝降恩给我,以我为他的化身。邓野说,这大概是漫长的蒋介石日记中,最为得意忘形的一句话。
  当然蒋介石并不是神。他一直鼓吹世界大战要先亚后欧,这当然有出于中国利益的考虑,但他向各国游说,言之凿凿,应者寥寥。在欧亚大战的顺序这一点上,还是毛泽东判断得更正确。12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英美可能集中力量先打败德国,然后英美力量均向东打败日本”。几天之后,毛泽东给周恩来发电报提出对时局的评估,又说:“英美的总方针可能是对日取守,而对德取攻,先集合英美苏力量解决德国,然后集合英美苏中力量解决日本……这是真正有利的方针”。后来形势发展,果然就是这样的。

007v.png

  毛泽东对时局的判断也有比蒋介石更准确之时。

  有意思的是,蒋介石在日记中多次狠批英美。例如:1941年8月20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了一大段。他说:“英美政府最近之心理与其处置,可谓卑鄙之极……亦就是欲倭既不南进,又不北进,而专打中国……无论英美与俄,其对倭对华,其心理与政策,根本皆无二致。彼等不仅以华为壑,而且贱视有色人种,必使之自相残杀,以达其白人永久称霸世界而已。”批评份量非常之重!
  但是,蒋介石的道德水准也并不比斯大林和罗斯福高。邓野说,就英美苏来说,肯定最希望日寇专打中国,符合他们的利益嘛,蒋称之“卑鄙”也是可以的。但换位思考,英美苏不希望日军北进南进,与蒋介石希望日军北进南进,其实不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嘛,都是出于为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

007w.jpg

  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夫妇、罗斯福和邱吉尔合影。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timestamp
2022: President
2021: DPA = 人赃俱获 + 供认不讳 + 人质外交
2021: 孟晚舟获释的联动效应与政治意向
2020: 六亿神州尽舜尧
2020: 牛带金链与厚德载物
2019: 制假售假玩出新花样
2019: 习总居然没入榜?大逆不道!
2018: 习主席控制意识形态连外国教材也限制
2018: 为什么共产主义理论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