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风靡:不只是刀郎的快意恩仇 也是民意对权力的反戈一击 |
送交者: 2023年08月01日13:07:11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雷歌 2023年7月31日
刀郎淡出歌坛十几年悄无声息,突然以一曲《罗刹海市》横扫全国,如一波气势磅礴的海啸,从新疆的大漠深处爆发,席卷中华大地,并向全世界波及。 是的,一点都不夸张,《罗刹海市》横扫的不只是歌坛,它已经成为一个全民话题,把跟风看热闹的市井草民、指点江山的知识精英乃至心怀鬼胎的政客们都卷了进来。据不完全统计,不到两周,《罗刹海市》的播放次数已超过70亿次。而此前的世界纪录是2017年发行的拉丁神曲《Despacito》,全球播放量55亿次,用时6年。 最近十天,除了刀郎的原唱,以《罗刹海市》为题材,我们看到了全民参与的各种演奏、改编和创作。我看到有个视频创作非常精美,像一个电影长镜头,从近景一点点拉远,伴随着原唱的音乐,把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意境,展现为一幅从局部细节到宏观整体的绘画。由于《罗刹海市》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同名小说,没读过小说的对歌词含义不容易理解,于是我们又看到了对歌词的各种解读版,甚至对小说故事的白话讲解版等等,不一而足。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各种乐器和唱腔对《罗刹海市》的表演,扬琴版、二胡版、笛子片、琵琶版、唢呐版、古筝版、口琴版、吉他版、钢琴版……令人目不暇接,京剧版、越剧版、豫剧版、秦腔版、评弹版……争相粉墨登场,从酒吧、KTV到餐饮酒桌、街头大排档乃至出租车上,到处都成了《罗刹海市》的表演舞台。这简直变成了一场以《罗刹海市》为主题的全民狂欢。 最令人吃惊的,是德国议会前几天开会时,一个叫选择党的反对党党魁魏德尔美女居然当庭播放了《罗刹海市》,并围绕这首歌的歌词对德国政坛作了深度解读,猛烈攻击德国总理舒尔茨的现行政策,引发议员们的满堂喝彩。魏德尔美女曾在中国工作过6年,中文相当不错。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罗刹海市》在中文世界的穿透力。 刀郎的《罗刹海市》为什么突然火爆出圈? 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与当年刀郎在巅峰时突然隐退有关。 2010年评选时“十年最具影响力音乐人物”时,那英是评委会主席。她激烈反对刀郎进入“十强”榜,并公开讲“唱片我们是都没卖过他……但刀郎的歌曲不具备审美,刀郎的崛起是音乐的悲哀”,甚至说“刀郎的歌曲都是农民在唱”,“刀郎要是上了春晚我就砸了电视”等等,竭力贬低当时火得一塌糊涂的刀郎。最终“十强”榜只选了9位,生生空缺一个也不给刀郎。同时汪峰、杨坤和高晓松几个人也附和那英的观点,对刀郎的音乐大加挞伐。面对主流音乐圈的所谓大佬们的攻击,不善言辞的刀郎没有回应,从此淡出歌坛,成为中国歌坛的一桩著名公案。 而这次刀郎的《罗刹海市》,歌词中有许多影射歌坛大佬们的说法,一出街就被众多吃瓜群众津津乐道,一下就冲上了热搜。 也可以说这是“公道自在人心”。当年刀郎这么受歌迷们欢迎,受到大佬们的打压后淡出歌坛。刀郎虽然一言未发,但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因此,刀郎新歌《罗刹海市》一出,许多人都跑到那英的社交账号后留言。据说那英那账号只有130万粉丝,但这次因《罗刹海市》的留言居然高达650万条,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骂她的。歌坛大姐大那英从未遭受过如此猛烈的网暴。 这桩歌坛公案,成为刀郎新歌排山倒海般席卷歌坛的重要推手,使《罗刹海市》迅速成为全民热点话题。 也有人还替刀郎辩解,说刀郎哪是那么心胸狭窄的人哪,大家不要过度解读等等,意思是刀郎没有针对那英等人。照我说,这种辩解就很没劲,也很徒劳。这种人压根就不懂刀郎。刀郎也根本不需要这种辩解。 快意恩仇、敢爱敢恨,本就是刀郎西域风情中的要素,是刀郎之所以成为刀郎的特质。这种影射和批判,谁都看得出来,又有什么必要去遮掩?快意恩仇就是“心胸狭窄”么?某些人在道德教化下那种心理扭曲真的十分丑陋,他们什么时候能活得堂堂正正,像个人样? 所以,在我看来,《罗刹海市》是一次解气的快意恩仇。横眉冷对,手起刀落,刀郎才名符其实。 从音乐本身的角度,我觉得这首《罗刹海市》与刀郎以前的经典一样,具有强烈的西域风格和刀郎独有的节奏韵味,朗朗上口,百听不厌。 我算不上很资深的歌迷,但觉得好听的歌也会收藏,装到我的车上。那里边既有刀郎的《冲动的惩罚》和《西海情歌》,也有汪峰的《飞得更高》和《存在》(我更喜欢邓紫棋唱的《存在》版本)。之前我还真不知道刀郎与汪峰之间还有这么一段过节,这俩歌手我都挺喜欢。2018年秋天我在新疆自驾游近一个月,走独库公路翻越天山,走唐布拉草原看百里画廊,走沙漠公路横穿塔克拉马干腹地。一边听着刀郎的歌,一边驰骋于新疆独特的山水地貌之间,大漠浩荡,长风万里。感觉刀郎在新疆蛰伏这么多年,他的情感和他的歌,都浸透了新疆这方水土独特的气质。这首最新的《罗刹海市》,虽然歌词乍听有点清奇曲折,他惯有的略带忧郁的抒情和倾诉不见了,代之以无情的嘲弄和哲学的俯瞰。而那旋律和节奏,依然是刀郎所独有。隐退十几年后,刀郎带着一身的沧桑,以更成熟的形象重出江湖。 但刀郎的再次风靡和《罗刹海市》的火爆出圈,不仅仅是刀郎个人的一次快意恩仇,更是一场民意对权力成功的反戈一击。 跳出个人恩怨,刀郎在歌坛的遭遇,折射着中国社会数千年经久未变的历史逻辑,即主流权力永远霸道而野蛮,而非主流即异端永远在边缘苟延残喘。 在刀郎的故事中,作为评委会主席的那英只是一个权力符号,刀郎在歌迷中的广受欢迎无足轻重,主席可轻易一票否决。 这种模式不只在流行歌坛出现,中国社会的每个领域都在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比如相声界的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与非主流的郭德纲,比如围棋界官封的“棋圣”聂卫平与非主流世界冠军马晓春,比如科学界坚持强拆北京古城的郭沫若和吴晗与坚决反对强拆的林徽因和梁思成 ……每一个领域你都能找到类似的角色,他们未必都像那英之于刀郎或聂卫平之于马晓春那么强势,那么霸道,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倚仗权力或依附于权力,获得他们在专业领域对非主流对手的优势。 权力决定一切的格局,导致中国社会缺乏多样性,创造力被严重窒息,这也是中国社会几千年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深层原因。 上次网上流行类似于《罗刹海市》的全民疯狂,记得是新冠吹哨人李文亮去世后,2020年3月初《人物》杂志对艾芬做了一篇专访,题为《发哨子的人》,随即遭官方封杀。随后许多人在网上发布该文的各种版本,从草书版、隶书版、篆书版乃至甲骨文版,琳琅满目,不亦乐乎。这就是对霸道权力的无声反抗。 所以,我很高兴看到《罗刹海市》的风靡流行和恶作剧般的全民参与。这是民意对权力的反戈一击。70亿次播放点击体现了民意的压倒性优势。其中也许正孕育着中国的希望。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2: | 三年疫情,无欲则刚! | |
2022: | 台湾南海与包子——美国的好菜 | |
2021: | 科学疯子设计的病毒集大成者(二) | |
2021: | 人民军队之父,毛泽东 | |
2020: | 向毛泽东的军人致敬 | |
2020: | 毛泽东时代 | |
2019: | 从iPhone制造看中国的底气在哪? | |
2019: | 索赔航空行李延误损失的经验 | |
2018: | 高善文披露:79年中共的惩越战争是邓小 | |
2018: | 要谈和了?美中正重启谈判 避免贸易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