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汝谐(纽约 作家)
法国的穆斯林问题,是一笔追寻久远的历史陈账。
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的建立,基于1830年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侵略;在法兰西第二殖民帝国殖民地的一览表中,穆斯林势力强大的地区颇多;例如: 非洲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贝宁、毛里塔尼亚、尼日尔等;亚洲的也门、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等;长期的殖民统治,为穆斯林日后移民法国埋下了伏笔。特别是来自马格里布(马格里布是历史上对北非地区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的统称)的穆斯林,构成法国穆斯林的主流。这些穆斯林早已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在法国已经繁衍到第三代;法国是整个欧洲中,穆斯林人口增加最快的之一。目前穆斯林已占法国6400万人口的11%;他们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致使基督教徒的坟墓被焚毁、工厂企业里因宗教信仰兴起冲突、穆斯林要求加倍新建清真寺……法国多年来一直努力平衡世俗传统和穆斯林群体的各类诉求,但随着来自北非、中东穆斯林移民的大量涌入,因之而来的宗教冲突、犯罪率和失业率上升的现实压力让法国社会难于应付。
同为殖民大国,英国在历史上的所作所为,远远强过法国;英国对殖民地建设比较重视;其殖民地比较富裕,如南非、肯尼亚、香港等;而且,这些国家很多直到现在还是英联邦成员。民众对英国很有好感,并不怨恨英国的殖民统治。
反观法国殖民地,大多破败不堪,城市没有像样的建筑,人民穷苦。法国对殖民地基本没搞过什么大型建设,就算是吉布提这样的战略要冲,也是一片破败。因而,殖民地人民对法国普遍不满;并将这种怨意带进法国,且代代相传。法国长期实行社会主义政策,大锅饭导致经济发展滞缓,失业率居高不下,而穆斯林和阿拉伯青年首当其冲,难以找到工作。法国又实行高福利,政府救济金养懒汉,游手好闲的阿拉伯青年不断闹事。
法国穆斯林的失业率,三倍于平均水平,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社会边缘地位和文化上的自我隔离。孤立和贫困所催生出来的愤怒,使得穆斯林聚居的法国城郊变成一个个潜在的火药桶,那里的年轻人很容易被宗教激进思潮带动——《可兰经》明白地写着,要用武力把所有不信伊斯兰的人,变成穆斯林。
一年又半,法国发生三次恐袭事件;究其深因,乃是其殖民历史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