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主因和次因:满清入关和八股取士 |
送交者: 2023年03月28日16:52:58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客观上必须承认:满清入关之前,中国科技就已经落后于欧洲了。但皇汉不承认这一点,并举晚明时中国科技水平与欧洲相差不大为依据,其实晚明时中国科技水平与欧洲之所以相差不大,是因为明朝积极引进欧洲的科学技术成果,但科技的原创能力,中国自宋朝之后就开始落后于欧洲了,如: 宋朝人发明的黑火药传入欧洲,引发了武器的革命,仅三百多年后,欧洲各强国的军队便进入了火绳枪+前膛加农炮(明朝称红夷大炮)的近代化时代,而中国军队则未能完成近代化,明朝引进和仿制西洋火炮的进程被满清入关打断。。。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前,黑火药在中国的主要用途,一直停留在制造爆竹和烟花上。 为什么中国科技的原创能力,自宋朝以后会落后于欧洲?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欧洲历史上一直是分封制,且没有中国式的科举制度,欧洲国家的官僚集团为贵族所垄断,因此平民出身的人,没有别的出路——除了凭借军功封爵之外,就只有经商或专研“奇技淫巧”的出路了;但因需碰上战争年代,才有捞取军功的机会,因此经商或专研“奇技淫巧”是贵族之外阶层的主要出路,这就把欧洲的平民知识分子吸引到商务和技术的研发上。这是欧洲技术会率先崛起的根本原因。 但中国历史上凭借科举制度,实现了平民阶层向上的不断流动,这就把中国的平民知识分子吸引到做官的方向——既然读书是为了做官,那么从事技术研发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少。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科技落后于欧洲的根本原因。 这种说法比较深刻,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整。因为每一次科举考试,录取的人都是少数,绝大多数科举考试的落榜者,仍然不得不另谋出路,对大多数人而言,经过几次科考不中之后,就必须放弃仕途另谋出路(因为有富裕家底支撑长期科考的人,毕竟毕竟少),那为什么这么多没考上官的人中,不能涌现出当年欧洲知识分子那样济济的科技人才呢? 实事求是地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大幅落后于西方,是满清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等愚汉弱汉的国策造成的;而满清入关之前,中国科技逐渐落后西方,其实是中国科举考试的内容造成的:如果中国的科举考试把数学和科技知识,当作考试的重要内容,则中国儒士们一定会掀起学习数学和科技的热潮,历史上的中国,科技人才一定层出不穷,中国也会成为一个数学和科技氛围浓厚的国家,如是则中国的科技原创能力,决不会落后于西方。 但遗憾的是,自中国的科举制度问世以来,其考试内容越来越远离科技,到了明朝,科举考试更是异化成了一种与科技乃至任何实用知识毫不相干的考试: 唐朝的科举考试内容还是比较健全的,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其中比较固定和更重要的是“常举”,“常举”的主要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其中“明法”就是考察考生的法律知识,“明算”就是考察考生的数学能力,这显然是与政务和科技相关的实用知识技能。 然而,宋朝的科举制度,取消了“明法”和“明算”,转而注重贴经、墨义和诗赋,北宋中后期王安石主政后,取消诗赋、贴经,专以经、论、策取士,这等于是“只考文科,不考理工科”;这就使得学习数学和科技知识,不能够博取功名和“光宗耀祖”了!其结果自然是对中国人学习科技热情的巨大打击,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学习数学和科技知识变得“无用”了;另一方面,宋朝大大扩充了唐朝科举制度的取士规模,并改变了唐朝考上科举后的试用制度,考上科举的人无须使用试用,直接授官,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诱惑中国的知识分子弃学“理工科”,只学“文科”。在这种巨大的诱惑下,长期以往,中国的科技原创能力大衰退是必然的,因为中国人中学习科技的越来越少了。 有人以宋朝的科技成就历朝历代最高为由,否定宋朝的科举制度的这种缺陷。这种看法是似是而非的,因为社会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惯性,制度的缺陷对社会的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北宋时科技达到历朝历代的颠覆,是晚唐社会发展的惯性,与宋朝“重文抑武”换来的安定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宋朝不抑商的开明,以商本位对技术的驱动,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官本位对技术进步的阻碍。 尽管如此,宋朝科举制度对技术发展的不利影响,仍然在南宋末年浮现出来,忽必烈时期,在从西方习得了“回回炮”和其他火器的蒙元军队面前,宋军防守的优势全无,终于支撑不住了,元军阿术部一炮就轰塌了襄阳城的城楼,吕文焕震撼而投降。。。这反映出北宋时明显领先于西方的科技,到南宋末年开始落后了。 宋朝的科举制度开始远离数学和科技,但毕竟还能够考察考生治理国家的思想和谋略,明朝的科举制度则比宋朝的大倒退——明朝的“八股取士”,非但不能选拔科技人才,甚至完全不能够考察考生的行政管理能力,而只能够选拔皓首穷经的腐儒: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一方面急于网罗知识分子为己所用,在宋朝科举的规模上进一步扩大了取士的规模,一方面却抛弃宋朝的开明传统,大力强化思想控制,严防知识分子的“不臣之心”,朱元璋钦定以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为唯一考试内容,考试中不允许考生有自己的思想,答题必须“代古人立言”——科举考试的内容也开始僵硬、空洞。 到了明朝成宪年间,连科举考试的形式也变得僵硬反智,出现了“八股取士”,所谓“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落股”。。。考生不仅不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且不能有半句“离题”的话,完全的形式主义。 这种“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已经完全不是在选拔人才,而是在选拔愚忠愚孝的驯顺工具。 这种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吏,必然普遍是行政不行、科技更不懂,只知空谈“心性”、清谈“名节”的“清流”腐儒,他们治国没能耐、打仗没本事、只有袖手清谈,对实干者吹毛求疵、唧唧歪歪的功夫,危难之际,他们只有自寻短见、以殉名节的出息。。。亡国祸首朱由检,和他一度倚重的东林党人,就是这种典型。 因为八股取士,明朝官僚集团的素质大不如宋朝官僚集团,这是南宋能够划江而治,而南明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皇汉明粉死活不承认明朝的“八股取士”有严重的弊端,并举明朝官僚集团中的人才为证。这种看法有一个逻辑硬伤,就是:“八股取士”录取的人中有聪明人,并不能证伪八股取士存在弊端,这就好比不能以“万米跑”测试(中共国足协一度采用的选拔国足方法之一,现已废除)选出的人中,有郝海东、高峰、范志毅这样的天才,就下结论硬说说:(选拔长跑运动员的)的“万米跑”测试,没有问题,它是选拔中国国足的好方法!——也不想想这种选拔长跑运动员的“万米跑”测试,埋没了多少优秀的国足苗子! 在“八股取士”的巨大副作用下,明朝的科技发展不仅不如欧洲,甚至开始落后于日本: 日本自战国时代后期开始从葡萄牙人学习火器,几乎与明朝时的中国同步,但是,日本的进步比明朝快得多,到了晚明时期,日本人已经能够自主大量仿制欧式的火绳枪,而且大规模地配备军队,晚明时期的日军,已经淘汰了弓箭长矛,变成了以火绳枪为主的近代化军队,而晚明军队只有少部分军队——“神机营”能配备火绳枪,仍以冷兵器为主,军队近代化裹足不前;以致于在抗日援朝战争中,以冷兵器为主的明军,在日军火绳枪的密集射击下,伤亡惨重,明军最后获胜,得自于其拥有更多的来自葡萄牙的“佛朗机”(即“红夷大炮”,一种前膛加农铁炮)。 此外日本制刀技术也超越了明朝,在朝鲜战争中,日本武士刀(倭刀)的锐利、轻便、硬度、和实战性令明军吃亏不小,战后明朝即引进了倭刀,之后传入了后金(满清)军队之手,成为清初清军的常用武器,但至乾隆时期失传。 在“八股取士”的制度影响下,明朝的科技原创能力虽然大幅滑坡,但通过取经和进口,终明一朝,中国科技虽然比欧洲相对落后,但差距并不大:晚明军队能够战胜葡萄牙军队;南明郑成功部能够击败近代化的荷兰军队,就反映了这一点——这与两百年后满清军队在对战英国军队时的悬殊差距,以及落花流水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晚明时期,满清威胁日甚,为阻止清军入关,明朝积极引进欧洲火器,并大力进行仿制,中国与西方科技的差距,一度还有缩小的趋势。如果不是崇祯自毁长城,而明朝能够存在下去的话,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无疑会比满清快得多。 由明朝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即便在本国科技原创能力沦丧的情况下,只要保持对外开放,积极的引进和学习,一国科技的发展,也不会落后太多;然而晚明的这种对外开放和学习,被入关的满清屠刀活生生地斩断了: 明朝的“八股取士”,很大程度是一种大而无当的弊政,而并非挖空心思地故意搞垮科技原创力——因为无论是朱洪武,还是朱成宪,都没有料到“八股取士”会阻碍科技发展,但满清则完全不同,满清统治者是挖空心思地要阻止中国的科技进步,因为“汉人强,满人亡”,既然满人不擅长科技,那么当然要不择手段地阻止汉人学习和研发科技。 所以浙江汉人戴梓在帮满清仿制出来复枪、改进了西洋前膛加农炮、并发明了连环铳(机关枪等连发武器的前身)后,非但没得到康熙宠信,反而在削平“三藩”后,被伪康熙流放辽宁铁岭(奉天府),交“披甲人”(满八旗军人)看管,以卖字卖画为生,从此再也没有机会从事火器研发,直到78岁客死辽东。 有糊涂虫认为康熙不珍惜戴梓,是因为游牧民族皇帝不懂得火器价值,坚持满鞑以“弓马取天下”的传统。这种看法是十足脑残之见,康熙绝顶聪明,怎么会不懂火器价值?康熙如果不懂火器价值,怎么在征讨“三藩”时重用戴梓呢?怎么会令他造出“威远将军”大炮呢?须知征讨三藩的战争中,火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康熙怎么会不明白? 而所谓“弓马取天下”的满鞑传统,完全是满清征服者愚弄汉人的一大谎言,酷似中共长期欺骗国民说: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消灭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八百万军队! 诸位不妨睁眼一看:满清入关以来,太原、潼关、扬州、江阴、金华、南昌、广州。。。多少个城市的城墙,都是用西洋大炮轰塌的,何来“弓马取天下”??? 满鞑编造这个谎言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汉人相信:火器没有用,你再用火器,也挡不住我八旗军的弓马!以诱骗汉人不要去学习和研发火器。 康熙为什么要故意流放戴梓?说穿了,就是戴梓研发火器的天才,令康熙感到威胁:万一戴梓这样的天才,落到了造反汉人武装的手里,那还得了!?那不是我大清的灭顶之灾么!!?? 所以干脆让他活埋在辽东。 为了防止汉人科技上进步,同时为了防止汉人接触了洋人之后,会明白自己的亡国奴处境,所以满清统治者自清初就闭关锁国,并严格限制汉人接触洋人; 为了防止汉人科技上进步,所以满清统治者严禁汉人研发火器,违者杀无赦;所以伪乾隆要大兴文字狱登峰造极,远超秦始皇,要首创寓毁于编的国家文化毁灭工程——以编撰“四库全书”的方式,对汉族古书施行大规模的“抽、删、毁、改”,以致于“清人修四库而古书亡”。 有糊涂虫以为满清文字狱只为消除反满思想,那为什么伪乾隆把与政治不沾边的《天工开物》也禁掉了(直到晚清才从日本传入)?《天工开物》就是晚明科技能家宋应星的著作。
随着满清与蒙元同为少数民族殖民中国的伪政权,但蒙元是反汉化本位——只保蒙古本色,不管汉人闲事,满清则是维稳本位——下三滥不择手段,怎么维稳怎么搞(与中共非常相似),为之不惜挖空心思愚汉、弱汉,汉人越倒退、越落后越好。。。 在这种下三滥殖民伪政权的下流统治下,汉人的科技不大倒退、中国不全方位地幅落后于西方,那简直是宇宙奇迹了!但有道是“害人终害己”,满清统治者虽然愚汉、弱汉机关算尽,成效斐然,但到头来也最为有效地把满人搞愚、搞弱,使本族彻底亡族,如今满遗群体,沦为寄生在中国人当中的,最愚昧、最卑劣、最舔共的共产党“包衣”群体。 曾节明 2023.3.28 夜雨凌晨 曾某精神贵族一个,写作无偿,欢迎有条件者打赏,多谢!支付宝打赏: www.paypal.me/zengjieming 历史上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主因和次因:满清入关和八股取士 客观上必须承认:满清入关之前,中国科技就已经落后于欧洲了。但皇汉不承认这一点,并举晚明时中国科技水平与欧洲相差不大为依据,其实晚明时中国科技水平与欧洲之所以相差不大,是因为明朝积极引进欧洲的科学技术成果,但科技的原创能力,中国自宋朝之后就开始落后于欧洲了,如: 宋朝人发明的黑火药传入欧洲,引发了武器的革命,仅三百多年后,欧洲各强国的军队便进入了火绳枪+前膛加农炮(明朝称红夷大炮)的近代化时代,而中国军队则未能完成近代化,明朝引进和仿制西洋火炮的进程被满清入关打断。。。一直到鸦片战争之前,黑火药在中国的主要用途,一直停留在制造爆竹和烟花上。 为什么中国科技的原创能力,自宋朝以后会落后于欧洲?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欧洲历史上一直是分封制,且没有中国式的科举制度,欧洲国家的官僚集团为贵族所垄断,因此平民出身的人,没有别的出路——除了凭借军功封爵之外,就只有经商或专研“奇技淫巧”的出路了;但因需碰上战争年代,才有捞取军功的机会,因此经商或专研“奇技淫巧”是贵族之外阶层的主要出路,这就把欧洲的平民知识分子吸引到商务和技术的研发上。这是欧洲技术会率先崛起的根本原因。 但中国历史上凭借科举制度,实现了平民阶层向上的不断流动,这就把中国的平民知识分子吸引到做官的方向——既然读书是为了做官,那么从事技术研发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少。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科技落后于欧洲的根本原因。 这种说法比较深刻,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整。因为每一次科举考试,录取的人都是少数,绝大多数科举考试的落榜者,仍然不得不另谋出路,对大多数人而言,经过几次科考不中之后,就必须放弃仕途另谋出路(因为有富裕家底支撑长期科考的人,毕竟毕竟少),那为什么这么多没考上官的人中,不能涌现出当年欧洲知识分子那样济济的科技人才呢? 实事求是地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大幅落后于西方,是满清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等愚汉弱汉的国策造成的;而满清入关之前,中国科技逐渐落后西方,其实是中国科举考试的内容造成的:如果中国的科举考试把数学和科技知识,当作考试的重要内容,则中国儒士们一定会掀起学习数学和科技的热潮,历史上的中国,科技人才一定层出不穷,中国也会成为一个数学和科技氛围浓厚的国家,如是则中国的科技原创能力,决不会落后于西方。 但遗憾的是,自中国的科举制度问世以来,其考试内容越来越远离科技,到了明朝,科举考试更是异化成了一种与科技乃至任何实用知识毫不相干的考试: 唐朝的科举考试内容还是比较健全的,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其中比较固定和更重要的是“常举”,“常举”的主要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其中“明法”就是考察考生的法律知识,“明算”就是考察考生的数学能力,这显然是与政务和科技相关的实用知识技能。 然而,宋朝的科举制度,取消了“明法”和“明算”,转而注重贴经、墨义和诗赋,北宋中后期王安石主政后,取消诗赋、贴经,专以经、论、策取士,这等于是“只考文科,不考理工科”;这就使得学习数学和科技知识,不能够博取功名和“光宗耀祖”了!其结果自然是对中国人学习科技热情的巨大打击,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学习数学和科技知识变得“无用”了;另一方面,宋朝大大扩充了唐朝科举制度的取士规模,并改变了唐朝考上科举后的试用制度,考上科举的人无须使用试用,直接授官,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诱惑中国的知识分子弃学“理工科”,只学“文科”。在这种巨大的诱惑下,长期以往,中国的科技原创能力大衰退是必然的,因为中国人中学习科技的越来越少了。 有人以宋朝的科技成就历朝历代最高为由,否定宋朝的科举制度的这种缺陷。这种看法是似是而非的,因为社会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惯性,制度的缺陷对社会的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北宋时科技达到历朝历代的颠覆,是晚唐社会发展的惯性,与宋朝“重文抑武”换来的安定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宋朝不抑商的开明,以商本位对技术的驱动,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官本位对技术进步的阻碍。 尽管如此,宋朝科举制度对技术发展的不利影响,仍然在南宋末年浮现出来,忽必烈时期,在从西方习得了“回回炮”和其他火器的蒙元军队面前,宋军防守的优势全无,终于支撑不住了,元军阿术部一炮就轰塌了襄阳城的城楼,吕文焕震撼而投降。。。这反映出北宋时明显领先于西方的科技,到南宋末年开始落后了。 宋朝的科举制度开始远离数学和科技,但毕竟还能够考察考生治理国家的思想和谋略,明朝的科举制度则比宋朝的大倒退——明朝的“八股取士”,非但不能选拔科技人才,甚至完全不能够考察考生的行政管理能力,而只能够选拔皓首穷经的腐儒: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一方面急于网罗知识分子为己所用,在宋朝科举的规模上进一步扩大了取士的规模,一方面却抛弃宋朝的开明传统,大力强化思想控制,严防知识分子的“不臣之心”,朱元璋钦定以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为唯一考试内容,考试中不允许考生有自己的思想,答题必须“代古人立言”——科举考试的内容也开始僵硬、空洞。 到了明朝成宪年间,连科举考试的形式也变得僵硬反智,出现了“八股取士”,所谓“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落股”。。。考生不仅不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且不能有半句“离题”的话,完全的形式主义。 这种“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已经完全不是在选拔人才,而是在选拔愚忠愚孝的驯顺工具。 这种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吏,必然普遍是行政不行、科技更不懂,只知空谈“心性”、清谈“名节”的“清流”腐儒,他们治国没能耐、打仗没本事、只有袖手清谈,对实干者吹毛求疵、唧唧歪歪的功夫,危难之际,他们只有自寻短见、以殉名节的出息。。。亡国祸首朱由检,和他一度倚重的东林党人,就是这种典型。 因为八股取士,明朝官僚集团的素质大不如宋朝官僚集团,这是南宋能够划江而治,而南明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皇汉明粉死活不承认明朝的“八股取士”有严重的弊端,并举明朝官僚集团中的人才为证。这种看法有一个逻辑硬伤,就是:“八股取士”录取的人中有聪明人,并不能证伪八股取士存在弊端,这就好比不能以“万米跑”测试(中共国足协一度采用的选拔国足方法之一,现已废除)选出的人中,有郝海东、高峰、范志毅这样的天才,就下结论硬说说:(选拔长跑运动员的)的“万米跑”测试,没有问题,它是选拔中国国足的好方法!——也不想想这种选拔长跑运动员的“万米跑”测试,埋没了多少优秀的国足苗子! 在“八股取士”的巨大副作用下,明朝的科技发展不仅不如欧洲,甚至开始落后于日本: 日本自战国时代后期开始从葡萄牙人学习火器,几乎与明朝时的中国同步,但是,日本的进步比明朝快得多,到了晚明时期,日本人已经能够自主大量仿制欧式的火绳枪,而且大规模地配备军队,晚明时期的日军,已经淘汰了弓箭长矛,变成了以火绳枪为主的近代化军队,而晚明军队只有少部分军队——“神机营”能配备火绳枪,仍以冷兵器为主,军队近代化裹足不前;以致于在抗日援朝战争中,以冷兵器为主的明军,在日军火绳枪的密集射击下,伤亡惨重,明军最后获胜,得自于其拥有更多的来自葡萄牙的“佛朗机”(即“红夷大炮”,一种前膛加农铁炮)。 此外日本制刀技术也超越了明朝,在朝鲜战争中,日本武士刀(倭刀)的锐利、轻便、硬度、和实战性令明军吃亏不小,战后明朝即引进了倭刀,之后传入了后金(满清)军队之手,成为清初清军的常用武器,但至乾隆时期失传。 在“八股取士”的制度影响下,明朝的科技原创能力虽然大幅滑坡,但通过取经和进口,终明一朝,中国科技虽然比欧洲相对落后,但差距并不大:晚明军队能够战胜葡萄牙军队;南明郑成功部能够击败近代化的荷兰军队,就反映了这一点——这与两百年后满清军队在对战英国军队时的悬殊差距,以及落花流水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晚明时期,满清威胁日甚,为阻止清军入关,明朝积极引进欧洲火器,并大力进行仿制,中国与西方科技的差距,一度还有缩小的趋势。如果不是崇祯自毁长城,而明朝能够存在下去的话,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无疑会比满清快得多。 由明朝的例子也可以看出:即便在本国科技原创能力沦丧的情况下,只要保持对外开放,积极的引进和学习,一国科技的发展,也不会落后太多;然而晚明的这种对外开放和学习,被入关的满清屠刀活生生地斩断了: 明朝的“八股取士”,很大程度是一种大而无当的弊政,而并非挖空心思地故意搞垮科技原创力——因为无论是朱洪武,还是朱成宪,都没有料到“八股取士”会阻碍科技发展,但满清则完全不同,满清统治者是挖空心思地要阻止中国的科技进步,因为“汉人强,满人亡”,既然满人不擅长科技,那么当然要不择手段地阻止汉人学习和研发科技。 所以浙江汉人戴梓在帮满清仿制出来复枪、改进了西洋前膛加农炮、并发明了连环铳(机关枪等连发武器的前身)后,非但没得到康熙宠信,反而在削平“三藩”后,被伪康熙流放辽宁铁岭(奉天府),交“披甲人”(满八旗军人)看管,以卖字卖画为生,从此再也没有机会从事火器研发,直到78岁客死辽东。 有糊涂虫认为康熙不珍惜戴梓,是因为游牧民族皇帝不懂得火器价值,坚持满鞑以“弓马取天下”的传统。这种看法是十足脑残之见,康熙绝顶聪明,怎么会不懂火器价值?康熙如果不懂火器价值,怎么在征讨“三藩”时重用戴梓呢?怎么会令他造出“威远将军”大炮呢?须知征讨三藩的战争中,火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康熙怎么会不明白? 而所谓“弓马取天下”的满鞑传统,完全是满清征服者愚弄汉人的一大谎言,酷似中共长期欺骗国民说: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消灭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八百万军队! 诸位不妨睁眼一看:满清入关以来,太原、潼关、扬州、江阴、金华、南昌、广州。。。多少个城市的城墙,都是用西洋大炮轰塌的,何来“弓马取天下”??? 满鞑编造这个谎言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汉人相信:火器没有用,你再用火器,也挡不住我八旗军的弓马!以诱骗汉人不要去学习和研发火器。 康熙为什么要故意流放戴梓?说穿了,就是戴梓研发火器的天才,令康熙感到威胁:万一戴梓这样的天才,落到了造反汉人武装的手里,那还得了!?那不是我大清的灭顶之灾么!!?? 所以干脆让他活埋在辽东。 为了防止汉人科技上进步,同时为了防止汉人接触了洋人之后,会明白自己的亡国奴处境,所以满清统治者自清初就闭关锁国,并严格限制汉人接触洋人; 为了防止汉人科技上进步,所以满清统治者严禁汉人研发火器,违者杀无赦;所以伪乾隆要大兴文字狱登峰造极,远超秦始皇,要首创寓毁于编的国家文化毁灭工程——以编撰“四库全书”的方式,对汉族古书施行大规模的“抽、删、毁、改”,以致于“清人修四库而古书亡”。 有糊涂虫以为满清文字狱只为消除反满思想,那为什么伪乾隆把与政治不沾边的《天工开物》也禁掉了(直到晚清才从日本传入)?《天工开物》就是晚明科技能家宋应星的著作。
随着满清与蒙元同为少数民族殖民中国的伪政权,但蒙元是反汉化本位——只保蒙古本色,不管汉人闲事,满清则是维稳本位——下三滥不择手段,怎么维稳怎么搞(与中共非常相似),为之不惜挖空心思愚汉、弱汉,汉人越倒退、越落后越好。。。 在这种下三滥殖民伪政权的下流统治下,汉人的科技不大倒退、中国不全方位地幅落后于西方,那简直是宇宙奇迹了!但有道是“害人终害己”,满清统治者虽然愚汉、弱汉机关算尽,成效斐然,但到头来也最为有效地把满人搞愚、搞弱,使本族彻底亡族,如今满遗群体,沦为寄生在中国人当中的,最愚昧、最卑劣、最舔共的共产党“包衣”群体。 曾节明 2023.3.28 夜雨凌晨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2: | See you at Prison,Guo Liar! | |
2022: | In the CIA's extremely secret & | |
2021: | 中国的毛泽东,世界的毛泽东 | |
2021: | 不靠谱的中国制造 | |
2020: |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仇视美国 | |
2020: | 共产病毒才是世界最危险的毒! | |
2019: | 哈佛校长的北大演讲 | |
2019: | 如果你无力改变环境,就去努力改变自己 | |
2018: | 一路买进常春藤:金钱、暗箱操作、贿赂的 | |
2018: | 特朗普限制中企投资引不满 美国几大州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