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须把“现代化”思维升华为“文明化”行动 |
送交者: 2023年02月16日19:06:44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从理论思维的角度说,“现代化”是一个难以给出准确而完整定义的词汇。在中国大陆,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这个词汇始终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被广泛使用,也作为一种政治宣传而广泛出现在各种官方媒体上。其实,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在中国大陆,“现代化”在理论和宣传方面、在具体政策的执行和表现方面,仍然是一个模糊而混沌的概念。 所以,很显然,“现代化”作为一个词汇,已经被滥用或者被不准确的使用着。 在20世纪百年里,美欧始终作为国际社会的主流国家而存在,在20世纪上半页,美国继承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并且把工业革命的浪潮推向顶峰,也就是说,美国在1950—1960年完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任务;在20世纪下半叶,美国以电子科技革命为先到,推动世界经济实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并且塑造了全球化的产业链和供销机制。 对于美欧国家之外的亚非拉国家,在进行自身社会内部的剧烈整合的过程中,则是一方面激烈反对殖民主义;另一方面则是争取国家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可以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纷争和对抗,始终贯穿着人类的20世纪。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号称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在世界上逐步形成一个社会主义的联盟,这种联盟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一直延续到1991年前苏联解体。期间虽然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过战争,但是,在名义上都保留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在中国,1933年7月中国《申报月刊》刊出“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发表26篇文章,探讨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道路。50年代美国涌现一批人文学者展开“现代化研究”,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比如,1951年6月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经济增长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文化变迁》杂志编辑部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上,讨论了贫困、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与会者认为,使用“现代化”一词来说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是比较合适的。直到70年代,又出现了一种“后现代化”理论。 1950年后,随着共产党政权确立,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的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就是著名的“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政策目标。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分两步走、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〇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到目前为止,我们应该能够衡量这个目标的实现程度了。 2022年中共20大报告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定义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可见,“现代化”的意识,至今仍然普遍而深刻地影响到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与理论思维。 “现代化”的观念与意识形态不仅深刻影响到中国,而且深刻影响到日本。比如日本的社会学家富永健一(1931—2019),著有《日本的现代化和社会变动》、《现代社会科学家》、《现代化理论》等著作,这位学者对于“现代化”的思想和理论,有着系统的论述。 但是,在我看来,20世纪的“现代化”思潮和理论,在21世纪必须让位于“文明化”的理论与实践。在20世纪,“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在理论上形成一种覆盖西方乃至全世界的思潮,是因为人类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之前,世界各国实际存在的巨大差异造成的一种理论现象。而在21世纪,人类经历了1980年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洗礼之后,所谓的“现代化”理论不仅在思维方式上显现的单纯和落后,而且,这种理论已经不足以有效的揭示人类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更不足以真正解决世界上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困境,客观上,也无法为现实的人类指明具体而正确的方向。因此,人类必须走出“现代化”的理论思维范式,并且坚守简单而明确的文明价值。只有如此,人类才会创造一种可期的现实生活与未来景象。 在20世纪人类的各种思潮中,落后国家普遍接受并且明确主张“现代化”。因此,现代化思潮仿佛是影响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主要的理论思维和实践上的旗帜。 1980年代是全人类一场在经济上大融合的开端。由于以美国为主导的电子信息技术的成熟,国际产业链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快速实现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产业分工的紧密性。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基本含义就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可以说,“现代化”的理论思潮伴随着人类在20世纪的工业化的不断成熟而不断诠释自身的理论观点。但是,在我看来,由于“现代化”的概念及其理论观点本身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关现代化的许多理论及其观点都显得空泛和缺乏实质的社会指导意义。 事实上,“现代化”思维以及“现代化”理论式一个应该被扬弃的思维和理论。因为,“现代化”本身即是一个无所不包又无所适从的概念,本身没有对于实践的具体、准确的指导价值。 在21世纪,华夏民族在理论思维方面必须走向以文明价值为依归的线路。如果说幸福式人类生活的唯一目的,那么,文明即是现实幸福的唯一可靠的行动原则。文明是什么?文明既是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认知、开发和利用自然界物质的实践,又是按着一起美好的人伦法则处理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的行动。 我们就生活在现代、我们就存在于当下。每个人既属于现代又属于未来,而美好的未来不可能凭空而降。只有通过身处不同行业中的成员,基于社会的现实条件,去努力的劳动、创造、发明,由此,才能够拥有美好的现实和未来。 总之,在21世纪,全人类应该努力打造一种共同的、超越国家与民族范畴的社会文明化的局面与趋势,由此,世界的现实才能够更加合理与安全,人类的明天才又可能更加美好。 超越“现代化”、转向“文明化”——这是人类的唯一出路。
徐国进 2023年2月15日星期三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2: | 毛泽东中国人的神 | |
20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
2021: |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 |
2021: | 中国,因为有了毛泽东才叫中国 | |
2020: | 毛泽东人民的神 | |
2020: | 毛泽东会常在人间 | |
2019: | 中国经济学界的三位左派大咖 | |
2019: | 流浪星球“人性,生存”争议论述,危害 | |
2018: | 川主席,奥青天,中国访民好申冤。 | |
2018: | 鲁炜干了什么大事 习近平为何这么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