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应对大疫情,从消除自身恐慌做起
送交者:  2022年11月02日10:49:10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湮灭之城

20211001_xDSC00863.jpg

题图:圣劳伦斯河入海口(作者摄于2021101日)

 

按程序完成所有步骤,不到半分钟,COVID-19抗原检测板上便清晰地呈现出了两道红杠:阳性!

真的被感染了。忽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在这个范围席卷全球、时间持续了三年的大疫情时代,我终于摆脱了旁观人的超然,走进了“以身试法”的行列,为自己打上了一个独属于这疫情时代的永久烙印!

有人说,在北京,健康宝没弹过窗的人,不足以论人生!

我说:没有亲身被感染过的人,不足以言体验——感染后的真实体验。

好在,我是在温哥华,没给祖国添乱。

图02.jpg

13号的测试结果。温哥华提供了方便的家庭快速测试方式。只需去离你最近的一个便利店免费取一个测试盒(无需手续,无需登记)回家按步骤操作即可,一盒可供5次测试

 

最初的细微症状始于11号,当时唯一的感觉是嗓子有点痛,这在平时说话多了时,常有。

12号,情形无大变化。早上外出拍日出。下午开始,腰、臂有些酸痛,但不严重,以为是练球练的。傍晚喝一杯浓缩咖啡,一夜没睡好,浑身不自在,这在以往很少有过。

13号,上午外出,由于距离不远,故意不开车,来回步行了50分钟。中午食欲开始变差,下午开始有点畏寒,浑身无力,但不发烧,腰酸臂疼反倒减轻一些。怀疑被感染,在家中用测试盒自我测试,结果阳性。晚上加盖一层被子,从晚7点半一直到睡到次日早4点,睡眠质量好,中间喝过两次水。

14号早上起来,全身症状大为缓解,畏寒消失。但嗓子有点痒,偶尔咳一两声,味觉尚在,但偏苦。食欲未恢复。全天大部分时间休息,傍晚外出散步45分钟,晚8点入睡,一觉醒来是315,睡眠质量好。

15号,体力逐渐恢复,总体好转中,味觉依然偏苦,偶尔轻咳一两声。

16号,身体主要不适全无,体力完全恢复,食欲好转,味觉偏苦减轻。偶尔还会轻咳一下。

以上就是我几天来的症状进展情况。总体看,症状与往年偶尔经历的一次中度流感(因为不发烧)类似,无需用药,从症状初起到基本消失,整个周期恰好一周时间。

图03.jpg

奥密克戎BA.4BA.5变异株(引自网络)


见近期报道:在新感染的病例中,70%都是由奥密克戎BA.5变异株引起。此变异能够绕过许多人现有的免疫系统,且传染性更强。

所以大概率,我的免疫系统是被BA.5变异株突防的。

这之前,我早已习惯于以完全正常、开放的方式外出活动,像这里的绝大多数人一样。

目前加拿大全国的被感染人数比例已高达70%,但新感染的病例大多是轻症,无需去医院,也无需治疗。由于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致使原有疫苗或已被感染过后产生的抗体大都无效。

早在疫情初起、引发大面积恐慌时,我就认定:对付新冠真正有效的办法就是:一靠自身免疫力,二靠有效且相对安全的疫苗。

专家预测,目前新冠正在逐步沦为一种流感,年年都会流行一阵,始终伴随,不离左右。

如果是这样,人们该如何面对?

于我而言,感染毕竟是件“悲催”的事儿,可过后想想却又十分庆幸。

假如,我是在北京被检出阳性,而且还是有症状患者,那么后果会有多严重?我周边的同胞们又会因为我,将受到怎样的影响?

又假如,我那几天的活动范围远远超出周边,那么受到影响的范围又会有多大?人数又会有多少?

如果运气再差一点,我不幸是在外地中招,而且还是在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结果又将如何?

不得而知。

可以想象,倘若将我置身于高度紧张、压迫感极强的情境中,恐怕在身体饱受病毒侵蚀的同时,精神上也将面临巨大压力:无需他人指责,我都会认为自己是个“罪人”、“害群之马”,因而充满“罪恶感”!

虽然,错,不能完全怪我。

图01 陈志杰的佛山版“核酸检测上河图”.jpg

陈志杰的佛山版《核酸检测上河图》

 

据日本共同社1026日报道,日本神户大学研究生院临床病毒学教授森康子领导的研究小组,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3名患者的血液中研发抗体,成功制成了能抑制奥密克戎毒株亚型“BA.5”等迄今发现的所有变异毒株在体内增殖的“广谱中和抗体”。该抗体有望作为预防感染和防止重症化的治疗药进行应用。

森康子教授在记者会上称,广谱中和抗体因为主要是与病毒未发生变异的部分进行结合,因此能对付广泛的变异毒株,进而确认对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变异毒株有效。

如果科学家能够用这样的“通用抗体”,开发出可应对广泛变异株的预防药和治疗药,并在不远的将来进入临床实用,这无疑是人类的一个福音!

图02 森康子.jpg

森康子教授

 

作为感染过COVID-19病毒的“过来人”,自1011号出现症状、到一周后身体逐渐恢复后,许多朋友发来了热情的关切与良好的祝愿,在表达感谢之情的同时,隐约能感觉出他们背后的某种担忧:你真的好了?就没有什么后遗症?

那是一种长期宣传下对COVID-19病毒的恐惧。

要说后遗症,目前仅有的一点表现是:有时还有点咳,就像小时候从母亲那遗传来的支气管炎。至于以后,谁又能回答清楚呢?

正因为有了这段不寻常经历,所以最近格外关注疫情。作为身处之地的温哥华,基本察觉不到疫情的任何变化,一切早已回归到原本的样子。反倒是近日来自国内郑州富士康的消息,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窃以为,病毒并不像人们原来想象得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大疫情下由于信息不透明和缺乏科学的正确引导给人们带来的恐慌!

科学研究与疫情跟踪表明:奥密克戎病毒不会离去,其变异株还会不断地产生新的变异,它的传染性在呈不断增强的同时,病毒的毒性以及带给人的症状会持续走弱。

正如我所经历的,感染过程不过就像一次感冒,症状既不严重,持续时间也不长。其实自今年以来,我们全家先后都已感染过,而且相较周围的社交圈,我们还算晚的。大家似乎对此早已司空见惯,问候一句,休息一周,就又出现在大家面前。人们见面后彼此议论的,已不再是病情怎样?症状如何?更多的是与疫情有关或无关的生活花絮而已。

图03.jpg

科学家与历史学家认为,当时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约18亿人曾感染“西班牙流感”

 

1918年出现的“所有大流行之母”的西班牙流感开始,其实流感疫情从未真正清零,只是流感病毒株H1N1逐渐隐退到幕后,变成了常规的季节性流感延续至今。每隔一段时间,H1N1的直系后代便会与其它流感病毒遭遇、结合,进而产生强大的新流行毒株,就像1957年、1968年和2009年爆发的疫情一样。

可以说,如今每年的季节性流感,都有1918年病毒的遗传密码,包括2009年在全球爆发的、死亡人数逾30万的甲型H1N1流感。

那么,这种传染性的大流行疫情的结束如何定义呢?

科学家与历史学家认为,大流行通常有两种意义上的终结:医疗意义上,发病率和病亡率大幅下降到一定程度即是终结;而在社会意义上的终结,其标志是公众对疾病的普遍恐惧消退,安之若素。

如今放眼四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都选择了在科学的指导下与病毒共存的生活方式,就像早年曾给人们带来巨大恐慌的流感一样。

这不是因为他们傻、置人的生命安危而不顾,也不是因为他们科学的先进程度不如我们,这其中虽然也有经济因素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病毒已然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并不是那样的可怕。它不会听从任何人、哪怕是位列“一尊”的命令。你既无法赶走它,也无法从根本上将它清零。

不仅如此,它还有着越来越强的传染性,而且仍在不断变异!

这就是现实。

图04.jpg

根据流行病的特点,许多国家在20世纪20年代起便创建或改建了卫生部门

 

相比较而言,国内疫情的防控力度大概算是全世界最大的了,广大百姓的配合程度更是远超其他发达国家。可遗憾的是,人们还是不断发现,总有人会感染,而且此起彼伏。

此次郑州的不少居民就发现,自己周围的邻居头一天还好好的,但或因确诊、密接等原因,连夜便会悄无声息地被拉去隔离,以至于第二天忽然发现,邻居“消失”了!

如此情形,没准哪天就会轮到你!

难道你不烦恼?你不恐慌?

其实早在10月中旬开始,就陆续看到媒体有关郑州的报道,比如:

108号,郑州启动全市1200万常住人口的核酸检测,要求必须全员参加,做到不漏一人。

1015号,郑州要求中原区三天连续核酸,居民足不出户,严禁聚集。此外金水区、高新区、二七区、东区等也开始施行不同程度的静默,甚至要求核酸“一天两检”!天知道如此荒诞的做法又和科学依据?

直到1029号,各类社交媒体已经快速传播着郑州富士康员工“大迁徙”的图片和视频。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拉着行李箱,背着生活用品徒步前行,从城市的水泥道路到乡村泥路甚至田野。沿途还有疑似当地村民为徒步的年轻人提供矿泉水、馒头等生活物资的场景。

据说郑州富士康曾将全部需要隔离的感染和密接人员安置到“恒大未来之光”去隔离,总人数大概在2万人左右!

图05.jpg

郑州富士康厂区大门

 

那么,问题究竟有多严重?

查询国家卫健委近日来每天发布的疫情通报,结果是这样的:

109024时,河南,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5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1015024时,河南,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7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1026024时,河南,报告新增确诊病例5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0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1029024时,河南,报告新增确诊病例7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6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1030024时,河南,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6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从上述报告,人们看不出任何疫情恶化的痕迹。而且这样的确诊病例,相比近日来日本、韩国报道的每日数万新增病例的情形,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真的吗?

1026日,郑州富士康对网络上的传闻回应称:“郑州园区约2万人确诊”是严重不实信息,目前园区内生产营运相对稳定,防疫工作稳定推展,对集团影响程度可控。

但到了1030日,来自郑州航空港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信息则又说,本轮疫情传播速度快,但病毒载量低,截至目前,富士康厂区未发生重症感染现象,疫情总体可控。

人们该信谁的?

面对混乱且彼此矛盾的信息,更何况还有耳闻目睹、相互冲突的魔幻现实,人们感到无比的困惑。

直到今天,郑州富士康和当地政府也没有透露富士康受感染的工人人数究竟有多少。

图06.jpg

郑州富士康园区内的场景

 

个人以为,造成郑州富士康大量员工选择逃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两个字:恐慌。

对未知不确定性的恐慌!

恐慌,来自混乱、矛盾、不透明甚至是故意隐瞒的疫情信息,人们根本无法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疫情以来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恐慌,还来自人们无法判断,造成严重态势的究竟是疫情本身?还是因疫情所引发的次生灾害?亦或是其它不为人们所知的其他原因?运动式的作法从来都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至于那些完全不应忽视的“其余”被伤害到什么程度,Who care?

恐慌,更源于人们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缺乏足够的科学认识。据说这些在疫情防控中受到伤害最大的、毅然选择徒步回乡的富士康员工中,大部分都是“动态清零”、严格防控政策的积极支持者。他们或许认为:只有不感染病毒才不会死,所以宁可放弃工作!他们,不幸竟沦为长期以来为了管控而对疫情夸张且不实宣传的牺牲品!

恐慌是会积累的。

当人们视奥密克戎病毒为洪水猛兽时,当员工认为自己有可能沦为无人重视的测验品、小白鼠时,逃离发生了。

伴随着逃离,可能是富士康生产线的崩溃,进而便是对经济的重创。

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始作俑者,最终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沉重的代价!

其实,早在去年疫情尚未缓解时,北美与欧洲等发达国家就强烈意识到,在疫情管控和经济复苏之间,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好在,他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挺过了那段至暗时刻。

图07.jpg

富士康生产线上的年轻人

 

然而,当国内的人们沉浸在“既要......又要......”的脱离现实的想象中时,一场注定失败的试验就此开始了。

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贫下中农就是不信这个邪!

于是,郑州富士康与当地政府开始撞大运的尝试:“一边严格防疫,一边继续生产”。

万一运气好,真防住了呢。

可惜,结果正如人们看到的:疫情大面积蔓延,生产遭受重创。

郑州富士康的悲剧正在于此。

不知人们是否了解,富士康对郑州、乃至对河南,究竟意味着什么?

富士康是苹果最大的iPhone制造商,所生产的iPhone占全球出货量的70%,同时也占了这家台湾公司收入的45%

而郑州富士康,又是富士康为苹果生产iPhone的主要装配基地,也是世界上生产iPhone最多的工厂。它有着超过90条的生产线,拥有大约30万名工人。尤其是,此时正是iPhone 14的生产高峰期,产能将占去全年产能的三分之一。

据郑州海关20221月发布的信息,以富士康手机产业链为主的机电产品进出口,占河南全省外贸的比重超过60%。仅手机的出口总额就高达2727.2亿元,占到全国的近30%

对郑州而言,其90%的出口都依赖富士康。

图08.jpg

苹果新推出的产品iPhone 14 pro


所以,郑州富士康生产的任何中断,都有可能使苹果公司精心策划的供应链陷入困境,更可能使整个河南的经济遭受重大打击。

由于郑州富士康疫情事件,致使目前富士康的生产能力仅为正常时的15%。而且根据测算,该厂11月份的苹果产品产量将减少三成之多。

这能怪郑州富士康员工的逃离吗?这能怪像郑州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吗?甚至,这能怪郑州市政府在两难中的尴尬选择吗?

郑州富士康的悲剧不仅仅属于富士康!

没人知道未来疫情的走向究竟如何?但由此带来的深刻影响,无论人们怎样评估恐怕都不会过分。

或许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是:这场疫情最终将如何收场?

套用前述社会意义上的终结标志,那就是公众对疾病的普遍恐惧消退。

所以,我们必须从消除自身的恐慌做起。

而想要消除恐慌,必须从讲真话开始,这也许才是改变的开端。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引自网络)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1: 习近平成了失群孤雁
2021: 此路不通
2020: 穷人的带头人
2020: 毛岸英
2019: 毛泽东思想乃是天下大道!
2019: 代价很大
2018: 最尴尬的处境:中国人的聪明,正在被全
2018: 移民美国后爱中国是一个更大的笑话
2017: 马丁路德改革500周年 税改斗士吁消灭「
2017: 什么川普通俄实际就是美国阶级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