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正义”是为道德领域划“底线”
送交者:  2022年03月23日10:51:35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刘清平随笔 | 正义启明5. 正义”是为道德领域划“底线”


正义启明4”说了,“正”字的核心语义,是用“一以止”的方式,划出一条是否“可以接受”的底线:底线这边还可以接受,但跨过去就不可接受了。这篇帖子里,我们再来看看,“义”字又是个什么意思。

 

一些古代文献说,义者,宜也”“行而宜之之谓义”,表面上是看重两个字的发音差不多,其实是把“义”还原到“正”那里去了,主张凡是合宜、合适、适当的都“可以接受”。难怪《墨子》里干脆就说:“义者,正也。”

 

那么,“正”和“义”之间,有没有区别呢?当然有了,并且很容易从“义”字的日常用法里看出来:不管是“义无反顾”“见义勇为”“义重如山”的正面说法,还是“无情无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负面说法,统统涉及人与人的道德关系。所以哈,“义”其实就是人伦关系中的“正”;或者更准确点说,正义”就是人们在道德冲突中为各种行为划出的是否“可以接受”的底线。

 

这样子看,要是“正当”与“正义”有什么不同的话,就取决于是不是涉及人伦关系了。比方说吧,假如没有别人卷进来,一个人在冲突情况下为自己划出的“可以接受”底线,像可不可以抽烟,先做作业还是先玩会游戏等,就只有“正当不正当”的意思,没有“正义不正义”的问题:你这样做,“对”得住自己吗?答案很简单:你觉得对得住自己,就去做;你觉得对不住自己,就不去做。

 

可是呢,一旦牵扯到其他人,像可不可以在公共场合抽烟,爸爸妈妈说了要先做作业等,就把“正义不正义”的事儿招进来了:你这样做,“对”得住在场的其他人,或是爸爸妈妈吗?答案也不难:你觉得对得住他们,就去做;你觉得对不住他们,就不去做。

 

有一点要解释的是,和流行的马大哈说法不同,俺老汉不认为,一切涉及其他人的行为底线,都有“正义不正义”的道德内涵。严格说来,只有“人伦”关系的冲突,也就是“角色身份”引发的人际冲突,才会面临“正义不正义”的拷问。

 

举个例子:你和同事一起做实验,就会形成人际关系,并且还是既有合作的一面(你操作仪器,他收集数据),又有冲突的一面(你操作失误了,他纠正你)。但一般说来,单纯处理这方面问题的规章条文,只有“怎样做才对”的实验意蕴,缺乏“怎样做才正义”的道德内涵。

 

然而哈,要是你操作失误了,他纠正你的时候,还笑你是蠢猪,干啥啥不成,吃饭第一名,就涉及你和他作为“同事”“上下级”“人”等等方面的身份角色了,结果就在非道德的“人际冲突”里,增添了“人伦纷争”的因素,让你觉得他的做法在道德上不可接受,甚至燃爆你的满腔怒火——文言又叫“义愤”:你说我的操作错了,没有问题,可凭什么侮辱我的人格呀?

 

温馨警示一点:别把这里说的“人伦”与儒家说的“人伦”弄混了。咱儒家说的狭义“人伦”,指的是礼制主义架构里“亲亲尊尊”的“五伦”,也就是“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这五对特定的角色身份。相比之下呢,广义“人伦”的范围就大多了,包括任何人之间围绕任何身份角色形成的任何关系。下面还会说明,两种范围不同的“人伦”观念,不仅衬托了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对照,而且体现了两种不同正义底线的对立,还请继续关注,嗯哼。

 

在人生在世的五大领域中,道德领域正是这样子定位的:虽然在认知、实利、信仰、炫美这些价值领域里,也会出现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一起搞科研,合伙开公司,同去教堂做礼拜,四手联弹演奏钢琴那样子,但只有人际关系中围绕“角色身份”展开的那些内容,才属于伦理道德的价值领域。

 

友情提醒一句:至少从黑格尔起,德国一系的伦理学就爱琢磨道德”与“伦理”的深刻区别,其中的微言大义以及晦涩魅惑,那是相当的一言难尽。浅人的脑子不怎么好使,所以也搞不大懂,只好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宣布:在刚才解释的意思上,两个概念其实是同义词,怎么换用都无所谓。

 

正义启明4”里有个霸气的声明,在此想重复一遍:刚才界定的“正义”以及“道德(伦理)”的核心语义,适用于每个人对它们的认真言说,不管他们在现实的道德生活中,具体划定的正义底线到底是怎样的。

 

当然了,不仅普通人,而且哲学家,常常会误解或误用它们,但结果是完全一样滴:无论是表达自己的见解,还是和别人交流看法,特别是和对方辩论吵架,都做不到清楚明晰,反倒越说越糊涂。为什么呀?就是因为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混淆偷换了这些范畴的核心语义。

 

要证明这个声明,有个给力的证据,就是西方语言里,也存在一模一样的语义逻辑:如果说“right”是给所有行为设定“正当”的底线,“justice就是给人伦行为设定“正义”的底线;如果说汉语的“正当”和“正义”是通过“一以止”的“正”字贯通起来的,英文的“right”和“justice就是通过“rights贯通起来的:“rights直接来自“right,同时又构成了“justice的内容,因为“justice的使命就是要划出一条底线,用来维护人们的“rights,就像我觉得你在公共场合抽烟“不对”,是要捍卫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健康“权益”那样子。

 

不好意思哦,俺老汉这辈子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也没把英语学好,却还是注意到了“right”也能指“右边”“右手”等,因而有过一个瞎猜:可能由于右撇子用右手做事更习惯的缘故(参见“right-hand man”的语义,虽然汉语里有点左右不分,时不时地把它译成了“左右手”“左膀右臂”),“right”先是生成了“适宜(合适、适当)”的意思,接着变出了“对(正当)”的语义,然后在人伦关系中又有了“权益”的内涵——要是联想到了汉语中的“义者,宜也”,好像又一次见证了语义逻辑的潜在相通,不是?

 

几年前在一个微信群里,浅人提到这个瞎猜,立刻遭到某位博导的严厉反驳,说古英格兰的法条早就用“right”指“正当”“权益”了,和“右边”“右手”这些玩意儿没啥关系,还笑话俺老汉的看法很奇葩。

 

浅人一瞅他精通七八国的英文,赶紧向他请教:古英格兰人是怎么想到先用“right”指“正当”和“权益”,然后再用它指“右边”“右手”的?可惜专家保持了比钻石都宝贵的绝对沉默,拒绝搭理俺老汉,让浅人啥也没学到,为此还伤心了好几天,嗯哼。

 

伤心之余,俺老汉只好动用浅人才拥的笨办法,查了老半天的词典,结果发现拉丁文、法文、德文里面,有关“正当”“权益”“正义”的词汇,也像英文的“right”那样子,往往有“右边”“右手”的意思,等于用这个层面的语义逻辑暗示:根据造字造词的“合宜”顺序,“右边”“右手”这类近取诸身”的简单意思,通常都是原初的;“正当”“权益”“正义”这类“触及灵魂”的复杂语义,才是后来慢慢演变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语义逻辑这样子的根本一致,才让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通过翻译展开交流,不仅交流彼此的看法观点,而且交流彼此的意欲情感,甚至不时达到了理解共情的程度,不是?

 

一个最新的例子,就是网上讨论江苏丰县(又叫”拐县“)的“铁链女”(又叫“徐子八”——这个名称可以反衬某些喜欢粉饰天朝农村的网红脸皮之厚)事件时,流传很广的那句拉丁文谚语:“Fiat justitia ruat caelum——要是天塌下来,正义才能实现,那就让它塌吧。”为什么流传这样子广呢?不就是因为它说出了两千年后另一个国度里许多人的心声,表明了“正义”作为不可突破的道德底线有多重要嘛。

 

其实哈,《墨子·贵义》也有句话,虽然没多少人注意,却见证了同样的语义逻辑:“万事莫贵于义。”至于两句话何以异曲同工,特别看重正义的原因,或许要等到下下篇帖子再来解释了,敬请耐心等待,不要不识抬举,嗯哼。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1: 中国: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败
2021: 中美阿拉斯加会谈新情况是什么?
2020: 告美国人民书
2020: 中共毒害全球,这笔账豈能放过
2019: 为什么多数中国英语学习者不能正常跟外
2019: 波音737AMX之后飞机江湖的华容道
2018: 郭文贵吹牛说获得瑞土30亿美元意向性投
2018: 狗年,逃到美国躲藏的郭文贵也演变成了
2017: 英国卫报总黑中国大修大建 外国网友都不
2017: 致命饭局扯出“反共救国军文艺”背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