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我的上海同事
送交者:  2021年12月17日06:51:57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福田自耕

现在农村人都往城里跑,去城里打工挣钱,但几乎没有城里人到农村去工作的。以前,我在农村中学做了几年老师,却遇到了好几位地道的上海人,他们也在农村中学做老师,我有幸与他们成了同事。今个来聊聊他们的故事。

现在的老师分职称,什么特级一级二级的。那时的老师分编制,有公办民办代课等。公办老师是居民户口,吃供应粮,算是正式编制。民办老师是农村户口,除了在学校上课挣钱外,与一般的农民无异。代课老师,顾名思义,就是临时代代课的。那时,条件比较差的农村中小学,没多少居民户口的人愿意到农村教书,师资不够,只能从农村招些有点文化的人充当老师。现在大学毕业生多了,自然就不需要那些民办老师代课老师了。民办代课,这些词汇已成历史。

第一位要讲的我的上海同事,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代课女老师,姓顾,教英语。她衣着得体,谈吐文雅,气质高贵,虽身居乡下,仍不失大城市知识女性的风范。我那时工作之余,开始学点英语。当时穷,买不起录音机磁带啥的,就凭注音胡乱猜单词的发音,根本就不准,所以我常常向她请教英语发音。除发音外,她还给我讲些英语单词的构造,比如,她讲,英语里,mal+ ,mis+,表示不好,词的构造隐含了,男人和女人都干坏事,干的事,而且坏的程度,男人更甚,因为mal+ 比mis+ 更严重。这体现了基督文化中,"人都是有罪的"这一理念。她的话引起了我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有次,我学到了,less 是少,+less 就变无,这点知识。便向她求证(也有显摆的成份)。我说,我现在是homeless, hopeless, 今后将是wifeless. 她一听,笑了,说,没有wifeless 这一单词,这说明男人一般都会有wife 的。她鼓励我说,"面包会有的,老婆也会有的。你要有自信,你也会有wife 的"。她的鼓励使我对生活增加了一些信心。后来果然被她说中,我还真找到老婆了。到现在,我都一直感谢她的鼓励呢!

一学期后,她就不来学校了。代课老师,就是代代课的,学校对他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们于学校,也是"说走咱就走",连个劳动合同也没有。我不知她的下落,也不知道她的背景,只知道她是来自上海大城市的人。

第二位,姓傅,教初中数学。他是个四十出头的干瘪小老头,瘦瘦弱弱的身体,戴个厚眼镜,一副落魄书生的模样。他是公办老师,居民户口。他的老婆是农村户口,在学校的食堂里当饮事员。这夫妻俩看上去很不般配。男的木讷委瑣,女的机灵阳光,她身材高挑,长相亮丽,也比傅老师年轻许多。

也许你不理解,为啥那么优秀的姑娘会嫁给他?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居民户口非常吃香,居民户口意味着有稳定的粮食供应和经济收入。那是生活的保障。所以,一个不咋的居民户口的男人,能找到如花如玉的农村姑娘。

傅老师的老婆精明能干,热情开朗,我们每次去食堂打饭,她总是,某老师早,某老师好的,跟我们打招呼。她很有人缘。

可这傅老师,除了上课不得不张口外,几乎不跟人说话,总是一副冤气在身的样子。虽然我与他同在一个办公室,可讲的话,也就嗯呀哎呀的,点个头而已。他有什么委屈,有什么不快,我都不知道,也没有个机会问问他。

一天,学校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书记校长发完重要讲话后,问下面有没有意见啥的。这时傅老师举起了手。校长一看,惊愕一下,赶紧说,"傅老师有什么话,请讲"。开会从不讲话的傅老师要讲话了!大家顿时雅雀无声。傅老师清了清嗓子,一字一顿地说,"我们学校,谁上课上得最好?",大伙都愣在那边,"我!不服就来比一比!",傅老师坚定地来了这么一句。我们几个新来的莫名其妙,其他老师听明白了。原来傅老师许多年来,一直提不了薪。马上要进行加薪评选,傅老师多年的压抑,终于像火山一样,喷了出来。

傅老师这一招,肯定是老婆教的,估计他老婆也是别的老师给出的主意。那年申请加薪的有好几个,如果正常评比的话,傅老师肯定又没份。所以,只能出个狠招!那一年傅老师终于加了薪。

第三位,是个男语文老师,姓邵。公办老师,四五十岁,离异单身。这个人据说相当有才华,能拉一手好二胡。可这人很怪异,很难接近,我也从没听他拉过二胡,只知道他有二个特点,一是不吃早饭,二是不去公共厕所。农村中学的公共厕所,臭气冲鼻,卫生条件是相当差的。农村人都不在乎,可城里人就受不了了。这么多年了,他还不习惯农村里的厕所,资产阶级思想严重,还不能与工农群众打成一片。他是怎么解决大小便的?说起来不雅,就不说了。

这第四位,姓王,代课老师,教地理历史。他原先是上海静安区法院的法官。虽然年纪近五十挂零,又是地位最低的代课老师,但他,玉树仍临风,风度仍翩翩。他十分注重自身形象,衣衫整洁,头发油亮。我们对他的头发的描述是,"每一根头发都有它精确的位置"。

他知识渊博,口才极佳,课上得非常好。讲起世界历史,讲美国独立战争,讲林肯总统葛底斯堡的演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直把底下的学生佩服敬仰得不得了。

有个女生,姓夏,年方十八,青春亮丽。爱上他了。

学校有一个二层搂。楼下是女生宿舍,楼上是校领导和部分教师的宿舍。

那时,学生宿舍相当紧张,上下铺挤满房间还不够,有的女生只能两人挤一张小床。这夏姑娘,是转学中途插进来的,自然没有自己的一个床位,只能跟别的女生拼铺。今晚跟这个女生挤,明晚跟那个女生挤。如碰巧有空床位,就睡那床。

不知何时起,当天黑时分,夏姑娘便偷偷地跑楼上,溜进王老师的房间,早晨天快亮时,起身离开。宿舍里的女生,没人注意到她没来宿舍睡。跟她拼铺的女生,以为她跟别的女生去睡了,巴不得呢!所以,根本没人过问夏姑娘昨晚上睡哪了?这样的地下工作,一时竟无人知晓。

后来咋的被发现了呢?

这个重大发现的功臣,是教音乐的陈老师。这陈老师是个工农兵学员,混了一年半载的幼师,会弹点风琴,拉点破小提琴。那时老师缺,他就来那所带帽高中教音乐。

陈老师有个女友,准确地说,应该称前女友,是同校教初中语文的柳老师。那年语文组来了个正牌的本科生周老师。接触不久,几个月下来,柳老师便弃陈爱周,毕竟,比起儒雅的周老师来,工农兵学员出身的陈老师显得太粗鄙了。

这陈老师刚刚失恋,心情烦闷。中午人家要休息午睡时,吱咯吱咯地拉个难听的破小提琴。他似乎百无聊聊,无处诉衷肠。就到处转悠转悠。有一天晚上,他发现有个女生进了二楼教工宿舍,却一直没出来。

案情重大,立马报告校长书记。校长书记叫上团委书记,敲门进入王老师的房间,撩开帐子一看,女生缩在被窝里。立马叫他俩穿戴整齐,再叫上班主任(刚从大专毕业的一青年教师),到校长办公室,连夜突击审问。

在审讯会上,夏姑娘大胆泼棘,毫不怯弱,据理力争,舌战群儒,后来审问过程中的精彩片断,被流传出来,成为美谈。这里咱把审讯过程简单还原一下。

校长书记,团书记班主任,一干四人,带着王和夏,来到校长办公室。刚一坐定,审讯开始。

校长:(面朝王)你这把年纪,怎能糟蹋人家黄花姑娘?你禽兽不如啊!
王:是是是,我不对我不对。
夏:钱校长,你不能这样说王老师,他没糟蹋我,是我自愿的。
书记:你们两个,谁先勾引的谁?
夏:徐书记,请别用这么难听的词,是我先喜欢他的。
团书记: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喜欢的?他一把年纪,还是个代课老师。
夏:马老师,喜欢非得要有理由吗?
团书记:我是担心你将来与他生活在一起,会有多苦?
夏:你们不是说,夫妻恩爱苦也甜吗?
班主任:(非常和颜悦色地)这么多小伙子你不爱,为什么偏要爱他呢?
夏:像你这样的小伙子,我偏不爱!

此话一出,说得班主任和团支书这二个光棍小伙,羞愧难当,无言以对。也使得校长书记变得气急败坏起来。

校长:你这样不守规矩的学生,明天就开除!
夏:开除就开除!你这个破学校,有啥了不起的!

次日一早,学校派人去夏姑娘的家,叫家人接她回去。夏的家景相当好,她是家中最小,上有二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夏长得很好,从小受家人宠爱,故她有股敢想敢为的勇气。那天上午,夏姑娘的哥姐到学校,整理好她的东西,扯着她离开学校。站在学校边的那条路上,夏姑娘对着王的宿舍,声嘶力竭地高声喊,"王老师,我爱你!我爱你!"。这撕心裂肺的喊叫,让听者无不为之感动。

她与他之间,的确存在着巨大的年龄鸿沟。填平年龄鸿沟的,别人用的是金钱和地位。夏姑娘用的却是真情和实意。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真正的爱情。

人们常常以"为别人幸福"的名义而毁了别人的幸福,殊不知幸福是个人的感受,而非他人的评判。我们太喜欢评判别人,要求别人符合所谓的规范。我们有太多的评模范评先进,其实,这些东西,很大程度上是以个人的标准去评价别人 的过程(当然,这是个评不上模范先进找的借口)。

那时,有人留个长发,蓄个胡子,穿个懒叭裤,组织都要出面干涉。好在现在人们的宽容度大大提高。试想,如果楊振宁的82-28模式早在那时发生,也许王老师也可骄傲地称"夏是上帝送他的礼物"了。

夏姑娘离开学校了。但她舌战群儒的故事,仍在学校流传,成为我们茶前饭后的谈资。可怜了她的那个班主任,成了大家笑话的对象。时不时的,总有人盯着他的脸,用手指着他,一本正经地来一句,"像你这样的年青人,我偏不爱!"。大家便一阵哈哈大笑!

我的上海同事的故事,也就讲完了。

可还有一个问题还需交代。那个时候,有严格的户口制度,人口是不能随便迁徙的。这些大上海的人,是怎么流落到乡野山村的呢?

还是得讲点中国当代史。

话说五十年代末,中苏交恶,互相对骂。可骂人是我们的强项,这苏修怎能是我们的对手?我们当时连发九篇骂人檄文,即《九评苏共》,其水平达到历史最高,比骆宾王的《讨武檄文》还厉害。

这苏联人骂不过我们,气急败坏,恼羞成怒。怎么办?这就像农村人打架,骂不过对方,便伸出了拳头!苏联人决定要"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怎么消除?就是向中国的大城市扔原子弹,给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也就是把中国所有大城市连人口,建筑物全部毁灭,像做外科手术把人的手脚切除一样。

哪我们咋办?我们有二招,挖洞和造人,白天挖洞,晚上造人。那时我们的口号是,"深挖洞广积粮","人多力量大!"。毛主席有语录,"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

随着挖洞和造人运动的蓬勃开展,全国各地挖了无数的防空洞,也涌现出了无数的光荣妈妈英雄妈妈。洞与人都准备好了,苏联红毛子,你们来吧!

正当苏联要扔核弹时,美帝出来阻止,"你们兄弟俩,吵架的可以,核弹的不行!如你把核弹扔向中国,我们就把核弹扔向你!" 苏联克格勃一调查,发现美帝的核弹比他们的牛。这样苏联人才悻悻地放下了手中的核弹。

手中的核弹虽然放下,但苏共和中共这两位共产主义好兄弟,彻底反目。一切的中苏友好条约,苏中合作条约,通通撕毁,苏联对中国的经济缓助全部中止。

与苏联交恶时,为了证明他们是修正主义,我们是马列正宗,我们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怎料,跑得太快,𨄮跤啦!

加上中苏共产主义共同体的彻底破裂。中国的中苏合资企业,随着苏联专家的迁返回国而纷纷倒闭。大片工人停工半停工。这些众多的居民户的饭碗,国家也难以保证了。怎办?

那就"下放"。

"下放",顾名思义,就是把人从高处放到下面低处。下放的种类很多,有保居民户口的,有不保居民户口的。有整家从城市下放到农村的,也有家庭成员中,有几个保户口,有几个不保户口的。下放的涉及面极广,几乎各个国有单位,都有人下放。比如,一所学校,有十个居民户口的老师,现在只能留六个名额,其余四个,就下放农村转为农村户口。

哪些人下放?那就相当于评后进。表现差的,领导不喜欢的,背景不够硬的,当属下放之列。下放谁都不愿哪!所以,伴随着强制,也有教育。口号是,"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话","不做社会主义寄生虫",等等。因为下放是不愿意的,所以,上面答应,等国家形势好了,就招回单位。

我的上海同事,具体是怎样被下放到这么远的乡下,我也无从得知了,各人都有各人的故事。

几年后,光荣妈妈英雄妈妈生下的孩子,就到了就业的年龄了。虽然下放了一大批城镇人口,可仍然没有这么多工作岗位给这些年青人,哪怎么办?

那就来个"下乡"。

这"下乡"应该与"上山"连在一起,全名应该叫"上山下乡"。

下放是悄无声息的,可"上山下乡"却是轰轰烈烈的。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呀,中央认识到了,劝人家下放,给人家一些承诺,这承诺不也是个负担?最好是让他们自己主动要求下去,这样就没有了将来的负担。于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告诉全国城镇青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有"。

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怎能有错?于是乎,多少城镇青年,打着"广阔农村,大有作为"的旗帜,胸佩红花,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到农村,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农村广阔不假,可哪来的大有作为?农民在农村耕作都几千年了,大有作为的话,早就有作为了。有知识有文化的城镇青年,要接受没知识没文化的农村人的教育,岂不离谱?都说赵本山是忽悠大师,咱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才是真正的忽悠大师!

对下放的人,近几年,国家实施了一些补偿政策。我的一个姨妈,当年从小学公办老师,下放到农村,现在每月能拿800元的退休金。

估计上山下乡的知青,就没啥补贴了。下乡的那几年能算工龄就算不错了。不知那些回不了城的知识青年,他们的补偿政策怎样?

我估计知青是没啥理由要国家补偿的,因为,一是他们自愿下乡的,二是他们在农村确实学到了东西。像我们总书记,不就学到了梁家河大学问吗?"青春无悔!",哪有理由要补偿呢?

下放和下乡,本质上是,上层的失策,由底层百姓承担。我的这些有文化有才华的上海同事,从大城市来到农村,对农村学子也许是个好事,可对他们自己,却是他们个人的不幸。人不能尽其才,更是社会的悲哀。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毛泽东时代的县委书记
2020: 伟大的毛泽东
2019: 圣诞
2019: 毛主席说
2018: 媒体炸了!愤怒女教授激战恐怖分子!
2018: 中国制度性腐败刚刚开始
2017: 流产的罢工
2017: 我们是史无前例的77级!
2016: 【现在开庭】江天勇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
2016: 今日韶山人如此怀念毛:游客不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