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胆儿肥:仨公共卫生教授联名对成都疫情防控提出建议
送交者:  2021年11月12日10:42:36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肃然起敬!三名女教授斗胆联名对疫情防控措施提出“紧急建议”


11月8日,成都不少市民都收到小区通知称今晚要做核酸检测。同一时间,成华区、锦江区也先后发布通知,要在部分区域进行核酸检测。

“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之女、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主任医师陈芙君,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李佳圆,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系主任、教授、博导汪川,于11月8日发布联名公开信,对成都当前新冠疫情防疫提出紧急建议。


紧急二字,极不寻常

建议书援引广州荔湾区疫情129例流行特征分析的学术成果,以及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的指导方案,


建议成都市重新评估疫情流行状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卫生资源耗费、公众恐慌情绪增长和人民正常工作生活被干扰带来的负面影响。



建议书还提到:


应避免大数据的不当应用,使疫情防控背离精准的原则。


应严禁将传播力较强的感染者冠以“毒王”称号;降低感染者的“病耻感”和隐私曝光担忧,有助于鼓励疑似病人和高风险人群主动参与检测。



措辞克制而态度鲜明,心情急迫但论述严谨,老一辈公共卫生专家的家国情怀与专业操守,再次令我肃然起敬。


1.JPG

前排居中为陈芙君医生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作为体制内的公共卫生专家,而且本身工作和生活都在成都,在当前这种疫情防控的高压氛围之下,实名公开发声,从科学与民生的角度对成都的疫情防控措施提出重新评估的紧急建议,其压力有多大,其决心有多强,可见其胸怀有多么坦荡。



以下为《建议》全文。

2.JPG

关于开展成都市“黄码+核酸必检”等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科学性、必要性评估的紧急建议


鉴于目前国内疫情反复的态势,四川省成都市实施了基于手机基站间隔覆盖800米范围,面积约(50.42万平方米)的范围实行黄码+核酸必检的防控措施,以及对感染者居住社区开展封控等应急处置措施。这些措施目前已经实行了7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得到四川省和成都市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门关注。


一、对“黄码+核酸必检”进行科学性和必要性评估

根据广州荔湾区[1]暴发的本土疫情129例流行特征分析分析发现,严格密接者管理和适度范围的社区筛查有助于尽快控制疫情。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2]的指导方案,感染者停留过的手机基站覆盖面积内的人员并不符合“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的人员定义。社区筛查的范围应遵循一定的界限,以感染者长期停留的地区为主场所,其他地区是否有必要开展大规模筛查,需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评估:

1. 目前成都市流行的状态是点状暴发还是已经蔓延流行?

根据SARS-CoV-2 Delta VOC的基本再生R0为2.0-6.0[3]测算,在无社区干预的前提下,主动筛查发现的病例应在每日100例以上[4]。SARS-CoV-2 Delta VOC的潜伏期中位天数为6(范围:1~15)天[1],根据成都市目前报告的病例特征来看,在扩大感染者社区筛查后,7天报告病例累积增长至18例,病例分散各区,但病例之间传播链清楚。目前流行状态亟需专家评估,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

2. 根据基站覆盖范围确定的筛查人群的筛查资源耗费与成效比如何?

SARS-CoV-2 Delta VOC的传播力较强,初期有必要开展适度扩大社区筛查,但应注意,经过第一轮筛查后,是否发现了不符合密接,次密接及一般接触者的定义,仅为黄码的感染者。应该关注由于黄码范围扩大的社区筛查带来的医疗资源挤兑、卫生资源耗费、公众恐慌情绪增长和人民正常工作生活被干扰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应考虑该措施在今后新冠疫情长期的常态化管理中的可持续性。

二、 做好做细社区封控的管理工作

做好中高风险社区封控居民宣传解释工作。目前封控时采取的措施较为粗糙,对居民的解释工作欠缺,造成居民普遍恐慌和不满。应就封控区居民关注的封控理由、封控期间采取的核酸检测频次、封控时限及相关依据等问题,第一时间予以柔性告知。有条件时,应对封控的范围和时限进行成效评价,制定针对不同社区流行态势(例如,已形成社区流行、7天内未发现续发感染者,等)的分级精准管控措施。

三、 加强对外宣传的严肃性

作为政府官方宣传口径,应增加对主动参与检测而发现的案例进行正面报告。宣传工作应特别注意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中保护感染者隐私权的条款,报告感染者轨迹信息,应避免用真实姓**等方式,可用1号,2号病例等代替;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卫生系统内部人员公开或私人场合,都应严禁将传播力较强的感染者冠以“毒王”等称号;应尽量避免“因为一个人,搅动大半个成都”等官方推文的标题。降低感染者的“病耻感”和隐私曝光担忧,有助于鼓励疑似病人和高风险人群主动参与检测。


总书记说,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第八版)提出“大数据可为疫情风险研判、 防控措施制定和资源统筹调配提供支撑”,但应避免大数据的不当应用,使疫情防控背离精准的原则。


建议人:  

陈芙君 九三社员/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主任医师

李佳圆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流行病学   教授

汪川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卫生检验学  教授


2021年11月08日




打破僵局,极为可贵

近两年来,中国从疫情防控最初的慌乱与悲壮一路走来,原以为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汲取了足够多的教训,以为可以通过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让民众生活逐步回到疫情之前的状态。

但最近一波疫情的发展,以及寒潮之下多个地区难以言说的管控措施,让人仿佛回到了去年疫情刚刚暴发时的氛围:

一刀切成了常态,层层加码变得理直气壮,对感染者的公开羞辱卷土重来,管控范围的扩大化借助大数据变得防不胜防……不确定性、不安全感正在悄然滋生,快速蔓延。

而疫情防控大过一切的姿态又让原本是理性讨论的声音显得尖锐刺耳,让原本是正当权利的诉求显得不识大体无理取闹。

俨然一场僵局。

大家都能感受到,这是不健康、不可持续的状况,可是没几个人出来说话。出来说话的专家,比如张文宏的遭遇,大家有目共睹。

在这样的形势下,成都3位老资格的公共卫生专家站出来发声,从专业角度对政府的科学防控提出犀利而恳切的紧急建议,其意义之大,再怎么赞誉都不为过。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上述紧急建议署名的三位公共卫生专家,陈芙君、李佳圆、汪川,全部为女性。



肃然起敬!

巍巍风骨,其来有自

血统论当然毫无道理,但我今天就是很想强调:

领衔署名紧急建议书的陈芙君医生,是“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的女儿。


3.JPG

被誉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的陈志潜



陈志潜(1903~2000) ,四川成都人。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先驱、中国社区医学创始人、中国现代健康教育奠基人。

(基本常识注:初级卫生保健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民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

4.JPG






青年时期的陈志潜

在“新冠”肆虐的当今世界,陈志潜曾经开创的初级卫生保健模式,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老一辈公共卫生专家的历史担当,正在代代相传。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伟大的毛泽东
2020: 真正的强大
2019: 中国平均寿命增加是毛泽东阶跃还是青霉
2019: 中国人的梦
2018: 贸易战为何走成了死局?
2018: 习二反美有捷径,给美国人当爸爸
2017: 几年前黑妹把我封了,因为我说军队里太
2016: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遭严重篡改
2016: 川普当选后保卫级别随即提高 言论行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