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柏林墙一带今貌|60年前的今天:忽如一夜柏林墙,冷战标志物始
送交者:  2021年08月15日17:38:54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逸草:孩儿今年五月因公事应邀赴德约一个月,特意去了柏林墙一带,送来了几张那里的今貌照片。

24697641113c72277a32414c00ad7b3b.jpg

65dd4a5e3a5ec702c75e9b45005348ba.jpg

b53b4705006d890b20cb24752767ff62.jpg

c1b5b544853d1ab5f6a6b6aeb8471382.jpg

曾发出过射杀东德逃民之罪恶子弹的岗楼

--------------------------------------------------------------------------

逸草:见该文的原微信版被“违规”,说明此文值得分享。😀

从【自由微信/自由微博】钩得,予以转贴。


【自由微信/自由微博】加注:

{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8月14日 上午 2:30 被检测为删除。}

60年前的今天|袁晞:忽如一夜柏林墙,冷战标志物始末

Original 袁晞 新三届 Today


作者简历


袁晞,祖籍沈阳,生于北京,在成都上小学、初中,后在四川农村插队,在工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曾在新华社工作,近二十年一直在人民日报工作。出版有《〈武训传〉批判纪事》(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渐渐清晰的世界》(大象出版社出版)《社论串起来的历史》(人民出版社出版)等书。

原题

一道大墙的始末

作者:袁晞

六十年前的8月13日,凌晨,一道长长的铁丝网正在分割柏林城,之后的是修建水泥墙、水泥墙加带刺的铁丝网……


一道大墙在一座伟大的城市中横亘了二十八年。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柏林墙。


柏林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西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苏美英法四个战胜国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东德政府为了隔绝居民投向西德,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起一道大墙,将在东德中间的西柏林整个包围起来。1989年11月9日,存在了28年的柏林墙倒塌,1990年两德重归统一。

柏林墙.jpg


0背景 

1945年法西斯德国战败后,德国被战胜国划分为4个占领区,由苏联和美国、英国、法国分别占领德国东部和西部,德国首都柏林也由四大国分别占领。1948年3月西方三国把它们的占领区合并为一个经济实体,苏联则以封锁西柏林作为响应。由于西方国家的大规模空运,使封锁没有取得苏联想得到的效果,反而让西柏林更依赖西方,斯大林于11个月后取消了封锁。1949年当东、西德分别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后,东柏林成为东德首都,而西柏林则成为西德的一部分。但这时人们还可以在柏林东西部之间相对自由地走动。尽管分裂还没有完全成形,但柏林已经不再是一座完整的城市。


战后的德国一直是东西方政治、经济较量的中心,也是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峙的最前沿。在马歇尔计划实施后,西德经济迅速好转,在苏联控制下,瓦尔特·乌布利希领导的东德当局经济政策一再失误,西德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高于东德,于是出现了东德居民逃往西德的潮流。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当年6月东柏林发生工人罢工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并蔓延到东德其他城市,有的地方演变成暴动,苏联动用了驻德苏军的坦克镇压了示威和暴动。但苏联新领导也意识到要做某些政策调整,据《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载,苏联有关部门在给苏联领导人的报告中拟采取的措施的头几条是:1、坚定不移地执行苏联政府就东德政治局势正常化所做出的决议中的新的政治方针。2、立即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对东德人民的食品供应,由苏联及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给予共同的援助……3、为了创造稳定的共和国经济,提高东德人民的生活水平,赶上西德,应当从今年下半年起,暂停对苏联和波兰赔偿货物的运输……4、审查大幅度减轻民主德国对维持苏联占领军所负的财政义务问题。


这些措施有的没有很好执行,有的没起到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东德的状况。逃往西德的潮流一直没有停止。

柏林墙2.jpg

赫鲁晓夫会见肯尼迪


02 缓和 

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调整了对西方的方针,1958年苏联向西方发动和平攻势,要求签订对德和约。1960年冬天,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赫鲁晓夫向他示好,在祝贺肯尼迪当选的私人电报中表示愿意同他就“一切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谈判”。赫鲁晓夫认为:“肯尼迪出任总统后,改善我们两国关系的希望增加了。”英国皇家国际事务学会主持编撰的《国际事务概览》(战后编)写道,在新总统就职日期临近的时候,苏联报刊对美国政策的评论也明显缓和,甚至故意放过一些明明可供攻击的绝好机会。


1961年6月,在维也纳举行了苏美峰会,赫鲁晓夫和刚上台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会谈的主要问题是柏林。赫鲁晓夫提出的条件是:同东西德签订和约;西德最终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德退出华沙条约组织;柏林非军事化并变成自由城市,从而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苏、美、英、法四个战胜国对柏林的联合占领。这些提议的目的还在于中止西方盟国经过东德进入西柏林的权利。苏联的建议被美国拒绝。赫鲁晓夫在肯尼迪面前拍着桌子说:“我要和平,但是如果你要战争,那是你的问题。”肯尼迪回答:“要强迫做改变的是你,不是我。”

柏林墙3.jpg

会议在两个柏林和两个德国问题上的冲突中结束。二人分手时,赫鲁晓夫重申他打算在12月与东德签订和平条约,肯尼迪评论说:“如果真是这样,那将会是一个寒冷的冬天。”


事后,肯尼迪在对美国民众的广播和电视讲话中把这次会议描述为“沉闷的”。


西方中国问题专家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在他的专著《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中写道:“北京自然欢迎这些事件的发展。到1961年年中,《人民日报》的社论作者们写的几乎完全是国外事务。”


维也纳峰会之前,《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肯尼迪正面临严重的考验》评论这次苏美首脑会谈。社论说肯尼迪“是一手抓着橄榄枝、一手抓箭,二者交替采用,或者兼施并用。”认为“肯尼迪上台后所推行的国内外政策连遭挫折,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歧也日益加深”。社论分析说:肯尼迪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要同赫鲁晓夫会谈的。


麦克法夸尔评述说:“毫无疑问,中国领导者们也会密切注视赫鲁晓夫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当听到肯尼迪的讲话说这次会议是沉闷的时,他们也许感到兴高采烈过,这表明赫鲁晓夫没有让步……”

柏林墙4.jpg


在苏联政策忽紧忽松的情况下,东德人大量逃往西方。赫鲁晓夫说:“西方决计把西德变成美好生活的一面镜子,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橱窗,以便把东德人吸引过去,使之投入反对民主德国实施的社会主义措施的斗争中去。”他还说西德比民主德国更富有吸引力,特别是对于工程师、医生、教师、高级技工。苏联驻东德大使曾字斟句酌地对莫斯科说:“目前柏林开放的现状,确切地说,这座城市中两部分之间存在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不受管制的边界线,让人们对两边做出草率的比较。很不幸,这种比较并不是对民主德国有利。”


差距越来越明显,出逃的人越来越多。赫鲁晓夫—肯尼迪维也纳峰会的下一个月,每天都有上千人东德人越过边界,7月30日到8月5日这一星期内,进入西柏林的人数上升到一万多人, 8月3日乌布利希飞往莫斯科,谋求苏联同意把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全部关闭。


托尼·朱特在《战后欧洲史》中说“赫鲁晓夫的反应是对柏林问题要快刀斩乱麻”。《国际事务概览》认为:“封锁柏林边界的决定显然是在8月3日到5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华沙条约国会议上通过的。”


边境控制的主张更增加了东德人的恐惧,引发的逃亡的高潮。8月7日这一天避难者数字上升到两千多人。这是自1953年东德暴动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情况。

柏林墙5.jpg

柏林墙构成示意图


03 始建 

1961年8月13日凌晨2点30分,东德当局用坦克、轻装甲车、和带刺的铁丝网封锁了西柏林四周的全部边界。行动代号“玫瑰”。被这一行动分割在两边的很多德国人意识到,他们几年或者永远都无法见到彼此了。


对东德政府的行动,美英法三个西方占领国除了想保护西柏林的独立和从西德进入这个城市的通道之外,没有一个准备考虑用武力去清除这些障碍物,西方媒体讽刺美英法首脑说,“他们只是商量再商量,但是不采取任何行动”。


西方没有什么反应使东德当局敢于采取进一步行动,8月18日,东德政府开始建筑顶上设有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因此被称为“柏林墙”。东德政府的给墙起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


英国学者弗里德里克·泰勒在他的专著《柏林墙》中写道:“一座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坚固城墙将横亘这座伟大城市的中心。”

柏林墙6.jpg

据后来统计,1949年至1961年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往西德,其中很多人是从东柏林逃往西柏林的。


1961年8月中旬,当东德刚刚在两个柏林之间架设铁丝网时,新华社转发德意志通讯社的报道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内务部长马隆14日签署的一项内务部的公告说,由于在勃兰登堡门附近不断有挑衅活动,特别是鉴于西柏林市政府和波恩政府的代表们在今天中午举行的煽动游行,以及‘自由柏林电台’和里亚斯电台煽动用暴力破坏勃兰登堡门边界和准备其他危险性的挑衅,内务部长决定自8月14日14时起暂时封闭勃兰登堡门的通道。”


报道还说:“另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新闻局14日晚上通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公民只能持有和使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发给的身份证,而不得同时持有其他国家,包括西德和西柏林在内,所发给的身份证件。凡违反此项规定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课以罚金。”

柏林墙7.jpg

《人民日报》8月18日刊发了一条新华社消息,说封锁边界三天来,西柏林陷于一片混乱,人心惶惶,许多西德人要求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避难。消息说:“尽管波恩统治集团多方诬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制度,西德居民仍然纷纷要求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避难。这些人中间有来自巴伐利亚、巴登—瓦登堡州、来因兰等地的拒绝到复仇主义国防军中服役的青年。西德物价高涨,许多劳动者的家庭对未来惶惑不安,这是许多西德人决定迁居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又一个原因。”


8月21日的《人民日报》摘要刊登东德党政一把手乌布利希18日晚就西柏林问题和全德政治形势发表的电视演说。


乌布利希在演说中说明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对柏林边界安全采取保护措施的意义。他说,这个措施是在敌人已经开始袭击的情况下采取的。在西柏林煽起的战火,就要烧到邻居的房子,而西柏林位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领土以内,所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有责任监督这个战火策源地。他说,这次采取的措施执行得又迅速、又准确、又顺利。采取这个措施,有助于拯救受到西德军国主义和复仇分子威胁的欧洲和世界的和平,保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够继续和平地进行。

柏林墙8.jpg


04 反响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中赫鲁晓夫在就柏林危机的讲话中认为:西方国家不会冒险用武力打通到西柏林的路,因为这肯定意味着战争。他估计西方有一半可能是对民主德国或许还有东方集团实行经济封锁。


肯尼迪也同样判断苏联不会为柏林对西方使用武力并引发战争,泰勒在《柏林墙》中引述了肯尼迪对柏林危机的总结。肯尼迪说:“如果赫鲁晓夫真正的意图是要占领柏林,那他为什么还要修建边界墙?他只需占领整个城市,根本不需要什么墙。这是他摆脱困境的一个手段,这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毕竟一道墙比一场战争要好得多。”他还说:“柏林危机到此结束。恐慌的是另一方,不是我们。现在我们什么也不做,因为除了战争以外我们别无选择,就此结束吧,他们是不会占领整个柏林的。”他认为,整个事件说明:想要改变苏联的两个德国政策是办不到的事,而且盲目地拒绝谈判也是危险的。

柏林墙9.jpg

赫鲁晓夫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到柏林危机时写道:“当时我们自己则决定通过新闻记者和秘密特工去摸西方的底。许多特工乔装成新闻记者或负有其他使命的人员,而实际上在执行着秘密任务。这样的人员西方有,我们也有。我们正是通过这些渠道获悉西方的意见:让争论结束吧,让一切保持原状吧,后来这个意见由两方报刊发表出来了,相互之间的指责有了缓和。”赫鲁晓夫认为这是苏联的胜利,他说:“这也是我们的一场重大胜利,是一场未放一枪一炮,只以宣传手段进行决斗就取得的胜利。”


泰勒在《柏林墙》一书中说:柏林墙建成后“乌布利希获得了渴望已久的对东德的完全控制”。此后,乌布利希和他的继任者埃里希·昂纳克在东德又维持了20多年的统治。


1963年6月,肯尼迪正式访问西德时来到西柏林,发表与原来准备的演讲词相去甚远的著名演讲。他说:“柏林墙既违背历史,也违背人性,它拆散无数家庭,让他们妻离子散,骨肉分离,把渴望统一的民族一分为二。”

柏林墙10.jpg

 

05 后来 

柏林墙经过多次改建和加固,水泥墙后来高达3米,还设置了巡视区、瞭望区、警报系统等配套设施。柏林墙不止在东西柏林之间,还延伸到东西德边界,全长超过155千米。柏林墙最后一次改建完工时,沿墙有253个瞭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千米长的反坦克冲击障碍,还有摄像头等先进的电子监控设备,一些德国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修墙上。


更多的东德人同样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冒着生命危险,以各种方式穿越柏林墙。其中有不少人倒在了东德军警的枪口下。


泰勒写道:“1957年,史塔西(东德国家安全部的缩写——本书注)警官的数量是17500人,到1973年,即乌布利希离开人世的那一年,史塔西警官的数量几乎增加了两倍,达到52700人;而这还没有计算大量的兼职密探,即‘非官方同事’。”书中还写道:“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存在的40年内,至少有60万人为史塔西工作过。一些专家更是宣称在此期间为史塔西工作的人数高达一两百万。在此期间,东德的人口降到1800万到1600万。即便我们只看史塔西的官员,即拿薪水的史塔西警官的数量,那么每320个东德人中就有一个秘密警察。相比之下,1939年,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人口(不包括奥地利)为7100万,而希特勒的秘密警察机构盖世太保的人数只有2万,即3500德国人中有一个是盖世太保。不难看出:盖世太保仅以史塔西全盛时期1/10的人数就成功地控制了持不同政见者。”

柏林墙11.jpg

著名的“柏林墙之吻”:勃列日涅夫在东德建国30周年之际访问东德,与昂纳克拥抱并亲吻对方


泰勒在书中说到后来的德国电影《窃听风暴》,我们很多人都看过,泰勒说这部电影“向世人揭露了史塔西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滥用国内窃听机制以致摧毁无辜生命的肮脏行径。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生存,兄弟之间互相出卖、夫妻之间彼此背叛。在史塔西毫无人道可言的秘密窥视下,生活不再是原本文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好、相互信任,而只是充斥着不计其数的出卖和背叛。”看这样的电影都让人不寒而栗,不要说生活在这样国家有多么恐惧。


不说其他原因,仅仅这一点就能解释东德人为什么要冒死逃往西德。 

柏林墙12.jpg

06 倒塌 

1985年春天,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按照他的新思维,苏联打破了一贯的冷战观念,改变了东欧政策。东德也在发生着变化。1989年6月戈尔巴乔夫访问西德,对西德总理赫尔穆特·科尔批判性地评论柏林墙的言论,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反驳。


泰勒在《柏林墙》中写道:“东柏林敏锐而且正确地捕捉到了戈尔巴乔夫沉默的意义。戈尔巴乔夫的沉默意味着苏联策略的改变。”


7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委员会上,戈尔巴乔夫在致词中说:现在所有欧洲国家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并拒绝在东西方之间或者在“联盟内部”使用武力。他的意思是说,各个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事情了。


这年7月到9月,成百上千东德人用各种方式离开东德,先是去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是通过匈牙利到奥地利、西德。

柏林墙13.jpg


11月9日东德政府终于取消禁令,同意每一个东德公民“永久离开可以通过东德所有边界过境点,到达西德和(西)柏林”。


当晚7点刚过,美联社抢先发出消息:“据东德统一社会党政治局委员冈特·沙博夫斯基提供的信息,东德即将开放其边境。”接着,在由德国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直播的新闻发布会上,沙博夫斯基解释说新的条款立即生效……直播还没有结束,大量东德人已经涌上大街,开始向边界进发,晚上约11时30分,东柏林检查站的东德军官决定停止检查护照,全面开放边境。


《柏林墙》中是这样记述的:“几分钟里,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检查站。有的步行,大多数是奔跑着进入西柏林。他们畅通无阻地跑过桥、越过边界,这要是在几天、甚至只是几个小时前,是必死无疑的。他们因此兴奋异常,我们可以相信那里的空气一定是香槟。”“午夜,所有的边境检查站被迫开放。在英瓦里登大街,无数的西德人涌过来迎接还未跨过国界的东德人。”

柏林墙14.jpg


泰勒说:“正如它的建造一样,柏林墙的倒塌也在一夜之间就完成了。”


《战后欧洲史》说:“四周后,横跨东西德边境的勃兰登堡门打开了。1989年圣诞节假期间,240万东德人(相当总人口1/6)访问了西德。”


美国国务卿贝克称“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变化”。苏联外交部发言人格拉西莫夫发表谈话说,苏联欢迎民德出现的变化。”

柏林墙15.jpg

从CNN的电视直播中,我看到了1989年柏林墙倒塌时激动的人们,也看到了1991年两个德国统一时勃兰登堡门前沸腾的场面。柏林墙倒塌时,人们从两边涌来涌去,自由来往于过去要冒着枪林弹雨穿行的东西界线,不少年青人骑在残破的大墙上挥舞着德国的国旗。两个德国统一时,电视屏幕上不断出现东西两个德国和东西两个柏林的地图,然后将两块裂开的地图并在一起,反复打出“一个国家”(One  Country)、“一个城市”(One City)的大字幕,然后是正式的仪式。


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泰勒先生的《柏林墙》一书完成于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书的结尾写道:“对每一个了解柏林墙那段灰暗历史的人来说,在柏林这座城市里,没有什么比漫步穿过勃兰登堡门和整个巴黎广场来得更加快乐,哪怕只是为了去菩提树下大街的路边咖啡店喝上一杯热腾腾的黑咖啡……”

柏林墙16.jpg

现在柏林墙的残片成了柏林的旅游纪念品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毛泽东的反腐
2020: 斯诺之行
2019: 香港人民英勇抗争只为一个词 – 自由
2019: 香港--摧毁红色帝国大夏的第一把火
2018: 究竟是谁在拖累中国民主化进程?
2018: 美国男子因殴打妻子被捕 获释后开飞机撞
2017: 董克文表示 郭文贵如不出庭 很可能会输
2017: 连续数日对郭的声讨已形成了一股不可抗
2016: 落户首发
2016: 澳大利亚捕获到罕见双头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