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礼堂的四个大字“以气驭剑”,就是当年无数前辈用性命换来的本门正宗武学。一代代华山弟子就这样站在匾额下,恭听掌门人讲述正邪之争的故事。而令狐冲之所以没有一辈子做傻乎乎的华山老粉红,因为他遇到了另一个历史老师
老高按:我是金庸粉。近来时间多一点了,更放不下金庸。最喜欢的一本是四厚册的《笑傲江湖》,此生已看了N遍了。 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中说:“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写《笑傲江湖》那几年,中共的文化大革命夺权斗争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当权派和造反派为了争权夺利,无所不用其极,人性的卑微集中地显现。”“这部小说并非有意的地影射文革,而是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划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说得很对啊。现在与文革时期相比,与金庸书中的时代相比,政治情况自然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人性,基本相同。读金庸,有一重阅读快感,就来自他折射的世道人心、人间百态,什么时候读,我都很有现实感,总能联想到当下的不少人、不少事。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读六神磊磊由金庸引发感慨的随笔,也是一乐。不信,读一读六神磊磊下面这几篇从《笑傲江湖》生发开来的文章,我们是不是从中读出了当下许多熟人的音容笑貌,当下许多老谱的改头换面,不由得也发出会心一笑?
华山派的历史课和好学生令狐冲
六神磊磊,六神磊磊读金庸
今天这篇,是“华山”系列的第一篇。先问一个问题:令狐冲是哪个门派的?不少读者都知道是华山派。他在门派里是什么身份呢?答案是“大师兄”,就是孙悟空的那个角色,很重要的。 他从小在华山长大,认识那里的一草一木,还学了一身华山派的武功,又贵为掌门大弟子,按道理说,他应该对自己门派的历史非常熟悉,可以如数家珍才对吧。 可是在《笑傲江湖》的故事开始的时候,你如果对令狐冲说:少侠,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华山派的历史吧? 他一定会满脸懵逼、瞠目结舌:历史?本门的?什么鬼? 不是他不想回答,而是他根本就不懂。在华山长到二三十岁,令狐冲还和他所有的师弟师妹们一样,对本门的历史一无所知。
二 你可能有点惊讶:华山派堂堂一个大门派,难道不给徒弟们开历史课的吗? 当然是要开的。他们搞教学的一个重要场所,就是师父岳不群住所的后堂,这座房子有一个很正气的名字,叫做“有所不为轩”。 它名义上只是老板的寓所,事实上,这里是平时开展重大集会、宣教活动的地方,相当于是华山派的礼堂。 这里的历史课,教具非常简单,只有两样,就是礼堂里高高挂着的一块匾、几把剑: “梁间一块匾上写着‘以气御剑’四个大字。堂上布置肃穆,两壁悬着一柄柄长剑,剑鞘黝黑,剑穗陈旧,料想是华山派前代各宗师的佩剑。” 华山门下的所有弟子,包括令狐冲在内,一代代人日日夜夜就瞻仰这个匾、朝拜这些剑,接受历史教育。 不要小看了这两样东西,它们都是有着特殊意义的。那一把把老旧的剑是什么寓意?它其实代表着先辈的牺牲,代表了门派光辉的历史。 那一块匾“以气驭剑”又是什么寓意呢?它代表着历史的启示,代表着门派正确的道路。 一言以蔽之,“以气驭剑”的路,是华山先辈们流血牺牲闯出来的。要勿忘先辈们的鲜血,珍惜历史的启示,继续“以气驭剑”下去。 每一个弟子来到这里,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荣誉感。比如新加入的弟子林平之,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瞻仰着那剑、那匾,他就特别激动: “华山派今日在武林中这么大的声誉,不知道曾有多少奸邪恶贼,丧生在这些前代宗师的长剑之下。” 换句话说就是:你们就当我林平之是华山的脑残粉好了,我就是看见了这块匾就会流泪的人。
三 那么,在那威严的匾额和古剑之下,岳不群老师的历史课具体又讲些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讲一部正和邪的斗争史: “岳不群在石上坐下,缓缓说道:‘二十五年之前,本门功夫分为正、邪两途……’” 这大概是标准的开场白。 岳不群老师给所有弟子讲的本门历史,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一小段话: 咱们门派历史上曾发生过一次激烈的路线斗争,一边叫气宗,是正路;一边叫剑宗,是邪路。气宗武功是对的,剑宗的武功是错的。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邪不胜正,正义的气宗赢得了胜利,华山派才有了光明的未来。 讲完之后,师父多半还会解开衣服,给大家看伤疤——“岳不群缓缓解开衣衫,袒裸胸膛……只见他胸口横过一条两尺来长的伤疤”。 这伤疤哪里来的?当然是剑宗砍的。它是那一场斗争的历史印记,是敌人残暴狠毒的铁证。 那高悬在礼堂上的四个大字“以气驭剑”,就是气宗的纲领,是“当年无数前辈用性命换来的本门正宗武学”。我们一定要遵照着它走下去。 一代代的华山弟子,就这样站在“以气驭剑”的匾额下,听着岳不群讲述“正邪之争”的故事,其中也包括令狐冲。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事,令狐冲就只会念着“正邪之争”“以气驭剑”这个八个字,在礼堂里见匾流泪,一直流到老、流到死。
四 当然,这一幕没有发生。令狐冲没有一辈子做傻乎乎的华山老粉红,而是和历史老师岳不群撕了起来,一步步走到了岳老师的对立面。 因为他遇到了另一个历史老师——风清扬风老师,给他上了一堂全新的历史课。 这完全是狗屎运。按道理说,令狐冲没什么文化,又不爱读书学习,基本不会主动去找什么《武林史》《五岳剑派源流考》等著作来读的。按照常理,他根本不会有更新自己知识的机会,直到遇见风老师。 风老师的出现,对于令狐冲的历史观,简直是一场雷电暴击。 他终于知道,原来本门过去还有这样的超级牛人,师父却从来没说过。 他还猛然发现,原来本门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么多大事——比如魔教十长老攻华山,比如本门的剑术曾经全部被人破掉,师父也从来不提。 他还惊讶地察觉,风清扬老师居然是剑宗,那是师父谆谆告诫不能走的“邪路”啊,是“以气驭剑”的反面啊。可是这个邪路上的风老师怎么武功这么高,为人又这么帅气? 一旦知识更新之后,令狐冲就再也无法停止思考了: 过去师父开的历史课,为什么隐瞒这么多? 师父和风老师,到底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在“有所不为轩”里高高挂了几十年的大字“以气驭剑”,是不是就真的不能质疑?如果大家继续“以气驭剑”下去,会不会胃胀气? 在那一刻,在玉女峰之巅、思过崖上,令狐冲成为了华山派自风清扬之后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再也无法回到岳不群老师的课堂了。 看过小说的就知道,令狐冲很念旧。后来,无数次地,他都想回到那个暖洋洋课堂上去,搬着小板凳,傻笑着听师父讲正邪之争的道理。 可是每次当他真的遇见师父,就不自主地警觉、排斥、甚至是厌恶,想丢掉小板凳掉头就跑。就算他勉强翻开课本来,上面满满地写着“以气驭剑”,可他不管横竖怎么看,都会看到另一排字: “胃胀气”、“胃胀气”、“胃胀气”。
令狐冲也曾经是个大愤青
六神磊磊,六神磊磊读金庸
一 令狐冲曾经是很容易愤怒的。 那一年,在一个洞穴的石壁上,他无意中读到了一行字: “张乘云张乘风尽破华山剑法” 令狐冲的反应像是被人踩到尾巴一样,“勃然大怒”。金庸写下了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无耻鼠辈,大胆狂妄已极!” “华山剑法精微奥妙,天下能挡得住的已屈指可数,有谁胆敢说得上一个‘破’字?更有谁胆敢说是‘尽破’?” 他甚至气得拿起刀子,要去砍掉这行字。 每次读到这一段心理活动,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首先,令狐冲根本不认识这写字的人,完全不知道这所谓“张乘云张承风”是何方神圣、武功到底怎么样。可他看到这行字的第一反应,就是想都不想,立刻开骂,“无耻鼠辈、大胆狂徒”地喷过去。 其次,令狐冲当时压根就没见识过天底下真正一流的武功。别说葵花宝典、独孤九剑、吸星大法了,就连什么黄钟公的“七弦无形剑”、桃谷六仙的撕人术之流都还没见过。 但他就是有一股子莫名其妙的自信,坚定地认为“华山剑法精微奥妙”“天下能挡得住的屈指可数”。 事实上,能挡住他家华山剑法的,真是屈指可数吗?明显不是。 我们后来发现,且不论那些顶尖高手了,连桃谷六仙都个个挡得住,嵩山十三太保也个个都挡得住,任我行后来上华山一下就带了八个长老,也个个都挡得住……这哪是什么“屈指可数”,已经两手两脚都数不过来了。 可是如果你遇到那时的令狐冲,去和他分辨这些,大概没说两句,就要被他“无耻鼠辈、大胆狂徒”地喷一脸口水了。
二 我们再作一个有趣的对比: 令狐冲所见到的这一行字,杨过也见到过完全类似的。 有一次,在古墓里,杨过和小龙女偶然地发现了壁上有一行字,和令狐冲所看到的内容非常像,大意就是:“王重阳破《玉女心经》于此”。 书上的原话叫做“玉女心经,技压全真。重阳一生,不弱于人”。 可是杨过的反应和令狐冲的大不一样。 他先“微一沉吟”,问道:“是王重阳写的?”然后“笑道”:“这牛鼻子老道吹牛。” “微一沉吟”是思考,“笑道”是调侃。你看,几乎完全相同的情况,同样是有别人扬言能破自家的武功,杨过完全不像令狐冲一样“勃然大怒”,他居然可以先经过脑子想一想,而后还能保持轻松的心态,还能幽默得起来,并没有“无耻鼠辈、大胆狂徒”地喷过去。 这就有意思了:为什么两个人反应完全不一样?是杨过的境界比令狐冲高吗?当然不是的。少年的杨过很压抑、很偏激,其实不如令狐冲倜傥潇洒。 那么,是因为令狐冲太爱师门了、太爱华山派了,所以才听不得别人能破华山的武功?这肯定也不是——难道杨过就不爱古墓派、不爱自己和姑姑生活的地方吗? 更何况,令狐冲对那所谓“张乘云张乘风”过去从没听过,无冤无仇;而杨过对王重阳却是一肚子气。他小时候曾在全真教受过欺负,连带恨上人家祖师爷了,后来看到王重阳的画像,都要几大口唾沫吐过去。 为什么偏偏在“破武功”这件事上,杨过更开明、更有境界,而令狐冲更愣、更愤青?
三 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原因,大概就是在武功这件事上,杨过比早期的令狐冲更见过世面。 在进古墓之前,人家杨过可是见过顶级高手的,亲眼见识过郭靖、欧阳锋的武功,小小的心灵里早就留下了“天外有天”的道理。 后来小龙女教育杨过的时候,也从来不灌输什么古墓派无敌、古墓派必胜、犯古墓者虽远必猪。开学第一天,她就直截了当告诉杨过:“我本事胜不过那全真教的老道丘处机,更加比不上你的郭伯伯。” 和小杨过比,令狐冲那时真是有一点点井蛙,是真没见过什么世面。 他固然知道有个传说中的“天下第一高手”东方不败,可那只是一个虚幻的符号而已。本人亲眼见过的最强的高手,就是师父和师娘;见过的最高水平的战斗,也就是他师父和余沧海打的一架。 师父师娘每天给他灌输的,全是我华山派怎么怎么厉害、怎么怎么威震江湖、气宗如何如何了不起,“本门功夫练到深处,飞花摘叶,俱能伤人”“华山九功,第一紫霞”“气功一成,便都无往而不利……” 一个从小在山窝窝里长大的孩子,成天被师父灌输这些,他当然要觉得华山剑法牛得不行了: “本门武学如此厉害,任何一招剑法在师父手底下施展出来,又有谁能破解得了?” 所以,一遇到人家质疑,他就要像被踩到尾巴一样“无耻鼠辈,大胆狂徒”地一阵猛喷了。
四 除了没见过世面之外,令狐冲早年的愤青体质还有别的成因。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几句对话: 小师妹岳灵珊说:“大师哥,除了侠气,你还有一样气……是傲气”“你骄傲得紧”。 令狐冲的师弟陆大有则说:“大师哥是一众师兄妹的首领,有点傲气是应该的。” 你瞧,大家都公认令狐冲有股子傲气。而他“傲”的资本是什么呢?说白了无非就是“一众师兄妹的首领”,是“华山首徒”,是知名武林门派的大弟子而已。 他当时武功不强,也没有什么卓越的见识,在江湖上的存在感全是靠刷“华山派”三个字。只有混同在这个集体里,他才找得到自己的价值。没了这个壳,他的“傲”就无所归依,就什么都不是。 一旦有人冒出来说华山派不行,他当然就要大怒——你说华山派不行,就等于说我不行。我绝不答应。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郭芙,你要是说郭家武功有什么毛病,她一定要恼羞成怒。道理是一样的,她明白自己其实很平庸,没了郭家这个共同体加持的光环,她的优越感就没办法维系。 再看杨过,我们就会发现完全不一样。 杨过从小就没法奢望靠某个集体来刷存在感。桃花岛他呆不下去,全真教他也呆不下去,后来加盟了古墓派,可古墓派是一个相当冷门、在江湖上本来就很没有存在感的门派。 和早期的令狐冲比,杨过更早地学会了独立,一直是靠自个儿练本事、长见识,追求自己的价值。 对于杨过来说,别人批评我的集体不行、批评我的门派不行,不等于说我不行。所以他也就不至于暴跳如雷。
五 说到底,江湖上愤青的“愤”,来自于两个东西:一是贫乏低幼的见识,二是无处安放的尊严。 令狐冲后来为什么脱胎换骨,不再愤青了?因为他长见识了,战冲虚、斗任我行、力拼东方不败,会遍了天下高手;他还在江湖上证明了自我的价值,从“华山首徒”变成了“一代大侠”,他的傲气和尊严有了安放的地方,自然而然就也不愤青了。 我猜想,哪怕后来再遇到有人自称“尽破独孤九剑于此”,他也肯定不会暴怒着跳起来:“无耻鼠辈,大胆狂妄已极!”也不会再拿刀子去刮人家的石壁、屏幕之类,最多也就说一句: 我也替你们着急呀!你们毕竟,还图样!
金庸告诉我们的:多提领导的名字
六神磊磊,六神磊磊读金庸
在官场和职场上混,有一个基本觉悟:说话要多提领导的名字。 有人说这也叫基本功?我领导的名字不好听怎么办?像这样的人最好直接交辞职信走人算了,早点给别人腾位置,自己没戏了不要影响别人进步。 领导的名字哪里有不好听的。哪怕你的领导叫做王钢蛋、张狗剩,那也是世界上最美、最隽永的名字。 我的主业是读金庸。在金庸的书上就深刻地阐释了这一道理,里面有很多经验和教训。
二 比如《笑傲江湖》里,嵩山派了一个工作组,去衡山检查工作。 在这个工作组里,有一个人叫费彬。他到衡山一开口讲话,就让我立刻五体投地,崇拜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因为里面全是领导的名字。 他露面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奉盟主号令……”你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老大哥的号令。开头五个字,就把我是谁、我为什么来、我奉谁的指示来说得清清楚楚。 接下来,费彬可以说是句句不离左盟主:“左盟主言道”、“左盟主吩咐了下来”、“左盟主定下两条路”、“左盟主吩咐兄弟”…… 我简单统计了一下,费彬在衡山的发言,提了九次“左盟主”。其中“左盟主言道”说了两次,“左盟主吩咐”也说了两次。此外还有别的表达方式,比如“俺师哥”,更是亲切加亲热,就和猪八戒说“我猴哥”差不多。所以说费彬在嵩山很红,比排在他前面的还红。这是有原因的。 看看人家费彬,你们再看看自己,扪心自问:平时出差时讲话发言,你们有没有过像费彬同志一样,连提九次领导的名字?平时总怪领导不疼你们,你们爱戴领导吗?
三 有人可能说,像这样在背后猛提领导的名字,有屁用?领导又不在场听不到,难道马屁拍到空气里去么? 这就是典型的“拿义务”了,像这样的人最好也直接交辞职信走人算了,早点给别人更有出息的腾位置。 切记,提领导的名字,不但要当面提,更重要的是背后提,要做到领导在场和不在场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一句话就是,要把提领导的名字变成习惯性、生理反射般的举动,绝不因时间、场合、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三句话不讲领导的名字就不自在,五句话不植入领导就难受,比最强的烟瘾、酒瘾还厉害。 就像费彬,不但在嵩山上要把“左盟主”“俺师哥”挂在嘴边,哪怕到了衡山泰山华山,乃至天山、昆仑山、阿尔卑斯山,也要一样做到“左盟主”不离口,甚至还要说得更积极、更频繁、更虔诚。 你要相信,忠心从来都不是白表的,千万别怕浪费。你背后的忠心表得多了,时间一长,总会有人传到领导耳朵里去的;你的一腔赤诚,领导也一定是感受得到的。你问问自己:单位里谁爱你你知道么?连你这种资质都能知道,你英明伟大的领导能不知道么?
四 反过来,提领导的名字有个大忌,就是当面和背后不一样,当面做得无比虔诚,背后却拿领导开玩笑。这样的人也是应该趁早交辞职信走人的,早点给别人腾位置的,自己反正没前途,不要挡人家的路。 比如令狐冲,其实他在师父面前还是蛮恭敬、满虔诚的,动不动下跪磕头,做得很奴颜媚骨的样子,老说什么“师父恩重如山”之类的话。可是背后呢?他却做不到始终如一,还拿领导开玩笑。 比如他和田伯光说:“站着打,我师父排名天下第八……” 我看书看到这里就估计令狐冲要完蛋。这个人没戏的,在单位早晚死路一条。 令狐冲估计还沾沾自喜,以为这句玩笑开得不错,自己是抬举了师父,因为天下高手里他师父能排第八。这蠢材还完全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多严重: 第一、师父他老人家排第几,关你屁事,是你可以议论和编排的吗?第二、在你心目里,原来老人家不是永远第一吗? 岳不群听到这个话,特么能不往心里去才怪。师父排第八,呵呵,那你去找第七、第六的当师父嘛,干嘛跟着老八我委屈自己嘛?要不要我给你写封介绍信啊?令狐冲被师父后来收拾修理,一点都不冤的。 所谓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崇拜不极端,就是极端不崇拜。令狐冲早应该记住,不管在何时何地,在酒馆茶楼还是群玉院,只要一提到师父他老人家,就应该立刻暂停一切动作,向华山的方向抱拳,一脸庄严地说:在我心中,他老人家是永远的男勃万!
说说桃谷六仙:什么叫易怒体质和易哄体质 六神磊磊,六神磊磊读金庸
今天来说说金庸《笑傲江湖》中的一组人物——桃谷六仙。 看过剧的可能很熟悉了。这六个哥们挺可爱,是挺正面的形象,我也很喜欢他们。但是他们的脾气性格有个问题,和常人不太一样,属于“易怒体质”和“易哄体质”。 什么叫“易怒体质”呢,很好理解,就是指很容易生气,并且生起气来往往反应过大,无法预料,呈现出一种婴儿般的状态。 一般来说,普通人的情绪是可以预料的,对什么样的刺激会作出多大的反应,基本上是可以预估的。 走路踩到糖纸,你可能只会皱一下眉头,只有踩到狗屎才会爆个粗;别人说“丢你老母”,你也回说“丢你老母”,这叫正常反应,你肯定不会真的非要抓到他母亲去丢一下。 随便举个例子——莫大先生,就是一个正常的、健全的人。茶馆里的吃瓜群众胡编乱造,说他武功差、嫉妒师弟云云,他便走上去秀了一手武功,削断几只茶杯,留下一句“胡说八道”,也就得了。 他绝不会说把茶馆也拆了,从此不准路人去喝茶。
二 可是桃谷六仙呢?这几兄弟对刺激的反应是无法判断的。踩到糖纸、踩到狗屎、踩到钉子,他们可能都是同样的反应。 你说一句他们武功差,他们可能就勃然大怒,上来把你撕了——不是指吵架的那种“撕”,而是真的撕,大卸八块那种。 而且他们还可能把店也拆了,甚至还警告过路的:谁再进这个店,谁就是和我们六兄弟过不去,也都要撕了,然后还天天蹲在路边守,看谁敢进。 金庸小说里面有很多这种“易怒体质”的人,比如桃谷六仙,比如南海鳄神。他们都呈现出这样一种婴儿状态,自控能力差,报复心极重,还喜欢迁怒于人。 这几位爷都很让人害怕,让人感觉很难打交道。他们的可怕之处不是容不得冒犯,而是不管何种程度的冒犯,他们都输出同样的顶格的愤怒。
三 不过,金庸也告诉我们,“易怒体质”的人往往还同时有另外一种体质,就是“易哄体质”。 什么意思呢,就是特别爱听别人的好话,很好哄,很好骗。 你只要搞清楚了他们爱听什么,讲几句不要本钱的便宜好话,就能让他们兴高采烈,心花怒放,当你是自己人。 桃谷六仙爱听什么呢?喜欢别人夸他们“武功高强”、“相貌英俊”、“是大英雄”。 令狐冲随口胡编一句:“我师父平时常说:天下大英雄,最厉害的是桃谷六仙……” 桃谷六仙是什么反应?书上说是立刻“心痒难搔”、兴奋至极: “华山派掌门是个大大的好人呐,咱们可不能动华山的一草一木!” “那个自然,谁要动了华山的一草一木,决计不能和他甘休。” “我们很愿意跟你师父交个朋友,这就上华山去!” 几句轻飘飘的不值一毛钱的假恭维,就让桃谷六仙这伙人对华山派、岳不群掏心掏肺,简直比亲兄弟还亲,甚至要为了华山打架拼命,保护华山的一草一木。
四 桃谷六仙最最爱听的是什么?就是别人说他们相貌英俊。 令狐冲这种精明人很快搞清楚了这一点,经常猛夸桃谷六仙相貌英俊: “桃根仙骨格清奇、桃干仙身材魁伟、桃枝仙四肢修长、桃叶仙眉清目秀、桃花仙……这个目如朗星,桃实仙精神饱满……是六位行侠仗义的玉面英雄……英俊中年。” 围观的江湖群众也都懂,也跟着一起不要本钱地夸: “环顾天下英雄……说到相貌,那是谁也比不上桃谷六仙。”“岂仅俊美而已,简直是风流潇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潘安退避三舍,宋玉甘拜下风。”“武林中从第一到第六的美男子,自当算他们六位。令狐公子最多排到第七。” 桃谷六仙听了,“笑得合不拢嘴”,把这帮吃瓜的群众都当成自己人。 南海鳄神也是这样的,只要你夸他“真是大恶人!”“你是岳老二,绝对不是岳老三”,他就心花怒放,引为知己。 换句话说,这类浑人都属于是爱踩香蕉皮的,别人扔块香蕉皮,他们就踩着滑走了。
五 多读金庸能看出来,之所以会有“易怒体质”和“易哄体质”,说到底都是因为缺少自信心。 因为缺自信,所以一触就跳、一哄就乐,踩到屎就要炸地球,给朵小红花就要认兄弟。今天恒山有人说句坏话,就要坚决拔光恒山的花花草草。明天华山有人说句好话,就要誓死保护华山的一草一木。 看小说就知道,像这样的人其实换不来真的尊重。桃谷六仙算是挺讨人喜欢的,但即便是令狐冲也没有多尊重他们。他们还很容易被精明的人利用,因为几句便宜好话,被人灌几句迷魂汤,就给人当枪使。 话说回来,桃谷六仙还是不错的,人家那毕竟是真的能打,有战斗力。 他们独自行走江湖,自己对自己负责,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朋友都没什么,天塌下来自己顶着。 最让人尴尬的是很多低配版本的、不能打的,“兆谷六仙”“光谷六仙”“屁谷六仙”,每天躲在谷里揣测江湖形势,今天嚷嚷烧莫大先生的胡琴,明天喊着砸定闲师太的木鱼,什么忙也帮不上,其实扩大事态,净给门派添乱。 回头青城派说一句不要本钱的:“六仙好英俊”,他们就大乐,踩着香蕉皮就滑走了,说:青城派真良心,赞!青城是真朋友!誓死保卫青城派的一草一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