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美人不死-谷歌今日纪念伟大的好莱坞第一代华裔传奇女星
送交者:  2020年01月23日10:46:43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今天的谷歌doodle是一帧帧互动的美丽动人的东方女子的影像图片。是纪念好莱坞的第一位华裔影星。也是第一位获得国际社会认可的世界级演员。她漫长的职业生涯涵盖了默片,有声电影,舞台,收音机,电视机时代。能被谷歌选中以这种方式纪念,可想而知她在电影史上的地位。可惜中国人反而对她认识的甚少。

200122023250-01-anna-may-wong-file-exlarge-169.jpg

被遗忘的传奇:世界第一位好莱坞华裔女星

被遗忘的传奇:世界第一位好莱坞华裔女星


刚好读书会



慢下来/读世界/感受美

她是早在李小龙、成龙、巩俐、章子怡之前,
风靡世界的第一位华人演员;
也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
留下了第一颗东方星星。

v2-3ddc88fab5711ca0e52c6567eff62cba_1200x500.jpg


她一生优雅,
在政治、种族和性别的种种藩篱之下,
凭借一己之力,使亚洲面孔,
自好莱坞黄金时代起就不曾缺席。

左手排华风潮,右手国人质疑声,
在东西方的无间道上,她身姿婀娜,
在四面楚歌中舞出奇迹。

她是安迪·沃霍尔眼中的缪斯女神,
也是媒体眼中的“全球最佳衣装小姐“,
“最美中国女性”, “20世纪最重要的华裔影星”。

尽管如此,在当年,她却曾被宋美龄封杀,
在今天,百度百科词条里仍写错了她的名字。

她叫Anna May Wong,黄柳霜。


1960年1月,黄柳霜得到属于自己的星,从此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上终于有了东方名字。


好奇的中国娃娃


在中国电影诞生的1905年,好像上天诗意的安排,远在洛杉矶唐人街北边的花街,一家老广东洗衣店迎来了家里的第二个女儿,黄柳霜。

刚念小学的小柳霜,被大荧幕里的世界深深吸引了,省下午餐钱偷偷翘课去看电影,最期待的事就是电影剧组来唐人街取景拍摄。挤在围观人群里的小柳霜,眼睛睁得大大的,那些导演、演员、摄像师们都是她童年的英雄。跑回家之后淘气的小姑娘就对着镜子开始表演,开心、忧愁、冷漠、羞愧,慈祥的母亲或者蛇蝎的美人。

痴迷是一定会被看到的,这个大大眼睛的中国小妞,在9岁的时候就被片场工作人员称为“好奇的中国娃娃(C.C.C. /Curious Chinese Child)"。虽然父亲并不支持,可是小柳霜有梦想撑腰才不担心,在11岁的时候就给自己起了Anna May Wong的艺名,从提灯笼的群演开始了她的龙套生涯。

随后,17岁的黄柳霜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主演——《海逝》中那个蝴蝶夫人一样的角色,并且一炮而红。

The Toll of The Sea, 1922


评论界集体被她的天赋震撼了,用“极为惊艳”来赞美这位初升的星星。2006年英国电影博物馆在做黄柳霜的回顾展时,馆长David Schwartz说“她为好莱坞建立了新的演员标准,好莱坞却不知如何应对”。


逆流而上的优雅背影


好莱坞是真的不知所措了,因为天才又一次走在了时代的前边。

黄柳霜事业上的爆红发生在19岁。在道格拉斯·范朋克的电影《巴格达的窃贼》中饰演蒙古王子的间谍女奴,这个性感又极富异国情调的蛇蝎美人,牢牢地抓住了观众和评论家的心,当年电影票房超过200万美元。



The Thief of Bagdad, 1924

两年之后,位于好莱坞星光大道起点的中国剧院破土动工,黄柳霜与卓别林等一众明星参与奠基仪式,并亲手安装了第一颗铆钉。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可惜在中国却鲜有人知到这传奇,连百度百科的中国剧院词条里,都把她称作王梅安娜。

貌似顺风顺水的故事其实是四面楚歌,因为时代负了她。那是上海都在租界里的岁月啊。虽说19世纪中叶,美国的铁路多是中国劳工修建的,然而美国最高法院1879年起颁发了一系列法令:禁止中国移民,禁止中国人购置房产,禁止中国人参与公共项目建设等。施行《反异族通婚法》的13个州中就有加利福尼亚。于是电影里的黄柳霜可以为她的爱人跳海赴死,却无法得到一个来自白人演员的吻。

21岁的黄柳霜,站在自己事业的巅峰上,却望见了梦想的尽头。在大红大紫之后迎来的不是更多的主演机会,而是被消费她身上的异国之美。那些在电影里一闪而过的花瓶角色,被放大在海报里,成为骗取票房的法宝。唉,天才的演员不能表演,红又有什么意义?





华人身份使黄柳霜没有主演机会,
而无法忽视的票房号召力使她演遍各种别致龙套,
图为《彼得潘》中的脚踏狮子的印第安公主


1927年,Lew Cody和黄柳霜,

在《Mr. Wu武先生》片场比谁的裤子肥。
此后种族政策收紧,黄柳霜的机会更少了。

不如出走。奇女子要为爱走天涯了。


TIME Magazine《时代周刊》在黄柳霜百年之际的纪念文章说:“Anna May Wong Conquers Europe”——黄柳霜征服欧洲。

初到欧洲的两部影片《爱比刀更利》、《蒙特斯佩托利:城市蝴蝶》为黄柳霜赢得了德国观众和评论界的拥护和赞誉。在维也纳,她讲着一口流利的德语,在轻歌剧《春池》中出演了同名角色,于是奥地利的评论家也震惊的加入到赞美她的行列。黄柳霜就这样,靠着卓越的才华和惊人的美貌,收获了欧洲大陆。

在伦敦参演制片人罗勒·迪安的《粉笔圈》,黄柳霜的美国口音被一位评论家嘲笑,于是她请来剑桥大学的语音教练,一眨眼又变成了伦敦上流社会的小姐口音。1929年,24岁的黄柳霜与英国当时片酬最高的女演员Gilda Gray共同出演了Piccadilly《唐人街繁华梦》,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也于2004年被英国电影学院典藏。Variety杂志评价她的演出“光芒盖过了那个大明星……当黄柳霜在厨房后边跳舞的那一刻,她就将Gray小姐的电影偷走了。”



仅从海报上也看得出,黄小姐赢的很彻底呢



Piccadilly片中,引起轰动的厨房舞蹈场景


黄柳霜在欧洲的日子终于趁得起她的美好与才华,电影、舞台剧、歌舞剧,英语、德语、法语、有时还有一点点瑞典语的表演和演唱约邀不断。在众多作家、作曲家、演员、导演爱慕者的殷勤追求之外,她还收获了最珍贵的友情。


Marlene Dietrich、黄柳霜、Leni Riefenstahl
1929年,Alfred Eisenstadt拍着于柏林。


在这张传奇的闺蜜合影里,左边是玛琳·黛德丽——日后成为好莱坞二三十年代最红的女演员;右边是雷妮·瑞芬舒丹,日后导演了纳粹德国最著名的两部影片《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这三位最有才华、同时也最饱受非议的瑰丽女性,在人生的二十出头相遇相知,并一生挚爱。

黄柳霜在欧洲的巨大成功让好莱坞坐不住了,《纽约时报》酸溜溜地说:“柏林的评论家们连黄柳霜的美籍身份提都没提,他们只提到了她的中国血统。”


归来恰是万丈光芒


1930年,好莱坞渴望来自欧洲的新鲜血液,黄柳霜受派拉蒙影业的邀请,以欧洲明星的身份重回好莱坞。

十年后的1940年,黑人演员Hattie McDaniel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拉开了好莱坞的新篇章(虽然讽刺的是,他出演的还是《乱世佳人》中的黑奴角色)。然而在那之前,好莱坞还是那个白人的天下:棕色皮肤勉强带你们玩儿,黑色皮肤往后站,黄色皮肤,excuse me什么是黄色皮肤?当时电影里的中国人,尽是些懦弱阴毒的坏角色,也都是由白人演员、甚至墨西哥演员扮演,真正来自东方的演员,只有黄柳霜和日裔演员早川雪洲。



二三十年代的好莱坞,华人角色均由白人演员扮演,
贴单眼皮和假发黄脸是一门化妆手艺


派拉蒙影业的制片人A·C·莱尔斯回忆说:"Anna May Wong created a disire for Paramount to have a Chinese leading lady. She did it by herself"。

就是一个人的战斗啊,黄柳霜仅凭一己之力,使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女主成为可能。1932年,由好闺蜜玛琳·黛德丽和黄柳霜双主演的大戏Shanghai Express《上海快车》上映,仅美国地区的首映即席卷370万美元,堪称大萧条时期的神话,也成就了电影史上一个屡被翻拍的银幕经典。

这场Diva大战的输赢,始终是电影学者热衷的议题


玛琳·黛德丽和黄柳霜在《上海快车》中分别饰演了两个漂泊上海却相信爱情的妓女,黄柳霜又是自我牺牲的那个,受了凌辱,最终手刃坏人,飘摇动荡的岁月里依然性感顽强,救了心上人也救了中国。

2001年,秦海璐凭借《榴莲飘飘》中的妓女一角,斩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然而在30年代,黄柳霜却遭受了来自中国媒体的大肆批评,说她是“中国人的叛徒”“派拉蒙辱华的新手段”,《上海快车》也被蒋政府禁止发行了。

民智的开化总有先行者。1932年北京大学授予黄柳霜荣誉博士学位。而同时期远在美国的黄柳霜,也在用自己大明星的身份谴责好莱坞电影对中国角色的恶意曲解,为美籍华裔公民的权益发声。

无论环境怎样不公,非议有多激烈,黄柳霜依然是那个抽香烟开飞机的酷女孩,摆荡在美国与欧洲之间,在每一个角色中大放异彩,也成为风靡全球的时尚icon,设计师Ali Hubert盛赞她的美貌“只有扬·凡·艾克才能描绘”。1934年她被纽约Mayfair Mannequin Society授予的“全球最佳衣装奖“,1938年LOOK杂志评价她是“最美中国女性”。





1930年4月Hanworth机场,黄柳霜正准备驾驶飞机






和远在法国的香奈尔小姐一样,黄柳霜是屈指可数的几个最早穿裤装的摩登女性之一。






Limehouse Blue中黄柳霜的龙袍剧照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美术馆
这一经典造型,从冰冰小姐到Dior均竞相模仿



从归乡之旅到被宋美龄封杀


再天才的美人,也难免被时代绊住。

当赛珍珠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小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地》,进入拍摄计划中时,黄柳霜是洛杉矶媒体票选的女主阿兰不二人选,黄柳霜自己也很渴望塑造这个她已等待了太久的角色。无奈米高梅影业决定启用全白人班底,托辞是嫌黄柳霜“太漂亮了”,国民政府也反对,因为她“太有伤颜面”。最后,来自奥地利的男主和来自德国的女主,粘起橡胶的单眼皮,带起假发,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既然无法出演《大地》,不如去中国的黄土地看看吧。黄柳霜踏上了回乡之旅。

在中国的媒体中,这一次的旅程,从上海的胡蝶到北平的梅兰芳,黄柳霜的归乡之旅似乎是星光璀璨先呼后拥的。事实却是当时黄柳霜被中国媒体讥讽低级和“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说广东话的黄柳霜在有些地方语言又不通。但是,秉持着一贯的优雅和勤勉努力,黄柳霜“一点一点的赢得了中国观众和媒体的爱”。


歌手Paul Robeson、黄柳霜、作家Essie Robeson、熊式一、 梅兰芳、余上沅,于1935年伦敦。



缘分的承袭总是有趣。早在梅先生的欧洲之行时,同为异乡客的黄柳霜当起了陪同,于是才有了1936年在北平的重聚。而上面这一套珍稀的照片,又是由黄柳霜的终身好友拍摄,并馆藏于耶鲁大学图书馆,这个,我们后面会看到。

后来在黄柳霜自己制片的ABC纪录片Bold Journey中,特别提及了这次寻根之旅,因为这里有与父亲和解的喜悦。中国人总抱持着荣归故里的愿望,当黄柳霜终于赢得围观的群众,以她应得的身份回到广东台州,曾经因为“好女不唱戏”而嫌弃她的父亲,终于展开笑脸。这一次,是在黄柳霜身上,罕有的一次东西方融合的小小胜利。


黄柳霜与父亲黄善兴,在故乡台州,1936年

可惜这样东西方的一团和气,只是一个瞬间的幻影。

1942年到1943年间,蒋宋美龄访美宣传中国抗日运动,在美国各界引起轰动。当她在好莱坞演讲的时候,共计1500名好莱坞明星和华裔名人都受邀参加,唯独缺席了真正的华裔影星黄柳霜。原因是她所出演的角色都是妓女和苦力组成的旧中国人形象。

蒋夫人可能有她的苦衷,我等看客也有看客的唏嘘。不过潇洒小姐黄柳霜似乎不曾介意。自1938年起,她多次公开抗议日军侵华,并将多部影片的片酬捐给United China Relief美国援华联合会,甚至出版了美国第一本新中国食谱,将版税也捐来援华。1940年代起,她出品和出演了一系列反应中国人民抗日情怀的影片。其中《重庆女儿》更是打破了美国大兵拯救中国人民的传统套路,中国人自己当自己的英雄。影片由黄柳霜一段关于新中国的演讲做为结束,在枪口下,她说:

You cannot kill me. You cannot kill China. Not even a million deaths would crush the soul of China. For the soul of China is eternal. ... We shall live on until the enemy is driven back over scorched land and hurled into the sea. ... Out of the ashes of ruin ... until the world is again sane and beautiful.


美人不死


黄柳霜的晚年跟那个时代众多的女明星一样,接一些大银幕小角色的同时,转战电视领域和舞台表演,忙碌优雅的度过余生。1961年,56岁的黄柳霜心脏病发,卒于Santa Monica家中。两天之后,她的遗作The Barbara Stanwyck Show上映。

她美艳的形象成为众多艺术家的缪斯。波普艺术家Andy Warhol安迪·沃霍尔,有个私密的5人俱乐部名字就叫Anna May Wong。


Andy Warhol给黄柳霜设计的鞋子

在黄柳霜百年之后,美国的MoMA美术馆、大都会美术馆、电影博物馆,英国电影博物馆等,都分别举办了她的回顾展。一项旨在鼓励亚裔美国演员的奖项以黄柳霜的名字命名。在美国种族和解的各种庆祝活动里,也时常看到这个性感的东方倩影,有时还会和歌手碧昂斯的照片放在一起,好像漂亮的人权斗士都是一家人。



绝代佳人的爱情故事

像那个时代的很多女明星一样,比如和她同年出生的影星嘉宝,黄柳霜终生未嫁。


原因实在太多了。比如到黄柳霜40几岁的时候,加州才允许跨种族的婚姻。而在华裔的世界,不要说她年轻时的野心和性感连她自己的父亲都吃不消,就是她170cm的身高也吓退了很多人。于是在很多坊间的故事里,黄柳霜成了那个凄冷孤苦的美人,生不逢时,一生悲惨。



生不逢时啊。黄柳霜是少数族裔中的少数族裔,鄙视链的最下端,种族歧视、同工不同酬、女性权益、中西方文化误解和夹缝里生存……不过纵然是四面楚歌,她也美美的逆流而上,眼神娇媚、内心刚强。

在英国影片Journey's End中,黄柳霜得到了她在荧幕上的唯一一个吻,来自这位Colin Clive,然后整个英国都爆炸了。

在爱情被法律禁止的年代,少女的心却不曾绝望。黄柳霜选择小心翼翼的保护自己的爱情,面对媒体猎犬般的追问,她总保持微笑从容的说“That‘s not true”。在八卦故事中,她的爱人有导演,也有作家,甚至还有玛琳·黛德丽(纽约的同性恋大游行里也偶见这对美人的画像)。其中可以确认的佳话是,英国剧作家、广播公司大佬Eric Maschwitz写给她的歌"These Foolish Things (Remind Me of You)"里,便是这些赤裸的情话。


黄柳霜与摄影家Carl Van Vechten卡尔·范·维克滕和Fania Marinoff法尼亚·马莉诺夫夫妇保持了40多年的友情,在不曾间断的书信往来中,处处洋溢着黄柳霜的魅力、幽默风趣和对生活的挚爱,是鲜衣怒马认真活过的美人了。


卡尔·范·维克滕、黄柳霜、法尼亚·马莉诺,1937年
卡尔·范·维克滕直言,黄柳霜是他摄影艺术的起点
梅兰芳在伦敦的照片,是太太法尼亚·马莉诺拍摄
更多见证黄柳霜传奇一生的照片和信件,都馆藏于耶鲁大学图书馆

一生优雅突围,最终活成传奇
被遗忘就遗忘吧,毕竟
一直到死,黄柳霜也是那个,
活在9岁梦想里的可爱女孩。




Edward Steichen拍摄,藏于MoMA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



 FIN  

参考文献:

Anna May Wong: From Laundryman's Daughter to Hollywood Legend
by Graham Russell Gao Hodges

Perpetually Cool: The Many Lives of Anna May Wong (1905-1961)
by Anthony B. Chan

Anna May Wong: A Complete Guide to Her Film, Stage, Radio and Television Work
by Philip Leibfried and Chei Mi Lane

The Happy Hsiungs: Performing China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ity
by Diana Yeh

Scandals of Classic Hollywood: Sex, Deviance, and Drama from the Golden Age of American Cinema
by Anne Helen Petersen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9: 美中贸易战中共下场会很惨(三)
2019: 美国要中国遵守文明世界的游戏规则
2018: 外行谈政治----民主还能否继续它昔日的
2018: 这个国家妄图抹黑中国,不料却被邻国组
2017: 为文革翻案就像是为法西斯暴行翻案 zt
2017: 为什么民主在一些国家能够运行良好,而
2016: 蔡英文外的另一女人,她让国民党输惨了
2016: 陈伯达之子评论实在是太精辟了 zt
2015: 有病求医,别听“大师”忽悠 zt
2015: 司马南“抹黑中国”,“爱国媒体”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