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我也准备吧
送交者:  2018年03月28日11:06:09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请看下面这篇没有题目的文章,是一对国内二线城市的老夫妇写的。

 

  李老今年七十岁,老伴儿六十八岁。退休前,李老夫妇都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李老的两个儿子,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继续深造,取得了高学历后,如今都在北京定居。李老夫妇的老年空巢生活,过了将近有十年了。起初,一切似乎都还和谐,充裕的养老金足够老两口安度晚年,那段时间,两位老人还经常出门旅游,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这对在抚养子女上“功德圆满”的老人,却越来越感受到了垂暮生命的重荷。两位老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尤其到了最近两年,更是每况愈下。李老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老伴患有严重的高血压,日常生活中,老两口是彼此的医生,一个替另一个量血压,一个监督另一个按时服药。老两口知道控制病情的重要,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其中的一个倒下了,另一个都没力气将对方背出家门,而且,另一个也势必会跟着累倒。这种担忧在今年年初得到了证实。

  当时李老的心脏病突发,幸亏邻居帮忙,打电话叫来了120急救车。老伴也想跟着急救车一同上医院,被邻居好说歹说地劝住。邻居也是好心,担心老太太跟到医院去只会把自己也急出毛病来。老伴留在了家里,可是当天晚上,一个人在家的老太太突然感到天旋地转。依靠平时掌握的医疗常识,老太太理智地没有进行多余的挣扎,而是就地躺在了地板上。躺下后老太太就感觉到完全动弹不得了,整个身子已经完全不受自己的支配。她说,那一刻,她认为自己要完了。就这样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直到黎明时分,老太太的病情才渐渐缓和。她始终不敢动,更不敢睡着,她怕自己一旦睡着了,就再也不会醒过来了。等到第二天,邻居发现了,也是喊来了120,后脚跟着前脚,把老太太也送进了医院。

  这件事情发生后,李老夫妇的空巢生活正式敲响了警钟。我们不是没有想过去北京和儿子一起生活。以我们俩的收入,即使生活在北京,也不会给孩子们增添太多的负担。但是北京的情况太特殊了。孩子们除了“北上广”,在任何一座城市生活,我和老伴儿的晚年都不会遇到今天这样大的困难。

  两个孩子目前在北京生活都算稳定,也都买了自己的房子,买的房子,都是一百五十平米左右,合计下来,这两套房就将近一千万了。买完房子,他们的人生基本上就被套死在那一百五十平米上了。他们各自的一家三口,也够住下我和老伴儿了,但孩子们谁都不主动开口请我们去住。

  有一年过年,全家人都在,两个儿媳妇用开玩笑的方式互相说:现在国家人均居住面积的小康标准是三十平米,如果咱们谁家再挤进两个人去,立刻就生活在小康线以下了。也许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和老伴当时只能相视苦笑。

  若是我和老伴儿在北京租房住,即便我们住在北京了,儿子就在身边,可日子一样是我们老两口自己过,还是空巢家庭,顶多周末的时候孩子们能过来看一眼。这样就等于是白白花了一笔冤枉钱。

  思前想后,唯一的出路就是我和老伴儿独守空巢。

  对于暮年的生活,我们不是没有做过设计。可现在看,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我们的想法都太过乐观了些。当年我们退休的时候,想着自己老了,绝不拖累孩子们,我们老两口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自从他们考上大学那天起,就已经是“功德圆满”了,从此,在彼此的义务上,都不做强求。那时我们想,我们在自己的老年,依靠自己不薄的退休金,可以游山玩水,完全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直到老的哪儿也去不了的时候,就找一个小保姆伺候我们。

  起初一切都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着。我和老伴儿退休后年年去外地旅游,在丽江,我们还租了一间民房,连续三年都在那边过的夏天,自己买菜做饭,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我们自得其乐,孩子们也很高兴,都说自己的父母真是潇洒。因为彼此无扰,我们老两口和孩子们的关系处理得非常融洽。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样的日子没有过上十年,计划就完全被打乱了。

  我们没有料到,自己的身体垮得会这么快。只能终止云游四方的日子了,提前进入请保姆的程序。

  可是,真的开始请保姆时,我们才发现自己太幼稚了。在我们的思想里,花钱请人为自己服务,就是一个简单的雇佣关系,只要付得起钱,一切就会水到渠成。谁能想到,如今请保姆难,居然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了。我们最先找了家政公司,伺候两个老人,对方给出的要价是每月三千元。这个数目虽然也在我们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但还是让我们有些小小的惊讶。在心理上,我们认为价钱是高了些。老伴有些想不通,我还给她做了做思想工作。我说既然是市场化了,这个定价一定就是市场自我调节出来的,是被供求关系所决定的,通过这个价格,我们就可以得出如今老人对保姆的需求有多大,供不应求,所以才导致出了这样的价格。你看,我们研究所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三千块钱,可是一个不用受太多教育就能胜任的保姆岗位,也开出了和一个研究人员同等的薪酬标准,这个价格不能说没有一些扭曲。但这就是现实,我们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购买服务,只能接受如此的定价。

  好不容易,老伴儿的思想工作做通了,第一个小保姆被请进了家门。但购买保姆服务的交易方式,远远不像我们购买其他商品那么简单。购买其他商品,基本上还有个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在里面,但购买家庭养老服务,这里面的不确定因素就太多了。这个小保姆为我们提供的服务质量,远远和我们的预期不相吻合。我们老两口也是自认有修养的人,但是的确难以容忍。于是又换了一个,每个月还多给出五百块钱。但是随着付出的价格抬高,获得的服务质量与预期的落差反而更大了。就这样接二连三换了四个保姆,最终不约而同,我和老伴都决定不再尝试这条路了。我们决定,在我们还能动的情况下,彼此照顾对方。这里面没有不理性的因素,我们都是学理科出身的,不会感情用事,任何决定,都是经过理性推理出来的。但是现在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理性思考的确有侥幸的成分在里面。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更是个不可估算的变量。

  发生在老伴身上的危险,让我知道了,现在身边有个人还是非常必要的,起码不会让我们在突发险情的时候坐以待毙。上次老伴被救,是因为我们防患于未然,留了一把钥匙在邻居家里。邻居很负责任,我住院后,就担心我老伴一个人会有什么不测,一大早敲门问安,没人应门,这才开门看到了躺在地板上的老人。这种侥幸的事还敢再重演吗?不敢了。

  现在我和老伴又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住院两个人必须一同去,反正以我们现在的身体状况,任何时候都够得上住院的条件。我想啊,也许我们最终的那个时刻,会是双双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彼此看得见对方,一同闭上眼睛。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的确就是功德圆满了。

  现在孩子们当然很着急,可也只能劝我们再去请保姆。他们总以为我们是舍不得花那份钱,根本体验不到这种买卖关系如今的混乱——不是你支付了金钱,就一定能够换来等值的服务。他们不知道,这种“等值”的要求,更多的还是指人的良心,是良心和良心之间的换算,可如今人的良心,是个最大的不确定值,最难以被估算和期待。

  我们住院后,两个孩子都回来了,当孩子们出现在病房门口的时候,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那一刻,我居然有些伤心,就好像自己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一样。老伴儿更是哭得一塌糊涂,孩子们越安慰,她哭得越凶。好在我还算比较克制,如果我也落泪,孩子们会感到震惊的。我从来没有在两个儿子面前掉过泪。孩子们不会理解他们的父母怎么会变得如此脆弱,就像我年轻的时候一样,也一定是难以理解如今的自己。

      

  在医院陪了我们几天,看我们的病情都稳定下来了,孩子们就回北京了。他们太忙。是我让他们回去的,有生以来第一次,我在理性思考的时候,感到这么违心。

  孩子们走后,我和老伴突然变得特别亲。不是说我们以前不亲,是这次事情发生后,我们之间那种相濡以沫的情绪变得空前浓厚。

  我们俩的病床挨着,各自躺在床上,伸出手,正好可以牵住彼此的手,我们就这样躺在病床上手拉着手,连护士看到都笑话我们,说我们比初恋的情人还要亲密。护士说得没错,我和老伴儿年轻的时候,好像都没有像今天这样情重。这就是相依为命啊。我们手拉着手,各自还吊着液体,我觉得液体滴进我们的血管里,就融合在了一起,这种感觉真好!

  在医院里,我和老伴商量了下一个决定——我们住进养老院去。

  出院后我们立刻考察了一下,有几家养老院还是不错的,比较正规,主要是管理相对严格,毕竟是有那么一个机构,为老人提供服务的人员,有组织的管理,这样一来,就杜绝了老人在家养老,保姆关起门来称王称霸的可能。你要知道,老年人的状态决定了,在私密的空间里,相对身强力壮的保姆们,他们绝对是处于弱势地位的。

    我们看中的那家养老院还提供家庭式公寓,就是一个小家庭的样式,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我们并不需要过集体生活,每天服务员会送来三餐,自己愿意的话,也可以自己做饭,医务人员会随时巡视老人的身体状况。当然,收费比较高,一个月我们两个人需要交纳六千块钱。这个价格我认为是合理的,吃住、医疗保健都在里面。

  入住手续我们已经办好了,现在只等养老院的通知。这家养老院的公寓房很紧张,需要排队。去养老院,看来就是我和老伴儿的最后一站了。

  也许真的是走到人生的尽头了,这段日子在家,我和老伴儿总觉得是在和什么告别,情绪上不免就有些低落。收拾收拾东西,每天夕阳落山的时候,我们老两口就坐在阳台上说一些过去的事情。这套房子我们住得并不是很久,退休前才换的,也就住了十年左右的光景,可是如今就好像是人生前一个阶段的最后一个驿站了,从这个门走出去之后,我们的人生就该进入落幕的倒计时了。

 

  我们这一辈子,传统观念不是很重,自认为我们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应当是各自独立的,可是如今看来,人之暮年,对于亲情的渴望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我们独有的民族性格,而现代性,说到底是一个西方观念,所以,当我们国家迈向现代性的时候,独有的这种民族性格,就让我们付出的代价、承受的撕裂感,格外沉重。

  老伴儿现在特别思念孩子们,我也一样,这些日子突然想起的就总是两个儿子小时候的样子了。有时候还会有些错觉,好像看到他们就在这套房子里玩耍。实际上,我们搬进这套房子的时候,他们早已经在北京落户了。这种视觉上的位移,在物理学上也许都能找到符合科学的解释吧,就像海市蜃楼,我想也许不完全是个主观上的错觉。

 

  前两天我和老伴儿做了一个大工程,就是把孩子们从前的照片都整理了出来,分门别类,按照年代的顺序,扫描进电脑里,给他们做成了电子相册。我还买了两部平板电脑,分别给他们储存了进去。我想,有一天,孩子们也会开始追忆自己的童年吧。这也是给我们进养老院做的准备工作。

 

  要离开家了,我和老伴儿想了想,需要从这个家带走的,好像并没有太多的东西。除了我们的养老金卡、身份证件,好像唯一值得我们带在身边的,就只有孩子们的照片了。人生前一个阶段积累下的一切有形的事物,我们都带不走,也不需要带走了!

  请孩子们和兄弟姊妹们好好看几遍这个文章,不多年后,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早做打算和规划吧……

 

……………………………………………………………………

  老实说,这篇文章对我有相当大的触动。本想将此文摘抄(文章长了,现在爱“快餐”的读者不耐烦),但还是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原来摘编别人的文章,主要是只想表现文章要说的事情或现象;但这篇文章让我受触动的是作者的情感。

  我已经奔65岁,老伴儿比我小1岁,我俩已经是老人了。看到上面的文章,我们比他俩小不了几岁。他们因年老体衰,又有病,决定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去住养老院。我对他们的选择绝对赞同。因为这样可以尽量地少麻烦子女。子女有子女的生活,不能拖累他们,不能剥夺子女自己的幸福。我们抚养子女不是为了让他们反哺。孩子是我们生的,我们有义务抚养他们成人;这是其一。其二,养孩子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生活乐趣;如果说也有很多烦恼和辛劳,那也不能因此就想让孩子必须报答我们。再说,我们也只有一个孩子,真要到了老年也只能靠自己安排晚年生活。

  这篇诉说情感的文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对老人渐渐步入人生尽头后的无奈。可是,谁又能总也不老?我父母家族的人都长寿。其实长寿还意味着受罪多。当生活渐渐的没什么乐趣,也就是自理能力越来越差的时候,就自己体会什么是受罪了。可往往越是这种时刻,老人们就越有活下去的渴望呢?我的两位姨母都是九十多岁才去世。她们在倒卧病榻经年,插着胃管都有几年。可她们就是顽强的活下去,直到生命的一切都耗尽。她们的生活早就无乐趣可言,可还是那样的眷恋生命。为什么呢?大概我还没到那种状态,不能体会那时的心态吧。我知道姨母的子女们为此在精神上、身体上付出很多很多,还有钱财上的花费。或许姨母们已经几近植物人状态时已经放弃了人生,可谁去结束她们形式上的生命存在?

  我曾在美国的护理院(nursing home)干过活,有过十万多字的日记记录着“住户”们人生最后的日子。那是他们是多么无奈,情绪是多么低落,生活里看到的就是濒死状态的人们。但他们只要还有清醒的思维,就觉得自己理应如此,等待着生命尽头的到来。将来我到了这人生的最后一站,也要学着这些美国老人的怎样最后的直面人生。

  做好准备吧,像上面故事中的老两口那样做。其实,我在刚刚过了50岁的时候,内心就开始时不时的惶恐起来。我那时觉得不能再回避死亡这个题目。处在这样的心态中一下子就过了15年。还会有下一个15年吗?就算有,生活质量如何?

  我没有这样的意思,“做好准备”就是等死,而是要明了自己人生的日子越来越有限了。记的我50岁之后的惶恐,很大程度上是觉得自己生活的“没意义”。当然,现在我渐渐的不这么想了。“有意义”“没意义”都是一种主观的想法,不如在每天的生活中去发现点自己觉得还有趣味的事情。“有意义”“没意义”常常是和他人比较后的结论。现在我既然要“自得其乐”,就少顾忌他人的看法吧。当然,我要常常告诫自己:不要影响他人的生活。或许我就这样寂寞的一天天活下去;那也是可以接受的。或许N年之后,我不得不去住护理院了。那也坦然接受吧,既然精神上已准备好了。

  我眷恋人生。生活总有很美好的一面;然而我总要衰老,结束人生……

  有开始,就有结束。“世间没有不散的宴席”。知道自己会离开这个世界,当然会伤感。伤感也可以很美吧?平静的正视吧……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他给老人穷人连发了8年免费面包,却被同
2017: 李洪志才是愚人高手
2016: 介绍一本纪念方励之的新书 zt
2016: 神是人生命的源头
2015: 法治社会如何对待恶贯满盈的坏人?z
2015: 北京不宜申办冬奥的N个原因 z
2014: 幸运的马航家属 z
2014: 国台办发言人:移民台湾,哪有这样的好
2013: 重庆红卫兵墓园拟清明节开放(组图)
2013: 软禁中的薄熙来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