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发动机“加工组装”落后西方的原因非“工业基础薄弱”》 作者:潮水 2013年2月26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航空发动机卡在哪? 设计加工材料全落后”的文章,文章引述某中国军事专家的说法,“中国航空发动机落后西方的原因是三大障碍难以解决,一是设计,二是加工组装,三是材料。三大障碍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整体‘工业基础薄弱’。”笔者认为,所谓三大障碍中的“加工组装”能力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中国整体“工业基础薄弱”的结论值得商榷。 祸源是中国整体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落后西方 中国航空发动机“加工组装”落后西方的原因非“工业基础薄弱”,而是中国整体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落后西方。中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是尽快进行质量标准体系的工业革命。否则,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志士仁人为之奋斗了十数代,欲赶超西方强国的梦想恐将永远也无法实现。 上世纪80年代末,笔者曾因工作业务关系,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驻中国总代表有过多次接触。他是一位被中同行揶揄为“刻板加固执”的德国老头。但是,他说起话来却颇为坦率。他对笔者谈到中国上海汽车公司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资生产的“桑塔纳”牌汽车。他说,依照合资项目的合同条文规定,需选择中国本国汽车配件厂所生产的部分配件。他因此曾经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全中国范围内海选上乘者。他发现部分中国国内厂家所拥有的厂房、设备、材料都达到甚至超过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在德国国内的生产条件。但是,当他把配件图纸交到有关厂家手上,却只有两家能加工德国大众汽车所要求的合格配件。 看一看德国专家所抱怨的是否符合现实? “刻板加固执”的德国老头坦率地说,“如果把这些工厂里的中国工人换成德国工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肯定能生产出100%合格的汽车配件。因为中国不重视工艺、工艺人员、工艺加工质量。所以,中国永远也不可能造出高质量的优质配件。你如果不信,你可以去采访一家落选的中国汽配厂长。”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了一家落选的中国国内军转民汽配厂长。笔者问厂长,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厂长对笔者说,“德国人要的是配件质量误差不得大于0.1毫米。德国人说我们的厂房、设备和材料都合格,但是我们的工人就是加工不出小于或等于0.1毫米误差以下的配件。所以,我们厂被弃选。” 笔者又问,我们的工人为什么做不到德方所要求的质量标准?厂长说这与中国现行国标甚至军标的加工质量标准体系有关。 一是,工艺质量意识差距。中国推崇科研,忽视工艺;推崇白领科研人员,忽视工艺人员;推崇产品设计,忽视产品加工。结果往往是我们的科研人员能设计出来,但我们的工人却加工制造不出来100%符合设计所要求的标准部件,总是或多或少有些许瑕疵。 二是,工艺质量管理差距。中国推崇加工数量与速度,忽视加工质量。虽设立质量检查制度,但质量标准低下。德国推崇工艺、工艺人员、加工精度。务求配件质量优质,而且尽善尽美。德国厂家宁可产出少,周期长,也绝不以次充好。体现在剔出其他社会、文化因素以外的劳动力成本上,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德国的劳动力成本高。但是,在相同的厂房、设备、材料的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国的低廉劳动力成本却付出了产品配件、产品总装质量输给西方的代价。这已经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质次痼疾。 他举例说,发动机配件加工误差每增加1毫米,发动机的功率就会降低5%-10%。 笔者问如何才能革除这一弊端?厂长说,中国整体工业需要发动一场质量标准体系的革命。否则,无可能革除质次痼疾。 一位老鬼子说中国需要“未雨绸缪” 除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以外,多家日资汽车企业也来华开展合资甚至独资业务。那么,日资企业是如何看待中国工业质量标准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呢?在结束采访“刻板加固执”的德国老头之后,笔者紧接着采访了一位年近70岁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董事局常务取缔役,就是董事会常务董事。他正准备动身前往中国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谢罪”。 在采访之前,他要求采访内容在他有生之年不见诸于公众传播媒体。笔者谨守诺言,在他作古的今天,把对他的采访公之于众,以飨读者。 他称自己曾经是侵华日军的少尉军官,参与指挥过部下残杀手无寸铁的中国战俘和老百姓,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鬼子。笔者问他,去中国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谢罪”是否良心发现的自我忏悔,还是企业行为?他沉思良久,然后说他讲心里话,去中国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谢罪”是企业行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毕竟丰田公司要在中国市场销售汽车。他说不仅他本人,而且许多日本自民党在职正要或过气政要、以及日本企业家去中国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谢罪”也抱有与他类似的目的。是“不道德的”。他自认为杀害中国战俘和中国百姓是“战争行为”,因此,非“参战者个人之罪。”虽然,他心中拒绝为日本侵华认罪,但他也不愿中日烽火再起,那样,他的汽车就在中国卖不出去了。他坦言,他也有一位相识的前日本旧军人,前往中国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谢罪”抱有与他不同的目的,是真心忏悔。不过,那是在美国对这个日本人的家乡广岛投下原子弹,这个人的家人被原子弹夺去生命以后使他感到痛楚,所以幡然忏悔。而他本人的家人不住在广岛或长崎,没有遭受原子弹之害,活得好好的,所以他感受不到战争对他的加害,他没有战争之痛。他说大多数日本人跟他的感受是相同的。给笔者的印象是,二战战后,同盟国没有参与计划中的分割日本领土。除美军外,同盟国军队也没有占领日本。日本的本土大部分地区没有遭受战争的破坏,这与德国根本不同。日本人在二战没有被打痛,所以才会摆出一副(杀人之罪)无所谓的态度。 笔者问他,中国是否也能像日本一样造出精巧质优的自立品牌汽车?他断然否定。他说,“中国永远也不会有自立品牌的高档汽车销往美国市场。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是,从中国政府到企业都有一种懒惰的用市场换技术的幻想。中国以为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就可以拿到现成的技术。我可以告诉你,市场永远也不可能换来技术。技术只有依靠自身的研发而获得,只有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而获得。买来的二流、三流技术永远无可能引领世界新潮流,而只能受制于人。中国企业不愿意投资研发,投入一点点资金研发不过是作秀,背后是政府不倡导企业研发。几十年过去以后,你将发现中国的汽车企业仍然是外国汽车品牌的‘组装车间’。”他举例说,“日本有34家生产日系车通用配件的厂家,而中国一家也没有。日本企业拒绝把生产日系车配件的技术秘密移转中国。因为日企吃的就是‘售后服务’,卖‘高价配件’的这碗饭。如果有一天日企停止供货日系车配件,中国国内的各日系车厂就只有关门。另外,中国的工业质量标准体系有问题。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简单地举个例子,五金工具‘老虎钳’牙不能咬合,中间有1毫米的空隙;圆珠笔尖上的圆珠不密封,漏油;电动剃须刀的微电机不能自产,需要进口日本货,外面的塑胶套扣子,公扣比母扣的直径大0.5毫米,不是扣不严而是扣不上。中国车企就是幡然悔悟想做日系车配件也做不出100%合格的优质配件。这样一来,一旦中日龃龉,日本就可以轻易卡中国的脖子。中国需要未雨绸缪,赶快建立日系车的通用配件中心。” 他感慨地对笔者说,丰田汽车公司从前曾经参加过一次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车展。他本人开着一辆样车去展馆。车行驶在巴黎市的香榭丽舍大街(法语Avenue des Champs-Élysées)上。忽然,样车抛锚了。他怎么也开不动。经检查,发现问题出在发动机。一个配件的误差大于设计尺寸1毫米。无奈,只能取消车展。痛定思痛,丰田公司决定改进质量标准体系。他说,日本人承袭中国文化,在企业内部也讲论资排辈。所以,创新精神低于美国企业。但是,产品的质量管理意识与东西方文化差距无关。日本人请来了一位美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他是经济学家。美国专家为日本整个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革命出谋划策,使日本全国工业体系脱胎换骨。在短短几年里,一举扭转了“日本造”等于“劣质品”的局面。从此,日本出口全世界的各类产品成为精巧的商品而被各国消费者所追捧。日本天皇感念这位美国人对日本工业的贡献,还曾经专门为他授勋。 他又说,“只要一个国家的工业质量标准体系上去了,无论做什么就都会成功。电视机是美国发明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购买了美国的专利,然后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改进,并在改进中使用自己研发的新技术,形成自己的完全知识产权。由于拥有良好的工业质量标准体系,日本松下电器公司造出优质电视机返销美国。” 懒惰的“国贼”误国 耽搁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接着说,“中国的中外合资车企,由于中方没有建立自己的工业质量标准体系,自产配件永远不过关(不合格),只有进口国外配件,因此,中方永远不能甩掉外资,自立品牌。这绝不是新加坡李光耀所说的,所谓中国的文化惰性造成的,而是没有下决心,进行全国工业质量标准体系的革命所致。”他举例说,韩国人从日本人手里学去了工业质量标准体系改革的经验。韩国的现代汽车在政府的扶持下,与美国通用汽车合资,但韩国现代能够100%生产合格的所需配件,所以,最后甩掉美国通用汽车,自立“现代”品牌,还把现代牌汽车销往美国。可是,高高在上的中政府高官、车企老总却耽于现状,饱食终日,不思进取。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其实,中国的车企在中外合资数年之后,就到了甩掉外资这根拐棍的时候了,中资车企其实应该自立品牌,不再在合资的框架下原地踏步。 他说,“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体制内的专家学者存在依赖外资拉动GDP增长点的懒惰意识。他们不愿意推动本国车企甩掉外资,自立品牌。他们明知中国没有自立品牌的汽车打入欧美市场就无法建立出口支柱产业;中国的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的梦想就永远无法实现,但他们集体噤声,不让国家高层知晓其中的利害。说句不好听的,其实,他们就是外资植入中国政府的‘木马’,是外资永远霸占中国市场的代理人。即便说他们是“国贼”也不过分。这些人如果是日本人,生活在日本,无法想象他们能够生存下去,右翼暴力团的人恐怕会对他们不利。” 一代半人的时间过去了中国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仍原地踏步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本世纪20年代初,20多年过去了,中国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仍未得到改造,问题多多。据报道,2012年底,北方工业公司的一位坦克制造专家对中国新锐坦克99改的加工制造颇有感触。他说,他坚持坦克发动机配件的误差不能大于0.1毫米,而厂家要求误差标准不大于1毫米。他不同意。厂家向他抱怨,说劳动力成本上升,厂家亏损。他说就是眼前亏损也要造出合格的配件。质次产品是卖不出去的。就是暂时卖出去了,也会被退货。因为,用次品配件组装的坦克发动机比乌克兰原装的发动机输出功率要低10%。对坦克发动机加工精度的危害如此,对航空发动机的危害就更大。 显然,“加工组装”落后于西方并非是客观上的“工业基础薄弱”,而是人为原因。国家亟需正视对工艺、工艺人员、加工制造质量标准体系的忽视所带来的负面问题。国家应重视工艺,提高工艺人员的薪酬。国家应设立类似鼓励白领科研人员的领取“国家特别津贴”制度,为拥有特别技能的优秀工艺人员,设立领取“国家特别津贴”制度的国家最高待遇,鼓励蓝领工艺人员研究工艺,改进工艺,精益求精,优质高效。使全国工业体系形成一个追捧工艺、追捧工艺人员,以高工艺,高品质为荣,以劣质品为耻的文化氛围。国家应鼓励工科大学生从业蓝领工艺人员队伍,鼓励企业家创立通用配件精加工企业。这样才能从社会的深层次上革除“加工组装”能力低下的痼疾,实现“设计的出来,就能制造出来。”反过来促进设计的进步,创新的加速,而材料配方存在于创新之中,形成良性循环,设计与材料两大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作者:潮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