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仅应在硬实力/经济实力方面也应在软实力/国民素质方面超越日本才能从根本上战胜日本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必须在国民素质方面也赶上并超过日本才能从根本上战胜日本。清华大学某专家对中日国民素质差距有清醒认识。他说精细化管理开展最好的是日本,发现这种精细化的思想,其实早已根植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据此一位中国教授说:“即使中国(国民素质)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前些年还有专家称:“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杂文作家邓清波先生随后就在《杂文报》上发表《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吗?》一文,对专家的观点奋起反击,“相关专家们有一个明显的失误,就是混淆了中日国民素质之间的‘差异’和‘差距’”,“仅仅凭点滴观察,断言中国国民素质与日本国民素质‘差距’多少年,甚至所谓‘即使中国(国民素质)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未免有失片面。”邓先生不愿正视中国国民素质的缺陷。不应讳言“差异”不能代替“差距”。
正如邓先生所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适合自己民族生存之道的行为准则”,“中国与日本都是文明古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也曾相互交流,创造了交相辉映的灿烂文化”,是的,中华民族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曾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可是我们也应该想想,曾经强大无比的中国为什么会落后到连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的地步呢。原因并不仅是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传统文化的因袭。国民素质的差距也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尽管抗日战争我们胜利了,尽管新中国建立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我们的软实力——国民素质与日本比较起来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这不利于中国从根本上战胜日本,国人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中日国民素质存在差异,邓先生所举的例子不当。比如日本人的晚婚,男士平均结婚年龄是35岁,当父亲的平均年龄是36岁。很多人甚至都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的人更多,特别是职业女性。我们中国的高学历人才现在也有晚婚的习惯,但绝大部分的中国人还是实行早婚的,中国能成为人口大国,除了多子多福的观念外,我们的这个素质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尤其是近几年,一些女大学生找工作难度加大,因而也成了急嫁一族。与日本比起来,我们这样的素质难道不是差距吗?还有就是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虽然邓先生一再强调我们“相互包容,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这绝不仅仅是国民之间的心态“差异”,更是一种“差距”。古语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缺少了忧患意识的民族,说得好听点,是随遇而安,能自得其乐,实际不过是苟且偷生,除了屡遭别人欺侮外,注定是没有什么希望和前途的。如果连这个差距也不敢承认,我们还怎么迎头赶上并且超越日本呢?
其实,专家说“中日国民素质有30年的差距”,此话虽然让我们听惯了阿谀之词的耳朵不大好受,但却是振聋发聩之语,我们应该猛醒认真反思。战后短短几十年,日本就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崛起,成为世界经济与科技强国,国民素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我们不会视而不见。我们呢,除了你斗我我斗你大搞阶级斗争以外,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间,国民素质又有什么突飞猛进的进步呢? 当然,不容否认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革动乱,产生的“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社会思潮,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所滋生的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根源。从此,全社会不遵纪,不守法。要做到全社会遵纪守法,我们从现在开始起就必须提倡08年奥运的社会志愿服务献身精神。因为这种志愿服务献身精神能令日本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认输(石原访问北京时被北京的志愿服务大学生与普通市民的遵纪守法所震撼,没有一个北京市民随地吐痰,没有发生一起盗窃事件,人人表现出助人为乐、谦虚谨慎的高尚品质)。北京奥运期间,中日之间的国民素质差距一下子消除了。按照石原慎太郎的说法,北京奥运显示出中国的国民素质甚至超过了日本的国民素质。但奥运过后,我们没有保持这一全社会的志愿服务献身精神。我们的社会重现与日本国民素质方面差距。有自知之明的人,会对这个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让我们先看看我们与日本国民素质的差距。
日本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只有一个信念,我自己要拼命,如果不拼命这个国家就完了。尽管日本人有深刻的危机意识,拼命工作,压力巨大,但他们的生活却从容而有秩序。东京的房子一般不装防盗门,很多门是非常薄的木板门和玻璃门。此外,多数自行车是不上锁的,连摩托车晚上也是丢在外面,根本不担心什么。在火车上、在旅店、在会议室,甚至在餐厅,再值钱的包,放在那里根本没有人动。京都火车站人流如织,旁边的餐厅人来人往,餐桌上七八个包丢得零零散散,并不见一个人。所以他们听中国人说,“你先去,我在这儿看着。”始终不懂这话是什么意思,你“看”它干什么?酒店没有“查房”之说,你走了就走了,把牌子放在那里,把费用结清就可以。而在中国住酒店,离开时“查房”的程序必不可少,很多酒店还有物品损害赔偿价格表,表现出一种非常深刻的不信任。中国的一位老师,在日本坐地铁,西装放在衣架上忘了取。而捡到的人帮他寄到下一站,等他来取,而且烫好、折好。
日本重视教育就不必说了,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他们的公民意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或者叫德育,上的是极其有实效有水平。日本学生上课并不完全在学校内,学校经常把学生拖出去学习。到风景点去参观,去看祖先怎么拼的;到企业去参观,看企业是怎么发展的。让你去思考,看你能否跟得上时代,能否适应社会需要。举个最明显的例子,有很多中学生去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清水寺,不是老师带队,而是由出租车司机领着。出租车司机会把社会上很多事情讲给学生听,一两个小时不停地跟学生讲,这是司机必须做的。学生做笔记,回学校还要写感想。
日本社会流传一句话:“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每个人都是这么一个信念,整个社会公民素质自然就非常高。日本居民在街上如果一时找不着垃圾桶,就把垃圾带在身上,回家放进自家的垃圾桶。有一位日本女士,有人告诉她:“小姐,你身上有两根头发。”“很抱歉。”她一边说一边把头发取下来,用一张餐巾纸包好,放进自己的口袋。在自助餐厅吃饭,人人用完餐都会自己收拾桌面,桌上洒的几滴汤会用纸巾擦去,杯盘碗筷收到集中存放的地方。抽烟的人当然还有,但绝不会有人乱弹烟灰、乱扔烟头,在街边吸烟都会带上一个便携式的烟灰缸。在公共场所遛狗的人士,身上一定带着垃圾袋,狗一拉屎,马上小心翼翼地扫起来装到垃圾袋带走,再用纸巾把地面擦干净。
日本之所以能自强发达,是源于它的国民素质。我们前进步不大,与较低的国民素质有关。
邓先生在文章最后说得不错:“在全球化时代,夜郎自大、妄自菲薄都非正确的心态。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也应客观理性,分清“差距”和“差异”,对“差距”要急起直追,对“差异”却更需求同存异。”我相信,有邓先生如此认识的人是很多的,可问题是:到了需要直面自身不足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做到“客观理性”,能分清“差距”和“差异”呢?多数情况下人们却显得底气不足,缺乏豁达大度的宽广胸怀,不愿承认“差距”,只是用“差异”作一番隔靴搔痒的敷衍了事。倘个人如此,还不能说是多大的坏事,但若整个民族也持如此认识,那就绝非幸事了,我们的国民素质与日本的差距之远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何必要如此讳言国民素质方面的“差距”呢?只有承认“差距”,正视“差距”,才可能自强不息发奋图强,才可能逐步缩小与日本国民素质的“差距”,最终战胜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