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始终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近日,重庆晚报记者从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提供的资料中获悉,我市在处理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呈现出了“经济发展势头越好,市民腰包鼓得越快”的局面,让人民群众切实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可支配收入逐季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对全市2050户城镇居民家庭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去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2元,同比增长11.3%。 所谓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简单地说就是“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等”以后剩下的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常被用来衡量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称,去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十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增长了71.1%,年均递增11.3%,较“十五”期间平均增速快0.7个百分点。从2009年以来变化情况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呈现逐季上升趋势。 收入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在构成全市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四项收入均实现了全面上涨。 在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看来,与“十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我市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由70.8%下降到67.1%,经营净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6.7%和24.6%,分别增长了2.3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在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向好、自主创业意识不断加强和政府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全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动力逐步由工薪收入向经营净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过渡。 经济持续向好是推动力 谈到助推全市城镇居民增收的动力,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认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至少得益于四方面力量的助推———重庆经济持续向好;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一系列推动创业相关政策措施;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加大。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认为,政府通过一系列转移支付的手段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使再分配真正成为“抽肥补瘦”的社会政策的有力工具,从而使更多群众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重庆晚报记者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