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11月格鲁吉亚发生“玫瑰革命”之后,2004年12月和2005年3月,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也相继 发生“橙色革命”和“郁金香革命”。“颜色革命”已经成为近几年有关国家在独联体地区借助非暴力手段促使政权更迭的政治代名词。由于国家间的个体差异,上 述国家发生“颜色革命”危机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究其共同根源,“颜色革命”在上述国家的发生无一例外地都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美国则是外力因 素中的主导力量。 可以这样认为,美国政府在克林顿执政时期即已推行的对独联体国家的“扩展民主”战略,现已度过试探性阶段,开始进入全方位的突破性渗透时期。从独联体各国的关切度与紧张度上分析,独联体地区正处于“颜色革命”危机的阴影之中。
如果说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发生时,独联体各国还将其视为“偶然性的”个案,那么从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开始, 尤其在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事件”之后,未变色的独联体国家已然意识到“颜色革命”对各国执政当局的危害性与迫切性,纷纷进入政治自我反省期,并将预防此 类事变的发生视为执政的头等大事。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颜色革命”已经成为中俄战略协作和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棘手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