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172期:谈谈高质量发展
送交者:  2023年01月22日15:38:03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张维为

    张维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 李世默

    李世默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

2023-01-22 08:17:23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阅读 119917

“据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评价,到2022年底,全球共有114家‘灯塔工厂’,其中42家位于中国,占比超过三成。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灯塔工厂’的国家。”

“我从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里面读到的中国的另一个顶层设计,跟高质量发展在经济科技方面的顶层设计一样重要,也就是共同富裕。这两个比翼齐飞,缺一不可。”

在东方卫视1月16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第172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理事兼咨询委员会主任、观察者网创始人李世默先生,共同解读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张维为: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也就是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换言之,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中国都居全球第一。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确实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所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这些年来,我们又把高质量发展看作重中之重,我们的制造业正在向智能、绿色、服务方向不断升级。几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打压,特别是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反而成为我们走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

美国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我想不久也将输掉对华科技战。美国把这么多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但这些企业倒闭了吗?没有,有些反而发展得更快更好。即使在“卡脖子”的芯片领域内,美国的制裁打乱了原来根据市场规律形成的世界芯片格局。比方说,美国的芯片设计优势,韩国的存储芯片优势,日本的材料优势,中国台湾的代工、封测优势,荷兰的光刻机优势,还有中国大陆的市场优势,我们每年大约采购3000亿美元价值的芯片。但美国把“芯片武器化”,很快使这种格局走向尽头。于是各国开始大量储备芯片,导致全球芯片一度严重短缺,接着又是全球芯片供应过剩,很大程度上由于旧格局变化也改变了客户的消费习惯,比方说有些人每年换手机、现在几年才换一次。

与此同时,美国制裁更加坚定了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政府、资本、企业大举投资芯片领域,数千亿资金的投入,数百条芯片生产线投产。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过去可以从国际市场上买到芯片,使用国产芯片的积极性由于种种原因不怎么高,但美国把“芯片武器化”之后,使中国企业确实汲取了教训,这是很好的一课。

现在它们使用国产芯片成为绝对的必须,否则以后企业生存都会出现问题。这使国产芯片在市场的份额迅速提高,从三年前的5%提高到现在大约15%。我们2025年的目标是70%。以此推论,这意味着至少2000亿美元价值芯片蛋糕将切给中国企业。如此大比例的市场格局巨变,因特尔、高通、三星等能不进入寒冬吗?

其实,高端芯片也好,操作系统也好,中国的赶超都在路上,芯片堆叠、量子芯片等等,有的属于弯道超车,有的属于换道超车。华为开发的鸿蒙系统开始取代windows、安卓,OpenHarmony系统进入智能家居市场,以中国的市场规模和迭代效应,产品成熟速度将越来越快。

总之,我的基本观点是美国打压得越厉害,中国反超的速度往往越快,这是一条被反复证明的规律,从北斗卫星到歼-20、到航天工程,都是如此。虽然我们还在一些领域内被“卡脖子”,但假以时日,中国一定会实现赶超的目标,最后为对华科技战后悔的一定是美国自己。

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我们大国重器的全面提升,例如C919打破了波音、空客60多年对中程干线客机的垄断。过去日本和俄罗斯也尝试过打破它们的垄断,但没有成功,而中国成功了。C919上下游涉及几万家企业,一般国家没有实力做。虽然C919的发动机还是进口的,但国产的航空发动机也在路上。还有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以及背后的3个千亿级的世界最大规模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也在迅速地增长。2021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变化也很能说明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已经从10年前的约17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将近30%。我们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中国正在引领席卷全球的汽车革命。

C919 图自新华社

中国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好消息。这些年国际高端制造业有一个新的标杆,叫“灯塔工厂”,指的是代表当今世界智能制造水平最高的企业。根据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评价,到2022年底,全球共有114家“灯塔工厂”,其中42家位于中国,占比超过三成。换言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的“灯塔工厂”的国家。所以,我看到美国电讯产业分析师詹姆斯·布莱克曼撰文表示:中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企业已大幅领先美国。

“灯塔工厂”的特征是把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中国现在不仅拥有世界最多的“灯塔工厂”,同时也是端到端的“灯塔工厂”数量最多的国家,一共有22家,占全球端到端“灯塔工厂”的一半。所谓“端到端”,就是指这些企业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把自己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都打通,能按需批量生产定制产品,能与供应商实时共享数据,能快速应对各种需求的波动和变化,能刷新甚至重塑客户的产品体验等等。

中国工信部等部门在2021年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两步走”,也就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到2035年,将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而其中的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将基本实现智能化。我想这是一幅十分令人振奋的图景!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全力拼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可以预计中国将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新的辉煌,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跨上一个全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李世默:

最近这一年,国际舆论围绕我们中国经济产生了非常多的争论,其中也不乏来自外国媒体、智库和企业的非常悲观的看法。去年一年,我是参加了大概四五个国际论坛(线上),提到中国,那都是一片哀嚎,我记得就我一个人在这些论坛上说中国经济还可以的。

这些负面情绪的来源,当然一个是疫情,另一个是中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所做出的调整,还有一些政策导向,比如反垄断、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这些常常被一些国外媒体解读为“国进民退”。

但我不同意这些看法。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在发生转折,但正是我们近些年作出的转变,让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和优势,为今后20年的发展打开了局面,创造了新的空间,提高了我们的“天花板”。这个转折点就是党和国家所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将不再盲目追求增长,而是从众多发展模式中寻找更加创新、更加普惠、更加可持续的道路。

我们融入全球化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里,我们成为了全世界的产能大国、世界工厂。我们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每年5万亿美元左右,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可以说,工业产能无论是对于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还是对于我们在大国竞争中的地位,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但我们同时认识到,我们的制造业附加值,也就是毛利率还是偏低的,还远不足以支撑我们国家成为全方位的发达国家、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现阶段,中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的净利润率大约在6%左右,美国的净利润率要高达到15%。这就好比一家公司,如果你的收入已经接近“天花板”,但利润一直处在低水平,就不能获得足够高的市值。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去提高利润率。现在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了一条向价值链上爬升的有效路径,那就是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近些年显著提升。从2012年的52.2%提升到2021年的60%以上,创新指数也上升了22位,攀升到全球第12名。我记得十年前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当时刚刚推出的苹果手机背面都印着一行小字叫Design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加州设计,中国组装”。根据当时的研究,每卖出一台苹果手机,中国只能在组装环节中赚到6美元。你们知道iPhone(苹果手机)多贵,我们只挣了6块(美元),仅占一台iPhone(苹果手机)价值的3.6%。

如今,中国培养出一批本土零件供应商,现在中国供应商在iPhone(苹果手机)价值中占到的比例已超过25%。这是巨大的提升,希望还能继续提高。如果我们能在各行各业重复苹果手机产业链的故事,想象一下,会有多大的价值创造空间。

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中国在战略层面不断强调科技自主,决心解决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让西方世界感受到了非常大的“不安全感”,特别是美国。

剑桥大学的张夏准教授早在20年前写过一本书叫《富国陷阱》。这本书里论述了一个历史现象,他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即先富起来的国家,它爬上去后,一脚把“梯子”踢开,千方百计阻止发展中国家复制自己的成功,不让它们爬上来。因此,高质量发展无法单单依靠全球化来实现,不能靠别人,不能靠爬在你前面的人。高质量发展更像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革新。

我作为风险投资人,我根据自己的在行业中的一些亲身经历和体会,提出过一个想法,即“中国新经济的前后20年”。我把中国新经济分成了两个20年。第一个20年就是从2000中国新经济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到2020年这段时间。我们国家在高速发展中创造了巨大的正外部效益,是国家创造的,政府引领的。比如,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物流交通的完善、信息技术的普及。依托这些红利,大量创业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上的商业模式创新成长起来,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但根本上这些企业科技创新程度是比较低的,本质上是“资本杠杆的国家”。

那么,中国新经济的下一个20年,我认为应当是“国家杠杆资本的时代”。在国家大战略的引导下,资本的角色是推动国家需要的科技领域的创新,以技术赋能产能,驱动产业升级,经济才能够实现从规模化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我们国家在科技领域现在受到的外部制约非常大,我们缺的自主核心科技能力太多了,从核心IP(知识产权)到零部件,在任何一个突破口实现自主科技创新就能为整个一个产业打开崭新的局面。这也正是今后10年、20年创业、投资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机会,也是我们经济发展今后20年的巨大动力。

科技创新让中国纺织业焕发新活力 图自新华网

在此,跟大家分享几个典型的新经济案例,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

第一个是平台经济,曾经最热门的是消费互联网平台;而现在,产业平台大主角,主要聚焦对传统制造业和供应链进行数字化改造。我们曾经投资过一家公司叫百布,主要是对纺织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纺织业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巨大传统产业,万亿规模的大市场,全世界有90%的纺织品是中国制造的。但中国的纺织供应链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生产商分散在长三角、珠三角,数量有上万家,效率比较低。百布这家公司做的是纺织行业的产业互联网,把信息不对称的上游和下游链接起来,高效配置,把实体工厂变成了“云工厂”,优化产能,降本增效。

第二是一个“专精特新”企业的案例,也就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含有特征的中小企业、创业型企业。我们在2018年投资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叫创新奇智。他们给一家钢铁企业建设了一套无人驾驶铁水运输机车的系统,平均一年就能为企业节省2000多万,提高了30%的运输效率,也大大提升了工人在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创新奇智在赋能实体制造业的同时,也从中国的广大市场主体受益,过去几年保持了高速增长,成立不到四年就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第三个是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在全世界是大势所趋。在这方面,中国既具有研发能力,又具有产能优势。我们早在2007年投资了一家公司,那时还是一家初创企业叫阳光电源,现在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公司,它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企业。随着国家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淘汰落后产能,中国必将成为全球低碳产业的引领者。

因此,我们现在正站在中国经济下半场的“开幕式”,未来10年、20年将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相信,只要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条主线,不断追求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就一定能在新时代有所作为,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圆桌讨论】

主持人:刚才两位嘉宾都做了演讲,特别注意到世默先生在演讲时说到中国高质量发展,这些年他跟西方学界相关人士对话时,对方是一片哀嚎。这个哀嚎是来源于不了解吗?还是别的原因?

李世默:我觉得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唱衰中国是他们的习惯。这个习惯动作已经做了几十年了,从我们改革开放开始,一直到2000年,所以这并不奇怪。

第二,高质量发展这种事情几乎是前无古人的。在国家层面、竞争层面,刚才我引述的剑桥大学张夏准老师写的书《富国陷阱》,这几十年全球化过程中,没有发展中国家是成功爬上来的,上面的“梯子”都给你踢得精光的,所以他们没有经历过。

我们现在做的高质量发展,是一种自我革新,不是依靠全球化提供的“梯子”往上爬上去的,因为没有人成功过,所以他们不知道。

张维为:世默提供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读《经济学人》杂志,你要反过来看,它说不好,往往就是很好。他们还是以新自由主义世界观为主,只要你跟西方、跟美国的做法不一样,它就觉得你就有问题。

从去年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是12月15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涉及到我们的平台经济,它的科技属性被强调。过去有一些企业想学美国搞金融化,我们说这个方向不对,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这在一些西方人看来,就是大逆不道。诸如此类,我只举一个例子。

主持人:我们最早提高质量发展,它跟经济密切相关,我想问一下世默先生,两位都是对西方世界有很多了解的,它们有没有高质量发展这个概念,或者类似的概念?

李世默:美国一直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美国从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引领核心的科技创新,这是它的看家本领。

主持人:所以现在就像您说的,它之所以要遏制中国,就是不想让这个看家本领有另外一个人也用得那么好。

李世默:对,因为全球化刚开始的时候,当然是美国引领。全球化的设计就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经济作为核心,然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边缘,那边缘跟核心怎么配合呢?核心掌握科技,核心掌握资本,资本为了追求更高的回报,它要把成本降下来,那么我们边缘就负责提供资源,但是大头都让他们赚取了,就像10年前的iPhone手机,就是这样一个格局。然后,我们再提供自然资源,把我们的生态不计成本地投进去,为它们资本回报服务。

但是全球化过程中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中国说我们不愿意永远在边缘,我们有那么多大学,有那么多工程师,有那么多勤劳的人民,有那么多喜欢创业的人,我们要爬上去,从价值链上爬上去。我们也要做高质量发展,不能高质量发展只能你做,我们也得做。

第二,就是美国内部发生了政治衰败,结果是什么呢?有很多人说全球化,特朗普说中国赚了美国赔了,这是荒谬的。全球化20多年,美国、中国GDP增量的绝对数是差不多的。说得通俗点,咱们俩挣的钱差不多。

但是你只要看另外一组数据,我们的平均收入那个中点是上升了,在这个全球化过程中上升了8倍到10倍。而美国停滞不前,有的时候还在倒退,换言之美国挣的增量的钱没有到美国老百姓手里,全部到了最顶端的人手中,它没有能力让自己更加强大来跟中国竞争。那么,它就选另一条路把你压下去。所以,这是很不幸的,但这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张维为:世默提到的那内容,我们在这个节目中也讨论过,世界秩序是很不公平的,就是“外围-中心”体系,西方处于中心,外围提供原材料和廉价的制成品等等,但中国今天成了突破这个秩序的单独一极,这使得美西方非常之害怕,这改变世界格局了。

主持人:所以我们再看高质量发展这个概念的时候,它本身的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就像我们之前讲,最初提出的时候,跟经济密切有关,两位的论述也是高度聚焦经济这个部分。但随着那么多年实践,我们再看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里头的维度丰富了很多,跟经济有关,跟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有关,同时还跟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等话题都有关。我们的高质量发展现在已经是一个理念,在各个领域都可以体现。想听一下两位的解读,各个领域不同的高质量发展,其共同内涵是什么?

李世默:我觉得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几个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今天讲的主要是科技赋能产能,当然还有可持续发展,普惠等。我们讲共同富裕,我们不能重蹈美国的覆辙,高质量发展的利益全部让很少数的人,或是让资本或懂科技的人拿走了,这不行的,我们要全民共享。

再比如生态文明,我们前一段质量不够高的发展过程中,投入了太多生态成本,将生态摧毁得很厉害,这些可能都没记在成本里面,但都是我们付出的,要把它扭转过来。所以,本质上就是使得社会能够全面协调均衡地向一个整体的健康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就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内涵之一。

张维为: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将高质量发展和总书记讲的五大发展理念连在一起,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样它的内容一下就丰富了很多。比方创新,中国为什么新能源车走到世界第一?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创新,它把电动汽车与智能化结合在一起,非常厉害。绿色也是,我们做过调研,苏州一个城市为了治理太湖污染,就关掉上千家企业,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

浙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见闻,图为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2022年6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建才 摄)

【问答环节】

观众1:各位老师好,我想问的是近三年来,中国包括全世界各国都深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那么中国出台的各种防疫政策对于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影响?尤其是现在的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实践将会有怎样的转型呢?谢谢。

张维为:你看就是2022年12月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口号很厉害: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真的是大家鼓足了劲的,你看最近就是报道江苏、浙江、广东包机组团,频频出访。

仅一个昆山,我看他们的规划是今年要派1000个团组去欧洲、去其它地方抢订单,由于能源危机带来的生产成本上涨等原因,国外很多企业在考虑转移,我们现在抓住机遇,所以我是看好今年经济的。

李世默:其实我们今后10年的高质量发展,就像我刚才说的没有太多先例。那么为什么中国可以?为什么我们有信心?我觉得是因为中国这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中国有一个“秘方”,包括三个元素,我将其概括为中央战略、地方引导和市场活力,三个加在一起“组合拳”。

这四五十年中国发展这么快,有很多案例、很多历史可以看,一个是中央制定的战略,顶层设计,从上至下。在40年多前改革开放初,中央战略就是发展制造业,做世界工厂,我们进了WTO世界贸易组织。接着,第二条进来了,地方引领。地方引领是什么?我们国家的地方政府能力是非常强的。改革开放之初就是这样,地方政府推动建产业集群,10年、20年就把全球一个产业的整个链条全给接纳到一个县里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是这么系统性做的,很小的国家有过专门针对一个产业的,但全方位的基本没有。第三,市场活力,我们不是只有从上至下,还有非常非常多从下至上的创业活力。中国这几十年来是创业者的天堂。我搞风险投资,我就做这事的,我就干这活的。

现在我们站在中国新经济第二个20年的“开幕式”上,新的起点,我们又看到非常强有力的“组合拳”,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地方引领,加市场活力。你到全中国去看看我们的地方政府,以前新经济的第一个20年,我自己的工作就发生了很大变化,5年前、10年前、20年前,因为很多创业机会都在消费互联网,我出差的地方就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没了。现在是什么感觉?高质量发展就是科技赋能产能,科技要走到实体经济里面去。中国的实体经济那是遍地开花,全国都有。这两年我在国内出差的地方,比以前10年加在一起还要多。因为有太多的创业企业在这些地方冒出来,我去了我从没听说过的地方。而且,这里面都有地方政府的政策、战略布局,它要跟这些实体经济有关的科技吸引过来。

观众2:三位老师好,非常感谢今天的分享,我来自中国香港,现在从事媒体和对外传播工作。我在工作里面会注意到有一些海外媒体说,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是因为全球经济低迷加上疫情叠加,因此党和政府不得已被动关注到高质量发展。所以我想请教一下老师怎么看这一说法?以及从媒体对外传播的角度,我们需要有怎么样的反应?谢谢。

张维为: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是十九大提出的,也就是2017年,所以在疫情之前就有了。你提到的这个外媒讲法肯定是不准确的。很显然是我们自己的发展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们要制定五年和更长时间段的规划,许多问题要超前考虑、超前布局。

你讲到国际传播也是的,我记得当时十九大刚过,我到德国参加会议,他们请我介绍习近平经济思想。我说多少时间,他说五分钟行不行?在国外,一般发言就给你三五分钟,你也得讲。我说我可以用五分钟来介绍一下,第一,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以选票为中心;我一般都要进行国际比较,特别是跟美国进行比较,我说特朗普就是以选票为中心。第二就是拥抱新工业革命,我也是跟特朗普做比较,我说习近平主席是拥抱2050年,特朗普是拥抱1950年,特朗普希望把传统的煤炭、纺织工业等等全部弄到美国去,这个概念已经过时了。第三,我说质量、质量、质量,也就是讲的高质量发展。所以,这个思想是一贯的,现在还在落实。

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热电站(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观众3: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我是一名建筑设计师。李世默老师提到我们要提高附加值,就意味着要用相同的劳动时间或者更少的劳动时间,去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在我自己的观察里面能感受到,除了一些高精尖领域以外,我们在很多传统行业其实还是人力成本优势。所以,在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国家怎么去鼓励企业和个人,更加全面地向创新氛围去培育和转型呢?谢谢。

李世默:从人才的角度看,从规模发展到质量发展的转型,也就是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的转型。人才红利现在正在发生。我有一家公司在张江,CEO跟我提过一件事情,他说有一个跟人才有关的说法,叫“丈母娘指数”。你们都知道以前有个说法叫张江男,就理工男,什么意思呢?他们可能说话没有我跟张老师那么溜,找不到对象,丈母娘看不上,但现在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张江男是“最吃香的”,丈母娘追捧张江男。我觉得这个现象在全中国发生。今后成功的创业者的案例、形象会发生质的变化,今后10年、20年会有很多理工男、理工女,就是科技类型的人成功地创业,引领我们国家的产业的升级。丈母娘喜欢,我VC(风险投资人)也喜欢。

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美国收入最高的1%的家庭总净资产为36.2万亿美元,超过中产家庭持有的35.7万亿美元。这是自1989年美联储追踪该数据以来,1%富人拥有的财富首次超越60%的中产。图自insider

主持人:说到高质量发展,大家会对另外两个词比较熟悉,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这三个词其实是一个整体。就好比刚才这位观众问了一个有关人才的问题,人才在科创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中非常重要。但是社会中还有很多普通人,可能产业迭代会击破原有的产业结构,也会打破原有的就业格局,很多人会面临巨大挑战。最后也请两位做一个阐述,在你们的观察中,这种产业的更新迭代,这样一种高质量发展,将怎么来包容、帮助那些可能在产业迭代当中受挑战的人。

李世默:发展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现在高质量发展最大的风险就是造成社会上有赢家、有输家。美国是这个过程当中最大的失败案例。全球化过程中,掌握资本、掌握科技的人,把美国整个高质量发展获得的利益全部吞掉了。美国三大核心人群,华尔街、硅谷、好莱坞这个顶端群体,包括他们的司机和阿姨加一块不到100万人。但这批人把美国在整个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巨大增量的99%全吞了,他们自己拿走了。

我从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里面读到的中国的另外一个顶层设计,跟刚才说的高质量发展从经济科技方面的顶层设计是一样重要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共同富裕。这两个是比翼齐飞,缺一不可。

张维为:我就补充一点,像中国这么大规模的国家和经济体,一个人口大国,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制造业,创造比较多的就业机会。我顺便提一件事,类似的问题过去也争论过,上世纪80年代中期,江泽民做了一个事,他是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当时关于要不要大力发展电子工业,有人说这会造成中国的失业。他说不,电子工业绝对不只是一个涉及就业的简单事情,它是很多现代产业、很多高精尖武器发展的需要,它意味着更加精细、更加科学、更加准确、更高质量的各种设备。他又说,电子工业发展的过程也会创造很多新的产业和就业。作为电子工业部的部长,在决策过程中,他的眼光和专业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我们要朝前看,新的产业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李世默:还有科技赋能产能里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通过科技提高每一个劳动者的生产力。那么,这个生产力的提高分给谁?当然要分给创造科技的人,创新的人,但是也要足够地分给劳动者自己,因为他的生产力提高了。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就能实现真正的、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中国式社会主义。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金灿荣、胡锡进、沈逸最新直播:中国要
2022: 歼-20副总设计师透露关键信息!揭秘歼-
2021: 代“x-file”转告网管:“x-file”不能
2020: 中国在1962中印战争中的行动艺术--(美
2020: 为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对印度阿三一定要
2019: 傻B x-file,证据来了
2019: THE REAL STORY BEHIND THE MAKING OF
2018: 马来西亚人想要给微信充值该怎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