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前哨:揭秘拉达克印军部署,大量部队猥集在山谷,是远火的良好目标。 供应地露天暴露,一炸就完蛋
送交者:  2020年09月14日00:53:58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讲武堂 2020-06-19

近段时间,中印两国边防部队在拉达克地区发生的摩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摩擦起因主要是印军非法在争议地区修建道路和桥梁引起的。目前,虽然双方边防部队已经启动了多轮不同级别的会面和谈判,同时也都作出了一定的缓和姿态,但是由于加勒万河谷突发的严重冲突,又使得局势变得不明朗起来。

当前的僵局也引来了好事者的聒噪。例如,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弗尔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近日就发表报告称,印度在中印边境的兵力远比中国雄厚,如果冲突爆发,不会重演1962年的一幕。这是典型无关第三方,不负责任、不合时宜的煽风点火言论。

那么,印度陆军在拉达克的军力究竟有多少?作战能力到底如何?下面我们就结合卫星照片来详细了解一下此轮摩擦发生前,印军在该地区的部署。

图:盘踞在拉达克地区的印度军队、边防警察兵力分布图。

一、拉达克地区印军主要部队

盘踞在北部拉达克地区的印度陆军部队主要是北方司令部下属的第14军,该军的军部位于拉达克地区的战略重镇列城。

由于拉达克地区的海拔非常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而且环境恶劣,土地荒芜,所以在这一地区驻防的印军在物资补给方面就非常的依赖印度腹地的供给。但是这一地区长期不通铁路,所以在补给方式上,拉达克地区的驻军就非常的依赖公路和航空运输。

不过高原山地地区,汽车和飞机的运力都会受限,再加上这里距离印度又比较远,所以补给效率就很成问题,这也使得拉达克地区的驻军数量不能太多,否则后勤保障就难以支撑,而这一点也体现在了第14军的部队组成和规模上。

图:拉达克地区战略枢纽列城

与北方司令部其他的两个军(第15军和第16军)相比,第14军的规模就要小很多了,它在2014年之前,主要下辖的是第3步兵师和第8山地师这两支主力部队(轻装步兵),并没有其他的独立旅团,甚至连军属炮兵旅都没有配备。

而第15军除了第19步兵师和第28步兵师外,还有第68和第69这两个军直属的山地旅(原来还有个第81山地旅,后来调给了第14军第3步兵师),另外还有一个军属的第15炮兵旅。而第16军除了第10步兵师和第25步兵师外,还有一个第3独立装甲旅,一个军直属第163步兵旅,一个616独立防空旅和一个军直属第16炮兵旅。

图:列城印军第14军军部

所以负责拉达克地区的这个第14军2014年之前,在实力和规模上并不突出。但是随着我国在新疆高原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逐渐改善,重装备保障和投送能力显著提升,印军方面感到其第14军的压力骤增。因此2014年之后,印军就从内陆部队抽调了一个装甲团和两个骑兵团(装备坦克和步战车)组成一个装甲旅增援部署到了第14军,另外还将第15军直属的第81山地旅也调到了第14军,这样才使得第14军的实力更为充实。

二、第14军的主要部署第14军下辖的两个师并不是都部署在中印实控线地区,其中第8山地师分散部署在了印巴克什米尔分界线上,主要应付巴基斯坦。阿克赛钦和班公湖一线面对我军的则是加强后的第3步兵师。

第3步兵师原来是下辖第70步兵旅、第114步兵旅、第102锡亚琴冰川旅和一个师属第3炮兵旅。但是2014年后,北方司令部决定第3步兵师不再承担锡亚琴冰川作战任务,而是全力针对中国方面进行战备,所以就将专门进行高原冰川作战的第102锡亚琴冰川旅调出了第3步兵师,改为直属第14军军部。同时将抽调来的第81山地旅、第85装甲团、第4骑兵团和第2枪骑兵团全都补充给了第3步兵师,所以目前印军第3师的实力还是相当雄厚的。

图:第3步兵师所属各旅团的分布

图:第3步兵师位于karu的师部

而在具体部队的部署方面,第3步兵师将师部安在了距离列城30公里的Karu,师属炮兵旅与师部在一起,其他各旅团则是沿着三条山谷部署。

其中,靠北边的山谷里部署的是第114旅、第81山地旅和第4骑兵团,它们驻防的营地距离班公湖非常的近,只有30多公里。而改为直属军部的第102锡亚琴冰川旅则是在其后方的峡谷,仍然是主要负责锡亚琴冰川作战,该旅所在的峡谷与114旅和81旅所在的峡谷有公路相连通,所以相互之间也可以支援和照应。

而靠南边的山谷则是列城通往边境的主要通路,这里部署了第70步兵旅、第85装甲团和第2枪骑兵团。其中第70步兵旅位于列城和山谷出口的中间,扼守着山谷一处拐弯点。

图:印军两个装甲团部署在靠近山谷出口位置

图:第85装甲团和第2枪骑兵团的驻地

而第85装甲团和第2枪骑兵团则是位于山谷快要出口的位置。这里的位置非常特殊,也非常重要。因为出了山谷后有南北两条路,往北是班公湖和阿克赛钦方向,而往南则是阿里地区。印军装甲部队驻扎在这里,可攻可守,而且距离两个方向的实控线都是50多公里,只要南北任意一个方向有事,都可以迅速前出支援。而对方如果进攻,对于机械化部队来说,如果想去列城,这里的峡谷开阔,也是最合适的通路,因此卡住这里,也就能堵住对方。

图:第8山地师的部署

14军的第8山地师则是主要负责克什米尔方向的防御和与巴基斯坦陆军的对抗,它下辖有第56山地旅,第121独立步兵旅,第192山地旅和师属的第8炮兵旅。

不过和第3步兵师的部署方式不一样,第8师的各旅基本都是以连排为单位分散到了印巴沿克什米尔的停火线上,基本是驻守各山头要点,与巴军进行长年摩擦,在1999年爆发了著名的卡吉尔之战。这其实有点类似我军当年与越南的两山轮战,强度不如两山,但作战环境更恶劣。

这种部署方式也使得第8山地师被定死在这里,各部队无法收拢,也不能收拢,因为必须要对巴军保持接触,保持压力,否则只要这边一松,巴军就会有动作,所以第8师是无法对第3师提供什么支援的。

三、武器装备配置在装备方面,第3步兵师下属的各部队需要我方引起注意的就是那一个装甲团和两个骑兵团,以及师属的第3炮兵旅。

印军的装甲团虽然叫团,但其实际配备坦克数量只有55辆到70辆之间(也有45辆的,比如第一个阿琼坦克团),也就是相当于我军的一个加强坦克营。而骑兵团的坦克数量应该是少于装甲团,但是步战车的装备数量应该更多。

图:第4骑兵团的驻地

目前关于第85装甲团、第4骑兵团和第2枪骑兵团到底配备了多少坦克和步战车,并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根据之前印度媒体的报道,第85装甲团可能装备的坦克数量为58辆,而整个拉达克地区这三个团装备的坦克数则是在100多辆左右,步战车的数量则是未知。

根据印军的装备记录和这几年拉达克地区第3步兵师组织和参与的各项演习和训练影像来看,第85装甲团、第4骑兵团和第2枪骑兵团装备的坦克都是上世纪80年代进口的T-72M1,而步战车则是BMP-2,三支部队手中都没有T-90S坦克。

虽然印军的T-72M1这些年有不少已经升级了以色列艾尔比特公司的TIFCS热成像炮长瞄具,具备了夜间2.5公里,白天3.5公里的识别距离,但是拉达克地区的这些T-72并没有升级,所以在夜间作战方面它们还是弱于我军的96A主战坦克和15式轻坦的。

图:拉达克地区的印军T-72M1

图:拉达克地区的印军BMP-2,配9M113反坦克导弹,注意左尾门上的第3步兵师标志

在炮兵方面,印军主要是以旅辖团为主要编制方式,其按照武器配备将炮团分为三种团,第一种是装备120mm迫击炮的轻炮团,第二种是装备105mm榴弹炮的野炮团,还有一种就是装备155mm加榴炮的中炮团。其中每个团装备18门火炮,其规模其实相当于我军的炮兵营。

而印军通常步兵师所辖的炮兵旅是由3个105mm野炮团、1个155mm中炮团,再外加一个120mm迫击炮连组成,所以第3炮兵旅也应该是遵从的这种编制。

图:IFG 105mm印度野战炮

图:卡吉尔冲突中的LFG 105mm轻型野战炮

具体的火炮型号,印军目前装备的105mm榴弹炮主要是IFG型印度野战炮和LFG轻型野战炮,前者是英国L13型105mm榴弹炮的印度版,后者则是英国L118型105mm榴弹炮的印度版。这两款榴弹炮在拉达克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军中都能见到。

155mm加榴炮印军目前是有四款,一个就是长期使用的博福斯FH-77B自走炮,还有一个是拿老式的前苏联M46型130mm加农炮改装的155mm口径版加农炮,另外,就是从美国引进的最新M777A2型155mm加榴炮,最后还有一款就是从韩国引进的K-9型155mm自行加榴炮。

这4款155加榴炮中,第3炮兵旅装备的是博福斯FH-77B,M46和K-9主要还是在平原地区常见,而M777A2则是还没有批量装备。但最近与照片显示,印军正在往列城调动M46加农炮。

印军的120mm迫击炮则是AM-50,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变过。

图:列城附近试验的博福斯FH-77B榴弹炮

图:AM-50迫击炮

四、印军的靠前部署其实非常脆弱从上面展示的印军部署情况可以看到,在拉达克地区印军采取的是靠前部署,也就是将大量的部队直接放在一线,而且位置非常靠前,多个旅团距离边境线都是在五六十公里的距离。这种部署方式省去了部队动员和前送的麻烦,有事的时候可以快速赶到边境一线。这大概是印军在1962年战争获得的教训,当时印军前线部队被我军优势兵力迂回、切割、包围、歼灭,二线部队却因为交通困难,增援迟缓。

但是这种部署方式也给平时的后勤保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太多部队堆集在一线,消耗的物资都需要依靠列城的方向的运输,而列城的物资则是需要印度腹地的供应。

目前列城与印度腹地主要是两条公路连接,一条是从斯利那佳方向联通列城的NH1D高速公路,另一条则是从喜马拉歇尔邦的曼迪联通列城的Keylong-列城公路。前者的通行条件和公路质量比较好,基本上都是走山谷,而后者的通行条件和公路质量都不如前者,有大量的盘山和弯折,汽车跑起来比较累。

不过两者的全程海拔落差都比较大,接近2000米,这个对普通汽车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图:列城与印度的公路连接。

图:Keylong-列城公路的条件非常差,整条公路其实是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强行开凿出来的,很多险要地段容易被远程火箭炮或空袭摧毁,而且修复困难。

列城与腹地和边境一线依靠这有限的公路保障在平时还行,但是一旦有大的行动,其前方保障就会吃紧。尤其是如果列城到实控线的公路和联通腹地的两条公路都被炸毁,列城的空军基地再被炸毁,那么前方包括ITBP(印藏边境警察部队)在内的上万人的部队就有可能断顿,更别说还有大量装备所需要的油料、弹药和其他器材物资都需要保障。

虽然印军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在前方建立了军-师-旅/团的三级物资储存点,但是这些储存点并没有什么洞窟之类的防护设施,大多数都是露天堆集,很容易被远程火力摧毁。

图:14军的物资集散点

图:第3步兵师的物资集散点,这种露天堆集的物资,是远程火箭炮的绝佳目标。

而印军在一线堆集部队,本身也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因为拉达克地区地形特殊,全是高原山地,能够供部队展开的也就是山谷,所以战场容量有限。部队拥挤在山谷,就会给对方远程打击装备和空中力量提供绝好的发扬火力机会。

而在这两方面,拉达克的印军又是处于绝对的劣势,尤其是炮兵,印军无论是规模还是装备性能,都与已经基本实现自行化、车载化和信息化的我军炮兵有差距,更别说我军炮兵还配备了具备精确打击能力的远程火箭炮了(印军的龙卷风远火不在拉达克,且无精确制导弹药)。

再加上拉达克的印军没有配备独立防空旅这样的对空掩护单位(战时需要北方司令部增援其直属的第611独立防空旅),导致其非常依赖印度空军的掩护,所以一旦印度空军没能夺取战区制空权,那前线部队可就岌岌可危了。

图:我军300毫米制导火箭弹的远程精确打击效果,打击缺乏坚固永备工事的印军部队,这是最好的武器。

所以综合来看,盘踞在拉达克的印军部队虽然众多,部署也靠前,但实际上并没有具备支撑起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的能力和条件。说到底,这是针对1962年战争的改进措施,并不适应以高强度、高烈度远程火力打击为主的现代战争形式。

但是印军的靠前部署,在短期时间的低强度小规模冲突倒是还有发挥空间,这个还是需要我们注意。(文/元火华)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8: 印媒炒作中国军队“入侵”印度“领土”
2018: 印媒:印度将中兴、华为踢出5G用例试验
2017: China’s ‘physics-defying’ EmDrive
2016: 【七律】功过毛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