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美日鼓噪新中导协议,意欲何为? |
送交者: 2019年08月07日02:57:12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关键字: 中导条约军控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8月2日,美国正式退出中导协议,转手就提出要把中国拉进新中导协议。美国指出:中国的中导(包括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数量世界最大,而美国受到中导协议的约束而不得发展,美国不能接受这样的核失衡。日本也提出需要有把中国包括在内的军控新架构。中国已经明确拒绝了。中国指出:中国的核武器数量极大地低于美俄,更无意把数量增加到美俄的程度,把中国拉进新一轮核裁军协议没有意义。
中美之间在中导问题上面临的问题与苏美中导危机完全不同 美中都说得没错,但也都在指鹿为马。美国的重点其实是限制中国占优的常规中导,但常规中导毕竟还是常规武器,作为战略武器军控的主要动力缺乏说服力,更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把美国占优的具有战区常规打击能力的远程作战飞机也绕进去了,所以只能拿中导的核常两用中核的一面来说事。 在九十年代台独威胁最大的时代,中国的空海军实力远远不能满足反台独的需要,解放军尤其缺乏传统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但导弹技术一枝独秀,固体燃料短程弹道导弹可以填补远程火力空白。说起来,东风-11/15系列短程弹道导弹与苏联“飞毛腿”导弹还有点渊源。萨达特与苏联闹翻后,中国填补进去,为埃及的大量苏制装备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回报,中国获得了完整的“飞毛腿”导弹、运输-起竖-发射车和技术资料。但中国并没有简单地拿来主义,而是改用固体燃料,增加了雷达末制导能力,最终打造成为成功的东风-11/15系列,以后衍生为更加先进的东风-16系列。
解放军目前在第一岛链内,拥有“敌无我有”的优势 这是把常规弹道导弹作为超远程大炮使用,是常规弹道导弹作为主流战区火力的开始,极大地改变了战区火力以空中打击为主的传统。中国还把潜射的巨浪-1改成陆用的东风-21,作为东风-11/15的中程补充,大大延伸了打击体系的射程。 从这里开始,中国不仅实现了弹道导弹的主战化和高精度化,还首创反舰弹道导弹,极大地改变了海上战争的形态。反舰所必须的机动弹道使得中国走在高超音速技术的前沿,不仅用于弹道导弹的机动寻的,也用于弹道导弹的滑翔增程。尽管尚无报道,不难想象,弹道导弹的机动寻的最终也可能用于打击低机动的大型空中目标,如预警机、加油机甚至大型运输机等。
解放军的先进导弹技术,可以打击敌军重要节点 与此同时,中国的喷气发动机小型化技术也取得了突破,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平行发展。巡航导弹的精确性和隐身性补充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形成强大、完整、高效、多能的战区打击体系。在此基础上,中国用世界领先的高超音速技术使得新一代中导兼备弹道导弹速度高、突发性强、突防力强和巡航导弹精确、路径灵活的特点,把战区火力提高到新的境界。 美国则不然。美国具有强大和完整的空中打击体系,但其高成本、高体系支援要求、相对较长的指挥控制链和反应时间也是熟知的问题。在海湾战争开始使用巡航导弹作为战区打击力量后,美国做过多个巡航导弹与打击飞机之间的效费比较,结论始终如一:如果冲突短促激烈,巡航导弹的效费比更高;只有冲突时间漫长而且累计投弹量很高的时候,打击飞机的效费比才更高。同样的结论不难推广到包括弹道导弹的中导。
以高亚音速为主打击武器为主的美国航空兵,面临“飞行时间过长”的劣势 中国即使有这样的研究,也是内部的,并不公开。中国走上中导路线也不是因为效费比,而是因为那时的中国根本不具备必要的战区空中打击力量。中国曾经有一个说法:杀手锏。当年的短导到中导体系就是这样的杀手锏。这不是因为中国对杀手锏有特别的爱好,而是因为中国的青龙大刀和方天画戟不如人。但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导意外地成为新一代打击体系中的明星。 中国周边最现实的战场设定是台海战争。由于地理和政治原因,台海战争最可能是短促激烈的战争,中国的中导力量恰好是最适合的,尽管中国也在积极发展强大、先进、完整的空中打击体系,并不把胜利的希望全部寄托于一锤子买卖。
中导优势也是维护我国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重要力量 在冲绳的美国空军是美国介入力量的第一线力量,冲突扩大化到冲绳是很现实的问题,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到其他驻日美军基地,把日本卷入冲突之中,因此约束中国中导力量也是日本的急切希望。 相比之下,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海空作战体系在反应时间、打击效能、生存力等方面都不占优,更是缺乏合适的中导力量。美国空海军有大量的巡航导弹可用,但在现代防空体系面前,依靠低空高亚音速突防的巡航导弹的生存力与临空投弹的战术飞机没有本质区别,作为突防力更强的弹道导弹的补充是很有用的,但作为单打一的主要突击力量则显得不足。用隐身飞机突防和抵近攻击是另一个办法,但毕竟风险更大,支援要求也要高得多。
北约联军对于叙利亚的防区外打击战果寥寥,说明面对现代空防,低空高亚音速已经不是最好的突防手段 另一方面,台海冲突升级到核战争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大陆没有理由对台湾使用核武器,美国对登岛解放军使用核武器则等同于对中国发动核大战,很难想象美国会为了已经丢失的台湾而越过核门槛,把本土置于核毁灭的威胁之下。 美国正在急忙发展至少能与中国匹敌的常规中导力量。在技术上,美国具有全部必要的基本技术,此前按兵不动也确实是受到中导协议的限制,但这不等于美国可以在退约后轻而易举地重建常规中导力量。拥有完整技术与经济有效的量产是两回事,正如美国汽车工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世界展示的那样。 单纯中导的技术门槛还较低,但高超音速已经曙光初现。美国毕竟是有追求的超级大国,一步到位才是正道,但这也增加了重建中导力量的难度、投资核时间。
美国人目前处于一个“追赶者”的地位,很多项目都要在中国武器服役以后再重新投资 另一个问题是部署。中导具有明显的核潜力,尽管中国中导主要是作为常规打击手段使用的。中导在本土部署还好说,在外国部署,必然需要东道国的政治支持。中国周边国家很多,但在政治上足够可靠、地理上足够近便的美国盟国并不多,日本是主要候选。 日本喜欢把自己看作核打击中非人道无差别杀伤的受害者,而无视日本的侵略罪责,但这不改变日本是世界上对核打击的惨烈具有最深刻恐惧的国家。如果驻日美军卷入台海冲突,驻日美军基地将大概率成为中国中导的打击目标,但这不等于中国将对日本境内目标发动核打击。且不说中国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一贯国策,不管从政治影响还是从战术必要性出发,中国没有理由对驻日美军基地首先使用核武器。 但具有核常潜力的美国中导进驻日本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中导的弹道低,飞行时间短,预警时间短,拦截窗口小,具有高超音速变轨能力的话会比洲际导弹更难拦截。一旦冲突爆发,中国是等美国核中导落地后再做反应,还是先发制人抢先打击,就很不好说了。 驻日美军的核武器是一个敏感问题。在理论上,驻日美军不部署核武器,也只有战术飞机在理论上具有核武器投掷能力,实际用作对中国的核打击的可能性不大。第七舰队的战舰则保持刻意模糊,但那也只是“过路”的,并不常驻。但核常两用的中导就不一样了,除非接受国际监督,在弹头落地之前基本上不可能确保非核。日本容许美国中导进驻的话,等于主动邀请大概率的核灾难。且不说日本政府会如何决定,日本民间的激烈反对是可以预料的。当年美国陆基巡航导弹在西德部署,就遭到德国民间的激烈反对,这还是在苏联的肯定配备核弹头的SS-20明确瞄准德国目标的情况下。东道国民间反对也是当年美国加入中导协议的动力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在部署核武器议题上日本国内左派横行,日本政府很难说服民众部署中导 韩国与菲律宾是另外的较小可能性。韩国的主要安全威胁来自朝鲜,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实际上是韩国最大的安全保障。韩国不容许驻韩美军介入台海冲突,更没有理由容许美国部署中导。在杜特尔特时代,菲律宾与中国的关系大为改善,但未来变局依然可能。不过菲律宾拉上美国保护在南海的利益是一回事,主动把自己的国土和人民变成核打击目标是另一回事。即使在杜特尔特之前,菲律宾也没有理会美国重建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海军基地的暗示,容许美国中导进驻应该是小概率事件。 越南试图在美中之间游走,在夹缝中捞油水,但越南在政治上还谈不上美国的可靠盟国。越中关系一言难尽,但历史上的冲突至少教会了越南一件事:不要成为中国的死敌。出于种种政治和军事考虑,中导进驻不可能只是中导,几乎必定成为相当规模的一般驻军的一部分,这只有在某种共同防御条约框架下才可能。美越在可预见的将来达成共同防御协议的可能性不大,越南容许美国中导进驻也是小概率事件。其他东南亚国家甚至印度也一样。 澳大利亚是一个变数。但澳大利亚太远了,从澳大利亚北方覆盖中国境内,射程需要达到5500公里以上才能形成有意义的覆盖,这大大超过典型中导,已经是洲际导弹的下限了。洲际导弹在理论上是可能采用常规弹头的,但在现实中是全核的。在使用中,弹头落地之前就招来核报复的可能性也极大提高,这是确保互相摧毁的基本做法。与中导相比,洲际导弹的成本也大大提高, 由于种种考虑,美国中导不仅是技术和投资问题,也是战术使用问题,但继续容忍中国常规中导的单方面优势又是美国不能容忍的。怎么办?用条约框住对手。为常规中导拉起新中导协议理由不足,就拿核武器来说事,毕竟中国中导也是核常两用的。 从日本角度来说,把中国拉进新中导协议更是必要。美国要求部署中导的压力可能难以抗拒,从平衡中国中导威胁来说也是军事上的必须,毕竟日本和驻日美军都缺乏反制中国中导的能力。唯一可行的路子是通过新中导协议确立国际非核监督。如果美国中导可以保证为非核的,日本国内的反对就容易交代过去,中国的反对也少了很多道理。但美国单方面接受非核监督是不可能的,只有把中国也拉进去。
对于以务实闻名的安倍政府,中美都没有中导肯定是最优解 中国当然反对这样的新中导协议。在理论上,新中导协议可以使得中国免受核中导的威胁,但在实际上,这样的威胁还不存在。如前所述,美国新中导要成为现实的威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中国已经占领先机和技术上保持领先的情况下,现在不是未雨绸缪的时候,而是静观待变的时候。 但军控不仅是政治和军事问题,也是道义问题,中国一味拒绝讨论包括中导在内的新军控架构最终可能带来被动,需要有所准备。比如说,把中导协议扩大到战区军控架构,把所有能用于战区打击并具有核常潜力的平台和武器统统包括进来,比如海基巡航导弹(包括舰射和潜射)、战略轰炸机和远程打击飞机等,在数量、位置和非核性各方面都要可核查;由于平台的机动性质,签约国的全球平台和武器都应包括在内,这是比照美苏中导协议不容许苏联把中导撤到乌拉尔以东的做法。 这等于把美国全球军事力量全面置于其他签约国(首先是中国,但大概率包括俄罗斯)的监督之下,是美国不可能答应的条件。当然,中国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并对此有仔细的考虑。现有美日版的新中导协议设想实际上单方面限制中国,这是中国不可能答应的。 要玩道德高地,最好的反制就是大而无当地扯,积极带偏。当务之急就是要认清美日鼓噪的新中导协议的实质:意在限制中国的常规中导,打破中国来之不易的优势,而与核军控无关。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