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人民海军大建史(3):第一批中国特色的战舰
送交者:  2019年04月15日20:59:22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1960年中苏关系全面破裂,苏联撤走来华专家之后,来自苏联这一东方阵营核心的技术和产品来源就基本宣告中断。尽管此后中苏每年还会通过外贸渠道进行一定数量的进出口贸易,但大规模全方位的由苏联引进成套武器装备和技术在这一时期基本成为了不可能。

500

▲ 中苏之间“同志加兄弟”的友谊随着1960年苏联专家的撤回也宣告破裂

对于起步没有多久的中国舰艇工业而言,为期十年的中苏蜜月期在匆忙结束之时,也在无形中用苏联留给中国的技术给中国舰艇工业设置了所能达到的技术天花板。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中国的舰艇工业一边尽全力消化吸收中苏两次协定的成果,另一方面在充分利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展了一系列适合中国海军需要,具备相当“中国特色”的海军舰艇。

500

▲ 中国海军70年代的新型主战舰艇,主要就是这些自建的国产舰只

完美的中国炮艇

随着中国海军在50年代建立起了一支以各类快艇和少量中型水面舰艇为核心的近海舰队,新中国的沿海防御体系算是初步完成了构建,不过与一般印象中海军一型舰艇能管20-30年的情况不同,那时中国海军除了吨位较大的舰只以外,多数小型船艇的寿命并不能达到这个水平。这里既有早期中国海军作战任务繁重,小型舰艇需要频繁执行各类作战和护航、护渔工作的原因,也有当时中国造船工业落后,早期炮艇建造水平有限,使用寿命较短的因素。加上建国早期留用、改造和急造的一系列炮艇性能低劣、状况不一,中国海军也确实需要继续建造性能更好、更符合中国海军需求的新型炮艇。

500

▲ 55甲型炮艇虽然达成了阶段性成果,但并非面对所有的战斗都有优势

在1958年全国追求“大跃进”的形势下,中国海军也多少受到了影响,将海军新型炮艇的设计建造权限下放给各舰队的装备部门,使其根据各地的需求和技术水平,各自建造了一批新型高速炮艇。相比陆军装备和空军装备在“大跃进”期间由各大院校主导,提出了大量性能指标不切实际且无法完成研制的装备,海军舰队的装备部门在设计建造中更加考虑实际条件,因此这些高速炮艇虽然在设计上或多或少有些激进,但总体上都算是成功的装备。

这一系列炮艇包括旅顺建造的0105型、青岛建造的0108型、上海建造的0109型和广州的0110型。这几型炮艇的研制目的都旨在改善55甲型的性能表现,包括进一步提升航速、改善适航性、延长续航力同时增强火力。它们都不约而同通过放大艇体尺寸,增加排水量到100-150吨,航程比55甲延长30%甚至增加一倍;改善线型并增加主机数量,将航速提升到27-30节;不同程度地增强火力,要么加装25毫米机关炮或重机枪增加火力密度,要么加装57毫米炮加强威力,甚至还有引入鱼雷发射管,将炮艇和鱼雷艇的功能合二为一的。这批4型快艇建造了17艘并且经历了实战的考验,也为海军接下来研制全军统一的新型炮艇做了探索。

500

▲ 东海舰队建造的0109型护卫艇,装有57毫米的大口径舰炮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设计建造新一代炮艇,海军舰船修造部在综合各舰队的炮艇性能特点的基础上,参考总结此前批量设计建造50吨和75吨级炮艇的经验教训,在1959年提出,1960年1月完成了0111型护卫艇的设计,随后在进行施工设计之后,于1960年5月开工建造,并于11月20日正式下水,在完成舾装后进行了近一年的试验工作,并于1961年11月23日正式交付使用。首艇的排水量130吨,最高航速28.5节,装备2门单管57毫米舰炮和2座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随后为了进一步提升航速,0111型在正式投入量产之前进行了设计修改,一方面通过削减排水量减重,一方面调整了武备,用两座双管37毫米炮取代了57毫米炮,加强了火力密度,同时通过细节设计的修改,使其最高航速超过30节。改进后的炮艇于1962年12月开工建造,被称为0111甲型,或者62甲型,也就是西方称为“上海级”的炮艇。

500

▲ 经过各项改进后62型炮艇达到了比较理想的作战性能

0111型炮艇在火力上较此前的55甲型有了明显增强,航速上也提升了近50%,能够追上包括美制猎潜艇在内的几乎全部国民党水面舰艇并具备相当的航速优势,以便在战斗中占据有利位置。其100多吨的排水量比以前的炮艇都要大,同时其造价又整体相对低廉,建造难度较低,便于海军大批量投入建造。定型的0111甲型从1962年底到1966年,在大连造船厂和黄埔造船厂共建造了30艘,而随后改进动力系统的0111乙型、丙型、丙II型、丁型、丁II型,以及全面现代化的62-1型、62-1G型的建造则一直贯穿到20世纪末,不仅大量装备我军,替换了包括55甲在内的几乎我军所有旧式炮艇,同时还大量援助和出口。除了作为炮艇,0111系列还被作为改装平台,发展建造了数十艘反潜护卫艇、巡逻艇等其他型号,各种型号的总数超过500艘,总吨位超过6万吨,至今仍然在一些港口承担勤务和护卫任务。

500

▲ 部分晚期建造的62系列护卫艇至今承担着港口护卫和巡逻的相关任务

穷人的“黄水战列舰”

在50年代的“六四协定”中,中国造船工业在苏联专家的帮助支持下,曾经组装建造了14艘6604型猎潜艇,成为中国海军最早的反潜舰艇。随后在“二四协定”中,中国又引进了6641型(即苏联的201M型)猎潜艇,这是一种根据苏联自身需求,以反潜作战作为主要目标的200吨级小型猎潜艇。为了使该艇符合中国的使用需求,国内有关设计部门原计划针对该艇进行部分修改,但修改方案却在征求用户——东海舰队的意见时遭到了拒绝。

500

▲ 苏联海军自己装备的201M型猎潜艇,是一型以反潜为最主要用途设计的舰艇

东海舰队的理由是当时的国民党海军并没有潜艇,因此6641型最重要的反潜战能力很多时候派不上用处,而该型艇火力太弱、航速也不够,几乎无法执行一般的护卫、护航任务。虽然设计部门在原本的艇体框架上试图通过换装37炮等方式进行改进,但其性能水平依然无法令东海舰队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1959年一机部决定不建造6641型猎潜艇,而是在尽可能利用6641型的苏联订货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一型新的满足海军需求的反潜护卫艇。1960年,海军舰船修造部正式下文,将该型艇命名为037型反潜护卫艇。

500

▲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水下力量还处于求购2人微型潜艇的阶段,相比之下对海作战更重要

虽然苏联专家的撤离对037型反潜护卫艇的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考虑到南海舰队对于大型反潜护卫舰的需求,1962年在大连造船厂派出的干部和技术力量从支持下,广州黄埔造船厂正式开始了首艘037型反潜护卫艇的建造。1964年11月16日,首艘037型正式交船,工期2年3个多月。1964年第二艘037型艇开工,该艇在部分修改了设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艇上设备的国产化率,除了主机是苏联进口之外,其余设备全部实现了国内提供。1965年,为了战备急需,第三、四艘037型开始建造,他们又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修改,使用双联57毫米炮替换了原本的单管76.2毫米炮,进一步增强了火力,同时也基本确定了日后037型艇的基本风貌。

500

▲ 最早的037型护卫艇艏部装备的是单管76.2毫米舰炮

037型反潜护卫艇排水量375吨,艇长56米,宽6.9米,配备4台12VE230ZC型中速柴油机,最大航速30.5节。正式定型的艇上拥有2座双联57毫米舰炮和2座双联25毫米舰炮,以及4座5管火箭深弹发射装置以及2座深弹发射炮、2座深弹投掷架。艇上有警戒雷达、敌我识别器和雷达侦察接收机各一部,并有一套主动声呐以便进行搜潜作业。在舰炮火力领域,虽然037型只有不足400吨,但其火力已经接近吨位更大的国民党舰艇且超出稍早前开始建造的0111系列炮艇。

500

▲ 037型造型威武、火力强劲,因此还被戏称为“黄水战列舰”

尽管前两艘037型艇的是由当时国内造船水平较差的黄埔造船厂在大连造船厂人员的帮助下以“出差建造”的形式完成的,但当时的中国几大造船工业体系已经具备了试制这类自行设计的大型护卫艇的能力。虽然在首艇的建造中还出现了诸如淡水冷却器被杂物堵塞影响航速的情况,但最终该艇依然顺利通过了全面考核。在此之后,上海求新造船厂又试制了供北方海区使用的037北方方案型。加上青岛造船厂,3个船厂先后建造了17艘037型,在上世纪70年代初完成了037基本型的发展和定型。

500

▲ 大量建造的037型迅速成为了彻底断绝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沿海行动的关键

作为中国70年代初能够在中国北、东、南三大舰队的船厂里同时批量建造的舰艇中最先进的型号,037型定型之后就开始了大批量建造。在80年代中期以前,除去试制的17艘037型,国内的造船厂(除了之前的三家外,1978年重庆造船厂也开始建造037型)共建造了136艘037型反潜护卫艇,总吨位超过5万吨,这些舰艇中有44艘用于出口和援外,余下的则组建了中国海军大多数的反潜护卫艇大队,成为了中国海军第一批近海反潜力量。与此同时,由于037系列的火力和续航力远强于当时的0111系列护卫艇,因此在不少需要在远离海岸的行动中,037型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作战力量。1974年的西沙海战中,就是关键时刻感到战场的2艘037型逆转了战局,将中国海军引向了最终的胜利。

500

▲ 尽管在远海作战任务上并不擅长,但037型在海上战斗力不可小视

随后的80年代乃至90年代,037型作为中国海军400吨级的成熟平台,又成为新时期水面轻型作战力量的发源地,当然这是后话。而在整个70年代,相比起数量有限的大中型驱护舰,数量管够的037型才是当时中国海军近海作战力量的中坚。

500

▲ 037型作为一个平台的生命力则要延伸到21世纪

凑合出来的护卫舰

相比500吨以下的护卫艇在苏联专家撤走后中国的自行发展,排水量在千吨以上的护卫舰等舰艇的设计建造在1960年以后就不是那么顺利。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通过“六四”协定建造的4艘6601型护卫舰可以算是当时世界上性能较好的火炮护卫舰,不过该舰上当时的雷达、火控、动力系统等设备都使用的苏联设备,我国当年也无法掌握这些产品的生产技术。

500

▲ 6601型护卫舰是当时中国自行建造的最强舰艇,前提是要有苏联的技术和产品支持

不过在4艘6601竣工之时的1958年,正值“大跃进”席卷全国,通县陷入狂热的海军设计部门也提出了设计建造一型性能先进的新型护卫舰。按照当时的设想,这款新型护卫舰排水量只有800吨,采用燃气轮机,最高设计航速45节,火力则要强于当时1200吨的6601型护卫舰。这样的性能当时的中国造船工业自然无能为力,而苏联专家撤走,中苏之间订货渠道中断之后,连继续生产6601级别护卫舰的能力也失去了。

500

▲ 6601型上的蒸汽轮机必须从苏联进口,这是限制该舰后来建造的关键原因

适逢1961年,随着南海地区军事斗争形势尖锐,南海舰队对于能够深入南海执行任务的大中型舰艇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由于此时台湾海峡的情况也极为紧张,在上海、大连地区就算造出了护卫舰级别舰艇,躲过国民党的追踪乃至袭击,通过台湾海峡部署到南方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因此在1962年,海军要求当时刚刚组建的国防部第七研究院使用现有设备设计一型用于南海需求的护卫舰,这意味着这型护卫舰不仅需要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来,还要能够在广州地区利用当地施工能力有限的造船厂投入建造。

500

▲ 当时的南海舰队只有“南宁”舰这一艘护卫舰

正如之前所说,当时建造护卫舰所需要的雷达、火控、舰炮、蒸汽轮机都还没有办法实现国产,因此在这一型护卫舰的设计上,为了能够尽快开工,必须使用现有的设备进行建造,在首要的动力系统上,国内能够自行制造的柴油机成了唯一可行的方案,而在武器角度,当时国内自制小口径舰炮和高射机枪基本已经解决,而100毫米舰炮当时还无法自制,因此决定挪用岸炮使用,至于雷达和火控,则因陋就简,放弃配备火控雷达,只安装了国内能够自制的导航雷达和敌我识别设备。

500

▲ “因陋就简”来的国产护卫舰,就是中国第一款自行设计建造的护卫舰

当时国内能够制造的苏式舰用柴油机大多是为各类快艇准备的高速柴油机,并不适合驱动排水量千吨以上的护卫舰,而当时相对适合柴油机只有供商船使用的6ESDZ43/67型6缸重型低速柴油机,却存在重量、体积偏大、尺寸偏高、功率偏小的种种缺陷。尽管如此,作为别无选择的办法,研制单位设法将其改装成了9缸的9 ESDZ43/67型柴油机,单级功率增加到3300马力,极限功率可以短时间内达到4000马力。虽然两台柴油主机的总功率只有6600马力,远小于6601护卫舰的20000马力,但通过合理设计螺旋桨,使其接近最佳直径和最佳转速的方式,让该舰达到了理论上可行的最大航速。虽然这一航速在试航超出设计指标1节的情况下也只有21.5节,比之前的6601型少了6.5节,但对于当时严重缺乏护卫舰的海军而言,这已经是有限条件下的最好解决方案了。

500

▲ 这样的航速在跟踪外国舰艇时会有些费力,但除了追不上全速逃跑的以外,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为了在南海地区更好的使用,尽管在当时条件有限,但65型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借鉴当时国内电影院的陆上空调系统,为该舰设计设计了国内首套舰用空调系统,大大改善了舰上的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成为当时南海舰队居住条件最好的舰艇,也为后来在南海地区的舰艇设计奠定了基础。

500

▲ 性能与数量的双重叠加,让65型护卫舰很快成为了南海舰队的绝对主力

由于南海舰队的舰艇当时只能在广州造船厂建造,而后者当时缺乏造舰的基础设施和建造经验,因此当时广州造船厂一面进行了场内的全面基础设施建设,一面派出以副总工程师为首的工作组到上海江南造船厂进行调查研究;另一方面,江南造船厂于1964年8月开工建造首艘65型护卫舰,通过摸索和试制总结经验,为后续舰在广州的建造打下基础。

一年以后的1965年8月,广州造船厂建造的首艘65型正式开工,1966年6月下水,当年年底正式交船。到1969年6月,广州造船厂的4艘65型全部交付,南海舰队也至此拥有了具备完整编制的护卫舰大队力量。这些护卫舰随后一度成为了南海远海作战力量的核心,其中的3号舰502“南充”还在1988年3月14日参加了九章群礁海战,在击沉3艘越南登陆舰和运输船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00

▲ “南充”舰在九章群礁海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艰难起步的新潜艇

相比60年代初就能够脱离苏联原始设计,结合中国实际需求和工业技术水平,自行设计和建造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型水面舰艇相比,由于潜艇在技术难度上更高、结构更复杂,苏联专家撤走和订货断绝后,中国的造船工业别说自行设计潜艇,就连全面掌握仿制苏制潜艇都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之前提到过6633型首艇要到1965年才正式交船服役,而这实际上还只是使用苏联订货建造的首制艇,真正使用全部国产材料设备的第一艘6633型潜艇要到1966年才正式开工,而其正式服役更是要到1969年了。

500

▲ 潜艇的国产化在进度上要比水面舰艇慢得多

尽管6633型潜艇在上世纪50年代末引进的时候尚属先进产品,但在60年代中后期已经不那么“尖端”了。为了进一步提升国产潜艇的性能,在全国产的6633型潜艇开工后,自行研制的035型常规潜艇在1967年就开始启动任务。从项目的任务时间来看,基本上和6633型的国产化建造是同步启动的。

从技术的角度讲,一开始的035型潜艇的总体设计并不激进,技术指标也变化有限,虽然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艇体,但艇上的设备多数还是以6633所用设备进行改进提高的产品。不过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研制全新的潜艇并不容易,1969年首艘035型潜艇在武昌造船厂开工,虽然仅耗时23个月就离厂交艇,但随后又花了3年多的时间进行试航,随后又对潜艇设计进行了大规模修改,而1970年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第二艘虽然在1974年就交付了,但其身上的问题导致该艇直到1986年报废也一直无法正式服役,随后1971年开工的第三艘035因为“文革”的干扰停工,1977年恢复施工的时候,肋骨已经产生了严重腐蚀,没有完工就在1981年宣布报废。而真正的定型035型潜艇的建造,则要拖到1979年才正式开工。

500

▲ 当由于035型的研制进展缓慢,海军不得不在70年代继续大规模建造已经不先进的033型潜艇

能设计建造“完美的炮艇”,“理想的护卫艇”,“凑合的护卫舰”,却还在“堪用的潜艇”上遇到不少麻烦,这差不多就是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经过10年“自力更生”成长起来的中国造船工业可以为海军提供的产品类型,而中国海军以及造舰工业在70年代的进步,则多少要归功于一些“突如其来”的新项目。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8: 阿尔乔姆·卢金:俄罗斯如何看待“一带
2018: 金正恩会见中联部部长、中国艺术团团长
2017: 张高丽亲自解读雄安新区:集聚科研院所
2015: 中国的最大问题是:缺人。
2015: 航母克星:鹰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