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瑞米·沃纳:英国这届政府不行,请你们中国多担待 |
送交者: 2019年02月21日19:32:17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关键字: 中英关系英国
一般来说,当政府冒犯一个慷慨大方的贸易伙伴时,对方可能只会将其视作一次在所难免的偶然事故。这也很合理,因为政府必须兼顾贸易、主权和安全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而它们往往存在矛盾。然而英国居然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同时跟中国和日本闹僵,不得不说真有两把刷子——特别是考虑到中日之间还有百年宿怨尚未平息。不知敝国乱糟糟的政府用了什么高级操作,竟然交出如此亮眼的外交成绩单,真是令人遗憾。 最先登场的是我们那位硬刚俄罗斯的国防大臣加文•威廉姆森——他去年在“叛谍中毒案”时曾怒怼“坦率地说俄罗斯应该走开并闭嘴”——这次他宣布一旦他的新航母做好闪亮登场的准备,就要让它开赴中国南海。经过此番表态之后,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已经酝酿了好几个月的贸易使团访华计划,瞬间便打了水漂。 紧接着,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催促日本赶紧签署英国脱欧后的贸易协定,使日本人感觉受到了侮辱。据说日本方面觉得他出言不逊。“全球的英国”是我们的远大理想;不过到目前为止,英国政府走的似乎是一条“全球搞砸”的道路。 还有不到四十天,英国就要脱离欧盟;它迫切地需要在政治上取得巨大胜利;它需要拿出看得见摸得着的证据,来证明英国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分家”中获得了经济利益;既然欧洲这具“垂死的尸体”已不再能束缚英国,那么现在就必须达成过去无法达成的交易。然而目前看来,我们似乎是铁了心要把所谓 “脱欧红利”挥霍殆尽。 没错,我们与日本的关系很快就能回到正轨,但中国则完全是另一码事。你可知道前首相戴维•卡梅伦跟达赖喇嘛见了一面后,跪求了中国多少年才使两国重新修好? 中英好不容易才确立两国关系的“黄金时代”,此番遭到威廉姆森“炮舰外交”的威胁,原本顺理成章的商贸机遇很可能又要打个问号了。 中国人的一大特质便是高度敏感,他们的文化跟西方的风俗习惯相差万里。刺耳的、侮辱性的、对抗性的公开辩论在我们看来就跟吃饭睡觉一样稀松平常,西方政治领导人也常常成为大家嘲笑讽刺的对象,而这绝不会在中国发生,中国人也不愿这种事在国际舞台上发生。这并不是说我们碍于贸易这层关系就绝不能指摘中国;言论自由是我们自由民主国家的要素,中国也确实有很多应该批评的地方。但国与国政府之间,明明有其他途径来做这件事。 关起门来,你可以对中国人畅所欲言。一般情况下,他们会礼貌地聆听你的观点,有时还会做出回应。中国高度重视国际社会对它的看法。但丢面子在亚洲是件很大的事,你如果不想被中国甩脸子,就不要在公开场合驳它面子。 威廉姆森先生在炫耀他的“新玩具”时懂不懂这个道理,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想来他是不太懂的。不论怎么看,他似乎更在意如何塑造自己战斗型政治家的形象,来迎接后脱欧时代再次“万里波涛我独霸”的大不列颠,而对牵涉甚广的国家利益并不上心。威廉姆森的言论让那些试图与中国拉近关系的一线工作人员感到十分沮丧——他们在应对脱欧后的现实,而不是生活在幻想中。毕竟,英国海军在中国的后院里教训中国的想法,怎么看都很荒谬。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按购买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美国。英国希望成为一个独立的自由贸易国,就必须自由地与中国进行贸易。以英国的分量,切不可卷入美国和中国之间的争斗,而必须学会如何在两者之间行走,发挥东西方桥梁的作用。你可以不喜欢中国的威权主义;你可以认为国家主导型资本主义存在固有矛盾,可能酿成经济事故。但长远来看,中国的上升势头不可阻挡。因此不管用什么方式,我们都需要建立一种有利于英国经济的中英关系。 尽管前首相卡梅伦和前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犯过很多错误,但至少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能带来无穷的机遇。《当中国统治世界》的作者马丁•雅克评价道,卡梅伦和奥斯本的做法“勇敢无畏、思虑深远”,并且已经显现出各种成功的迹象。 不幸的是,上届政府取得的先发优势如今可能难以保持下去,美国对英国施加了巨大压力,要求其在中美贸易战里站在美国一方,把中国公司挡在英国电信与核电市场之外。经过这么一出,我们与中国的关系自然便开始恶化。 我要说的是,维持中英之间健康的贸易关系并不需要我们事事都附和中国。举个例子,尽管我们强烈谴责沙特阿拉伯的人权问题和它在也门的战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向它出售武器啊。美国的世界观越来越偏执,我们没必要沦为其奴隶。事实上,如果我们但凡跟谁闹意见都要采取制裁措施的话,那还有谁跟我们做生意?为了一些我们根本影响不了的事情而牺牲中英贸易,值得吗? 谢天谢地,事到如今还有挽救的余地。我们在伊朗问题上跟美国分道扬镳时都没有顾虑重重,今天关于英国电信网络是否使用华为设备一事,我们似乎也做好了叛逆的准备。既然英国网络安全官员确信有能力管控华为技术带来的任何潜在风险,那么在一定程度上,美国说服盟国禁止华为参与5G通信网络建设的努力算是白费了。 由于纽约基本被排除在外,伦敦金融城更有机会为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融资,并为后者带来国际投资者所要求的商业可行性和透明度。这个巨大的商业机遇完全可以弥补英国因脱欧而失去的欧盟业务。 马丁•雅克认为,尽管这项工程带有帝国色彩,哪怕它目前遇遭遇重重挫折,但它终将开启一段全新的、迥异于过去的全球化进程,其规模比以往四十年的美国版全球化更加宏大。即使他的观点只有一半是对的,我们也仍然应该渴望参与这项伟大事业。 (观察者网杨晗轶译自《每日电讯报》)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8: | 俄国空军雷达 | |
2017: | 《漫评南宋 那段被神剧写滥的历史 长 | |
2017: | 龙应台问,你的启蒙歌曲是什么?大家都 | |
2016: | 张国焘的反共生涯: 在"军统" | |
2016: | 领略一下陈独秀的文才,他起草的“中共 | |
2015: | 终于有相声贱的超越郭德纲了!《看车展 | |
2014: | 《百灵鸟》 火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