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亚洲: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会造出什么导弹? |
送交者: 2018年10月30日04:42:04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关键字:导弹中美俄罗斯中程导弹 随着特朗普通知普京美国退出《中导条约》,按照该条约关于一方退出机制的规定,这项1988年签署的协议将在半年后走到终点。 那么,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会制造什么样的中程导弹,就成了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现在网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说法,吹嘘“美利坚天下无敌,甩开条约束缚造中程导弹分分钟让中国无法追赶”之类。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来稍稍分析一下,以美国现有技术水平,他们可以开发什么样的中程导弹,而这种导弹,是否真的“让中国无法追赶”呢? 《中导条约》限制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盘点一下,受到《中导条约》限制的主要是什么武器——陆基,射程500-5500公里的,能携带核弹头的陆基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 一副奸计得逞表情签署《中导条约》的里根 《中导条约》签署的时候,155毫米的核炮弹之类的小型战术核武器早就不稀罕了,所以“能携带核弹头”这个说法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实际上美苏所销毁的导弹里面,尤其是苏联销毁的大量射程500-1000公里的战役、战术导弹实际上本来就设计是不携带核弹头的,只是有携带核弹头的能力。 美国在当年签署《中导条约》中,主要占便宜的是当时他们已经有了AGM-86空射巡航导弹和BGM-109“战斧”潜射、舰载巡航导弹。事实上,后来在《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谈判中,双方对于各种不同投送手段所携带的核弹头数量做出了具体规定,所以实际上《中导条约》中关于禁止的中程导弹是否携带核弹头的问题,是没啥实际意义的。 奥巴马在签署《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后回国,基辛格等一帮老智囊看着他面露嫌弃…… 特朗普退出《中导条约》究竟是出于战略决策,还是就图个爽?……真是,谁知道呢……(耸肩) 正如我们此前所说,如果美国仅仅退出《中导条约》而不退出《削减战略武器条约》,那么它新装备的中程导弹是不能携带核武器的,除非其退出《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虽然特朗普也放话要退出这个条约,但目前暂时还没有后续进一步行动的消息,我们暂时按照美国不会退出这个条约来说。 所以,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以后,其实际解除限制的,主要是陆基中近程、中程和中远程的弹道和巡航导弹(高超声速导弹就更不用说了,这本来就是一种在“身份”上“边缘化”的导弹)。 而这种新型中程导弹,具备核威慑能力的同时,主要承担的,可能是常规武器精确打击的作用——因为它们所面对的主要“假想敌”——中国的中程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导弹,也是执行这个任务。 现成技术改一改就“可以有”的弹道导弹 虽然美军现在哭着喊着要尽早装备“高超声速”导弹,但问题是五角大楼和科技界虽然签署了一堆合同,但这种导弹距离装备美军,起码还有好几年时间。那么,美军如果很着急,就得找一个能够更快完成,而美国技术储备又足够丰富的代用品。 那么最接近高超概念的,当然就是“传统”的弹道导弹了。美国在弹道导弹技术方面,当然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他们可选的方案很多: 最简单的一个办法,直接把“侏儒”微型洲际导弹的第三级取消,在第二级上装一个一吨的常规弹头。“侏儒”导弹的相关技术后来延续到了现役GBI拦截弹的固体助推火箭和“飞马座”小型运载火箭上,所以这个方案也可以形容为:给GBI导弹装个大弹头,当做地对地导弹使用…… 这样它的射程就差不多能从12000公里下降到4000-5000公里的样子了,可以和中国的东风-26旗鼓相当了。 “侏儒”导弹的特点就是用中远程导弹的尺寸,实现洲际射程,但投送质量就下降到只有几百公斤水平 “侏儒”导弹的半挂式发射车,也是现成的产品,直接稍加改进就能拿来用 而且其重量尺寸也和传统的中程导弹相当,甚至机动发射车都是现成已经研制过的,翻翻故纸堆,运用新技术造一个性能更好的发射车,难度也不大。 如果资金到位,这种导弹可能都用不了一年就可以开始生产。 如果觉得上述方案过于“保守”,那么美国目前有很多种商用固体运载火箭,选个合适的出来直接改造,就很容易了。 比如,GBI拦截弹早先使用的PLV火箭,就是使用“民兵3”的第二级发动机为第一级,虽然作为拦截弹的时候,其提供的加速性能远不如基于“飞马座”的新型GBI助推器,但如果主要考虑廉价性,那么作为一种射程4000公里,或者更远一些的中程导弹,还是毫无问题的,而且其重量和尺寸也能满足拖车携带的需要。 以“民兵3”导弹第二级作为第一级的PLV火箭,稍加改进,就是个中程导弹 再比如,21世纪初进行过两次试验,又放弃的KEI导弹(动能拦截导弹)的助推器……这种助推器性能理论上比现役GBI助推器更好,但价格相当高,而且推力曲线和弹道导弹的要求可能不太一致,需要重新研制,可能时间进度上会拖久一点。 KEI导弹的助推器性能也非常强大,当然,作为弹道导弹用的话需要一定的改动,但基本来说具有稍加改进后,成为类似东风-16的中短程导弹的潜力 但总体来说,使用小型运载火箭改造一个射程4000公里以上的中远程导弹非常容易。 如果考虑与中国对抗的需要,美国可能还需要研制射程1000-2000公里之间的中程导弹和射程500-1000公里,同时还要覆盖500公里以下到150公里以上这个射程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 美国目前手头还没有现成的此类导弹,不过通过使用现有的商用火箭、导弹助推器的“排列组合”,方案应该还是能很快搞定的。而且相关的技术对于美国来说也不会太难。 上面咱们说了,“侏儒”可以“降档”,那么冷战时期的“明星”——“潘兴”导弹也可以升级,美军前几年已经提出过可以研制“潘兴3”导弹,即在“潘兴2”导弹基础上运用21世纪的先进技术进行全面升级的产品,“潘兴3”的一个重要“卖点”就是可以以此为基础,研制原理和“东风-21D”如出一辙的反舰弹道导弹改型。 潘兴2导弹和东风-21C导弹基本相当,如果性能再做些提升,造一个类似东风-21D水平的“潘兴3”也是有可能的 改进后的“潘兴3”可以覆盖射程2000-3000公里,和“降档‘侏儒’”形成衔接。 同样,这种“升级‘潘兴’”的研制也应该用不了太长时间,其中最麻烦的可能就是新型的SAR雷达引导系统,不过美国相关企业的技术积累足够丰富,相信也不会拖太久——前提依然是资金到位的话,这种导弹可能也能在一年内完成研制,进入试射或者直接开始生产。 此外,美国陆军正在开发的“精确打击导弹”,这种导弹准备取代ATACMS导弹,射程在“300公里以上”,其基本设计就是一枚采用更先进发动机,因而大幅度缩减发动机尺寸,在头部携带一个ATACMS的450公斤战斗部的小尺寸ATACMS导弹。不过当然由于发动机性能提高,据一些媒体称,其实际射程达到了500公里或更高。 美国媒体报道提到美国陆军正在开发的远程打击导弹,最大射程是在300-500公里范围,扔属于《中导条约》限制范畴之内 当然,美军原始设计中该导弹射程500公里以下可能是考虑了《中导条约》的限制,但考虑到它的尺寸即使采用较轻的战斗部进行增程,这样尺寸的导弹达到1000公里以上射程的可能性似乎还是小了点。 目前,美军还计划研制射程1600公里的“远程精确打击导弹”。那么这种导弹目前笔者觉得最有可能的是采用某种小型固体,或空射运载火箭的发动机来进行研制,目前美国许多商业火箭公司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发,其产品完全可以供美军选用。 冷战时期美国部署中程导弹,苏联除了莫斯科有A-135反导系统可以稍稍扛一下,然后和美国人对射,就没啥别的办法了。 但时过境迁,如今中国和俄罗斯在反导技术领域的进步,让中程弹道导弹的突防成了一个问题。 红旗-9、S-300PMU2、s-400等型号的导弹系统已经可以日益有效拦截射程2000公里以下的弹道导弹目标,而红旗-19导弹则完全可以对射程5000公里左右,或者更远一些的弹道导弹进行高空拦截。同时,中国俄罗斯也都在积极研制中段拦截技术,中国已经进行了多次成功的中段拦截试验。 随着中俄按计划部署反导系统,而美国的中程弹道导弹必须考虑突防问题,意味着其数量和价格都要上升 其实,不管美国是否撕毁《中导条约》,中国为了对付印度以及潜在的日本、韩国发展中程导弹的可能性,也会在本国境内部署能够有效拦截中远程导弹的拦截系统。目前红旗-19导弹已经在中国西部地区进入值班状态,未来类似GBI的陆基中段拦截系统部署后,更是可以有效对抗中远程导弹。 因此对于美军来说,中远程弹道导弹研制难度虽然低,但如果要有效威慑,要么设法改进其突防能力,要么就得增加部署数量——这都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巡航导弹,研制难度不高,但未来效能可疑 除了弹道导弹外,陆基巡航导弹也是退出《中导条约》后新开启的领域,美军当然可以很容易的复活“陆基战斧”——与当年的BGM-109G陆基战斧不同,新的陆基战斧应该不再是单纯的核武器,而是变成一种相对廉价的远程打击武器——现代条件下,2000公里以内射程的前提下, 使用亚音速涡轮风扇动力的巡航导弹显然比同等射程和精度的弹道导弹要便宜不少。俄罗斯“伊斯坎德尔K”导弹就是美军的好例证。 当然,问题也存在,亚音速巡航导弹在当代防空系统面前显得效能较低。 如果美军打算装备新的陆基远程巡航导弹,那么新导弹肯定需要具备较高的突防能力,现代条件下巡航导弹突防的有效手段,要么是隐身,要么是提高飞行速度。 巡航导弹的技术难度相对于弹道导弹实际上在现代条件下还要低一些。 事实上美国最早装备的中程导弹就是巡航导弹——1952年到1962年间,美军曾在台湾、韩国部署的“斗牛士”导弹,射程1000公里,携带4万吨核弹头,就是一种典型的陆基中程巡航导弹。 1952-1962年期间美国在台湾、朝鲜部署的“斗牛士”导弹 当然现在美国有数千枚海基BGM-109“战斧”巡航导弹。“战斧”导弹根据START条约,是不能携带核弹头的(2012-13年间,装备核弹头的BGM-109A导弹退役和被销毁),但今年,美国海军宣称其正考虑恢复装备携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 2007年,美国根据战略武器削减条约,退役了500多枚AGM-129空射巡航导弹,这种可靠性不佳,且维护费用昂贵的隐身巡航导弹被拆毁并“曝尸”沙漠,以便俄罗斯卫星观察其确实已被销毁。 由于维护费用昂贵(和B-2F117一样需要经常更新隐身涂层)AGM-129导弹连财大气粗的美军也觉得维护不起了…… 而装备核弹头的AGM-86导弹进行了中期升级,美军计划将其沿用到2030年,目前根据START条约申报,美国有528枚采用核战斗部的AGM-86空射巡航导弹。至此,冷战期间生产了近2000枚的AGM-86 ALCM空射巡航导弹中的常规型号已经在反恐战争中消耗完毕,或者退役。这528枚核弹头型AGM-86是美军目前最后的空射核巡航导弹。 AGM-86导弹目前剩余500多枚,全部作为核武器投送工具使用 美国空军将使用AGM-158 JASSM-ER导弹取代AGM-86CD导弹作为常规空射巡航导弹,这种导弹的射程要比AGM-86短一些, 但由于采用了新一代隐身技术,其突防效率明显高于老式导弹。不过,JASSM-ER导弹射程虽然看起来和常规型AGM-86都是1000公里左右,但后者的战斗部重达1吨多,而JASSM-ER的战斗部只有450公斤级,所以实际上用JASSM-ER取代AGM-86,不管是执行核还是常规任务,都是有点问题的。 目前,美军计划用一种新型的远程巡航导弹,取代AGM-86执行核威慑任务,这就是LRSO导弹,LRSO导弹同时还要具备常规作战能力。由于AGM-86B核攻击型导弹的射程高达2400公里以上,所以LRSO的射程必须达到类似水平,同时常规打击型LRSO可能装备重型的常规弹头。 而美国海军现在所设想的新型核巡航导弹,也是LRSO——换言之,冷战时期美军未能实现的海空军通用的先进巡航导弹。 JASSM-ER虽然隐身,射程也可达到1000公里,但战斗部小,且射程也不如AGM-86,因此美军还要后续研制LRSO导弹 那么理论上,发展一种陆基LRSO自然也不会复杂到哪去。 不过,俄罗斯方面一直指责美国的“复仇者C”喷气式攻击无人机违背《中导条约》,这种无人机从机场起飞,如果将其载荷换成固定的战斗部,那么就立刻变成射程超过4000公里以上的中远程巡航导弹了。 那么既然已经废了《中导条约》,美国干脆直接这么干,也不是不行,而且很简单嘛。 但巡航导弹在现代条件下,一个比较大的麻烦是突防性能下降,在对手完整的防空系统面前很难打出很好的效果。而如果要大量发射, 那么就需要更多的发射平台,不管是轰炸机、发射车、还是舰艇,在亚太地区的现实环境下,战场容量都是相对有限,要组织大规模的齐射并不容易。这个缺陷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巡航导弹造价低廉的优势。所以作为一种陆基武器的话,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导弹应该依然是美国未来的主要选择。 远水难解近渴的高超声速导弹 美国现在已经宣布,要尽快装备“第一代高超声速导弹”,采用此前由(陆军)导弹防御局出资,桑迪亚实验室开发的AHW导弹的高超声速滑翔器为通用滑翔器。按计划,相关的导弹应该在2020-2021年间完成试射,并开始装备部队——但根据最新消息,在特朗普下令2020财年军费预算限制在7000亿美元,资金将优先用于确保美军现役装备的“战备水平”后,高超导弹的研制经费可能首当其冲,至少是遭到拖延。 就目前的信息来看,AHW滑翔器重量约为1吨,滑翔速度据称为8马赫,最高飞行速度12马赫。射程方面,研制之初提出的射程指标是6000公里以上,但目前实际测试过的最大射程是4000公里左右。 AHW初期试飞使用的助推器是基于“北极星”中程导弹的 这种导弹的海基型初始将使用“俄亥俄”级核潜艇携带和发射,未来还将装备到“弗吉尼亚”级的后期型上,每个用于发射“三叉戟”导弹的发射筒内可以容纳两枚导弹。从目前公布的数据分析,潜艇发射型高超声速导弹CPS很可能是使用陆基GBI中段拦截弹同样的助推器——在“飞马座”XL空射运载火箭基础上研制,而“飞马座XL”火箭的基础,是90年代初的“飞马座”,“飞马座”导弹的技术基础,则是美国的“侏儒”小型洲际导弹…… 未来,空军和陆军的高超声速导弹,可能也将以“飞马座”系列火箭为基础,空军使用B-52轰炸机发射“飞马座XL”火箭携带AHW弹头。 实际上,潜射高超声速导弹和轰炸机携带的空射导弹目前都并不受到《中导条约》的限制,毕竟冷战时候这些概念都还没出现。而且就算它被认定为一种弹道或者巡航导弹,那《中导条约》也没有限制美军装备空、海基中程导弹啊。 那么真正在退出《中导条约》之后才能理直气壮去列装的,也就是陆军的陆基型高超导弹了——技术上说没啥麻烦,咱们前面提到的“侏儒”降档版弹道导弹直接“换头”就可以变成中远程高超导弹,没问题。 未来三军通用的高超导弹可能将使用GBI导弹的助推器,继承了大量“侏儒”的相关技术,或许可以和弹道导弹通用 可以说,如果AHW滑翔器技术水平已经非常完善的话,美军只需解决“飞马座”、“侏儒”或者GBI助推器与滑翔器的一些结合问题,就可以很快获得一种高超声速导弹了。 但,不久前美国国防部负责科研的副部长格里芬在美国宇航协会与高超声速学会的年会上承认,事情没那么简单。 据他的说法,美国目前目前,尚未解决高超声速导弹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如何瞄准,如何提高精度…… 根据他的说法,美军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情报搜集和传递体系,才能为高超导弹提供瞄准数据——这意味着美国的高超导弹目前尚不具备自主寻的的功能,只能用惯性卫星导航来进行制导,那也就意味着它不能攻击机动目标。 仅这一点,美国的第一代高超导弹和中国第一代中远程高超导弹东风-26相比,就差了一个档次。 目前中美都在积极研制“黑障”区内仍能工作的通信、探测技术,这可以说是一个“黑科技”领域了,据目前相关消息,中国这方面已经有所突破,但也还没到能够完整实用程度。因此中国的高超声速武器仍然需要降低到较低的速度(当然仍然是在5马赫以上)才能完成攻击前搜索、识别、锁定的过程。 但假以时日,终究会出现能够以10马赫、20马赫飞行,同时仍能有效运用弹载传感器、通信设备的相关技术,那时高超声速武器将迎来一个更大的革命性进步。美国在这方面要进行突破,那也必然要涉及投入巨资和大量试验的问题,如果未来几年美国的高超声速试验次数仍然上不去,那么这方面的突破也就…… 此外,对美国发展高超声速武器更大的影响因素,还是一些工业体系方面美国现在也有缺环。今年格里芬副部长在会议上承认,CPS导弹(海龙)试验中,AHW滑翔器理论上可以达到更高的射程(即延长高马赫数下持续飞行的时间,按原设计计划AHW射程应该达到6000公里以上的洲际射程),但因为热防护技术的相关产业在美国已经萎缩到只剩下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无力满足需求……因此不得不满足于现在的性能。 中国通过“星空2号”等高超试验器所展示的很多先进技术,美国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才有可能追赶上 另一方面,他也提到,美国上世纪70年代建造(21世纪后进行改造)的一个高超声速风洞,曾是当年验证AHW在高马赫数下的气动特性,但现在已经无法达到当初设计时的风速,因而无法用于提高AHW滑翔器性能的进一步试验。 这些工业体系的缺环,无一例外都需要大量经费去进行弥补——所需的时间也是以五年、十年计。对此,格里芬也不得不表示,要解决相关问题,让美国在高超声速研究方面具备和中国类似的“举国体制”——可能要到2030年以后才行。 这或许也正是为何在特朗普举起预算削减大刀的第一时间,美军首先想到砍高超声速导弹研究预算的主要原因——这就和普京前几年叫停俄罗斯开工新型大型军舰一样,在整个工业体系完成修补之前,贸然上马新的重大项目,只能是浪费资金。 因此,高超声速武器虽然是被寄予了历史性的希望,但却“远水难解近渴”,美军很可能不得不接受未来相当高一段时间内(至少10年,也可能更久),在高超声速技术领域的劣势。 美国发展中导最大的限制:钱 从上面简单的盘点,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废弃《中导条约》后,有着大量可以直接用于制造中远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经验,其如果要研制这类武器,从技术角度说,是不存在困难的。 问题可能主要在于财务和政治因素。 正如我们上面的分析,美国在亚太部署中程导弹,主要是对付中国的中程导弹“威胁”,需要“核常兼备”的特性,而这里面主要的是“常”——那就意味着美军需要装备数量不少于2000枚,才能达到“追平”中国中程导弹未来10年内可能部署数量的要求——而中程弹道导弹,按最低数字算,大约是同等射程巡航导弹的两倍……战斧导弹按照2017年美军采购价是一百万美元。那么光是购买2000枚中程弹道导弹,耗资就在4000亿美元以上。算上发射系统的采购价格和整个项目研制成本,4500亿美元可能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字。(当然了,导弹做便宜点,也不是绝对不可能,但耗资仍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今天美国还像当年这样部署中程导弹,那结果就是还没打几发就被反击摧毁了 相比之下,美国计划中未来更新核武库的钱,在2017-2026年间计划投资也不过4000亿……为了这,国会已经吵翻天了,如果再增加哪怕是只有1000亿的中导的资金,那恐怕也是要引起国会斗殴的…… 而且,导弹和发射系统的采购和研制价格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对于美国在亚太部署中程导弹而言,首先必须大量砸钱的是增强战场监控侦察和目标指示能力,这里面光是买无人机,部署卫星,更新通信系统,不砸几百亿美元,是一点用也没有的; 其次,为了确保新部署的陆基中程导弹的生存性,需要建设坚固地下掩体——或者范围很大的发射场系统,每个加固地下掩体的发射基地,耗资起码100亿美元(2008年美国兰德公司估计美国空军如果建造地下机库,一个机场耗资在这个数字); 想在现代化高超声速精确打击面前生存下来,美军需要建造类似中国“长城工程”这样的地下掩体,然而…… 占据一串岛链,挑战一个大陆的地理条件,注定讨不了好…… 第三,为了说服日本、韩国、菲律宾等潜在的部署中程导弹的国家,肯定需要付出相当的政治、经济代价。日韩菲如今都开始反思“经济靠中国,军事靠美国”的传统模式,而且与中国关系正在接近,美国如果要在他们那里大兴土木建造地下掩体,那无异于让这些国家变成中美未来冲突中潜在的核打击对象——要多大的政治经济代价,美国才能说服他们呢?? 而且,这还仅仅是说亚太的情况, 欧洲呢?亚洲和欧洲的问题凑合在一起,这给美国带来的苦恼只怕不是简单的亚洲加欧洲这么简单,而是“亚洲的欧洲次方”咯! 所以,虽然从技术角度讲,美国废除《中导条约》后可以开的脑洞很多,但真正能够落实,还是有很大限制因素的。具体未来美国会造出什么中程导弹来,可能是各种因素互相平衡的结果。 而现在来看,以GBI导弹助推器为主发动机的陆基机动发射的中远程(可能核常兼备)弹道导弹或高超声速导弹,是美国可能在撕毁《中导条约》后最可能推出的一款导弹。至于它的真实价值和到底能买几发——那就天晓得了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