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蒋栋良:明代的“九边”是怎样一种存在?
送交者:  2018年01月06日19:14:53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蒋栋良

    蒋栋良古代战争、历史地理及战国史爱好者

2018-01-06 08:20:31字号:A- A A+来源:知乎
关键字:九边明代元朝中国古代军事地理

“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九边,就是明朝为抵御蒙古及女真势力在长城沿线设立的九个大军区,由东往西依次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太原镇)、延绥镇(榆林镇)、固原镇(陕西镇),宁夏镇,甘肃镇。下面就为大家依次介绍。

辽东镇

“十七年,命徐达籍上北平将校士卒。复使将核辽东、定辽等九卫官军。是后,每遣诸公、侯校沿边士马,以籍上。二十年,置北平行都司于大宁。其地在喜峰口外,故辽西郡,辽之中京大定府也。”

行政地图(懒得扫描,我直接拍了,下同):

地形图(仅标出主要城镇及关口,下同):

“镇守辽东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广宁。隆庆元年,令冬月移驻河东辽阳适中之地,调度防御,应援海州、沈阳。协守副总兵一人,(辽阳副总兵旧为分守,嘉靖四十五年改为协守,驻辽阳城,节制开原、海州、险山、沈阳等处。)分守参将五人。(曰开原参将,曰锦义右参将,曰海盖右参将,曰宁远参将,曰宽奠堡参将。)游击将军八人,守备五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备御十九人。” ——明史 志第五十二 职官五

辽东镇所辖辽东长城,东起凤凰城(今凤城市),西至山海关,长一千九百五十里。

辽东镇东面的山区再往东是建州女真,北部是蒙古察哈尔部和泰宁部,辽西走廊西面是蒙古朵颜部。辽东镇的设立就是为了防御蒙古和女真部落。

辽东镇可以分为两部分,及辽河以东的平原和辽西走廊。从图中其实可以看出辽东的卫所和大城市大多分布于辽河以西的平原上,处在山区的卫所定辽右卫,在它的东边就是宽甸六堡垒,由李成梁修筑,直逼女真腹地。赫图阿拉,即现在的新宾满族自治县是建州女真的大本营,抚顺关位于它的西边,出抚顺关沿浑河就是当年萨尔浒大战的战场。

萨尔浒战役中,四路明军就是从辽东的军镇出发,围剿赫图阿拉,马林率1万5千人出开原经铁岭从北面进攻,杜松率3万人(《绣春刀2》中沈炼所在的那一支)出抚顺关从西面进攻,刘綎率明朝和朝鲜的联军共2万人从宽甸往南面进军,李如柏经辽阳从西南进攻,杨镐本人则坐镇沈阳指挥。辽东镇的这些城市给军队提供了后勤物资保障,才使得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得以展开。

随着萨尔浒战役的大败和对女真一系列战斗的失利,明军失去了辽东镇河以西的地盘,原本没那么有存在感的辽西走廊被推到了前线。辽西走廊西部是燕山山脉,东面是渤海,狭长的地形使得敌人的进攻变得异常困难,在孙承宗的经营下,辽西走廊上的一系列卫所及城镇被加固重用,从山海关到宁远(今兴城)再到锦州构成了一道新的防线,这就是关宁锦防线,这条防线就是明朝抵御女真的最后一道屏障。

这里顺道科普一下,古代皇帝坐北朝南,所以地图是转了180度的,上南下北,“前”在南面,“后”在北面,XX前屯卫会在XX后屯卫的南方。

蓟州镇

“蓟之称镇,自二十七年始。时镇兵未练,因诏各边入卫兵往戍。既而兵部言:‘大同之三边,陕西之固原,宣府之长安岭,延绥之夹墙,皆据重险,惟蓟独无。渤海所南,山陵东,有苏家口,至寨篱村七十里,地形平漫,宜筑墙建台,设兵守,与京军相夹制。’报可。

时兵力孱弱,有警征召四集,而议者惟以据险为事,无敢言战者。其后蓟镇入卫兵,俱听宣、大督、抚调遣,防御益疏。朵颜遂乘虚岁入。三十七年,诸镇建议,各练本镇戍卒,可省征发费十之六。然戍卒选懦不任战,岁练亦费万余,而临事征发如故。隆庆间,总兵官戚继光总理蓟、辽,任练兵事,因请调浙兵三千人以倡勇敢。及至,待命于郊,自朝至日中,天雨,军士跬步不移,边将大骇。自是蓟兵以精整称。”

行政地图:

地形图:

“镇守蓟州总兵官一人,旧设。隆庆二年,改为总理练兵事务兼镇守,驻三屯营。协守副总兵三人。(东路副总兵,隆庆二年添设,驻建昌营,管理燕河营、台头营、石门寨、山海关四路。中路副总兵,万历四年改设,驻三屯营,带管马兰峪、松棚峪、喜峰口、太平寨四路。

西路副总兵,隆庆三年添设,驻石匣营,管理墙子岭、曹家寨、古北口、石塘岭四路。)分守参将十一人,(曰通州参将,曰山海关参将,曰石门寨参将,曰燕河营参将,曰石塘岭参将,曰台头营参将,曰太平寨参将,曰马兰峪参将,曰墙子岭参将,曰古北口参将,曰喜峰口参将。)游击将军六人,统领南兵游击将军三人,领班游击将军七人,坐营官八人,守备八人,把总一人,提调官二十六人。”——明史 志第五十二 职官五

蓟州镇所辖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慕田峪长城的四海冶所。蓟州镇是九边中最大的军镇,永乐时期初定为85006人,万历年间增长至十万人以上。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蓟州镇段的长城从北、东、西三面包围京城,是防守难度最大的一个镇。这倒不是因为它的长度长,蓟州镇段长城约一千二百多里(我地图上量了一下,差不多是这个数),来和宣府镇(下一个要介绍的就是)对比一下:

“宣府西路,西阳河迤东,历中北路,抵东路之永宁四海冶,凡一千二十三里。”

也就长了不到90公里,但是宣府镇主要防守的关口就三个,而蓟州镇可不止我图上标出的那几个:

“九年,敕燕山前、后等十一卫,分兵守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关烽堠百九十六处,参用南北军士。十五年,又于北平都司所辖关隘二百,以各卫卒守戍。”

由此可见,十万多人分布在这么多关口上,每个关口可能也就几千人,兵力其实并不充裕,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吃紧的,碰上蒙古诸部时不时组成几万人的联军的话是非常难抵挡的。事实上,明朝历史上北京三次被兵临城下,两次(庚戌之变,己巳之变)就是从蓟镇突破的。

其实蓟州镇明初并不在最前线:初,大宁之弃,以其地畀朵颜、福馀、泰宁三卫,盖兀良哈归附者也。未几,遂不靖。宣宗尝因田猎,亲率师败之,自是畏服。故喜峰、密云止设都指挥镇守。土木之变,颇传三卫助逆,后因添设太监参将等官。至是,朵颜独盛,情叵测。

蓟州镇可以分成三部分。首先是东部。滦河流域分布的一系列城镇如迁安、卢龙及抚宁防御从东部关口进犯的敌人。然后是中部。中部的核心是是蓟州镇总兵驻扎的三屯营,并有遵化及迁西互相呼应,这里四周环山,地势险要,防守从喜峰口和青山口进犯的敌人。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多次加固三屯营城墙,并在长城沿线修筑大量空心敌台,把这里变成了坚固的要塞,多次击败来犯的蒙古诸部,还擒获过朵颜部董狐狸的弟弟长秃,使其再不敢来犯边。

蓟镇西部最总要的关口就是古北口了,古北道是翻越燕山山脉最长的道路,并且抵达密云后不像东部和中部有那么多城镇打下来就可以作为落脚点,所以这里的敌情相对中部和东部较少,但是一旦有敌情的话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比如庚戌之变俺答汗就是从古北口入关。

蓟州镇到明朝中期武备废弛,到处漏风,庚戌之变被蒙古军队轻易突破:

“二十九年,俺答攻古北口,从间道黄榆沟入,直薄东直门,诸将不敢战。敌退,大将军仇鸾力主贡市之议。明年,开马市于大同,然寇掠如故。又明年,马市罢。”

到了后期蓟州镇更是形同虚设,己巳之变中清军从分兵三路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突入关内,歼灭赵率教部,攻占遵化和三屯营,主力经过蓟州、通州直达北京城下,整个蓟州镇竟无一部能与之对抗,使得清军若出入无人之境,给华北地区带来了空前浩劫。

由此可以看出,蓟州镇的军务直接关系到京城的安危,是九边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军镇。

宣府镇

“先是兴和亦废,开平徙于独石,宣府遂称重镇。然帝于边备甚谨。自宣府迤西迄山西,缘边皆峻垣深濠,烽堠相接。隘口通车骑者百户守之,通樵牧者甲士十人守之。”

行政地图:

地形图:

“镇守宣府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宣府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副总兵旧亦驻镇城,嘉靖二十八年移驻永宁城。)分守参将七人,(曰北路独石马营参将,曰东路怀来永宁参将,曰上西路万全右卫参将,曰南路顺圣蔚广参将,曰中路葛峪堡参将,曰下西路柴沟堡参将,曰南山参将。)游击将军三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一人,领班备御二人。(万历八年革。)” ——明史 志第五十二 职官五

宣府镇所辖长城东起四海冶所,西至山西阳高县的西洋河(大致是今天山西和河北的那段省界)。长城自四海冶所开始分为内外两道,外长城称为“边墙”,内长城称为“次墙”,宣府镇所辖的长城就是外长城东段。

前面说到,虽然宣府镇段长城也很长,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形使得防守难度不如蓟州镇那么大。

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宣府镇也能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其实就是燕山山脉,这里主要的关口就是独石口,攻破独石口即可沿河谷南下,抵达延庆,继而攻打居庸关。土木堡之变中,瓦剌军队四路中的一路就是攻破独石口后埋伏在土木堡(在今怀来县附近)周围,和主力一起击溃明军的。

宣府镇西部,敌人的突破口就是左上角东西走向的那道山脉,也就是我标注的野狐岭。了解宋朝历史的应该对野狐岭很熟悉,1211年蒙古军队就是在此歼灭完颜承裕率领的金军,扫清了进攻金国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草原天路收费事件,草原天路有一段就是从张北翻越野狐岭的道路。

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翻过野狐岭后就只有一条通道了,就是沿着洋河顺流而下,经过宣府、怀来、延庆,然后就可以攻打居庸关了,如果能攻破居庸关,那就能抵达北京城下了。可以看出,宣府镇就是北京的北大门,对于北京的防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明朝在洋河沿线设置了一系列的卫所和城镇,以宣府镇的宣府三卫为核心,把守着通往居庸关的道路。

其实还有第三条进攻宣府镇的道路,就是图中我标出的桑干河(就是丁玲写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桑干河)。桑干河发源于大同,在怀来附近与洋河汇入官厅水库,北京的永定河就是这两条河的下游。敌军攻破大同防线后有许多选择,其中之一就是沿着桑干河河谷行军,绕过宣府镇重重设防的前线也可直达居庸关。不过有大同镇的保护,所以难度非常大,这条路线就显得非主流了。

大同镇和山西镇

“是时,俺答诸部强横,屡深入大同、太原之境,晋阳南北,烟火萧然。巡抚都御史陈讲请‘以兵六千戍老营堡东界之长峪,以山西兵守大同。三关形势,宁武为中路,莫要于神池,偏头为西路,莫要于老营堡,皆宜改设参将。雁门为东路,莫要于北楼诸口,宜增设把总、指挥。而移神池守备于利民堡,老营堡游击于八角所,各增军设备。’帝悉许之。”

行政地图:

地形图:

“镇守大同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大同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旧为左副总兵,万历五年去左字,驻左卫城。)分守参将九人,(曰东路参将,曰北东路参将,曰中路参将,曰西路参将,曰北西路参将,曰井坪城参将,曰新坪堡参将,曰总督标下左掖参将,曰威远城参将,万历八年革。)游击将军二人,入卫游击四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九人。

镇守山西总兵官一人,旧为副总兵,嘉靖二十年改设,驻宁武关。防秋移驻阳方口,防冬移驻偏关。协守副总兵一人,(嘉靖四十四年添设,初驻偏关,后移驻老营堡。)分守参将六人,(曰东路代州左参将,曰西路偏头关右参将,曰太原左参将,曰中路利民堡右参将,曰河曲县参将,曰北楼口参将。)游击将军一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守备十三人,操守二人。”——明史 志第五十二 职官五

大同镇所辖长城东起镇口台(图中红黑线交界处,也是今天晋、晋、冀蒙三省交界),西至鸦角山(今清水河县东部,山西和内蒙古的省界),也就是外长城的西半部分。

山西镇又称太原镇,所辖长城东起真保镇长城,西至黄河边的偏头关,大部分内长城都属于山西镇防守。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内外长城围成的区域就是大同府全境,大同府的范围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大同市+朔州市,山西整个省的边界和现在也基本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比较明显的不同是,蔚州和涞源现在是河北省的。由于这块地区位于雁门关以北,所以古时又称之为雁北地区。

先来说外长城,也就是大同镇。攻打外长城的敌军主要就两个选择,走阳和口或杀虎口。位于长城以东的阳和口防御来自北部草原的敌人,阳和卫及高山卫处在第一线(阳高县的名字貌似就是这么来的)。位于长城以西的杀虎口防御来自河套的敌人,长城内沿河设置了三个卫所作为阻击敌人的工事。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杀虎口,杀虎口是衔接中原农耕文明和河套游牧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大同镇的核心区就是大同盆地,从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大同盆地是个比较狭长的盆地,所以历代政府又会把这里分成两块区域,即北部的大同和南部的朔州,形成了一定的纵深,有利于防守。桑干河流经大同全境,前面说过,敌军攻陷大同后就可沿着桑干河河谷绕过宣府镇的正面防守直达居庸关。

当然他们也可以不打居庸关,而是往南抵达蔚州,再取道太行八陉之一的飞狐陉抵达涞源,接下来他们可以经过蒲阴陉攻打难度相对较低的紫荆关或者继续往南攻打倒马关。土木堡之变瓦剌军队击溃明军主力后就是沿着上述路线攻打的紫荆关,从而避开居庸关的锋芒。顺道再补充一下,紫荆关、倒马关和居庸关合称“内三关”,到明朝后期被划归到新创立的真保镇治下,真保镇所辖的基本是内长城的西半部分。

再来说内长城,即山西镇。熟知明朝历史的人应该都清楚,由于大同四周山地较为平缓,所以外长城防线被突破是常有的事,所以仅靠大同镇防守是远远不足的,还需要在外长城后再设置一道防线,这就是内长城。内长城沿线最重要的三个关口就是偏头关、雁门关和紫荆关,统称“外三关”。偏头关防守的是从河套沿黄河河谷南下的敌人,宁武关守吕梁山脉中的道路,雁门关镶嵌在恒山之中,南部就是忻州盆地,再往南就是太原市。内长城实际上起到的是一个亡羊补牢的作用,一旦外长城被突破,明朝便借助险要的地形修筑一系列工事,阻止敌人进一步深入:

“……‘老营堡转南而东,历宁武、雁门、北楼至平刑关尽境,约八百里。又转南而东,为保定界,历龙泉、倒马、紫荆、吴王口、插箭岭、浮图峪至沿河口,约一千七十余里。又东北为顺天界,历高崖、白羊,抵居庸关,约一百八十余里。皆峻岭层冈,险在内者,所谓次边也。敌犯山西必自大同,入紫荆必自宣府,未有不经外边能入内边者。’乃请修筑宣、大边墙千余里,烽堠三百六十三所。”

延绥镇和宁夏镇

“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张杰言:‘延庆等境广袤千里,所辖二十五营堡,每处仅一二百人,难以应敌,宜选精锐九千为六哨,分屯府谷、神木二县,龙州、榆林二城,高家、安边二堡,庶缓急有备。’又请分布鄜、庆防秋军二千余人于沿边要害。从之。七年,延绥巡抚都御史余子俊大筑边城。先是,东胜设卫守在河外,榆林治绥德。后东胜内迁,失险,捐米脂、鱼河地几三百里。正统间,镇守都督王祯始筑榆林城,建缘边营堡二十四,岁调延安、绥德、庆阳三卫军分戍。天顺中,阿罗出入河套驻牧,每引诸部内犯。至是,子俊乃徙治榆林。由黄甫川西至定边营千二百余里,墩堡相望,横截套口,内复堑山堙谷,曰夹道,东抵偏头,西终宁、固,风土劲悍,将勇士力,北人呼为橐驼城。”

行政地图:

地形图:

“镇守延绥总兵官一人,旧设,驻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定边右副总兵,嘉靖四十一年添设,分守安定、镇静等处,提调大墙及墙口等处。)分守参将六人,(曰孤山参将,曰东路右参将,曰西路左参将,曰中路参将,曰清平参将,曰榆林保宁参将。)游击将军二人,入卫游击四人,守备十一人,坐营中军官一人。

镇守宁夏总兵官一人,旧设,驻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亦旧设,同驻镇城。)分守参将四人,(曰东路右参将,曰西路左参将,曰灵州左参将,曰北路平虏城参将。)游击将军三人,入卫游击一人,(万历八年革)守备三人,备御领班二人,(万历九年革,坐营中军官二人,管理镇城都司一人,领班都司二人)(万历九年革)管理水利屯田都司一人。” ——明史 志第五十二 职官五

延绥镇又称榆林镇,所辖长城东起黄甫川,西至花马池。

宁夏镇所辖长城东起花马池,西至宁夏中卫。

延绥镇和宁夏镇的北面就是河套平原,黄河流过宁夏,经过河套再流入陕西,黄河和长城之间的那一块区域就是鄂尔多斯高原。

延绥镇地处陕北的黄土高原,北部是毛乌素沙漠,东部的神木、榆林、靖边是最重要的据点,防守从河套出发沿着黄河南下的敌人。成化年间鞑靼各部落频繁入侵延绥各地,阿罗世、迎思兰、索罗忽、毛里孩连续数次侵犯榆林,杀掳居民,使这里的生产遭到破坏,人口遭受损失,明朝便开始在此修筑长城以抵御蒙古的入侵,而余子俊便是修筑边防工事的杰出代表。余子俊率领军民四万余人,仅用三月就修补和增筑了东起清水营西到花马池(今宁夏自治全长一说一千四百里的延绥长城;又构筑了黄甫以西至定边营一千二百余里的墩台都互能相望,彻底堵住河套入内地的通道。

宁夏镇,主要驻守的是沿黄河入侵宁夏平原的敌人,北部的镇远关是防守的核心,镇远关西部的山脉就是贺兰山脉,是一道自然的屏障,东部明朝沿着黄河修筑长城,一直到花马池。

甘肃镇

凉州镇番、庄浪、贺兰山迤西,从雪山过河,南通靖虏,直至临、巩,俱敌入犯之路,请调陕西官军,益以甘、凉、临、巩、秦、平、河、洮兵,戍安定、会宁,遇警截击;以凉州锐士五千,扼要屯驻,彼此策应。”诏可。二十一年,敕各边军士,每岁九月至明年三月,俱常操练,仍以操过军马及风雪免日奏报。边备颇修饬。

行政地图:

地形图:

“镇守甘肃总兵官一人,旧设,驻镇城。协守副总兵一人,(甘肃左副总兵,旧设,嘉靖四十四年,移驻高台防御,隆庆四年,回驻镇城。)分守副总兵一人,(凉州右副总兵,旧设。)分守参将四人,(曰庄浪左参将,曰肃州右参将,曰西宁参将,曰镇番参将)游击将军四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守备十一人,领班备御都司四人。”——明史 志第五十二 职官五

甘肃镇所辖长城东起兰州黄河北岸,西至嘉峪关。甘肃镇防守的就是河西走廊,河西四郡中武威、张掖、酒泉都在甘肃镇控制之下。看到这里肯定有人有疑问了,敦煌呢?再来看一张地图:

其实明初敦煌确实是在明朝政府的控制之下的,但也并不属于陕西行都司,而是属于罕东左卫的,但是在嘉靖七年被吐鲁番攻陷。甘肃镇北部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敌人很难跨过沙漠来攻打河西走廊,所以其实嘉峪关才是处于抵御外敌的第一线。

看行政地图可知,河西走廊上的城镇均位于河流附近,从内地往西一路连城一线,能起到提供后勤补给的作用。得益于这里特殊的地形,河西走廊所遭受的烽火相较于其他军镇来说算是比较平静的一个镇,不过明朝并未因此而放松对甘肃镇的建设,依旧 修筑大量墩堡和城墙,并在庄浪至嘉峪关沿线设立大量驿站。驿站,一是为了传递信息,二是为了接待西域的客人,而这也是甘肃镇的另一个重要之处。

甘肃镇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扮演明朝与西域各国通贡贸易的枢纽角色,送往迎来各国贡使。甘肃镇境内布列的驿站是明代对外交往中极为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是西域各国贡使通往北京朝贡的法定路线。贡使一入嘉峪关,甘肃守臣按照朝廷的有关规定审查后,将其中一小部分贡使送往北京,并免费提供最为便利的交通工具及饮食起居服务。

为防止蒙古贵族和西藏贵族联合,明朝政府还极力推进茶马互市,在河西走廊上设立的诸多茶马司,一方面向藏族民众提供必需的茶叶以使他们能一心向明,另一方面能从贸易中获得马匹,装备军队,增强军队战斗力。自隆庆开关后,明朝也开始和蒙古进行贸易,西部边境逐渐恢复了和平:

“俺答已通贡,封顺义王,其子孙袭封者累世。迨万历之季,西部遂不竞,而土蛮部落虎炖兔、炒花、宰赛、□爰兔辈,东西煽动,将士疲于奔命,未尝得安枕也。”

甘肃镇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作用甚至要超过它在军事方面的作用,通过贸易来创造出和平,找到除了战争之外的第二个解决各民族矛盾的方案,河西走廊优越的地理位置带来的贸易优势功不可没。

固原镇

弘治十四年,设固原镇。先是,固原为内地,所备惟靖虏。及火筛入据河套,遂为敌冲。乃改平凉之开成县为固原州,隶以四卫,设总制府,总陕西三边军务。行政地图:

地形图:

“镇守陕西总兵官一人,旧驻会城,后移驻固原。分守副总兵一人,(洮泯副总兵,万历六年改设,驻洮州。)分守参将五人,(曰河州参将,曰兰州参将,曰靖虏参将,曰陕西参将,曰阶文西固参将。)游击将军四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八人。”——明史 志第五十二 职官五

固原镇又称陕西镇,所辖长城为东起延绥镇饶阳水堡西界,西达兰州。

明朝陕西北部虽设立延绥、宁夏、甘肃三边,但是由于战线漫长,三镇相距又较远,每逢敌寇犯边只能各自为阵,无法相互顾及,在对敌作战的过程中屡尝败绩。在火筛(鞑靼蒙郭勒津部)占据河套后,为有效巩固西北边防务,明朝在弘治十年设立“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一员”,简称三边总督,节制调度三边的兵马协同作战,而固原镇一开始就是作为三边总督的指挥部设立的,等于是三个军区的指挥中枢。虽然固原镇并不在长城的第一线,但是对于明朝西北的边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虽三边总督移驻花马池,但是固原城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依旧有着巨大的战略价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关中四关之一的萧关就位于固原的南部,镶嵌在六盘山和黄土高原之间的通道上,这条通道就叫萧关古道,连接宁夏府和关中地区。控制了固原,就能和萧关一起形成纵深,有效地阻挡了企图前往关中地区的敌人。固原镇又位于通往甘州、宁夏、西安和延绥的交通要道上,在当时是这几个地区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中枢,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中转站。

正因如此,固原镇的城墙经历了多次修筑,也变成了一座极为坚固的要塞,成为西北政治、军事中心。

协同作战

前面已经分别把九边介绍了一边,我们已经知道了九边各自需要承担怎样的防守任务,现在就再来讲一下九边之间相互的协同作战。

明朝北部的蒙古诸部军队以骑兵为主,骑兵的特点就是机动性极强,来去如风。明朝边军虽能依托坚城防守,但是由于战线太长,所以兵力一经分散,处在每个点上的兵力并不是很多。蒙古骑兵可以利用其机动性的优势集中兵力来攻打长城防线上的某个薄弱之处,趁援军来不及赶到,形成局部地区以多打少的优势。正是利用这个战术,再加上比明军士兵更强的战斗力,使他们在多次入关抢劫的军事行动中所向披靡。

所以,面对日益强大的敌人,仅靠一个镇的兵力还远远不够,要能有效抵御还得多个镇的兵力一起作战才行。

其实在介绍固原镇的时候就已经提到了,为协调甘肃镇、宁夏镇和延绥镇的兵马明朝设立的三边总制这个职务,使得三镇的军队不再各自为阵,而是有组织地联合抵抗。

不单单是甘肃、宁夏和延绥,边患最为严重的宣大地区也制定了相关的条例:

“武宗好武,边将江彬等得幸,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军多内调,又以京军六千与宣府军六千春秋番换。十三年,颁定宣、大、延绥三镇应援节度:敌不渡河,则延绥听调于宣、大;渡河,则宣、大听调于延绥。从兵部尚书王琼议也。”

这段话也很好理解,河,指的就是黄河。回看前面的地图可知,蒙古军队从河套出发,如果要进攻的是延绥的话那就要往南渡过黄河,如果要进攻大同和宣府的话直接往东就行。所以敌不渡河就是要进攻宣大地区了,那么大同镇和宣府镇的兵力就是主力,延绥镇的总兵要听命于大同总兵或宣府总兵。反之,敌渡河,延绥镇受到进攻的时候宣府镇和大同镇的总兵要服从延绥总兵的调度。

有时候,在其他军镇敌情严重的情况下,勇猛的将领也会主动给予帮助:

“寇大入山西,芳一日夜驰五百里及之,七战皆捷。”——明史  列传第九十九

芳,就是嘉靖年间的名将马芳。嘉靖四十年俺答汗进攻山西,时任宣府总兵的马芳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率军前去支援,一天奔袭了将近两百五十公里,连战连胜,将俺答击退。当时马芳这么做其实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宣府总兵擅自带兵进入山西,赢了未必有赏,输了后果相当严重,而马芳却凭借一腔爱国的热情不顾个人荣辱得失,拯救了战局。

不过在宣大地区有优秀的指挥官的情况下,马芳倒也不用有后顾之忧了:

“时大同被寇,视宣府尤甚。总督陈其学恐扰畿辅,令总兵官赵岢扼紫荆关。寇乃纵掠怀仁、山阴间,岢坐贬三秩,遂调芳与易镇。俺答转犯威远几破,会其学率胡镇等救,而芳军亦至,相拒十余日,乃走。芳谓诸将曰:“大同非宣府比,与我间一墙耳。寇不时至,非大创之不可。”乃将兵出右卫,战威宁海子,破之。其年,俺答就抚,塞上遂无事。 ——明史 列传第九十九”

在指挥官才能出众的情况下,协同作战确实能发挥出很好的作用。

轮班制度

熟悉明朝卫所制度的人都知道,卫所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军屯制度,每个军户抽出壮丁编入军队,这个人平时和普通的农民一样干农活,出征时则成为正规的士兵。内地卫所和边镇战斗人员比例是不一样的,内地30%作战,70%屯田,边镇正好相反,70%作战,30%屯田。长城沿线的军队基本都是长期在前线服役,长此以往,对于士兵的战斗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明朝就有了如下的轮班制度:

“正统初,山西、河南班军守偏头、大同、宣府塞,不得代。巡抚于谦言:‘每岁九月至二月,水冷草枯,敌骑出没,乘障卒宜多。若三月至八月,边守自足。乞将两班军,每岁一班,如期放遣。’甘肃总兵官蒋贵又言:‘沿边墩台,守了军更番有例,惟坐事谪发者不许,困苦甚。乞如例践更。’并从之。五年,山西总兵官李谦请偏头关守备军如大同例,半岁更番。部议,每番皆十月,而戍卒仍率以岁为期,有久而后遣者。弘治中,三边总制秦纮言:‘备御延绥官军,自十二月赴边,既周一岁,至次年二月始得代。在军日多,请岁一更,上下俱在三月初。’边军便之。”

有了这样的轮休制度后,守边的士兵也有了盼头,应该说对于士气的提升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军饷

都是数据,我就直接贴史料了:

“宣府:主兵,屯粮十三万二千馀石,折色银二万二千馀两,民运折色银七十八万七千馀两,两淮、长芦、河东盐引银十三万五千馀两,京运年例银十二万五千两;客兵,淮、芦盐引银二万六千馀两,京运年例银十七万一千两。

大同:主兵,屯粮本色七万馀石,折色银一万六千馀两,牛具银八千馀两,盐钞银一千馀两,民运本色米七千馀石,折色银四十五万六千馀两,屯田及民运本色草二百六十八万馀束,折草银二万八千馀两,淮、芦盐四万三千馀引,京运年例银二十六万九千馀两;客兵,京运银十八万一千两,淮、芦盐七万引。

山西:主兵,屯粮二万八千馀石,折色银一千馀两,草九万五千馀束,民运本色米豆二万一千馀石,折色银三十二万二千馀两,淮、浙、山东盐引银五万七千馀两,河东盐课银六万四千馀两,京运银十三万三千馀两;客兵,京运银七万三千两。

延绥:主兵,屯粮五万六千馀石,地亩银一千馀两,民运粮料九万七千馀石,折色银十九万七千馀两,屯田及民运草六万九千馀束,淮、浙盐引银六万七千馀两,京运年例银三十五万七千馀两;客兵,淮、浙盐引银二万九千馀两,京运年例银二万馀两。

宁夏:主兵,屯粮料十四万八千馀石,折色银一千馀两,地亩银一千馀两,民运本色粮千馀石,折色银十万八千馀两,屯田及民运草一百八十三万馀束,淮、浙盐引银八万一千馀两,京运年例银二万五千两;客兵,京运年例银万两。

甘肃:屯粮料二十三万二千馀石,草四百三十馀万束,折草银二千馀两,民运粮布折银二十九万四千馀两,京运银五万一千馀两,淮、浙盐引银十万二千馀两。

固原:屯粮料三十一万九千馀石,折色粮料草银四万一千馀两,地亩牛具银七千一百馀两,民运本色粮料四万五千馀石,折色粮料草布花银二十七万九千馀两,屯田及民运草二十万八千馀束,淮、浙盐引银二万五千馀两,京运银六万三千馀两,犒赏银一百九十馀两。

辽东:主兵,屯粮二十七万九千馀石,荒田粮四百馀两,民运银十五万九千馀两,两淮、山东盐引银三万九千馀两,京运年例银三十万七千馀两;客兵,京运年例银十万二千馀两。

蓟州:主兵,民运银九千馀两,漕粮五万石,京运年例银二十万六千馀两;客兵,屯粮料五万三千馀石,地亩马草折色银万六千馀两,民运银万八千馀两,山东民兵工食银五万六千两,遵化营民壮工食银四千馀两,盐引银万三千馀两,京运年例银二十万八千馀两,抚赏银一万五千两,犒军银一万三千馀两。” ——明史 志第五十八 食货六

防线变迁史

虽然从地形图上能看出,明朝长城的走势确实是结合了地形,占据了有利防守位置的,但是长城防线的形成并非是自然而然的产物,来看一下明初和中后期的版图对比:

明初:

万历十年:

显然,九边是明朝中后期的边界,甘肃、宁夏、延绥、大同、宣府、蓟州一开始并不是处于前线的,九边的设立实际上是明朝国力下滑后的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失去了大宁和开平地区,蓟州和宣府成了前线:

“建文元年,文帝起兵,袭陷大宁,以宁王权及诸军归。及即位,封宁王于江西。而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徙之保定。调营州五屯卫于顺义、蓟州、平谷、香河、三河,以大宁地畀兀良哈。”

失去了河套,蒙古人入驻后,宁夏、延绥、大同也成了重灾区。虽然明朝中后期要求复套的呼声绵延不绝,但是却因种种原因没能实现:

“二十二年,诏宣府兵乘塞。旧制,总兵夏秋间分驻边堡,谓之暗伏。至是,有司建议,入秋悉令赴边,分地拒守,至九月中罢归,犒以帑金。久之,以劳费罢。二十四年,巡按山西御史陈豪言:‘敌三犯山西,伤残百万,费饷银六十亿,曾无尺寸功。请定计决战,尽复套地。’明年,敌犯延安,总督三边侍郎曾铣力主复套,条上十八事。帝嘉奖之。大学士严嵩窥帝意惮兵,且欲杀旧阁臣夏言,因劾铣,并言诛死,自是无敢言边事者。”

还有就是前面说过的哈密地区,被吐鲁番攻陷后就再也没能收复。

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史料均出自《明史 志第六十七 兵三》,借着这篇文章也向大家推荐一下文中行政地图的出处,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

(本文原载于知乎,观察者网获作者授权转载)

  • 原标题:明代的“九边”是怎样一种存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韩京霏

热门评论

  • 满清在提供公共服务上和明朝基本是一个水平的,远不如唐宋,烂透了。但满清在控制社会矛盾方面要远强于明代,通过屠杀、文字狱、严刑酷法来消灭矛盾,是通过驯化、奴化精英阶层来消灭矛盾,把国家大臣驯化成皇帝私奴。它所谓的稳定,是通过压制社会进步、压制社会发展来实现的,这就是满清最为反动的地方。



    还有些人老喜欢提什么中国继承了满清的领土,所以要感恩之类的荒谬言论。首先,如果后朝的领土是继承前朝这种逻辑成立的话,那说这种话的人大概忘记了,满清的领土是继承的明代,然后可以一路追述到女娲娘娘去。

    其次,新中国的领土就算继承也是继承的民国,什么时候轮到你满清了?



    你满清皇帝不是在1949年退位的,伪满洲国也不是。西藏是解放军入藏然后平息数次叛乱拿下的,你满清灭亡的那一天开始,西藏就已经不是满清领土了。东北要继承也是继承明代,西藏要继承也是继承元代,新疆要继承也是继承汉代,蒙古要继承也是继承唐代。什么时候轮到你满清啊?



    这些人自己的理论,连个逻辑链都建立不好,还在这里扯什么“继承”领土。





    • 回复 chenmosy: 

      “我们国家很多国土都会让西方人攻击而没有法理”这真是,说真的,只有您只有的跪族才担心这种东西。

    • 回复 眼神沧桑: 

      我当然看过中国历史地图集,不过,阁下却没有看我刚才才说过的话,是不是只要曾经拥有就等于永久产权了?正如我刚才已经说过的,阁下自己曾经通过打拼赚了一套房,但是后来因为缺钱已经给卖掉了,所以你儿子仍然有权继承?这是正常人能得出的结论么?姑且不说明朝所谓拥有的东北乃至新疆西藏内外蒙之类连明朝自己都不认为那是他们自己的,就算曾经拥有就等于明朝永远拥有了?

    • 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清末的腐朽和明末的腐朽是一样的,落后就被欺负。但是不能否认满清对中国现如今国土面积的贡献。否则我们国家很多国土都会让西方人攻击而没有法理。到那时只能越来越说不清!


    • 从根子上,明代的军事科学一开始就是很落后的,沿袭的是鲜卑-突厥-晚唐-北宋-蒙古的蛮夷部落军制,也就是士兵是长官私属的世兵世将制度,跟两汉隋唐前中期的国家公民兵制比都不能比。随着北元帝国被打垮,明军没有了够分量的敌人,于是加速堕落。到了英宗时期,明显就看出明军已经失去了发动大型战役的能力,募兵制之后更是,成了彻底的蒙古式部落兵制,军官加家丁这种烂东西。所以只能是被动地据城而守,处处布防,失去野战能力。



      到了张居正改革,国家好不容易遍练了几支优秀军队,结果在整个万历年间消耗一空无法补充。无法补充的原因就在于国家没有进行系统的军事改革,新军依托的是某几个优秀将领,没有形成整体的改革,依托的还是世兵世将制度。将没了自然兵没了,所以人亡政息。



      跟明代基本同时期的西班牙帝国,经济基础也是小农经济,商品经济规模远不如中国,军制也是部落军制,但人家欧洲战争频繁,军事技术更强,社会也更有活力。到了后期,获得了巨额的资本以后,更是酝酿出了英帝国。而我们呢?悲惨地落到了比明代还落后的满清的手里。


      满清比明唯一的优势,就是它有一支可以野战的军事力量,仅此而已,其他方面比如社会治理什么的根本不存在,完全是部落式的抢劫团伙。皇太极改革之后也没好多少,无非是建立的粗略的税收体系和官僚体系。满清真正的变部落联盟为国家的“国家化”,是在康熙手上才完成的。偏偏就凭借这么一点军事上的优势,就窃取了一盘散沙的中国。



      作为一个后来的王朝,理应比前朝要更进步,那才称职。结果满清不但没有比明更进步,科技、经济的倒退就先不说好了,就说政治体系。这是个奴隶制的八旗殖民体系,还是明代家天下那一套,还更落后,起码明代只是养藩王和将门,起码没有复辟奴隶制,也没有像满清一样搞满人高人一等的种姓制度。满清军事体系还是部落制,社会治理还是皇权不下县,是没有基层治理这一说的。说句不好听的,明清两代连西汉的水平都没达到,更不必提隋唐宋。







      • 回复 家鸽: 

        青铜时代的中国,按西方标准就已经有所谓“近代军队”了。

      • 回复 Lamento: 

        世兵世将不仅仅是对皇权的威胁,关键在于,士兵是将领的私产,军队军阀化,死一个兵等于军阀利益受损。所以打起仗来不肯出力,顺风仗一拥而上,逆风仗一哄而散。你去看看共军的战史就知道军阀部队是什么作风了。能指望这种军队打国战吗?

        =

        公民兵的意思是,第一国家军队,第二士兵服役是为国家服役,而不是为了给官长当奴仆混饭吃。当兵是国家规定的义务,而不是士兵找个得以糊口的饭碗。把当兵当糊口饭碗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只有军功授爵(隋唐也是军功授爵的,爵不一样而已)组织起来的军队,才能打赢国战。

        =

        公民兵不等于职业军人,公民兵就是耕战一体的国家动员兵。但封建时代你说没有职业军人那也是错误的。秦代就有北军,汉代是南北军和边军,这都是职业军人。唐代也是一样,到了北宋,所谓“八十万禁军”全是职业军人,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的80%拿来养他们,结果养的是一群蠹虫。

        =

        你所谓封建军队如何如何,那是西方的分法,中国的历史并不是如此。中国的政治制度是非常早熟的,早在战国,所谓魏武卒就是职业军人。

        =

        西方近代军队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纯粹是棍棒教育出来的服从性。从这点来说,先秦开始的中国军事体系要比这种做法先进得多。

      • 回复 夕惕若厉无咎: 

        你这段话简直没几句是对的。这里讲的是军事制度先进不先进,唐朝中前期(这个定语麻烦你看好)远远强过明朝,不是说政治体系先进不先进。故意偷换概念,周还八百多年呢,先进不先进?再说了,先进就等于命长吗?真是基本逻辑都没有的。先进等于命长这个逻辑怎么建立起来的?

        =

        唐玄宗时期,正是府兵制彻底衰败,胡人代替汉人当兵,世兵世将制度代替国家军队的时期,这才有你说得河北节镇不听中央号令。

        安史之乱之所以安禄山敢反叛,正是因为国家军队被消耗一空(安西军、陇右军、河西军、剑南军),安西军被高仙芝到中亚消耗掉了,陇右军、河西军被哥舒翰攻打石堡城阵亡八万人。

        =

        但安史之乱搞得这么热闹,结果还是被残留的“国家军队”北庭军、朔方军平定了。最后败坏军制的,正是皇帝私兵神策军。皇帝对这些私人军队没办法,只能是自己组建私军。

        =

        至于北宋,你可能没仔细看,北宋军制承袭晚唐,典型的皇帝私兵,脸上刺字,不发钱不作战,射一箭发一轮钱这种笑话就是北宋军。哪里称得上军制先进啊?北宋军制到哪里都是被批判的对象。

        =

        北宋正是因为蛮夷军制,世兵世将,所以才想要搞国家军队,这才压制所谓武将。目的正确方法错误而已。

        =

        说什么古代军队还就只能按落后的军事制度,这种认知真是。。。。简单告诉你,以战国的生产力,都已经淘汰“靠将领能力,平时只能衰败”的所谓规律了。

        =

        还“所谓先进的唐朝守了多少年”,我估计你可能连新旧唐书都没看过,去看了再来喷。反驳你们还得给你们科普,这真是。。。


      全部评论 132
      最热最早最新

      • 明代史料留存至今的不少 作者为何不能引用明代的史料了 却引用明史了  这是为什么呢 求问咯 史料不是越早的越好吗 对这个问题不明白咯 请问这是为何呢 作者请你回答我的问题吧


      • 先留个影。


      • 这些作者载明史之类材料能不能改成翻译版啊?不是古文专业的怕是都只能读个一知半解,还是专供给小圈子的人看的?找个翻译版很难吗?


      • 从根子上,明代的军事科学一开始就是很落后的,沿袭的是鲜卑-突厥-晚唐-北宋-蒙古的蛮夷部落军制,也就是士兵是长官私属的世兵世将制度,跟两汉隋唐前中期的国家公民兵制比都不能比。随着北元帝国被打垮,明军没有了够分量的敌人,于是加速堕落。到了英宗时期,明显就看出明军已经失去了发动大型战役的能力,募兵制之后更是,成了彻底的蒙古式部落兵制,军官加家丁这种烂东西。所以只能是被动地据城而守,处处布防,失去野战能力。 到了张居正改革,国家好不容易遍练了几支优秀军队,结果在整个万历年间消耗一空无法补充。无法补充的原因就在于国家没有进行系统的军事改革,新军依托的是某几个优秀将领,没有形成整体的改革,依托的还是世兵世将制度。将没了自然兵没了,所以人亡政息。 跟明代基本同时期的西班牙帝国,经济基础也是小农经济,商品经济规模远不如中国,军制也是部落军制,但人家欧洲战争频繁,军事技术更强,社会也更有活力。到了后期,获得了巨额的资本以后,更是酝酿出了英帝国。而我们呢?悲惨地落到了比明代还落后的满清的手里。 满清比明唯一的优势,就是它有一支可以野战的军事力量,仅此而已,其他方面比如社会治理什么的根本不存在,完全是部落式的抢劫团伙。皇太极改革之后也没好多少,无非是建立的粗略的税收体系和官僚体系。满清真正的变部落联盟为国家的“国家化”,是在康熙手上才完成的。偏偏就凭借这么一点军事上的优势,就窃取了一盘散沙的中国。 作为一个后来的王朝,理应比前朝要更进步,那才称职。结果满清不但没有比明更进步,科技、经济的倒退就先不说好了,就说政治体系。这是个奴隶制的八旗殖民体系,还是明代家天下那一套,还更落后,起码明代只是养藩王和将门,起码没有复辟奴隶制,也没有像满清一样搞满人高人一等的种姓制度。满清军事体系还是部落制,社会治理还是皇权不下县,是没有基层治理这一说的。说句不好听的,明清两代连西汉的水平都没达到,更不必提隋唐宋。

      • 从今往后不要再修长城了,特别是心里的长城。


      •      问我领土攻占合不合法?如果赢了当然合法,如果二战德国真的干翻了英苏,其行为得到国际默认或承认,那些国土就是它的,就像美国的关岛一样。这还是往大了说,往小的说,中国古代中原政权和少民政权管他是中原还是少民,其兴旺和败亡必有原因,天下大势决不可逆,能者做天可汗,弱者偏安一隅最后被灭掉,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有什么不甘?更别说这是中国民族融合里不可避免的过程。

            中国当前的统一版图是经历了两三千年在或战或和的各个民族融合中形成的,没有以前交流融合的基础,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从来不是谁能稳稳控制住的。我们现在有多少地盘在古代属于以前的少数民族政权的腹心你看过没有?这些地盘以前属于多少个民族你了解没有?你知不知道你所谓的“外族”当年有多少汉人名士辅佐、汉化程度多高?你清不清楚现代的汉族已经融合了多少个古代民族?我从没有单独强调现代版图只继承自某一时期或某一政权、某一个民族,你在这自我代入半天有什么意义?

            至于你强调的清朝,它继承明朝原来的版图后真正地控制了蒙古各部,又一次控制了新疆,强化了中央对西藏的影响力,还把台湾郑氏招降并在台湾设了行政机构等等,还不够?你要我数出秦汉到新中国各个政权对当前版图的重要影响的话,我还能随便举几十个。

            清朝1911年就被推翻了,你扯什么紫禁城?说民国、新中国继承了它的版图难道有错?难道是白给的?你不会拿个两千年范围的历史地图集自己翻着比划下?

            新中国民族政策好在哪我告诉你,它在几千年来(少数皇帝例外)第一次跳出了以民族论高低的圈子,不是单独强调某一民族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大概念,你可以说自己是某某族,但你不能说自己不属于中华民族,因为你就长在中国的土地上!拒认中华民族者天下共击之。也就是个台湾割据政权还干跳脚,什么时候美国撑不了腰,台毒就是第一个挨刀子。

          


      • 朱家子孙吃垮大萌!然后把锅甩给文人!

      • 中国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中央权威下降,导致中央集权崩溃,内部造反或者外族入侵分而制之,然后改朝换代。近代英国美国人一样想这么搞的,但是谁也想不到出了个共产党毛泽东,重建了中央集权,到现在习总极端强化中央集权,中国从此长治久安君临天下了。

      • 满清在提供公共服务上和明朝基本是一个水平的,远不如唐宋,烂透了。但满清在控制社会矛盾方面要远强于明代,通过屠杀、文字狱、严刑酷法来消灭矛盾,是通过驯化、奴化精英阶层来消灭矛盾,把国家大臣驯化成皇帝私奴。它所谓的稳定,是通过压制社会进步、压制社会发展来实现的,这就是满清最为反动的地方。



        还有些人老喜欢提什么中国继承了满清的领土,所以要感恩之类的荒谬言论。首先,如果后朝的领土是继承前朝这种逻辑成立的话,那说这种话的人大概忘记了,满清的领土是继承的明代,然后可以一路追述到女娲娘娘去。

        其次,新中国的领土就算继承也是继承的民国,什么时候轮到你满清了?



        你满清皇帝不是在1949年退位的,伪满洲国也不是。西藏是解放军入藏然后平息数次叛乱拿下的,你满清灭亡的那一天开始,西藏就已经不是满清领土了。东北要继承也是继承明代,西藏要继承也是继承元代,新疆要继承也是继承汉代,蒙古要继承也是继承唐代。什么时候轮到你满清啊?



        这些人自己的理论,连个逻辑链都建立不好,还在这里扯什么“继承”领土。





        • 回复 chenmosy: 

          “我们国家很多国土都会让西方人攻击而没有法理”这真是,说真的,只有您只有的跪族才担心这种东西。

        • 回复 眼神沧桑: 

          我当然看过中国历史地图集,不过,阁下却没有看我刚才才说过的话,是不是只要曾经拥有就等于永久产权了?正如我刚才已经说过的,阁下自己曾经通过打拼赚了一套房,但是后来因为缺钱已经给卖掉了,所以你儿子仍然有权继承?这是正常人能得出的结论么?姑且不说明朝所谓拥有的东北乃至新疆西藏内外蒙之类连明朝自己都不认为那是他们自己的,就算曾经拥有就等于明朝永远拥有了?

        • 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清末的腐朽和明末的腐朽是一样的,落后就被欺负。但是不能否认满清对中国现如今国土面积的贡献。否则我们国家很多国土都会让西方人攻击而没有法理。到那时只能越来越说不清!


        • 从根子上,明代的军事科学一开始就是很落后的,沿袭的是鲜卑-突厥-晚唐-北宋-蒙古的蛮夷部落军制,也就是士兵是长官私属的世兵世将制度,跟两汉隋唐前中期的国家公民兵制比都不能比。随着北元帝国被打垮,明军没有了够分量的敌人,于是加速堕落。到了英宗时期,明显就看出明军已经失去了发动大型战役的能力,募兵制之后更是,成了彻底的蒙古式部落兵制,军官加家丁这种烂东西。所以只能是被动地据城而守,处处布防,失去野战能力。



          到了张居正改革,国家好不容易遍练了几支优秀军队,结果在整个万历年间消耗一空无法补充。无法补充的原因就在于国家没有进行系统的军事改革,新军依托的是某几个优秀将领,没有形成整体的改革,依托的还是世兵世将制度。将没了自然兵没了,所以人亡政息。



          跟明代基本同时期的西班牙帝国,经济基础也是小农经济,商品经济规模远不如中国,军制也是部落军制,但人家欧洲战争频繁,军事技术更强,社会也更有活力。到了后期,获得了巨额的资本以后,更是酝酿出了英帝国。而我们呢?悲惨地落到了比明代还落后的满清的手里。


          满清比明唯一的优势,就是它有一支可以野战的军事力量,仅此而已,其他方面比如社会治理什么的根本不存在,完全是部落式的抢劫团伙。皇太极改革之后也没好多少,无非是建立的粗略的税收体系和官僚体系。满清真正的变部落联盟为国家的“国家化”,是在康熙手上才完成的。偏偏就凭借这么一点军事上的优势,就窃取了一盘散沙的中国。



          作为一个后来的王朝,理应比前朝要更进步,那才称职。结果满清不但没有比明更进步,科技、经济的倒退就先不说好了,就说政治体系。这是个奴隶制的八旗殖民体系,还是明代家天下那一套,还更落后,起码明代只是养藩王和将门,起码没有复辟奴隶制,也没有像满清一样搞满人高人一等的种姓制度。满清军事体系还是部落制,社会治理还是皇权不下县,是没有基层治理这一说的。说句不好听的,明清两代连西汉的水平都没达到,更不必提隋唐宋。







          • 回复 家鸽: 

            青铜时代的中国,按西方标准就已经有所谓“近代军队”了。

          • 回复 Lamento: 

            世兵世将不仅仅是对皇权的威胁,关键在于,士兵是将领的私产,军队军阀化,死一个兵等于军阀利益受损。所以打起仗来不肯出力,顺风仗一拥而上,逆风仗一哄而散。你去看看共军的战史就知道军阀部队是什么作风了。能指望这种军队打国战吗?

            =

            公民兵的意思是,第一国家军队,第二士兵服役是为国家服役,而不是为了给官长当奴仆混饭吃。当兵是国家规定的义务,而不是士兵找个得以糊口的饭碗。把当兵当糊口饭碗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只有军功授爵(隋唐也是军功授爵的,爵不一样而已)组织起来的军队,才能打赢国战。

            =

            公民兵不等于职业军人,公民兵就是耕战一体的国家动员兵。但封建时代你说没有职业军人那也是错误的。秦代就有北军,汉代是南北军和边军,这都是职业军人。唐代也是一样,到了北宋,所谓“八十万禁军”全是职业军人,国家每年财政收入的80%拿来养他们,结果养的是一群蠹虫。

            =

            你所谓封建军队如何如何,那是西方的分法,中国的历史并不是如此。中国的政治制度是非常早熟的,早在战国,所谓魏武卒就是职业军人。

            =

            西方近代军队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纯粹是棍棒教育出来的服从性。从这点来说,先秦开始的中国军事体系要比这种做法先进得多。

          • 回复 夕惕若厉无咎: 

            你这段话简直没几句是对的。这里讲的是军事制度先进不先进,唐朝中前期(这个定语麻烦你看好)远远强过明朝,不是说政治体系先进不先进。故意偷换概念,周还八百多年呢,先进不先进?再说了,先进就等于命长吗?真是基本逻辑都没有的。先进等于命长这个逻辑怎么建立起来的?

            =

            唐玄宗时期,正是府兵制彻底衰败,胡人代替汉人当兵,世兵世将制度代替国家军队的时期,这才有你说得河北节镇不听中央号令。

            安史之乱之所以安禄山敢反叛,正是因为国家军队被消耗一空(安西军、陇右军、河西军、剑南军),安西军被高仙芝到中亚消耗掉了,陇右军、河西军被哥舒翰攻打石堡城阵亡八万人。

            =

            但安史之乱搞得这么热闹,结果还是被残留的“国家军队”北庭军、朔方军平定了。最后败坏军制的,正是皇帝私兵神策军。皇帝对这些私人军队没办法,只能是自己组建私军。

            =

            至于北宋,你可能没仔细看,北宋军制承袭晚唐,典型的皇帝私兵,脸上刺字,不发钱不作战,射一箭发一轮钱这种笑话就是北宋军。哪里称得上军制先进啊?北宋军制到哪里都是被批判的对象。

            =

            北宋正是因为蛮夷军制,世兵世将,所以才想要搞国家军队,这才压制所谓武将。目的正确方法错误而已。

            =

            说什么古代军队还就只能按落后的军事制度,这种认知真是。。。。简单告诉你,以战国的生产力,都已经淘汰“靠将领能力,平时只能衰败”的所谓规律了。

            =

            还“所谓先进的唐朝守了多少年”,我估计你可能连新旧唐书都没看过,去看了再来喷。反驳你们还得给你们科普,这真是。。。


          • 九边的形成,是朝廷战略收缩的后果,而战略收缩是明代政治制度落后和军事体系堕落的后果。



            整个明代,光从政治制度和官方意识形态来说,都是非常落后的。从意识形态来说,明代秉持的是传承自晚唐两宋的保守心态,对外,汉人管好汉人的事,边远地区能不管就不要管,满足于羁縻。对内在政治治理领域,学得是黄老,政府尽量少管事,尽量少干预民间,尽量少掺和经济领域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小政府”。



            于是明代的政治制度是非常粗疏的,对地方基本是皇权不下县,税收和基层治理委托给乡绅、豪强,它的整个税收实际上是蒙古式的包税制。最后就导致税收其实是朝廷、乡绅豪强、世袭的吏和流官分赃。这也直接导致了朱元璋之后,整个明朝,政府“调节社会矛盾”的职能完全丧失。坐拥远比南宋多得多的人口,商品经济规模也远超南宋,居然财政收入还不到南宋的一半。。。



            然而明代的人口、经济规模要远远大于西汉初年,社会矛盾也远远要比西汉初年尖锐、复杂。所以明代出现的问题,就是典型的上层建筑无法适应经济基础所产生的。当年汉武帝能改革成功,是因为他有一只战无不胜的军队,而他有这样的军队,是因为从他父亲开始就进行的军事改革。



            而明代,自朱元璋开始军队武官就贪鄙暴戾,军纪崩坏不听指挥自行其是都是常有之事,自Judy以后更是,连卫所制都完蛋了。而军权=君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汉武复生也没办法。



            再一个,朱元璋以及后来的朱氏皇族要搞家天下,士大夫却要搞公天下,两者意识形态的争端从刚建国开始一直延续到王朝灭亡。激烈的政治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死了无数人。政权的混乱,直接导致国家既无法提供社会治理(公共产品),也无法提供真正的改革来适应新的社会形态。更无法阻止军队建设、军事体系、军事技术的堕落。





          • 建文元年,文帝起兵,袭陷大宁,以宁王权及诸军归。及即位,封宁王于江西。而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徙之保定。调营州五屯卫于顺义、蓟州、平谷、香河、三河,以大宁地畀兀良哈。


          • 怎么收藏不了,谁能告诉我怎么收藏观网的文章?

          • 这套中国历史地图集我有,其实谭老是给明朝留了不少面子的,明朝末年(万历朝中期以后)的疆域和唐朝末年差不多了,王朝末世,不复当年盛况。


          • 真正好文!

          • 我就是来看地图的

          • 再次,工业革命需要工匠阶层普遍识字并了解社会上新颖的学术理论。这一点在明朝更是没有丝毫可能性。儒家思想,认为具体的技术是雕虫小技,是小人之学,并且推行匠籍制度,歧视工匠。而明朝的教育又为儒家所垄断。识字的人会优先科举而非学习工匠技术,从事工匠技术的,也多是匠籍等没条件接受教育的人。要明朝的工匠掌握当时流行的学说,无异于痴人说梦。


            最后,工业革命需要煤炭、铁矿资源相对丰富和集中。在明代,可能存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江南,缺煤又缺铁,而有煤又有铁的辽东,首先铁矿质量不好,技术低下的时代难以大规模开采。其次,辽东长期是边防要地,经济建设让位于边防,经济制度以类似封建采邑制的卫所制为主,后期又出现了高度人身依附的私兵制,离资本主义萌芽相距甚远。


            事实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只发生在了英国,无论是当时正在巅峰,并没有被欧洲甩开的奥斯曼,还是天主之盾哈布斯堡,抑或是诞生了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城邦,以及殖民时代大出风头的西班牙,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都被英国在近代甩开,中国这样不可能发展工业革命的地区在当时的世界上并不少见。


          • 那么,中国有没有希望发生工业革命呢?很遗憾的,没有一点可能。


            首先,工业革命源于工厂主节省劳动力成本的需求,需要高较劳动力成本为条件。英国人口较少,用机器代替人工有比较优势。而在明朝,由于严重的土地兼并,有大量吃苦耐劳的无地农民,这些人几乎是免费的劳动力,用机器代替人工得不偿失。


            其次,工业革命需要牛顿力学作为理论基础。而明代中国的科学相比欧洲,落后非常多,比如以西学东渐闻名的徐光启,一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翻译了欧洲一千多年前的经典著作几何原本。明末中国本土的天文学,相比同时代的欧洲、中东天文学,也落后很多,历法精度低了很多。而牛顿力学的建立中,总结天文知识、利用几何学计算是非常重要的过程,中国缺乏基础,又如何建立牛顿力学?


            那么,中国独立研发近代科学是不可能的,依靠西方传入的科学,实现工业革命,可不可能呢?也是不可能的。首先,明末西学东渐,主导学术传播的是天主教传教士。传教士既不是科学精英,也无意推动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西学东渐时期,中国从传教士吸收的,也只是几何原本上部,地心说这些天主教认可的、非常古典、在欧洲已经过时,距今上千年的学说,并且只学到了些许知识,并没有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其次,中国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西方思想体系的杰出,仍以孔孟之道为主,把西方科技学说当作不堪大用,难登大雅之堂的杂学。同时代的日本也是这么研究西方的,并且他们的研究非常深入、系统、持续,形成了兰学(研究荷兰的学问)。但是日本对兰学的研究,并没有让日本在开国之前真正普及近代科学,也没有让日本人面对黑船来袭有半点技术优势,归根到底,他们只认为兰学是中下层平民研习的,难与程朱理学这样的荦荦大端相比。而明朝西学东渐如果持续,由于儒学思想在中国扎根更深,西学边缘化的现象只会比日本更甚。






            • 回复 齐小儒的工作: 

              首先日本接触西方思想比明朝早,早在万历年间就有不少传教士在日本活动,甚至有大名也信奉天主教。

              其次,德川幕府的二代目德川秀忠实行锁国,并不是完全禁绝日本和西方接触,而是仍然允许荷兰人与日本人贸易、交流。日本研究荷兰的学问,即兰学,也在这时候发展起来,除了学习荷兰语外,兰学还研究、翻译了一些西方科技书籍。一些兰学堂甚至是由德川幕府建立的。

              但是,德川幕府时期兰学的研究是十分肤浅的,以对西方医学等实用科技的学习为主,对于理论物理、数学这些抽象的学说并没有太大兴趣。幕府方面,对于兰学也是作为杂学处理,贵族推崇的学说还是程朱理学、佛教、神道教等东方传统思想,所以西方的牛顿力学、微积分等工业革命必须的理论,并没有在日本广泛传播。不过,兰学对于日本现代医学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日本医学界通用德语就是兰学留下来的传统(荷兰语实为德语的一种方言)。

            • 同时代大明搞西学东渐的时候日本在闭关锁国

            • 只字未提永乐大典


            • 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了中国就一定能强盛的说法欠缺了很多思考。先不论中国到底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回顾欧洲历史,可以发现,是工业革命才让欧洲真正甩开世界,而不是资本主义萌芽。而工业革命,需要较高劳动力成本,需要科学的发展,需要zf对科技人员的优待,这些条件明朝都不具备。



              工业革命前,欧洲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很多国家资本主义形态的经济已经很发达了,如近代银行起源于意大利诸城邦,近代股票起源于荷兰。但是,当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这些国家无一例外的衰落了,与这些国家一同中衰的还有俄国、奥斯曼、奥地利、西班牙等启蒙时代的强权。工业革命前,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法国和地中海沿岸,而工业革命之后,欧洲经济形势则变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同心圆,越往外经济越差,甚至直到今天,欧洲距离工业革命核心英国最远的南欧、东南欧、意大利,经济仍然相对落后,远比不上英法德。很多人没有认识到的一点,工业革命带来的大洗牌,不仅是在世界上欧洲甩开其他地区,在欧洲内部,也同样发生了类似的大洗牌,英国和英国最近的邻国甩开欧洲其他地区。只有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工业革命,一样要被碾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不是相反,只有工业革命强力生产力的滋润,资本主义萌芽才可能长成大树。




            • 我发现你分不清把两个国家和一个国家内两个民族的区别,还爱给别人也戴上这个帽子,麻烦你自己理清一下。当然了,一定程度上我们是该感谢列强的大炮,轰醒了封闭的中国人,现在的中国犹如上午的太阳,比那些老列强可有活力多了。


            • 小农经济下因为土地兼并导致中央财政逐渐崩溃,内有农民起义的叛乱,外有外族寇边的叛乱,先是放弃长城以外的疆土,然后最终九边重镇也难以为继。


            • 你还没看懂我说啥。

                  第一,中国近代的失败不只是一个晚期王朝的衰败,更是因为旧制度的锈蚀阻碍了中国的脚步。这一点,无论是满族的王朝还是汉族的王朝都是一样的。而传统汉族士人的观点,除了中原,东西南北的夷戎狄蛮之地都不是最重要的。从唐末、明末等王朝的表现看,他们未必有能力或者有那心腾出手来派几万大军去什么精奇里江库页岛或者巴尔喀什湖大战,表现也不一定强过清军。晚清肯战之人也还是有,全被你吃了,我不举例了,毕竟这几个人救不了中国。

                  第二,我只说孙中山接受了日本的支持,没说他是单独“辅导”,列强各国培养代理人多了,只是在革命后有的当汉奸有的继续革命而已。袁世凯最后不也当汉奸了?

                  第三,不要给我扣将中华民族和外国人混为一谈的帽子,我一直都在说少民及其政权对当今版图形成的作用。


              • 秦汉隋唐元明清,包括倒霉蛋民国,必然不会长久,因为他们均建立在分散的自然经济也就是小农经济基础上,薄弱的经济基础一不能供养大一统的中央财政,二不能消化不断增长的人口,最终必然是土地兼并,人民挨饿,外族入侵,疆域缩小。然后在混乱分裂中人口减少。BTW:以炮公的尿性,他上台后肯定不会答应日本人的条件。


            • 右上角的边界线为什么不显示出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屈原《离骚》(据说毛泽东59年庐山会议
            2017: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发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