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国产T800碳纤维 不止一代人的努力 |
送交者: 2017年01月19日19:36:06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关键字:碳纤维T800碳纤维国产T800型碳纤维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铁流】 日前,媒体报道,一直被国外封锁垄断的T800碳纤维也在哈尔滨宣告实现了低成本国产化,其生产成本仅为国际价格的三分之一。在实现低端市场逐步替换国外产品的同时,在中高端市场上也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更可贵的是,根据相关单位的论文和测试结果,国产T800型碳纤维在性能上完全不输于日本东丽公司的同类产品,而在局部技术参数上更是具有一定优势。虽然今日中国碳纤维产业正处于发展期,但也是经历了风风雨雨才有今天的成绩。 自主研发遭遇困局,技术引进折戟沉沙 1959年,日本发明了用聚丙烯腈为原丝加张力牵伸制造碳纤维的方法,西方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商业化,随后,由于碳纤维优良的特性,被运用于民用航空和军事用途。 中国碳纤维研究始于60年代初,但由于当时国际环境恶劣,且西方对于碳纤维这样的军民两用技术对中国高度技术封锁,加上国内资源紧张,碳纤维的相关研究工作进展相对有限。 直到1975年,在张爱萍将军的部署下,联合20多家研究所和企业共同攻关,终于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不过,这批产品也存在一定瑕疵,比如力学性能相对国外同类产品较为有限,成本上相对国外同类产品偏高等。 在之后的几年里,国家累计投入2600多万元,用于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国防军工的需求。但是也存在很大一个问题——在产品质量无法于日本相比的同时,成本却大幅高于日本产品,而且技术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加上那个特殊年代对洋技术的无限顶礼膜拜,很多单位把希望寄托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某单位还承诺,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将给予资金支持。 然而事与愿违,由于巴统条约(巴黎统筹,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观察者网注)限制,国际上在技术方面处于第一梯队的大公司都不愿意向中国转让技术,而且即便是购买少量设备,也往往遭遇政治壁垒——上海碳素厂力图从美国引进设备的举措因美国国防部干涉无疾而终。 因此,技术引进的对象只能从那些技术处于中下游且不够成熟的西方公司中选择。最终,位于吉林和北京的两家单位选择了英国RK公司,然而RK公司的技术虽然略高于国内,但在欧美日本却算不上先进水平。而且虽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RK公司在技术上是否有所保留,或者故意使坏,但从结果上看,很难不让人往阴谋论方面联想。 两个项目共耗资900万美元左右,到1990年,吉林的那家单位的炭化炉始终无法正常运转;北京那家单位耗费了7年时间也未能成功,直到1993年“验收”,设备依旧无法正常运行。 不得已,在2套引进设备均无法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最后只能当废铁卖了。技术引进的失败不仅耗费了大笔经费,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笔学费不可谓不高昂。而且因技术引进的失败,导致和日本的技术差距拉得更大了。 总结经验教训攻克难关 2000年,中国碳纤维研发正处于低谷,国内只有三家单位还在勉强支撑,而且也仅仅是小批量供货以满足国防军工的部分需要。 就在危急存亡之秋,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先生提出要发展碳纤维,师昌绪先生表示:中国的材料科技工作者解决了国防需要的成千上万种新材料,碳纤维制备技术不能突破,是材料科技工作的重大失误......师昌绪当时已近80岁了,80岁以后完全可以少管点事,但他想抓一抓碳纤维,他认为碳纤维上不去,国防安全无保证,将死不瞑目。 随后,成立了以师昌绪先生为组长的课题组(日常工作由李克健教授主持),负责聚丙稀腈基碳纤维发展对策研究。之后又联合多个部门和单位,多次召开会议,对过去的决策失误、研发力量分散、资金使用效率等问题做了讨论,并形成了四点共识:对碳纤维的重要性和技术难度缺乏正确估计;投资严重不足,使用严重不当;形不成国家攻关队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环境(李克健教授认为这几点共识虽然深度不够,但也大体反映了实际状况,再说过多的话,可能会影响队伍团结)。 正是这些努力,不仅对避免重蹈覆辙意义重大,还对争取“十五”研究经费起到重要作用。之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碳纤维2个重点项目。2005年,碳纤维项目被批准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为了推进碳纤维的研究,师昌绪先生提出要集中优势力量,打破门户之别,组织国家队,研制单位控制在2—3家,建立竞争机制等措施,这些举措不仅对集中力量攻坚有积极意义,也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率,避免了“多家瓜分,各行其事”的窘境。在积极自主研发的同时,也不放弃技术引进的机会,国内引进了相当于日本东丽碳纤维T300水平的生产线(毕竟T300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东西,21世纪才引进阻碍小),对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正是师昌绪等一批老一辈科学家的极力推动,和一大批默默无闻的年轻研究人员的无私奉献,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量资金投入,以及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使中国碳纤维产业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近年来,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迅速,碳纤维产量稳步增长,具体情况如下图。 但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差距。目前,国际碳纤维市场的半壁江山被日本占据,在小丝束纤维产能上,日本企业占全球的49%,在大丝束碳纤维产能上,日本企业占全球产能的52%。 不仅产能上有差距,在产品质量和使用用途上也有差距,目前国内还无法商业化量产可以匹敌东丽T1000的产品,在用途方面,国产碳纤维主要用于自行车、高尔夫球棒和钓鱼竿等体育休闲用品,而能够用于航天航空的碳纤维产品相对较少。 国产T800可以替换东丽同类产品 所谓T300、T800、T1000等称谓,其实是日本东丽公司的碳纤维型号,只是由于东丽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所以导致其型号在媒体的报道中,无形中演化成类似于某种强度的碳纤维标杆。从中其实也能看出日本企业在碳纤维领域的行业地位。 在集成电路领域中,三星的14nm制造工艺虽然和Intel的14nm制造工艺同属于14nm,但采用三星工艺加工出来的芯片在性能、功耗等方面与Intel的相比却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国产的T800和日本东丽的T800也存在类似同属T800,但产品性能却逊色不少的情况么? 一篇由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技术人员共同署名发表的论文对国产T800碳纤维和日本东丽T800碳纤维做了非常详细的测试。 在测试中,研究人员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生产的S4800N型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碳纤维的表面形貌,并计算纤维直径。采用美国Veeco公司生产的D3000型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碳纤维表面形貌,分析表面粗糙度。采用英国Kratos公司生产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碳纤维的表面成分。采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微脱黏试验机,测试纤维与基体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采用美国Instron公司生产的5982型材料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室温干态力学性能。测试表明: 在表面物理态上,相对于东丽T800H碳纤维,国产T800碳纤维的表面较为粗糙,沿纤维轴向分布着更密集的沟槽,且沟槽的深度也较深,这种形貌特征有利于提高国产T800碳纤维与基体树脂的机械啮合作用,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T800H碳纤维和国产T800碳纤维的AFM照片) 由于国产T800碳纤维的氧碳原子比约为T800碳纤维约为31.2%,约为东丽T800H碳纤维的2倍,因此,国产T800碳纤维能够通过化学键合或分子间作用力与基体树脂形成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加上之前提到的在表面物理态上的差异,使得国产T800碳纤维与HT-280树脂能形成更好的界面黏结。 而测试也证明了这一点,东丽T800H碳纤维与HT-280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约为92MPa,国产T800碳纤维与HT-280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约为117MPa,后者较前者高约27%。 在力学性能方面,国产T800/HT-280复合材料的0°拉伸、90°拉伸、弯曲、面内剪切和层间剪切等力学性能均普遍高于东丽T800/HT-280复合材料。其中,90°拉伸强度高约25%,面内剪切强度、弯曲强度高约12%、层间剪切强度高约7%。 (T800H/HT-280复合材料和国产T800/HT-280复合材料90°拉伸试样破坏SEM照片) 一篇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博士论文也证明:国产T800碳纤维拉伸强度平均值5.63GPa(东丽T800为5.49GPa),弹性模量平均值292GPa,断裂伸长率平均值1.9%,与东丽公司T800碳纤维产品一致,表明国产碳纤维力学性能完全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且各项指标Cv值均较低,稳定性较好。国产T800碳纤维12K产品的元素成分和表面活性与东丽T800碳纤维12K产品比较一致。国产T800碳纤维整体可媲美日本东丽T800产品,完全可以取代国外同类产品加以推广应用。 结语 目前,日本是高档碳纤维材料的主要生产国,日本东丽公司的T800系列碳纤维,是唯一被美国FAA批准用于波音777关键飞行部件的碳纤维,航空工业中碳纤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施行T800系列碳纤维禁运,以阻止中国以此提高军用飞机性能以及在国际航空航天材料中获得竞争力。2013年有中国商人在美国被控告非法采购T800系列碳纤维。 必须指出的是,过去国内虽然能做出与国外媲美的产品,但在成本上往往高于国外同类产品。而据哈尔滨人民政府网站1月16日报道,天顺化工将规模化生产的T800级碳纤维的成本,控制到国际价格的三分之一,仅为350元/公斤,这实现在技术上能与国外同类产品争锋的同时,在定价上也占据主动,这对国产T800碳纤维的产业发展和商业化应用就尤为关键了。 参考资料: 《国产T800碳纤维/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界面及力学性能》,李伟东,张金栋,刘刚,钟翔屿,张代军,包建文,肇研; 《久攻难克的碳纤维技术》,李克健; 《国产 T800 碳纤维表征分析及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顾红星。 (作者微信公众号:tieliu1988)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
|
|
实用资讯 | |
T800根本不卖,连日本商人试图转手卖T800给中国,都被控告了。
183 条评论
最热
最早
最新
这家企业不是第一次忽悠了,而是个吹牛惯犯。
2013年,天顺通过龙江科技厅官网发布信息宣称实现T300级碳纤维量产,年出产T300碳纤维600吨,且产品性能稳定,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带动下游产业产值达40亿元。
而根据公开资料,T300的国内售价2010年是15万/吨,2012年降到12万/吨。也就是说即使保持2012年的市价不跌,600吨的产量也只有几千万的销售额,不足天顺自估的1/10。同年,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已经投产2000吨T700生产线。
2016年,天顺在哈尔滨政府官网公布公司T700级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项目年产量为5吨。宣称解决了国内高性能碳纤维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的关键瓶颈问题,T700生产成本可控制在每公斤200元以内,接近国际先进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当前国内成本大多在每公斤1000元—3000元不等云云。
然而,T700由于国内生产线相继投产,产能也已达万吨以上。同时由于国外巨头的压制,国内售价早已经降到120元/公斤左右,接近国内龙头企业的成本线,远低于天顺的生产成本。
这次,天顺又在哈尔滨市政府官网宣称,在年产5吨T700碳纤维的基础上开发出T800,并将自家的原料成本价与人家的成品销售价进行比较,价格完全一致却还掩耳盗铃声称只有人家的1/3。
回想到2012年《中华工商时报》报道天顺化工的文章中提到,这家企业的碳纤维项目被列入“十二五”规划,因此风投、创投纷纷上门,但该公司总经理孟凡钧对此,一如以往,坚持低调——甚至互联网上都很难见到他的碳纤维项目详情。 说实话这其中恐怕是有难言之隐吧,这里可以借用一句东北话:就没见过这么臭不要脸的!
更可悲的是,就这么个惯骗犯,几家政府官网却长期不知疲倦地充当吹鼓手到处宣扬。联想到去年春节期间的“天价鱼”事件,以及两会期间当地官员欺上瞒下,公然让省长下不来台的恶劣政治事件,当地官场这捂住的盖子下面究竟还藏了些什么奇葩事,怕是很值得期待吧
还有 2 条评论
碳纤维当初可是明星产品呐,吉化在规模化生产方面也曾走在了全国前列。沦落到现在这个样子的确可惜了,不过或许与这些年来东北地区的国企大企业病也不无关系。
还有 4 条评论
还有 3 条评论
还有 3 条评论
所以几乎肯定是在吹牛,但是前后两篇自吹自擂的宣传文都是出自哈尔滨政府官网,就不得不令人担心了。
另外,吉化有些可惜了。原本吉化与国内目前的行业龙头中复神鹰、江苏航科等几乎同时起步,但在其他几家T700、T800都已经大批量生产,开始规划T1000生产线时,还只有T300档次的中低端产品。而江苏目前的T700以上的高端碳纤维规划产能已经超过万吨,占到国内产能的80%以上,而全球碳纤维市场容量也就每年4~5万吨而已。
在由于外力打压导致全行业亏损的当下,面临转型难关的东北在这方面要打翻身仗怕是非常艰巨……
还有 3 条评论
而天顺在生产线影都没有的时候,拿自家原丝的成本价与人家成品的销售价做对比,价格差不多却没皮没脸地吹只有人家的三分之一。这是典型的话术骗术,政府官网还多次照单全收,可见某些地方为了政绩到了多么不要脸的地步
还有 2 条评论
还有 1 条评论
网上有篇台湾业内人士写的介绍碳纤维的文章(这里无法放链接,可自行搜索),爆料2010年左右的国际碳纤维市场价格(并非成本价):
T700大概1公斤17美金,T800價格約T700的3倍左右。(T1000就不是價格問題,是買不買的到的問題)
由此可算一下东丽的售价与报道里天顺化工所谓的成本价孰高孰低(说实话,以5吨的些微年产量也绝不可能将成本做到这么低)
去年国内有篇行业研究报告也印证,东丽的T700产品2006年在中国报价800元人民币/公斤。但为了打压中国竞争对手,现在例如国家电缆等涉及国家安全战略意义重大且市场潜力巨大的领域,价格压低到20美金/公斤(最低甚至到低于成本的18美金/公斤)。而国内产品因为稳定性尚有差距,售价会便宜20%(亏本销售,目前不包括三费的每公斤成本在110-120元/公斤), 导致国内碳纤维几乎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国产T800产量尚在攀升,目前主打产品是T700)
对此,行业内对竞争的残酷性是有清醒认识的。比如国内行业领头企业中复神鹰由于规模及稳定性优势,每吨成本在国内最低,但是依然每年亏损亿元。目前5000吨产能(包括T300及T400产能),但销售量只有1500吨左右。不销售不能技术进步,但是销量太多亏损幅度又难以承受,所以只能控制销量
另外,东丽现在打压的主要是国内主力生产的T700及以下产品。另外之前介绍台湾业内人士所说的碳纤维2010年国际价格T700大概1公斤17美金,T800价格约T700的3倍左右。而之前已有国内业内人士透露T800国内采购价为35万元/吨(合350元/公斤),但国内还未大规模投产,产出不敷使用。而东丽目前对中国T800采购仍采取严格限制,又何来倾销及国内价格比国外低之说
还有 2 条评论
1,文中说的事实上很清楚了,这个三分之一是国际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那么国际市场价格多少?2014年全球碳纤维产量为5.3万吨,销售额19.8亿元,粗略估算,每公斤碳纤维销售价格大致为37.3美元,也就是说人民币258元。
而日本为了打压中国的碳纤维产业,对中国进行倾销。中国的碳纤维价格基本上全球最低,也就是说中国以外的碳纤维平均价格要远远高于258元。天顺化工将T800的成本做到350元一公斤,按照文意,无非也就是说国际市场碳纤维价格在1050元人民币一公斤左右。
这个价格很离谱吗?
注意,这个350元不是中国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也不是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而是国际价格的三分之一。
2,那么这个350元究竟有没有意义?值不值得大书特书?当然值得!
看看中国碳纤维领军企业恒神股份的财报,2015年,恒神股份营业收入1.5亿元,亏损1.48亿。
http://www.wabei.cn/p/201605/1577668.html
什么意思?可以粗略这样理解,恒神股份用3亿元的成本生产出碳纤维,而只卖了1.5亿元,所以才会亏损1.5亿。也就是说恒神股份产品的销售价格基本上只是成本的一半。打个比方,目前T800的市场价是350元一公斤,那么恒神股份的生产成本就是700元。当然,这里没有计算恒神股份产能扩张,以及研发的费用,如果计算的话,实际成本应该高于700元。
再看看看黑龙江这家企业,成本为350元。
也就是说,粗略估算,天顺化工基本上把国内生产T800产品的成本下降了50%,这么算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恒神股份的财报计算的是T300,T400,T700,T800的总体销售利润,而由于高端产品东丽一定打压最狠,所以亏损一定最大。
换言之,总体亏损50%,T300,T400的亏损要小于50%,而T700,T800的亏损要大于50%。
也就是说,假设恒神股份可以达到天顺化工的碳纤维生产技术,企业将不会有50%的亏损,会基本上做到盈亏平衡,甚至赚钱。
3,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在美日碳纤维企业对中国碳纤维产业的疯狂打压状态下,中国碳纤维全球价格最低的状态下,这家天顺化工可以把成本做到与这个倾销价格相同,拥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这些年,中国碳纤维产业表面上欣欣向荣,产能不断提升。但一方面几万吨的产能大部分闲置,只有几千吨的产量。另一方面还要从外国进口万吨的碳纤维。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倒挂状态?
就是美日倾销打压的结果。这导致中国碳纤维这个行业全行业大面积亏损,只能依靠政府补贴活命,给行业发展带来严重困难。天顺化工如果崛起,将让我国企业真正在高端碳纤维领域实现盈利,结束这种倒挂。
当然,对于某些人来讲,中国或者东北搞出的好东西,高科技一概不相信或者选择性忽略。对于这样的人,讲道理等于对牛弹琴,可以当他不存在。
而天顺将自家的原料成本价与人家的成品销售价进行比较,明明如此对比价格仍旧接近,却还掩耳盗铃声称只有人家的1/3。就这样的官宣还被政府网站多次照单全收并到处大肆宣扬,只能说明有些地方为了出政绩真是无所不用了
(辛辛苦苦码字,不知小编为何老莫名其妙删贴?)
还有 2 条评论
1,文中说的事实上很清楚了,这个三分之一是国际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那么国际市场价格多少?2014年全球碳纤维产量为5.3万吨,销售额19.8亿元,粗略估算,每公斤碳纤维销售价格大致为37.3美元,也就是说人民币258元。
而日本为了打压中国的碳纤维产业,对中国进行倾销。中国的碳纤维价格基本上全球最低,也就是说中国以外的碳纤维平均价格要远远高于258元。天顺化工将T800的成本做到350元一公斤,按照文意,无非也就是说国际市场碳纤维价格在1050元人民币一公斤左右。
这个价格很离谱吗?
注意,这个350元不是中国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也不是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而是国际价格的三分之一。
2,那么这个350元究竟有没有意义?值不值得大书特书?当然值得!
看看中国碳纤维领军企业恒神股份的财报,2015年,恒神股份营业收入1.5亿元,亏损1.48亿。
http://www.wabei.cn/p/201605/1577668.html
什么意思?可以粗略这样理解,恒神股份用3亿元的成本生产出碳纤维,而只卖了1.5亿元,所以才会亏损1.5亿。也就是说恒神股份产品的销售价格基本上只是成本的一半。打个比方,目前T800的市场价是350元一公斤,那么恒神股份的生产成本就是700元。当然,这里没有计算恒神股份产能扩张,以及研发的费用,如果计算的话,实际成本应该高于700元。
再看看看黑龙江这家企业,成本为350元。
也就是说,粗略估算,天顺化工基本上把国内生产T800产品的成本下降了50%,这么算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恒神股份的财报计算的是T300,T400,T700,T800的总体销售利润,而由于高端产品东丽一定打压最狠,所以亏损一定最大。
换言之,总体亏损50%,T300,T400的亏损要小于50%,而T700,T800的亏损要大于50%。
也就是说,假设恒神股份可以达到天顺化工的碳纤维生产技术,企业将不会有50%的亏损,会基本上做到盈亏平衡,甚至赚钱。
3,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在美日碳纤维企业对中国碳纤维产业的疯狂打压状态下,中国碳纤维全球价格最低的状态下,这家天顺化工可以把成本做到与这个倾销价格相同,拥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这些年,中国碳纤维产业表面上欣欣向荣,产能不断提升。但一方面几万吨的产能大部分闲置,只有几千吨的产量。另一方面还要从外国进口万吨的碳纤维。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倒挂状态?
就是美日倾销打压的结果。这导致中国碳纤维这个行业全行业大面积亏损,只能依靠政府补贴活命,给行业发展带来严重困难。天顺化工如果崛起,将让我国企业真正在高端碳纤维领域实现盈利,结束这种倒挂。
当然,对于某些人来讲,中国或者东北搞出的好东西,高科技一概不相信或者选择性忽略。对于这样的人,讲道理等于对牛弹琴,可以当他不存在。
还有 1 条评论
网上有篇台湾业内人士写的介绍碳纤维的文章(这里无法放链接,可自行搜索),爆料2010年左右的国际碳纤维市场价格(并非成本价):
T700大概1公斤17美金,T800價格約T700的3倍左右。(T1000就不是價格問題,是買不買的到的問題)
由此可算一下东丽的售价与报道里天顺化工所谓的成本价孰高孰低(说实话,以5吨的些微年产量也绝不可能将成本做到这么低)
去年国内有篇行业研究报告也印证,东丽的T700产品2006年在中国报价800元人民币/公斤。但为了打压中国竞争对手,现在例如国家电缆等涉及国家安全战略意义重大且市场潜力巨大的领域,价格压低到20美金/公斤(最低甚至到低于成本的18美金/公斤)。而国内产品因为稳定性尚有差距,售价会便宜20%(亏本销售,目前不包括三费的每公斤成本在110-120元/公斤), 导致国内碳纤维几乎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国产T800产量尚在攀升,目前主打产品是T700)
对此,行业内对竞争的残酷性是有清醒认识的。比如国内行业领头企业中复神鹰由于规模及稳定性优势,每吨成本在国内最低,但是依然每年亏损亿元。目前5000吨产能(包括T300及T400产能),但销售量只有1500吨左右。不销售不能技术进步,但是销量太多亏损幅度又难以承受,所以只能控制销量
还有 2 条评论
还有 2 条评论
还有 1 条评论
其中在小丝束碳纤维市场上,日本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占到全球产能的49%;在大丝束碳纤维市场上,日本企业所拥有市场份额占到全球产能的52%,美国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份额占全球产能的24%,日美两国合计拥有超过全球3/4的大丝束碳纤维生产能力,处于明显的主导地位。
而2014年中国碳纤维产能(全部是小丝束碳纤维)已达15000吨左右,对碳纤维的需求也达1.06万吨,但由于受外部打压及成品稳定性的因素影响实际产量仅有3200吨。
所以,国内碳纤维产业发展任重道远,还要苦熬几年……
还有 3 条评论
而天顺在生产线影都没有的时候,拿自家原丝的成本价与人家成品的销售价做对比,价格差不多却没皮没脸地吹只有人家的三分之一。这是典型的话术骗术,政府官网还多次照单全收,可见某些地方为了政绩到了多么不要脸的地步
还有 2 条评论
技术领先者只有拼命研发更高端的技术,保持对落后者的领先优势才能获取超额利润,保持技术领先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能依靠技术垄断产品的超额利润来支持。如果和落后者打上了价格战,领先者还有资金研发更高端的技术吗?
中国有大量经过充分竞争的中低端制造业,这些企业的利润是细水长流的,有了这些利润源源不断的支持,研发出一项领先者曾经垄断的技术,就挖走了领先者一块肥美的垄断利润,虽然研发的企业可能暂时不赚钱,但通过国家的转移支付,至少能保证这样的企业能活着并持续研发活动,而失去了高额垄断利润支持的“领先者”,研发能力必然下降。长此以往,等待的只是落后者追上领先者的那一个临界点。过了临界点,一切曾经的领先者都会被无情碾压。家电行业就是最显见的例子。
还有 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