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之后记
送交者:  2016年05月08日00:16:19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楼主春过雪消 时间:2015-06-06 08:19:00
  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之后记——我们没有时间和选择余地

  1、我在第一个章节就论证了在农业社会小农经济,没有工业化因素“全国粮食平均亩产最高时也不曾高于100公斤”,而人均口粮200公斤就是饥荒的边缘。
  1949年中国人均耕地3亩,1974年人均耕地下降到2亩以下,在前30年结束时,人均耕地已仅有1.86亩。
  当年的中国竭尽全力地开荒,围湖造田,围海造田,毁林造田……依然无法遏制人均耕地的急剧下降。如果不能勒紧裤带,不惜代价地尽快工业化,1980年就必将面对“人均耕地1.86亩×100公斤/亩”这个残酷的算式,先不说能否买到粮食,没有工业化的中国能有外汇购粮吗?届时,中国将连“黑非洲”也不如:没有工业化平均亩产50公斤的黑非洲,虽然进口或受援6千万吨粮食后人均口粮也只有210公斤,虽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2年报告称:饥饿人口占该地区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有约一半儿童营养不良,每年数百万人死于食物短缺和与之相关的疾病。但是,他们还有2、30亿亩宜耕荒地可以开垦。
  工业化对中国而言,不是划算不划算的问题,而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最基本的完整重工业体系是农药化肥良种农膜的生产基础,是农业获得高产的前提,所以中国必须在人均耕地滑下深渊前达成这一目标。 
  2、“超英赶美”并非攀比,而是危机的紧迫使然。
  中国工业化时间紧迫,人口却差不多是日本的10倍,英国的20倍,所以即使在1980年工业总规模超过英、法之后,依然是“总量巨大”、“增速辉煌”与“人均不足”并存。
  就以工业的骨骼——钢来说,在人均仅300克钢连每户打把锄头也不够的基础上,“以钢为纲”钢产量前30年间增长235倍,1980年产钢3712万吨,接近德国(4384万吨),超过了法(2318万吨)英(1128万吨);增速远高于日、德、美等国的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快增速!
  但是,在以骄人的高速增长30年后,中国人均用钢量仍只有38公斤,仅有发达国家人均用钢量的1/10!所以“解放”车还得用红松板做车厢,有的地方还在用“竹筋混凝土”、“水泥船”。
  然而,要保障最简单的生存需求——吃饭穿衣(仅全国粮田以最低标准10公斤/亩就需1500万吨化肥(折纯)),要保障化肥、农药、农机、医药、纺织工业的原料、工厂建设和交通运输,10亿人口按日本50年代初的人均标准,至少还要有50万吨乙烯、50万吨化纤、800万吨硫酸、8000万吨水泥、3000亿度电……除了钢铁工业外,还要有冶金、能源、机电、机械、铁路、船舶、汽车、医药化工、合成纤维、建筑材料、基本化工原料等等……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前30年的工业建设在发展速度和总量上极为辉煌,工业规模从与比利时相当提高到了超过英法,在人均上却只是让中国达到了日本在50年代初或二战前的人均工业规模。
  因为耕地的日削月瘠,在前30年,中国就如燃狱中的囚徒,能在烈火覆顶前破壁而出就是海阔天空,否则就只能永沦绝境。
  事实上中国也只是非常幸运地在最后一刻完成了最基本的完整重工业体系,粮食亩产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40公斤。但是,人均耕地的继续下降又导致人均口粮长期只能在300~400公斤间徘徊,远低于发达国家。幸而现在已有大量工业品出口,换回的棉、油、糖等农产品数量已相当于8亿亩以上的境外耕地,这才保障了我们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
  3、仅能保障吃饭穿衣的重工业体系所需要的建设资金就已极为庞大。
  时间紧迫,国家大,人口多,目标“高”,而人均基础工业产品仅为当年“几乎夷为平地,物资限量供应”的日本人均的100、200分之一;在连化纤和合成氨技术也被“巴统”严密封锁的同时,技术人员全国数量却还不及美国一个“托拉斯”……“超英赶美”就意味着所需投入极为庞大。
  这其中不仅有包括钢铁、化肥、化纤在内的门类众多、规模庞大的基础工业建设;还有因“巴统”的封锁而被迫投入巨额资金去“重新”研发尿素合成塔、钢轧机、水压机等技术;还有基础教育、基础医疗、农技推广、农田水利等体系的建设;还有对数千年以来“皇权不下县”、宗族宗法、小农经济等等政治经济制度的摧毁、改造和新制度的建设。
  这些都只能依靠自己勒紧裤带,不惜代价地建设,不可能神赐天降。
  就这么一个仅能保障吃饭穿衣的重工业体系,其建设成本就已经让没有殖民地和外援、一穷二白的中国搜净了家中最后一个铜板……
  在此之余,还有多少钱来投资发展食品、造纸、日化等轻工业?

  4、有充裕的资金、外汇就可以平衡发展。
  1949年台湾省人口770万(同年大陆人口5.4亿),不计优惠贷款和国府运台黄金,不计其原本就好于大陆的基础(设施、教育……),美国对台经援和军援总额约为48.64亿美元(见《1949年以来美国给了台湾多少援助?》http://view.news.qq.com/zt2013/yztw/index.htm)。不计军援和贷款,美国从1950至1965年,对台经济援助共17.85亿,超过1952年台湾GDP总额。不考虑军援的资金替代作用等对经济的促进,仅用经援总额除以1949年人口计算,台湾人均受援232美元;以人口比例计算等于大陆得到1252亿美元,这个金额是欧洲马歇尔计划援助总金额的10倍,或1950年苏联GDP(约1000亿美元)的125%,或美国GDP(2930.7亿美元)的43%,或大陆GDP的5倍!
  以上数据不包括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贷款和带政治色彩的商业贷款,而这是6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援外的主要形式。如台湾在1961~1971年先后从国际开发协会、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国际银公司、美国进出口银行、欧洲银行团等获得9.5亿美元贷款。70年代“十大建设”、“十二项建设”等更为依重于国外贷款。其中仅“十大建设”就耗资2580亿新台币,折合71.7亿美元(占1971年~1977年的GDP总额近7%),其中外国贷款24.3亿美元(见《蒋经国时期台湾地区经济政策研究》)。郭焕圭、赵复三的《台湾之将来》则提到:截至1982年底,美国等西方国家给予台湾的资金计达205亿美元。
  50、60年代美援占同期台湾资本形成的34%,且美援在台湾的对外贸易中,每年弥补财务及劳务入超额约91%。从1952年到1961年,在台湾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的7.9%中,‘美援’占了6%的比重(彭付芝:《台湾政治与经济》)。而据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尼尔雅各比推算,在美国经援的作用下,台湾GDP的年增长率相当于无经援时的2倍多,人均GDP的年增长率相当于无经援时的4倍。若无经援,那么台1964年的实际GDP要延迟到1980年方可达到,而1964年的实际人均GDP须延至1995年才能达到。也就是说,美国对台援助使得台湾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其实际提前了20-30年。

  在两岸都最为困难的50、60年代,台湾的工业化启动资金是每人一两千美元外援(含贷款等),而大陆是砸锅卖铁、甚至是卖血而来的每人一两千人民币……这就是区别。
  如果真能如某些人幻想的一样,1949年后国府执政大陆,美国人就会一时脑残送来3500亿美元(按美国对台经援军援总额和1949年两岸人口比例计算)——1949年大陆GDP的14倍!再加上大量的优惠贷款(台湾未查到总额,但韩国1985年所欠外债总额达467亿美元)!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有了这笔横财,中国就肯定不需盘剥农村,不需压制消费,就可以在“轻重工业并重”的情况下,30年内建成最基本的完整重工业体系。
  但这可能吗?
  5、历史已经没有为我们留下更多的时间和选择余地。
  不同于韩、新、台等,人口少进口量少,自己规模生产反而不划算,又有充裕的外汇,所以可以选择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投资,其余进口解决。而中国即使仅从节约资金和外汇的角度出发,也必须尽可能自己规模生产而非进口。例如1953年青霉素规模生产研制成功就将青霉素从35美元一支的高价变成了0.1元人民币一支,投资成本数年内就赚了回来。再如,建设3712万吨的钢产能投资了800亿美元,而以二战后的最低钢价200美元/吨计算,这个金额能买到4亿吨钢;但是,中国前30年已累计产钢4.3亿吨,最为关键的是,这3712万吨的钢产能是属于中国自己的,其本身和上、下游产业链可以提供上千万的工作岗位。
  中国巨大的消费规模和重工业内部广泛紧密的产业关联决定了只要没有技术和政治因素的阻碍,中国经济模式绝对只能是“租不如买、买不如造”,必须拥有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在重工业体系基本建成之前,在基础工业原料生产能力满足基本需要之前,中国不可能依赖进口海量的硫酸、烧碱、钢铁、化纤等原料来生产化肥、农药、农机、布料等等,也没有外汇来建设一个悬在空中的轻工业。这种继续使用“洋火”、“洋胰子”、“洋钉”连技术含量最低的基础工业生产都不能全面占领的“工业化”注定只是空中楼阁。

  人均耕地的急剧下降,决定了中国只能勒紧裤带,不惜代价地尽快工业化,否则中国将连“黑非洲”也不如!
  而仅仅保障最简单的生存需求——吃饭穿衣,保障10亿人口达到日本50年代初的人均标准所需的基础工业产品的产能建设,就已让没有殖民地和外援的中国搜净了家中最后一个铜板……
  时间极为紧迫,资金极为窘迫,历史已经没有为我们留下更多的时间和选择余地。

  =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习近平抵达俄国参加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