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藏南:不应该被我们忽视和遗忘的地方
送交者:  2016年02月11日19:56:38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藏南:不应该被我们忽视和遗忘的地方

游拉萨大昭寺时,买了一本西藏地图册。上面盖了一个西藏自治区新华书店的销售章,也算是西藏之行的一个小小纪念。回来后翻着地图册看,这是一本地形版的分县地图册,发现有四个县比较特殊,察隅县、墨脱县、隆子县、错那县。四县南部大片地区颜色是绿色,意味着海拔很低,但是却几乎是空白,大部分地区居然没有地名,难道这些地方没有人居住?

这一大片地区只有稀疏几个地名:瓦弄、阿帕龙、格刀、里戛、尼乌木、达旺、德让宗、邦迪拉。

我把这些地名用百度一一搜索,其中原因才逐渐清晰起来。

瓦弄:是中国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东南的一个小镇,目前为印度非法侵占。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中,解放军曾于11月对瓦弄地区印军发动攻击,并夺回瓦弄地区。瓦弄地区山高林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断崖峭壁,河流交错,水流湍急,瓦弄距麦线不远。

达旺:达旺的面积有2172平方千米,达旺自古都是中国的领土。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下,达旺属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错那县,是南藏门隅地区重要的政治、宗教中心。达旺的地势为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900米,有大片的丛林和灌木。达旺镇的面积约5平方公里,达旺河在该镇的南面流过。由达旺向东南可以到达申隔宗、德让宗和邦迪拉,这里只有一条公路直通印度的边境城市——提斯浦尔。目前被印度非法占领建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该区是中国和印度边界问题有争议的一部分地区。

195122,印度军队侵入达旺,武力赶走当地的藏族官员,实行殖民统治。他们在这里推行奴化教育,语言同化,广泛使用印地语、英语和阿萨姆语等并强迫当地居民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试图将该地区永久的纳入印度版图。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时,中国军队曾光复达旺。后我军主动回撤,达旺地区重又被印军占领。目前,达旺地区仍被印度控制。近年来,印政府不断鼓励内地人向达旺地区移民。

当地主要居民为门巴族,他们世代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这是他们的家园。门巴族在文化、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上深受藏族的影响,同时又保留了自身民族的特点。达旺的乌金岭乃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出生地,因此它对很多藏族群众来说具有一种宗教圣地的意味。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树立的达旺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德让宗:中国西藏藏重镇,位于达旺南部,中国与不丹边境。西藏山南地区“麦克马洪线”南,中国固有领土,在西藏门隅南部。现为印度非法占领。这里夏季炎热潮湿,蚊蚋丛生;冬季无霜冰,最低气温在10℃左右,属山地热带和亚热带气候。1962年的战争,中国从东西两个方向出击,东线只打到麦克马洪线南侧,并且也不是全线越过麦克马洪线,战场主要在德让宗这一带。德让宗战斗中,牺牲了一个副教导员(副营级),这是中国军队在整个中印边界反击战中阵亡的最高级别的军官。

邦迪拉:位于所谓的“阿鲁那恰尔邦”,也就是藏南地区,属于中国领土。这里为西卡门区的政府机构,地处海拔2530米的高度。在这里,可以眺望喜马拉雅山及其白雪皑皑的群峰宏伟壮丽的全景。此地也有许多被称作“戈姆帕”的佛寺。这里的一个工艺品中心生产图案丰富、极其精美的地毯和面具。

门隅地区:西藏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位于山南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东南。藏文史籍《红史》记载,早在松赞干布时代,“南自珞与门……均置于吐蕃统治之下”。吐蕃王朝的疆界就包括门隅地区,门巴族即是吐蕃王朝的属民。13世纪,错那以南的门隅作为西藏的一部分纳入中国版图。17世纪,藏传佛教格鲁派兴起,五世达赖喇嘛在门隅设立宗康(宗本衙门),开始了政教合一的统治。此后,西藏地方政府陆续按照西藏的行政区划制度,把门隅地区划分为32个“错”或“定”(相当于区一级政权)。19世纪,清朝和西藏地方政府在门隅首府达旺建立了全区性行政委员会和“达旺细哲”及非常设行政会议“达旺住哲”,负责处理重大的行政、宗教、边境事务。西藏地方政府每年派专人到门隅地区征收征购大米,并专管盐米等经济贸易。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势力不断侵犯中国西南边疆。1914年英国在西姆拉会议期间,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企图将门隅、珞瑜地区和察隅等9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1944年英帝国主义武装入侵达旺地区,门巴族、藏族人民共同起来反对,达旺住哲多次向英帝国主义提出抗议,达旺的僧侣、群众在英军营前示威。

藏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有的主权领土。中印边界东段印度以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占领区。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包括了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及郎县、米林两县少许国土。该地区被“麦克马洪线”所切割,藏南印占区面积约为67000平方公里,占整个伪“阿鲁纳恰尔邦”面积的80%(伪阿邦面积83743平方公里)。19131914年,由英国策划、在印度西姆拉召开的中、英、藏三方代表参加的“西姆拉会议”上,英国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英国人亨利-麦克马洪背着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威胁利诱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的代表夏扎,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将英印单方面划定的所谓“印藏分界线”插入到换文地图中,私自签订了“西姆拉条约”,同时炮制了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此线把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英属印度,依此线划定后的英属印度东北边界,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山地平原交接处(即传统习惯线)向北推进到了喜马拉雅山山脊(甚至以北),将中国西藏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管理权的地区向北压缩了一百多公里。参会的中国政府代表因中央政府的反对而拒绝在条约上正式签字,会议破裂,非法的“西姆拉条约”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后中国政府又多次发表声明,不承认“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1948年,趁中国忙于内战无暇顾及边疆,刚独立的印度开始派军队进入门隅地区,195122日,印度军队占领门隅的中心城市达旺,武力将西藏当局派到当地的行政人员驱逐。1954年,印度政府在该地区建立伪“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政官方地图,将中国拒绝承认的“麦克马洪线”由原来的“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改标为“已定界”。到1960年,印军完全控制了麦线以南属于中国西藏的门隅-珞渝-下察隅地区。在196210月—11月的中印边境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速胜,收复包括达旺、邦迪拉、梅楚卡、瓦弄等重要城镇在内的藏南大部分区域,进逼至传统习惯线附近。后出于多种原因,中国军队又主动后撤至麦克马洪线以内。1964年,印军重新占领该地区,重新在“麦线”附近与中国军队形成对峙。1972年,印度将该“东北边境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72月,印度宣称建立“阿鲁纳恰尔邦”。中方多次严正声明,不承认非法的“麦线”和“阿邦”,并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线设点的军事人员。

在藏南地区,有我国两个少数民族:门巴族和珞巴族。20101月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强调“要认真做好扶持门巴、珞巴等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

门巴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共有50000人,在我国控制区仅有7475人,其余的生活在印控区。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县和错那县,林芝、察隅等县亦有分布。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琬。有自己的语言。“门巴”,原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住在门隅的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定名为门巴族。门巴族聚居区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门隅地区,门隅地区北高南低,高处海拔可达3600米,低处只有100多米左右。峰峦重叠,原始森林茂密。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在林芝、墨脱一带急转南下,形成肥沃的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四季常青,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江南”。门隅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洛渝以西。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这里,山峦绵亘,河流湍急,景色秀丽,物产丰富。门巴族人民和藏族人民长期友好往来,互通婚姻,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藏历元旦是门巴族最重要的节日。每年7月,都要庆祝本民族的望果节。 门隅是门巴族的发祥地。门隅意为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平原区,又称“白隅吉姆邦”,其含义是隐藏着的一块美丽的处女地。门隅举世闻名,与这里转世过一位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达赖六世(16831706)分不开。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加措是门巴族,他留下的不朽诗集,《仓央嘉措情歌集》在海内外享有盛名。藏文手抄本早就不胫而走,20世纪30年代已有藏、汉、英三种文字对照本传世。至今,门巴族地区仍流传着许多关于仓央加措的神奇传说。门巴族生活的地方,有十分丰富的竹木资源,他们特别擅长竹篾藤条的编织工艺。竹方盒、竹斗笠、藤背篓、竹筐等制品坚固耐用,工艺精美。特别是他们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木碗,别具一格,夺目生辉,在西藏乃至国外享有盛誉。

西藏东南部的米林县有一条南伊沟,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环抱着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成群的牛羊在山坡河谷间觅食,春季桃花盛开,秋来果实满枝。这里就是珞巴族在我国最大的聚居地——西藏林芝地区南伊珞巴民族乡。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有2312人。(实际上,还有超过60万或说30万珞巴族人生活在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印占区。因此,珞巴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的说法并不准确。)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之间的珞渝地区,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最为集中。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主要有“博嘎尔”、“宁波”、“邦波”、“德根”、“阿迪”、“塔金”等。“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本民族意愿,正式定名为珞巴族。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地方言差异较大,少数人通晓藏语和藏文。珞巴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保留着刻木结绳记数记事的原始方法。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交通十分不便。架栈桥、过独木、爬“天梯”、飞溜索、穿藤网,是珞巴族的交通绝技。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刀耕火种兼营狩猎,大型猎物平均分配的古老习俗,至今还在沿袭。珞巴族和藏族之间,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根据珞巴族民间传说,珞巴族和藏族最早是同胞兄弟。藏族的祖先名叫阿巴达洛是老大,珞巴族的祖先名叫阿巴达尼是老二。据说南伊山沟从前有一个扎哥尼寺庙,里面有一幅壁画,就是描写这个生动故事的,老大有文化,懂的事情多,占的地方大,他的后代就成为藏族;老二喜欢在山林里活动,没有一定的居址,头戴熊皮帽,耳吊竹环,背上披一件蓑衣,左肩背着箭筒,右肩背着弓箭,腰佩大刀、小刀,怀中装有火镰、针线筒,脖子上挂着很多珠串,其装束模样和现代的珞巴男子很相像,他们没有固定的妻子和家庭,到处流动迁徙,这就是珞巴族的祖先。这个传说,虽然不能确定它的年代,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但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珞巴族和藏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在另一部分珞巴族中间,还流传着有兄弟三人共同生活团结在一个大家庭中的故事。这兄弟三人,互相帮助,同大自然作斗争。他们的子孙后代就是今天的汉、藏、珞巴3个民族,这些民间传说,反映了珞巴族人民的心愿,说明他们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亲密不可缺少的成员。珞巴族聚居的珞瑜地区,风光绮丽,资源丰厚、物产富饶,很早就被珞巴族远古先民所开拓、利用;珞巴族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这块东起察隅西到门隅的广大地区仍为印军所占,印方将之称为“北部特区”。

美丽的“藏南”在东经92度至97度之间的约9万多平方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地形复杂,海拔从5000m150m。是一块面积巨大得相当于浙江省而又富饶的地域风水宝地。西藏的“江南”之称!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雨量大,终年温暖湿润,水热条件优越。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位于该地区墨脱县南部边境的巴昔卡镇平均年降水量高达4500mm,是中国陆地上降雨量最多的地方之一,曾长期被中国大陆官方教科书中称作“中国雨都”。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土壤肥沃。水力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河流有雅鲁藏布江、卡门河、西巴霞曲(苏班西里河)、丹巴曲、察隅河等,是中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即位于该地区。藏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中国三大林区之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大家去西藏旅游,可以看见地图上标记的中国藏南土地上还有一些不熟悉的地名,但是经过藏南的错那和林芝等居民点,再往南,(比如达旺)就会有一些衣衫褴褛的印度边防军过来阻止你继续前进,这就意味着,你已经越过了麦克马洪线!而你可以看到,前面是完全不同于荒凉的西藏高原的地域,那里地势大为降低,土地肥沃,森林密布,河谷平原众多,从西藏高原上有无数的河流奔腾而下,一直流入孟加拉和印度洋,而且生态环境几乎没有破坏……

那里,就是相当于3个台湾省的肥沃中国土地,一直被人们忽视和遗忘的地方……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老兵回顾--34年前对越反击战歼灭346师的
2015: 继续唱红打黑,薄哥秦城欣慰。
2014: 灵魂,生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