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搞了类似通讯系统,但美国政府一分钱不投,因为经评估通讯速度太慢, 很容易被干扰。现实结果是潘自己说白天太阳光强点量子通讯都会被干扰,那么人家需要干扰时, 往你的卫星上照比阳光强千万倍的激光,那系统还如何工作?别人不需破你的密码, 只需干扰你的通讯,一样达到目的。
升空数月内,“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已完成了世界首次星地量子通信实验。不过,要真正实现实用化的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仅靠单颗“墨子号”还不够,科学家们还要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解决“墨子号”怕光问题、构建卫星星座网络,扩展通信时间等。。 “墨子号”十分“怕光”,目前的量子通信实验,都是在晴朗的夜晚中完成的。中科大副研究员廖胜凯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设计“墨子号”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了“墨子号”无法白天工作。现在,“墨子号”大约有68%的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一半的时间能够工作。而轨道越高的卫星如在地球同步轨道的通信卫星,能“躲”在地球阴影里的时间不到1%。 那么,“墨子号”到底为什么“怕光”呢?这是因为,白天阳光造成的噪声,比夜晚要高5个数量级。而基于量子不可克隆原理,量子通信信号无法像普通的通信信号一样放大。因而,保持足够高的信噪比,是白天量子通信要攻克的核心问题,廖胜凯介绍道。 另一方面,在星地这样的远距离中,通信链路损耗较大,典型值大于40dB(dB是描述损耗倍数的单位,40dB和20bB差了两个数量级)。此前的白天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最多只能在链路损耗约为20dB的状态下成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