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黑木崖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央行货币“呼之欲出” ,替代对象是现钞
送交者:  2019年08月11日19:00:30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央行货币“呼之欲出” ,替代对象是现钞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用于小额零售业务场景,将在双层运营体系安排下,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替代流通中的现金(M0),而不是M1、M2,不会引发金融脱媒。

2019年8月10日,黑龙江伊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举行的论坛上发言。图片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记者 | 陈鹏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周六表示,经过5年的研发,央行数字货币(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现在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穆长春在10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说,央行数字货币依然是具有无限法偿特性的货币。与比特币、Libra等虚拟货币不同,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用于小额零售业务场景,将在双层运营体系安排下,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替代的对象是M0(现钞),而不是M1、M2,不会引发金融脱媒。

双层运营体系是指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M1是M0+活期存款;M2是M1+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穆长春表示,之所以采取双层运营体系,而非由人民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的单层运营体系,主要是考虑到,采用单层运营架构,意味着央行要独自面对所有公众,这会给央行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也会导致金融脱媒。

他解释称,央行数字货币和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相比,前者在央行信用背书情况下,竞争力优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会对商业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投放能力,增加商业银行对同业市场的依赖。相比之下,双层运营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商业机构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创新,竞争选优,避免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有助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

穆长春说,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来看,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央行的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另外,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现有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不会对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形成竞争。

“由于不影响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不会强化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这样就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穆长春说。此外,如果需要的话,央行数字货币还可以为央行实施负利率提供条件。

他强调,在双层运营体系下,由于央行数字货币仍然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同时为了保证并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不改变原有货币政策传导方式,央行数字货币一定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对于外界关注的,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会采用区块链技术的问题,穆长春说,央行从来没有预设过技术路线,并不一定是区块链,任何技术路线都是可以的,可以称为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

穆长春说,无论是采取区块链还是集中账户体系,电子支付或移动货币,任何一种技术路线,央行都可以适应,要求就是要符合央行设定的门槛,比如针对小额零售高频的场景,央行数字货币必须具有高扩展性和高并发性。

“因为是针对零售,至少要满足高并发需求,至少达到30万笔/秒。如果你只能达到Libra的标准,只能国际汇兑。像比特币一样做一笔交易需要等40分钟,那整个超市门口都要排大队了。”他说。

穆长春还指出,虽然Libra也是用所谓的100%的储备资产抵押,但是它并没有把自己限定于M0,这就可能出现Libra进入信贷市场而产生货币派生和货币乘数的情形,进而出现货币超发问题。

相比之下,央行数字货币是对M0的替代,对于现钞不计付利息,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对现有的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冲击。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8: 中日合邦:戊戌变法中的一段疯狂往事|短
2018: 中国杭州公司全球首发7纳米芯片 ,中国芯
2017: 如果美国和韩国先攻击,中国将保卫朝鲜
2017: 美国的新挑战:中国年轻人不再崇洋
2016: 中华以外的三大古文明至少有两个需要全
2016: 历史上无数文人质疑有无孙武这个人,孙
2015: 也谈中国文化的“巫术化”问题(原始)
2015: 专家:中国向朝提供核保护不现实 中朝不
2014: 台湾人讨论:为什么美国在韩越战会失败
2014: 大家有无兴趣看英女首相见了邓小平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