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5月14日电】战前战中作为开拓团前往中国东北地区和桦太并被留在当地、从上世纪70年代起全面回国的遗华日侨年事渐高。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称,平均年龄超过75岁。越来越多护理设施为因语言障碍而孤立的回国者提供支援,但地方上也有经营陷入困境的情况。要求扩充支援的呼声高涨,认为应该对这些被国家政策摆布的人群所遭受的苦难进行补偿。

  “听不懂话。感觉被欺负了。”遗华日侨木村和子(78岁、家住埼玉县所泽市)去年6月在因骨折而入住的护理设施内试图自杀。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她无法与其他入住者熟悉起来,也无法融入以日语为中心的集体生活。

  所幸身体恢复得较快,开始在家中接受遗华日侨第二代女性等担任护工的护理设施“虹”的上门护理后,木村又回到了原来健谈的状态。在可以愉快地聊起自己在中国的回忆、并用熟悉的语言提出细节要求的环境里,木村露出了笑容,称“好像多了女儿”。

  木村生于青森县的父母当年作为开拓团成员前往中国,在当地生下了木村。战争结束后她成为中国人家庭的养女,在当地结婚后于1988年实现了永久回到日本。在护理设施“虹”担任护工的遗华日侨第二代上条真理子(39岁)称:“回国者一直面临在中国被称为日本人、在日本被称为中国人的痛苦。希望他们老后过上安稳的生活。”

  厚劳省2015年度调查显示,遗华日侨约9成年龄超过70岁。据称,包括家人在内永久回国人数截至2018年4月底约有2万人。

  受需要护理者增加的影响,在回国者较多的东京都板桥区和横滨市泉区等地专业设施相继开业。运营“虹”的NPO也力争新建提供日间服务的设施。

  另一方面,在回国者较为分散的地方,经营形势严峻的设施不在少数。

  在派出多个开拓团的长野县饭田市,2005年开业并接待回国者约20人的“交流街道你好”是专业设施中的先驱。最近因用户年事渐高和与其他设施的竞争导致使用人数不满规定数的状况持续,但也有家人去世后过着独居生活的回国者,此处成为他们重要的交流场所。

  该设施所长樋口显勇表示:“小规模设施由有志者勉强维持经营。回国者被孤立的情况恐将越发严重,希望国家能积极考虑对护理设施的支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