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黑木崖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巨人的对决:日德兰海战中的英德主力舰对比
送交者:  2018年03月08日17:34:20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2016年是日德兰大海战的100周年。100多年前的1916年5月31日下午,一场规模宏大的海战在遥远的北海上爆发,并以“日德兰海战”或“斯卡克拉格海战”的名称,成为人类海军史上最耀眼的篇章之一,也成为大舰巨炮时代最典型的代表。

  最终,德国公海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而英国皇家海军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最终胜利。

  英德主力舰对比

  此战中,双方都有若干主力舰因各种原因未能出战。英国大舰队方面,“皇权”号战列舰于5 月25 日刚刚加入大舰队,还不适合立即参战。隶属第5 战列舰中队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和隶属第4 战列舰中队“印度皇帝”号(Emperor ofIndia,“铁公爵”级) 战列舰正在入坞修理。从战斗力上来看,这三艘战列舰的缺阵对大舰队的影响较大。另外著名的“无畏”号(Dreadnought,“无畏” 级)战列舰则正在进行改装,预计改装完成后加入作为大舰队预备队的第3战列舰中队, 因此也错过了日德兰海战。隶属第2 战巡中队的“澳大利亚”号(Australia,“不倦”级)战巡则因4 月22 日与“新西兰”号发生碰撞正在维修,也无缘参战斗。

  德国公海舰队方面,装备380 毫米主炮、隶属第3 中队的“巴伐利亚”号(“巴伐利亚” 级)新锐战列舰于3 月19 日刚刚服役,当时仍在波罗的海进行适航,仅在德国本土受到直接攻击时可用于作战。装备305毫米主炮, 隶属第3 中队的“阿尔伯特国王”号(K?nig Albert,皇帝级)战列舰因冷凝器故障未能出战。此外,“普鲁士”号前无畏舰(Preussen, “布伦瑞克”级)则在松德海峡担任警戒波罗的海入口的任务。

  双方战列舰主要性能:

  在装甲防护方面,所有德制主力舰和部分英制主力舰的装甲带下缘厚度均较薄, 其主装甲带之前和之后部分装甲也较薄。德制主力舰除“巴伐利亚”级该部分装甲的厚度可达200毫米之外,“国王”级和“皇帝级”该部分最大厚度为180 毫米,“赫尔戈兰”级和“拿骚”级为80 毫米,战巡则为100 ~ 120 毫米。英制主力舰该部分装甲厚度通常为4 ~ 6 英寸(101.6 ~ 152.4 毫米),但部分舰只则不超过2.5 英寸(63.5 毫米), 如“圣文森特”级仅为2 英寸(50.8 毫米), “不倦”级、“海王星”级、“巨人”为2.5 英寸(63.5 毫米),“无敌”级Y 炮塔之后位置更是没有设置任何装甲。由于实际排水量超出设计排水量,“伊丽莎白女王”级的主装甲带13 英寸(330.2 毫米)厚部分仅延伸至水线以上6 英寸(152.4 毫米)处,更高位置的装甲厚度则逐渐减少,其上缘位于水线以上5 英尺(1.52 米)处,厚度为6 英寸(152.4 毫米)。由于同样原因,“皇权”级的13 英寸(330 毫米)装甲带仅延伸至水线以上3.75 英尺(1.14 米)处。相较而言,德方“国王” 级的350 毫米装甲带一直延伸至水线以上1.2 米处,“塞德利兹”号的300 毫米装甲带则一直延伸至水线以上450 毫米处;后者更高位置的装甲厚度逐渐变薄,其上缘位于水线以上2.5 米处,厚度为150 毫米。

  公海舰队 “国王”号战列舰,右舷视角

  双方大部分舰只的装甲甲板在船舯附近的厚度均在25 ~ 50 毫米左右,上部防护甲板的厚度则在19 ~ 50 毫米之间,但在重点部位则会强化加厚。大部分舰只的装甲甲板在舰只两端部分较厚,尤其是转向机构上方部分。不过在“拿骚”级、“东弗里斯兰” 级以及德制前无畏上,装甲甲板最厚部分位于船舯部位的倾斜部分,其厚度在58 ~ 75 毫米之间。英方“无敌”号和“不倦”号则没有设计连续的上部防护甲板。

  双方的150 毫米或152 毫米副炮均设在上甲板炮列甲板高度,并设有装甲保护,其厚度在150 ~ 170 毫米之间。英制主力舰上的4 英寸(101.6 毫米)副炮则设在更高的甲板上,通常无防护。

  大舰队 “英王乔治五世”号线图,1913 年

  总体而言,德制主力舰拥有更好的装甲防护,而英制主力舰则拥有口径更大的主炮。双方的战列舰单舰实力相当,但公海舰队的战巡更为出色;值得注意的是英制穿甲弹质量较差,发射药也不如德制产品安全;这两点将对海战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实际上英制穿甲弹的质量问题在多格尔沙洲之战中就已经凸显,但这一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

  此外,德制主力舰还拥有较强的水下防护能力,其水下防护体系的设计得益于战前的一系列实验。除“拿骚”级之外,其他所有德制主力舰从艏炮塔基座延伸至艉炮塔基座,均设有厚度为25 ~ 50 毫米的纵向防鱼雷舱壁。反观英制主力舰,仅“伊丽莎白女王” 级和“皇权”级设有类似的舱壁,③但战前并未进行大量实验以确定水下防护体系(参见附录1)。“爱尔兰”号、“海王星”号以及“圣文森特”级、“柏勒罗丰”级,从艏炮塔基座延伸至艉炮塔基座均设有厚度为一两英寸(25.4 ~ 50.8 毫米)的纵向舱壁,且除“爱尔兰”号外,其他各舰上在舷侧炮塔位置的舱壁,厚度均增至3 英寸(76.2 毫米),但该舱壁在艏炮塔和艉炮塔附近的位置过于靠内,因此只能被认为是药库防护体系的一部分。其他英制主力舰均设有厚度为1 ~ 3 英寸(25.4 ~ 76.2 毫米)不等的非连续舱壁, 作为药库防护体系的一部分。在“铁公爵” 级和“英王乔治五世”级上,类似舱壁还用于为中部引擎舱提供防护,但舷侧引擎舱则没有得到类似的防护。双方水下防护水平的差距在此前的战斗中就已经凸显。1916 年4 月24 日“塞德利兹”号撞上一枚装药为300 磅(136 千克)湿火棉的英制水雷;而“戈本”号战列巡洋舰(Goeben)号在名义上转隶土耳其海军之后,于1914 年12 月26 日在两分钟内连续撞上两枚装药为220 磅(99.8 千克)TNT 炸药的俄制水雷。两个战例中,两舰均是重要部位中雷,“塞德利兹”号中雷位置为右舷舷侧鱼雷发射管后方,“戈本” 号分别为右舷司令塔下方位置和左舷舷侧炮塔前方,但两舰均未被重创。反观皇家海军方面,1914 年10 月27 日,“鲁莽”号战列舰(Audacious,“英王乔治五世”级)在仅仅撞上了一枚装药为180 磅(81.6 千克)湿火棉的水雷之后【中弹位置为后引擎舱舱壁前方5~10 英尺(1.5~3 米)处】,便于12 小时内倾覆。尽管该舰当时的水密性和损管水平都较差,但理论上,类似威力的水雷本不可能造成一艘战列舰沉没。

  此外,德制主力舰装甲甲板以下部分划分更细,损管和排水系统设置也更完整。通常而言,较高的定倾中心高度意味着更好的稳定性,但同时也意味着船只的舒适性较差。德制主力舰的定倾中心高度通常在2.1 ~ 3.05 米之间,而英制主力舰的这一指标则通常为1.52 ~ 1.83 米,最高则为约2.1米。但“无敌” 级、“不倦”级 、“阿金库特”号和“皇权” 级的定倾中心高度则仅为1.22 米左右,其中“皇权”级在排水量为28000 吨的条件下其定倾中心高度更是低至0.85 米。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德制主力舰使用的锅炉技术更为先进,因此功重比更高,引擎舱设计也更为紧凑。这一优势进而体现在所需的装甲和空间上,使得在相同排水量条件下,德制战巡的战斗力要明显优于英制战巡,类似的锅炉皇家海军直到“胡德”级才开始使用。

  不过另一方面,除“伊丽莎白女王”级和“皇权”级仅以重油为燃料外,其他英制主力舰均采用油煤混烧设计。反观德制主力舰,除“国王”级和“德芙林格”级的4 个锅炉中有3 个以重油作为燃料外,其他舰只均以煤为主要燃料,仅配有少量煤焦油。而恰恰是全燃油设计,使得“伊丽莎白女王” 级在设计指标上远超同时代战舰,虽然其实际表现并未如设计指标那般惊人。

  本文摘自《巨人的对决:日德兰海战中的主力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该来的最终还是要来,最近四件意味深长
2017: 苏-27对战米格-29:
2016: 吓我啦,昨天:
2016: 美遭包围航母舰长对解放军行动钦佩
2015: 转自北美女人:七十年過去了,有幾個中
2015: 与其嘲笑印度,更应该警惕印度 zt
2014: BBC: 马航班机失踪十几小时 信息依然混
2014: 越南南部发现马航失联客机信号
2013: 港媒称中国东风21D导弹已少量部署 瞄准
2013: 八一厂申请将长津湖之战搬上银幕 冯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