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黑木崖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后沙月光:布热津斯基,一位被误读的“大师”(
送交者:  2017年06月02日21:06:14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前几天布热津斯基去世后,掀起了一股大师热,无论赞美还是批判,都认为他是一位国际战略大师或地缘政治大师。


这年头大师的确不多了,但死后成大师的却大有人在。


人死为大,为尊者讳是中国的传统,但一些媒体对布热津斯基的吹捧显然跑偏了,跟上了美联社和《纽约时报》的节奏。


说他是大师我不反对,但他不是什么国际战略大师,这顶帽子送给基辛格博士更加合适。


地缘政治概念是英国学者麦金德在1919年凄风冷雨中的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一场演讲中提出,理论上也已经很成熟。


布热津斯基被美国媒体捧得很高,使他享有声誉是他的著作《大棋局》〈大败局〉等。


用一句老话来形容布热津斯基,就是: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布热津斯基在身处权力颠峰时,却把卡特总统的外交政策搞得一塌糊涂。这四年已经完全能说明他的实际能力,并且再也没有被其它总统赋于过实际职权,成了被咨询者。


他跟基辛格不是瑜亮之争,他们发挥的作用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布热津斯基在七十年代末期能名声大噪,主要是因为他遇上了美国最弱的总统之一:吉米.卡特。


基辛格并非如此,他与尼克松合作是强强联合,注重实效,既是政策制定者,也是执行者。


准确的说,布热津斯基是一名“反共大师”“意识形态建构大师”,这是他最突出的贡献,媒体评价他的时候,忽视这一点,显然是有难以言说的理由。


布热津斯基的人生颠峰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生于波兰贵族家庭,10岁去了加拿大,1958年归化为美国人,这时他已经30岁。


属于学院派(哈佛哲学博士),60年代开始以半职业身份进入美国政府机构但任一些顾问职务。


他是公认的“共产主义研究专家”,说白了就是反共理论家。


1977年卡特上台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扶摇直上,成了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进入白宫核心圈。


要说他,必须先说卡特总统,要说卡特又得先说福特总统。否则对布热津斯基的评论就会流于空洞,没有立体感,不真实。


福特一直被反对派视为不合法总统,因为他是接替因水门事件辞职的尼克松上台,外交上也被保守攻击,说他对苏联过于顺从。


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作为国务卿的基辛格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他向莫斯科施加压力,让勃列日涅夫尽早访美;一方面协调白宫内部运作。


1975年11月,福特突然对内阁进行清洗,免去了威廉.科尔比的CIA局长职务,施莱辛格国防部长职务。


从北京调来了乔治.布什接掌CIA。


任命白宫办公厅主任拉姆斯菲尔德为国防部长。


把基辛格另一项要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职交给斯考克罗夫特。


将副总统洛克菲勒从下届大选搭挡名单中剔除,以缓和右翼攻击。


但改组非但没有平息美国内部争执,反而变得更加激烈,苏联也感到失望,基辛格却失去了每天会见总统的机会。


后沙(微信号:后沙)认为福特其实是在为1976年大选布局,他必须营造一种对苏强硬姿态。在堪萨斯共和党代表大会上,福特以1187票击败1070票的里根,以微弱优势成为下届总统共和党候选人。


民主党这边推出了佐治亚州州长吉米.卡特。卡特弱点非常明显:


一,没有中央工作经验,


二,地方政绩平平,


三,缺乏知名度。


但优点也非常明显:


一,干净,与华尔街权贵集团没有直接瓜葛。


二,老实,是个虔诚的洗礼派教徒。


三,亲民。


大选前几个月时,福特还认为自己稳操胜券,当时民调两人相差甚多。但卡特团队憋了个大招令他名声大噪。


卡特主动接受了色情杂志《花花公子》的采访,说自己有生理欲望。这一下美国媒体就爆掉了,天天传卡特的流言,争议非常大,福特这边说什么政策,前景,反而民众没兴趣听了。


卡特顺利在美国政治地平线上立起了一个崭新而平凡的形像。


卡特在竞选纲领上采取模糊战术,只说老百姓渴望听到的东西,跟福特这种天生的权贵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在反苏反共宣传方面,布热津斯基起到了重要作用,凡是美国大选总得树立一个敌人,苏联就是永远的大反派,现在是中国。


从本质上来说,福特,卡特背后都有利益集团在运作,以洛克菲勒家族来说,无论是谁当选,他都稳赢。


基辛格的后台老板是副总统纳尔逊.洛克菲勒。


布热津斯基的后台老板是银行大亨戴维.洛克菲勒。


不管谁上台,洛克菲勒家族都有自己的人在影响总统决策。


最终卡特是以4080万票对3900万票击败福特,当选美国总统。


没有这一场胜利,就没有布热津斯基的登场亮相。卡特内阁核心班子为:


布热津斯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特纳海军上将(CIA局长)


施莱辛格(能源部长)


国务卿万斯


首席军备谈判代表沃恩克


财长布卢门撒尔


卫生福利部长卡利法诺。


黑红两派是对立的。


美国政治内斗本文不述,主要是写布热津斯基,正是他跟万斯之间的死掐,把整个美国外交政策搞成一团乱麻,而卡特本人则是个“人权表”。


基辛格插布热津斯基一刀


基辛格当时位高权重,谈不上跟布热津斯基有什么矛盾,但是在他离任前,还是狠插了布热津斯基一刀。


卡特当选前曾问过基老:如果由他来推荐一名国务卿,他会选谁?


基老说:不推荐,但反对让布热津斯基出任国务卿,最好连总统安全助理也不要给他。


基老认为布热津斯基教授过于感情用事,没有长远冷静的外交观点,格局不高……


卡特没有完全听取老干部的建议,还是将布热津斯基纳入了核心班子中(背后有另外推手)。


卡特的国务卿首选是老将腊斯克,腊斯克是可口可乐总裁奥斯汀(跟卡特是佐治亚乡党)最推崇的人物。但腊斯克谢绝了邀请,不愿出山,宁可教书。后沙(微信号:后沙)认为这位老同志还是清醒的。


次选本是布热津斯基,但卡特除了基老的插刀影响之外,自己也不喜欢布热津斯基爱出风头的虚荣个性,便把他安排在核心幕僚位置更合适。


苏联对布热津斯基非常关注,克格勃马上调出了他的资料:


一,爱炫耀,夸夸其谈。


二,臭名昭著的反共份子。


三,他儿子娶了捷克斯洛代克总统贝奈斯的侄女


四,老婆是个性格古怪的雕塑家。


……


三和四网上没有吧,嘿嘿!


另外苏联还要当面了解这个人,这样,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就必须面对面去跟布热津斯基谈一谈。


戴维.洛克菲勒在大选后不久,在家里举行了一个金融界晚宴,布热津斯基和多勃雷宁都应邀出席。


大使一直想试探出卡特跟福特的对苏政策有何不同?但布热津斯基就一直滔滔不绝的谈战略谈多边关系这些虚的东西,最后还是被洛克菲勒打断后才停止。


白宫内斗


1977年1月4日,多勃雷宁与新国务卿万斯进行礼节性会谈,在场只有基辛格,其实就是工作交接的一部份。


万斯在人权话题上与大使出现了争论,基辛格当场打断了他们的对话,敦促万斯不要在人权上刺激苏联,人权不能与所有话题挂钩。


1月20日,卡特举行总统就职仪式。


1月22日,卡特接见各国使节代表,苏联大使向他转达了勃列涅日列夫的建立个人友谊期望。


1月24日,多勃雷宁会见布热津斯基,进一步了解这个人,布热津斯基感情丰富,意识形态浓厚,绝顶聪明。喜欢玩概念,不考虑现实问题,缺乏复杂局面谈判能力,不了解美苏关系细节,甚至没有去过莫斯科。


对中国态度积极,在对中国打交道时,会显示出工作热情,不善于在逆境下讨论问题,当时中美关系比较顺利。


如果以周恩来为标杆,基辛格是个不错的对手,有实际谈判能力,能过过招。布热津斯基肯定很难跟周恩来过招,他只会打顺风球。不过他也没这个机会。


2月1日,卡特在白宫办公室接见多勃雷宁,除核裁军之外,卡特提出了人权问题,就是索尔仁尼琴和萨哈罗夫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异见人士受到的“迫害”。


多勃雷宁大使提醒卡特不要“为难”苏联,言下之意就是说苏联都没给你这个新总统下马威,你还要来这套?


万斯主动插话缓和了气氛,而布热津斯基则沉默,卡特便放弃了这个话题。


布热津斯基和万斯国务卿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一位是学院派教授,一位是律师出身的务实派。


布热津斯基注重竞争,万斯强调合作。后沙(微信号:后沙)认为两人成了拔河之势,谁都想把绳子拉到自己这一边。


当时驻华盛顿的各国使节,包括英法德日都在密切注视这场较量,整个美国外交政策也出现了摇摆不定的局面。


苏联在对美国政策捉摸不定情况下,采取了以硬对硬的手段。人权成了争执焦点,对布热津斯基来说,人权问题是“绝妙的良机,可使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处于守势。”


如果我们去看80年代初布热津斯基言论,当时是美国怕被苏联颠覆,被颜色革命。布热津斯基就是一个意识形态构建大师,他并不擅长战略。


3月28日,万斯访问莫斯科,他所提出的核裁军两个方案被苏联直接拒绝,卡特感到愤怒。万斯临行前想提出一个折中方案,不想让莫斯科之行一无所获,但被布热津斯基的电报否决。


不到三个月时间,因为布热津斯基的意识形态至上原则,美苏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第二阶段核裁军谈判基础被大大动摇。


4月13日,多勃雷宁大使会见布热津斯基,布热津斯基要苏联解释为什么要拒绝美国方案?


多勃雷宁反问,苏美关系未来最重要的是什么?


布热津斯基回答:是分歧!


这就成僵局了,欧洲盟友们却坐不住,当时生活乐无边的西欧各国,一听美苏要重开核竞赛,个个心神不定,呼吁美苏冷静,寻求共同利益,淡化分歧。


这时候卡特总统又不得不请出基辛格,基老心中暗爽:瞧,我说布热津斯基成事不足吧!


基老跟苏联人保证卡特有裁军诚意,但他有自己的方式,希望苏联谅解,同时认为布热津斯基扮演了一个消极角色,没有发挥安全助理的作用。


布热津斯基擅长摘录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他认为:既然共产主义最终要埋葬资本主义,那美苏之间还有什么友谊可谈?


无法反驳,但也可以看出布热津斯基是一个极其顽固的反共理论家。


非洲问题上布热津斯基跟万斯的矛盾公开化,当时,苏联从支持索马里转向支持埃塞俄比亚,而万斯主张马上支持索马里。


布热津斯基却说如果埃塞俄比亚被苏联控制,那么中东,美国,西欧,日本之间的能源线将被切断。


所以要把苏联挤出埃塞俄比亚。但后沙(微信号:后沙)认为问题是美国的实力做不到这一点,直接开战又不可能。


万斯思路是扶持埃塞俄比亚的死敌索马里,以对冲苏联势力扩张带来的不利局面,又能避免与苏联直接冲突。


布热津斯基鼓吹的危险做法,引起了苏联质疑。多勃雷宁直接问布热津斯基:你有什么理由认为苏联会切断能源线?你真的认为苏联会击沉美国油轮?这是战争行为,白宫真的是抱有这种荒谬想法?


布热津斯基说自己没凭证,只是一种战略设想。


万斯在3月24日托可口可乐总裁奥斯汀前往古巴会见卡斯特罗,卡斯特罗请奥斯汀转告卡特总统,古巴保证在埃塞俄比亚的军队决不会踏过索马里边境,但不会放弃非洲的解放运动。


这样事情就解决了,美国要的就是一个保证。


如果白宫按布热津斯基的思路来,直接跟苏联对撼,永远硬碰硬,苏联肯定不会输,也不会赢。


但事实上,苏联最终是死在软刀子之下。也就是说布热津斯基理论也许都对,但一旦用于实际,就是灾难。


1978年5月21日,布热津斯基前往北京,他专挑这种美差,去莫斯科怼人或被怼的事都推给万斯。


当时中国刚刚拒绝了苏联的边境谈判要求,勃列日涅夫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都到了中苏边境附近视察战备,气氛非常紧张。


布热津斯基在北京跟中国谈了美国的战略计划,答应给中国技术,军事援助,并涉及非洲问题,他要拉中国继续在非洲(安哥拉)搞苏联。


勃列日涅夫5月26日公开抨击美国,警告他们不要打中国牌,这不仅短视而且危险。


勃列日涅夫对中美关系的态度是:


一,美国联合中国对抗苏联是极度危险的举动。


二,美国相信中国,自己也会处于危险之中。


意思就是苏联太了解中国了,北京说翻脸就翻脸,美国你别傻了。


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一团糟,6月初,美国众议院14名外交委员会成员给卡特写了联名信,要求他结束白宫的混乱状况,提出清晰的外交路线。


卡特却让布热津斯基和万斯各写一份报告给他当演说稿,6月7日,在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卡特母校),卡特发表了外交政策演讲,结果这份演讲没头没脑,只有空话,因为卡特将两人的报告进行了拼接。


国会怒了,说报告偏软苍白,莫斯科也怒了,说报告咄咄逼人。苏共政治局指示《真理报》发长文跟美国论战。


7月12日,美国有了一次与苏联外长葛罗米柯面对面会谈的机会,就是日内瓦裁军例会。


但布热津斯基反对万斯参会,万斯坚决表示不能错过跟苏联外长的会面,卡特一脸蒙B,没有决断。


万斯宣称,如果不同意他参会,那么卡特与勃列日涅夫峰会也将被苏联拒绝,这样卡特才同意万斯参会。布热津斯基悻悻而罢,他的拒绝理由是“人权”。


布热津斯基当时推销的地缘政治概念和理论是:从兴都库什山脉延伸经过伊朗,中东,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有一个危机弧形带,它对中东产油国产生了包围之势。


这观点很受美国媒体喜欢,最主要作用还是在宣传上,就是为《时代》周刊还有美国时事评论员文章里增加了一些新词汇,还有封面大标题。只是今天中国又有媒体翻新了这些词汇,再次宣传。


万斯国务卿对卡特最后两年外交政策的建议是三个领域优先考虑:


一,巩固美元,解决与盟友间(西欧,日本)的经济分歧。


二,推动美苏关系走出低谷。


三,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关系。


这才是实用型人才,对不对?老板最需要的人才。


布热津斯基会什么?理论写作,反共宣传,眼高手低,败事有余。


1979年2月17日,中国出兵越南,国际震动,勃列日涅夫马上与卡特进行了热线联系。


勃列日涅夫说卡特,你早就知道这事吧?并一口咬定中国是侵略者。


卡特说,请不要扩大事态,这是中国对越南入侵柬埔寨的反应。


卡特做了两项保证:


一,中美之间没有任何秘密协议。


二,白宫真的不知道中国会在领导人访美一个月后就出兵越南。


现在美苏要做的是敦促中国尽早撤兵,这是共同点。


中国当年只是警告会教训越南,这是公开的。出兵计划和口头警告是两个概念。


苏联的反驳是,强调中国领导人访美后马上出兵的是美国媒体,而不是苏联,中美至少有默契,这绝不是巧合,别以为我毛熊傻。


3月5日,万斯国务卿赶往苏联大使馆,告诉多勃雷宁大使,中国大使已经正式通知美国:从越南撤出全部军队。


万斯希望这场危机没有伤害到美苏关系,苏联表示接受。


那么是谁故意误导美国舆论界是中美联手惩罚越南?就是布热津斯基。


美苏重头戏是1979年6月15日的维也纳峰会,为了使核裁军达成协议,不至于一提出就被苏联拒绝,卡特17日在电梯里,偷偷塞给勃列日涅夫一张黄格子纸条,将美国的条件先写在上面。


苏联代表团开会研究了纸条,葛罗米柯外长,契尔年科,乌斯季诺夫全部反对卡特的建议,美苏错过了一次历史性机会。但也给美国留了面子,提早告知这个结果,使正式谈判时,卡特不用被当面拒绝。


维也纳会议最后,美苏为了中国问题大吵起来。勃列日涅夫反复强调:相信中国或利用中国都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但布热津斯基不这么看,他认为勃列日涅夫的激烈反应,恰恰证明他的联华抗苏的策略是对的,因为苏联紧张了。


1980年是苏军入侵阿富汗,陷入泥潭。布热津斯基的危机弧形圈理论点据了上风,美国反应极其激烈。


在布热津斯基的建议下,美国向中国提供了卡车,卫星终端站等设备来应对阿富汗局势。


3月13日,卡特号召全世界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3月18日,布热津斯基得意洋洋的当面告诉多勃雷宁,美国就是在利用中国反对苏联。


这时他和万斯国务卿之间的关系彻底恶化,一个搭台,一个拆台,两人永远不在一频道上。


这时两人在德黑兰人质事件上再起冲突,1979年11月4日,伊朗学生占领了美国大使馆,将52名美国外交官扣押,要美国把巴列维国王送回来审判。


事件一直无法顺利处理,布热津斯基想要用特种部队强攻大使馆,而万斯则希望用外交方式谈判解决,卡特拿不定主意。


1980年4月24日22时,卡特批准美军实施鹰爪行动,用武力突击方式实施营救,结果失败,危机一直拖到了里根时代。


万斯坚决反对这次突击,因为无论成或败,都会造成外交人员伤亡,并将之前的秘密外交努力毁于一旦,当时苏联已经向霍梅尼发出密电,要他放人。


而布热津斯基和卡特考虑的是当年大选,采取了武力行动,想对立威望,结果偷鸡不成,以失败告终。命令是卡特下的,民众骂的是卡特,而极力主张武力解决的布热津斯基又藏了起来。


行动失败第二天,万斯向卡特提出辞呈,国务卿他不干了。美国驻苏联大使沃森知道后,力劝万斯等一等,他要回国看看到底是谁在整他?


万斯反劝沃森不要跟着辞职,这不利于卡特竞选。万斯辞职并非真心,他是想逼布热津斯基辞职,毕竟祸是布热津斯基闯的。


结果没想到卡特一下就批准了万斯的辞呈,没有任何慰留,马上用参议员马斯基接替了国务卿位置。


七月份,美国政坛元老89岁的哈里曼还来到苏联大使馆,在苏联人面前为万斯辞职一事谴责了布热津斯基。


卡特自己为此事失去了很多民主党大佬的支持。


至于现在美国媒体夸耀的“戴维营协议”,说是布热津斯基的大手笔,其实当时万斯是想把苏联也拉进会谈,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阿以矛盾,但布热津斯基好大喜功,在时机未成熟之前,就搞了戴维营会谈。


在大选前两周,布热津斯基又跑去向苏联人示好,说苏联对他的误解是因为他是个波兰人。并保证不可能与中国建立军事同盟,也不会向中国提供先进武器。说来说去就是希望苏联能帮卡特一把。


1980年11月4日,共和党的里根以压倒性优势击败卡特,入主白宫,进入了一个新的,天翻地覆的历史时期。


布热津斯基短短四年的白宫权力核心生涯结束,功绩乏善可陈。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他后来就成了民主党的元老,媒体的宠儿。


他有一个嫡传女弟子,就是佐治亚教授--奥尔布赖特(克林顿的国务卿)。


有了奥尔布赖特,布热津斯基在民主党威望更是高涨许多。


伟大的资产阶级理论家,阴谋家,布热津斯基同志千古!


布热津斯基走了,我们更应当记得的是他对美国意识形态领域构建的贡献。应当反思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是不是缺了点什么?


密西西比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金灿荣:陆对台4阶段 最快2021年解决台
2016: 中国掀起全球机器人革命
2015: 提醒国人:我最担心的就是越南订购的吹
2015: 中韩自贸协定生效敲响美国TPP丧钟
2014: 人均GDP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2014: 解放军副总长谈九段线:中国从汉朝开始
2013: A Food for Soul - 1812 Overture, Com
2013: 刘长春油画《团结起来到明天》
2012: 网传南都深度主任喻尘因转发军队国家化
2012: 令人心寒:中泰军演的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