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黑木崖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中国科学家得诺奖是做梦的言论都被他收集到一块了
送交者:  2015年10月08日08:00:10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屠呦呦获诺奖咱也不能忘逆耳之言 说中国科学家得诺奖是做梦的言论都被他收集到一块了

发表时间:2015-10-06 13:48:51

字号:A-AA+
关键字: 屠呦呦获诺奖屠呦呦诺贝尔奖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打破中国人得不了诺奖言论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杜建国中国科学家注定不能获诺贝尔奖

“中国科学家得诺奖就是做梦!”虽然网络舆论里常常出现的此话听来刺耳,但好像一直以来也没有有力的证据反驳,直到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瞬间把这句话摔个粉碎。这个奖项也让屠呦呦成为中国大陆首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奖的科学家。对此,她本人表现的比较淡定,表示获奖并不那么意外,这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

还是有点意外的嘛,尤其那些一直说中国科学家注定得不了诺奖的人。这些人中不乏媒体明星,他们的话人们还是要听一听的。风格刚烈、长期关注媒体舆论的独立学者杜建国就把这些言论都给罗列到一起了。虽然屠呦呦获诺奖使得这些言论失效,但忠言逆耳嘛,都拿出来晒晒,是不是忠言大家自己看咯~

屠呦呦获诺奖

杜建国:还记得“中国科学家注定不能获诺贝尔奖”吗?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对这一消息最感意外的,非中国部分主流媒体人士与学界人士莫属。

众所周知,多年来,尽管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科学与技术的水平也在快速提高,但是中国媒体与学界一直对之无视甚或刻意贬低,这其中,最为方便也最顽固的一个理由就是“中国科学家没能获得诺贝尔奖”。

中国科学家为何无法获得诺贝尔奖?持此论者的理由很简单: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体制乃是获奖的障碍。比如张鸣教授认为,“有关部门,真的想拿诺奖的话,首先要做的,是改革中国的教育和科研体制”,“你见过奴才搞创新的吗?”2013年12月郑也夫先生曾断言:“在中国受了中小学12年教育的人,不管后来大学是读哈佛、耶鲁还是牛津、剑桥,注定不可能拿到诺贝尔奖”!“因为想象力被修理得没有了”(屠呦呦不光中小学,连大学也是在中国读的——作者注)。杨东平、熊丙奇等“教育专家”也是如此看法:“我们离诺奖越来越远”。贺卫方教授对郑也夫的观点进行了呼应与补充:中国人只适合拿诺贝尔和平奖。张维迎、陈志武这样的媒体经济学家则认为,对中国科技与美国缩小差距,“在目前体制下我觉得不要有太多指望”,过“150”年也“没戏”。

更有甚者,不满足于怪罪体制,干脆从民族与文化的角度来予以解释。某和平奖先生认为中国若能再当三百年西方殖民地,那么一切就都能好起来,这跟王福重先生一比,似乎温和多了,在王福重眼里,中国再当多少年殖民地也不管用。2014年5月他曾说:

“1000多年来,(中国)对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没有任何贡献。以后也不会。”

“中国注定与诺将无缘”论者,他们批评起中国科研体制来义愤填膺慷慨激昂,但是,他们本人是否具备起码的科学态度,还是很成问题的。

2013年8月1日,四位科技政策研究者(四位作者并不是科学家,但是中国不少媒体在报道时却故意对四人冠以“科学家”的头衔)曹聪、李宁、李侠、刘立在被认为是全球科技期刊的美国《科学》(Science)发表《改革中国科技体制》文章,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该文一上来就说:

“中国的政治界和科技界领导人正处在一股担忧中:尽管投入资金更多、人才更优秀、设备也更高级,但是国内的创新体制仍然表现不佳。中国科学家还没有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突破,研究与商业已经脱节数十年,只有极少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了创新技术和产品。中国企业对国内不报什么希望,只好依赖于国外的核心技术。”

就在《改革中国科技体制》一文在《科学》刊登前夕,该文的第一作者曹聪先生刚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该风波的是前因后果非曲直从2013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新闻办公室声明”中便可一目了然:

“FT中文网6月21日发表了邓聿文的文章《访韩一周记(五)》,指出‘他(黄禹锡)说和中科院和与辽宁省合作从事干细胞的研究。’随后,科学网博客作者曹聪6月22日发表了题为《黄禹锡在和中科院、辽宁省合作从事干细胞的研究》的文章,在引用邓聿文有关文章内容的同时,评论认为,‘黄禹锡在和中科院、辽宁省合作从事干细胞的研究,对当事人来说不是新闻,但在俺听来,是中国科学界的丑闻’”。

预言中国科学家近期内将获诺奖者,也是有人在的。与主流舆论相比,科学家们对中国科技进步的观察与判断,则是公允得多、客观得多,遗憾的是,他们的观点不仅没有得到媒体的尊重,反而遭到了嘲讽。

2000年8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在中国科学院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指出:20年内,中国本土的科学家将会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是因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是因为近年来国家对科教事业的投入逐渐加大,“根据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率,这(获奖)会是不久后的事。”

此论一出,遭到了国内媒体经久不息地反对或嘲讽,如杨振宁是“科学超男”、“报不准的报喜鸟”,是“歌功颂德”,“杨振宁先生是在说客气话”、“诺贝尔奖,并不相信杨振宁的预言”,等等。我不明白,一群坚信“量子物理学认为向米饭说‘呸’会加速米饭变馊”的媒体人,敢就科学发展趋势问题嘲讽杨振宁的勇气是从哪里来的。

2010年9月10日,杨振宁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演讲时,再次预言中国本土科学家10年内将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此番言论再次遭到了不少媒体的嘲讽。

预言近期内中国科学家将获得诺贝尔奖的,不止杨振宁。2013年9月29日,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中国有机光电子学科带头人黄维在该校本科新生的开学典礼上直言:

“十年之后的中国,像诺贝尔奖这样的国际性重要指标,在中国大地出现应该将会成为常态,而不是个案。在文学奖之后,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奖项将陆续被中国人斩获,没有任何悬念”。

这又惹恼了媒体人,黄维被扣上了一大串帽子:“对诺奖‘故作轻松’并不是自信”、“拿什么来支撑‘得诺奖成常态’?”、“获诺奖将成常态像是肥皂泡”,等等。

前面提到的传播“中科院与韩国造假科学家黄禹锡合作”谣言的曹聪先生,撰文《中国的诺贝尔科学奖焦虑症》称:

“近年来,杨振宁多次表示中国大陆科学家将在二十年内获得诺贝尔奖。而在今年奖项揭晓的前一周,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曾自信地预测中国获诺贝尔科学奖在十年后将成为常态。

这两种预测都显得过度自信了。照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二十年后都不一定能得奖。近期中国尚未取得接近诺奖的成就,也没有将崭露头角的苗头。”

至于熊丙奇先生,则来了篇《预言“获诺奖成常态”是功利学术白日做梦》。

谁在做梦?

0%(0)
0%(0)
  文中提到的人都没听说过,爱说啥说啥。  /无内容 - 月落猪蹄 10/08/15 (140)
  这帮人不是立场问题而是智商问题  /无内容 - 老是注册不上 10/08/15 (158)
    是30年前开始的文科理科分读的恶果。 - 小鱼锅贴 10/08/15 (125)
      朝鲜战争后抚顺战犯所里的将军们才彻底心服。  /无内容 - 老粗 10/08/15 (175)
        我一个姑父的小故事 - j14bc 10/08/15 (259)
        太黑到现在都不服  /无内容 - 山地 10/08/15 (136)
      随地吐痰成时尚?我們要的是受人尊敬,不是受人嫌棄!  /无内容 - 诛文丑 10/08/15 (108)
        先生请注意俺在后面跟的“呵呵”二字。  /无内容 - 老粗 10/08/15 (83)
  以平常心对待,那边的说辞都不必在意  /无内容 - 晔阳 10/08/15 (166)
  收集的不全,此坛还有“高考扼杀论”  /无内容 - 大国有大国的智慧 10/08/15 (172)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毛主席时代的十大名牌
2014: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过验收已具
2013: 罗援少将:告诉你两个很少人知道的故事
2013: 2013世界15强出炉:日本惊呆世界中国威
2012: 即将上任的JSF项目主管将着力改善同洛马
2012: 俄确认向中国出口伊尔-476 称中国翘首以
2011: 金正日找经济失败借口 陆续处决高官 zt
2011: 亲身穿越铁幕下的朝鲜(中) zt
2010: 向军坛的“经济学家”打一横炮:汇率战
2010: 中国援越超200亿美元 为何越南仍倒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