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黑木崖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漫谈青马和兰州战役》(作者不详) 上
送交者:  2014年09月18日23:27:05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上篇:漫谈青马

    1. 从马家军的战斗力谈起

    一般印象中,马家军有一层很神秘的宗教色彩,而且凶悍、残暴,战斗力很强,历史上共军吃过他们很大的亏。其实,马家军分宁马(宁夏马鸿奎、马鸿宾)和青马(青海马步芳、马步青),两者战斗力大不一样。

    先简单谈一下宁马的战斗力

    宁马的战斗力明显弱于青马,在同共军的交战史上极少有象样的胜仗。大家应记得,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陕北根据地前的最后一仗就是打马家骑兵,结果红军大获全胜。这打的就是宁马马鸿宾部。此前马鸿宾部与先期长征到西北的红25军两度交手也是败绩,在以后红军西征和解放战争中,宁马马鸿宾与共军交仗依旧败绩连连。

    马鸿奎部战绩似乎要强一些。1947年春,马鸿奎部参与围攻陕甘宁边区,有在三边围歼解放军地方守备部队一个团数百人的记录,同时另有一解放军收编的地方民团一类的队伍复叛变向马部投降。值得一提是彭德怀二打榆林、马鸿奎部增援一役,双方在袁大滩打了一次大仗。

    此役马鸿奎部因怕共军“打援”,倾巢出动(25000人),西野兵少,不能两面作战,便从榆林撤围了,马部达到战役目的,但具体战斗很难看。开始因马部重兵抱成一团,彭的打援部队啃不动,而马部也不敢进击解放军,为了尽快到达榆林,于是集团向后滚进运动,想绕开解放军迂回榆林,运动中解放军尚未动作,宁马自己先演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差一点形成溃逃的闹剧,随后被不多的解放军连打带唬,糊里糊涂损失了三千人(两千人被俘)。

    到西北大进军时,马鸿奎部自陇东和陕西鳞游地区一路溃败到宁夏老家,中途也曾想挡住解放军,但在能凭险据守的地方,其主力一般也顶不住解放军几个冲锋,只是在罗家山解放军打得费劲些,攻了一个白天才将阵地拿下。

    不过马鸿奎部临崩溃前又爆冷门,在宁夏下马关以优势兵力击溃了进军宁夏的解放军偏师的一个师(两个团)。然而一查那“解放军”底细,原来是刚从陕北收编过来的国军杂牌部队。同在这场战斗中,宁马主力前后三个团(一说是一个加强团)却啃不动老牌解放军地方部队两个连的阵地,最后还让对方余部突围而去。

    宁马各部最后在宁夏或溃散,或被歼,或“起义”了事。故共军一向对宁马战斗力评价不高。

    如果说在反共战争的“股市”上,宁马只是一只业绩不良的“ST股”的话,青马则是一只“绩优股”。与同宁马作战大不一样,共军在同青马的交战历史中,很长时间处于下风,直至1949年解放战争快结束时才有了根本改观。

    2. 青马渊源简述 

    马家军源于清末爆发的河湟回民起义。一八六三年(同治三年),受陕西、宁夏回民起义影响,甘肃河州莫尼沟大阿訇马占鳌起兵反清,青马先人马海宴此时投身军中,为马占鳌得力战将。一八七二年,马占鳌等太子寺一战“黑虎掏心”大败湘军,之后力排众议,在马海宴、马千龄的支持下,挟胜而求抚,率众归降朝廷。随后起义军被朝廷收编,重要头目封以官爵。此事件奠定了河州诸马崛起的基础。

    有必要比较一下马占鳌起义与陕西白彦虎起义、宁夏马化龙起义的结局,因为和我们下面探讨为什么青马战斗力强悍有关。 

    本来,“由于汉回构怨已久,起衅之故实由汉族”。 清政府采取以汉制回政策,“凡争论斗殴,无论曲直,皆抑压回族”,所以,官逼民反,天经地义。但陕西回民起义领导者自觉不自觉地让造反的战车驶向了民族仇杀的错误方向(这里我无意偏袒清廷和汉族的责任)。其策略失误和没适当地把握度,不但殃及了无辜的汉族百姓,也给自己的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当汉族依靠朝廷反扑过来时,局面已经无法控制了。

    战乱的结果是,上百万回民和远比这数量多的汉民被屠杀。因为回民基数少,使得原来回民大省陕西的回民比例锐减,数量去了九成,所剩无几。白彦虎等后来屡次请降不为朝廷所允,并遭穷追猛打,不得不西走中亚,最后仅存数千人。

    宁夏马化龙,数度反,数度降,反复无常,无法取信朝廷,最终给族众也带来巨大损失。

    而马占鳌起义中,虽然也有民族屠杀,但总体讲还是把握了度。如只要汉民入了教,一般就不杀了。这也使得马占鳌日后向左宗棠解释为什么强迫汉民入教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强迫汉民入教是为了保护汉民”。马占鳌等要么痛快地反,“黑虎掏心”地反,要么彻底地降,死心塌地地降。这既使得河湟一方百姓免遭更大规模战乱屠戮之劫难,也保全了自己的族众。

    总体讲,在造反造不出名堂的情况下,马占鳌降清对缓和民族矛盾,安定当时的西北局势是有积极意义的,是符合各民族利益的。马占鳌、马海宴、马千龄一干人是有政治远见的。

    在民国以前,河州诸马军事力量为 “西军”时期,仍延续马占鳌降清时的格局,即以马占鳌子系(子马安良)为首,辖制马海宴子系(子马麒,马麟)和马千龄子系(子马福禄,马福祥)。马占鳌降清时,马千龄无军职,后为朝廷镇压回民起义才自组民团成军。诸马先隶属于董福祥的甘军系统,后独立一系,为清廷东征西讨,特别是抗击八国联军时,诸马为当时清军最英勇之部队。 

    民国后,马占鳌子系在政争中淡出历史,倒是马海宴子系和马千龄子系分据青海(青马)和宁夏(宁马),先后投靠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冯玉祥、蒋介石),逐渐养大成为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 

    青马第二代人物为马海宴之子马麒,马麟兄弟。马麒是青马的主要开创者,民国后,他使青马从马占鳌系辖制下独立出来,立足于青海西宁地区,最后独大一方,为青马军阀割据打下了基础。这一时期为青马发展过程的“宁海军”时期。

    青马第三代人物为马麒之子马步青,马步芳兄弟。兄长马步青本来继承前辈爵位非他莫属,可此人更是个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志向和心计远少于其弟马步芳,最后连自己的军队都被弟弟并吞。我考虑,马步青失势也与他曾离开甘青根基,跑到直隶地区冯玉祥手下任职有关。等他回到甘青,其弟已经牢牢把持了青海地盘,并成尾大不掉之势了。而马步青似乎也只满足于掌控青马起家部队骑5军。 

    马步芳后来居上,越过其叔父兄长控制了青马军政大权,为“青马股份”继往开来,使之达到了全盛,他被委任西北长官后曾说:“先人没做到的事我们做到了”。只是时运不济,在青马最“辉煌” 的时候被共产党请出了历史舞台。 

    3.青马军队的统制特点和作风

    马家军本质上都是封建家族世袭统制的军队,这在青马中犹为突出,其高层骨干大都以家族、姻亲相联系。即使后来包装了现代政治统制形式,也不能摆脱狭隘的宗法和排外意识,上上下下只知有“马家”、“团体”,不知有党国。

    前期青马部队士兵主要来自甘青两省交界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即使后期融进了大量的汉族士兵后,浓厚的宗教观念意识也是整个青马部队强大的维系力量。宗教礼法形式也进入了部队,直到最后兰州战役,青马部队都有随军阿訇。宗教观念及其礼法形式是高层控制部队的手段。

    家族统制和宗教礼法的作用,也由于历史上因民族仇杀形成的民族隔阂,使青马士兵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表现了很强的内聚力和奋勇精神以及残暴行为。由此也可看出,有信仰的军队,发自士兵内心精神的(不是外来形式上的灌输),是不容易对付的。

   青马士兵凶悍顽强。青马武器比较差,但青马的内聚力和士兵的战斗精神弥补了装备上的缺陷,因此在战场上屡屡获胜,西俯战役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青马士兵在战斗中敢于和善于近战格斗,其利器就是马刀。此外,士兵后面亦有严酷的督战队督战。因此,若对方火力弱,工事不坚是很难对付青马的。红西路军吃亏就是这样,红军火力弱,难以阻挡青马的死命冲锋(而且往往是行动迅速的骑兵),最后在白刃格斗中被优势敌人消耗。咸阳战斗,解放军集中了优势炮火始击退青马,兰州战役时,解放军各军都将自动火器集中于一线才起了作用。  

    共军一向认为,青马除了武器装备差以外,青马士兵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同日军是等同的,很难对付。彭德怀对部下说过:要象打鬼子一样打青马;解放战争要结束时,青马仍是“全国有数的顽敌”。

    在对藏军或藏民部落土兵作战时,面对枪械比自己更差的对手,青马的武器也有了优势,青马士兵表现更为出色,曾有青马一个营(300人)击退数千藏军的围攻并使之弃尸数百的战例。在青马与藏民和藏军的争斗中,后者处于绝对劣势,其火器、战术、社会组织的落后根本无法与青马抗衡。

    4. 青马的杀伐与民族关系、“群众纪律”、官兵关系

    青马被“誉”为残暴,同其历来残忍屠杀征伐对象和俘虏的记录有关。

    在三四十年代,青马几次对(青)海南藏族部落的杀戮可以说是令人发指。屠杀时除了面貌有姿色或较端正的妇女留下供其蹂躏外,不分老弱妇孺一律砍杀,连婴幼儿也不放过。直杀的海南藏民谈“马”色变。其中尤以果洛部落受害最甚,那里的藏民解放许多年后谈起“马家”仍然咬牙切齿。青马对藏区的压榨和征伐是个很大的话题。

    在青马取得青海和甘青部分地区统治权力后,除了马仲英那一次具有特殊原因的“河湟事变”外,在甘青两省回汉地区,由于青马为统治者,回汉双方都很谨慎,没有太多民族仇杀的事情发生。

    20年代,青马曾在甘肃将雷中天部的200多名军官骗到一个院落用马刀全部活活砍死。1931年,马步芳出兵击败马仲英占领张掖,用计诱杀马仲英守城残部200余人。

    一九三五年四方面军的偏师曾深入过青海,众多伤病员和俘虏被青马活活砍死。西路军俘虏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仅活埋的就近千人,而活埋的理由仅仅就是为了节约子弹和节省力气。战斗俘获后当即砍杀的无从统计,估计现在西路军阵亡的数字中相当部分属于这种情况。

    不过西路军时有这么个事,红军刚过黄河后,曾一度击败青马马禄部,俘获了大概数百人,红军不打不骂不辱,如数释放,因而马禄部在以后作战中抓获红军俘虏后,基本上没有杀害的事情发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在马继援掌军后,青马高层观念有所进步,不再随意屠杀俘虏,但在一九四八年西府战役时,在宁县,还是屠杀了400名解放军俘虏。不过事出有因,当时解放军在外面攻城,城内俘虏举行暴动,于是发生了此事。当然,镇压俘虏暴动是否需要杀400人?这再次显示了青马的残暴。事后马继援斥责了当事的军官,但因暴动在先,并未深究。当时城内另一处拘押的300名俘虏未被屠杀。

    正是由于青马反共的坚决和残忍,历史上又屡次作战吃亏,共产党高层对青马深恶痛绝,在全国即将解放时,毛泽东对青马制定的解决方针是,坚决歼灭,只接受其无条件投降,而决不容许其来什么“起义”或“改编”。这同对待宁马的态度是有差别的。

    除了在战场上嗜杀成性外,一般情况下青马军队的纪律不能说坏。四十年代,青马提出的口号是,“让老百姓不怕我们”。特别是马继援掌军后,其主力部队纪律相当好,对老百姓可以说是秋毫无犯。在陕甘一带,青马军队口碑极佳,“群众纪律”一般说来不次于解放军。网络上我曾见有发言者说其长辈碰到的见闻,说兰州战役青马溃兵跑到卖大饼的小贩跟前,不由分说,丢下银圆,抢过大饼,仓惶而去。溃兵尚且如此,可见平时军纪是不错的。进入现代社会后,青马作为统治一方的少数民族政治集团,鉴于自身的社会政治条件,懂得军队纪律不但涉及民心向背,也牵扯到民族关系。

    青马军队的官兵关系比较恶劣,战场上随意枪杀士兵的现象很多,而下级士兵还以“黑枪”的事例也很多,如固关战斗中就发生好几起军官遭士兵枪击事件。当青马大势已去失去组织秩序时,下级官兵极其骄横,为上司所忌惮。这时士兵们往往不是抢老百姓(老百姓也无油水),而是抢上司。青马崩溃时,新编骑兵军的溃兵把马步青在临夏多年贮存的烟土黄金抢了大部分;象马元海、韩起功这些青马显赫一时的将领也都遭下级勒索,甚至韩起功的女眷都被下级士兵强暴;新疆骑五军起义前,军部因分发钱款不均,有两个连队竟扬言火并,长官只好重分。

    5. 青马宁马作风战斗力差别的原因

    可能大家要问,同是回族为主的封建世袭统制的宁马军队为何作风战斗力不同于青马,显得“温柔”些,特别是青马马步芳和宁马马鸿奎、马鸿宾都是甘肃临夏人,为什么他们领导的军队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一个很长的话题。

    我分析原因可能为,宁夏地区在清末西北回族起义中经历了左宗棠对马化龙的“痛剿”,有反抗精神者几近根除,民族力量大损,宁夏地区长辈对后代子孙谈及同治年间的事是很痛苦的;另一方面,朝廷对剩下的回族安抚得当,因此后来回汉之间矛盾相对和缓,民性平和。此外,宁马家族先人马千龄几乎从一开始就积极“靠拢政府”,既所谓“良回”(马鸿奎并不讳言此),他没有参与过马占鳌、马海宴对清廷的“黑虎掏心”,却积极推动起义军归顺政府。宁马军事活动与外部势力之争,与一般军阀争斗性质一样,没涉及什么民族矛盾。以上原因使宁马的地方民族意识比较弱。“回民是回教,不是回族”就是马鸿奎的名言。说过去国民党政府不承认回民是回族,我想,民族问题哪一朝都是让中央政府头疼的事,回民是不是回族,如果没有马鸿奎、白崇喜这些回族上层人物表态,国民政府能自找麻烦吗。

    再谈青马。与宁夏地区不同,甘青两省河湟地区的回族起义者,是在大败政府军后主动请求招安的,有魄力有能力之骨干和民族力量都保全下来,在政治和民族角力中,实力未受损,反而在随后的政治发展中得到增强。临夏地区长辈对后代子孙谈及同治年间的事,说者眉飞色舞,听者津津有味,其在心理上占有很大优势。同时由于长期存在民族仇杀,回汉、回藏的关系始终紧张。以上原因使得其民风剽悍。青马前、中期军事活动除一般军阀争斗特征外还直接参与民族仇杀,如对青海藏族的征伐和其家族的马仲英二十年代末同汉族的仇杀,后者显然得到青马暗中支持。所以青马军队从上到下有很强的地方民族意识,而此种意识加上宗教观念,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往往形成很强的战斗力。

    另外,在嗜杀这一点上,不排除个人性格的作用,马步芳为人阴狠,而马鸿奎就厚道得多。马鸿奎说:“我对共产党下不了手”,就是指马步芳可以大杀红军俘虏,而他则释放了当年三边的红军战俘,在国民党清党时,他还把早年的青年共产党员刘志丹礼送出境(当时刘在其手下任职)。的确,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是作过争取马鸿奎的努力的。 

    6. 青马军队编制组成

    青马起家军队是100师和骑5师(后来的骑5军、整骑1师)。

    100师番号曾为暂编1师、新编9师, 1933年授100师番号。国民政府还给青马授了一个新2军番号。在1937年以前100师辖3个步兵旅(6个团),1个骑兵旅(2个团),共一万七千人,这是青马的基本力量。此外还有控制藏区的海南警备区2个骑兵旅3000人(4个骑兵团)。1937年以后,缩小了100师的规模,只辖3个步兵团;原来叠床架屋的新2军番号改为82军,除了100师外,另辖一个补充旅(3个团),一个骑兵旅和两个直属保安骑兵团,总兵力约三万人。

    解放战争初期,82军只含100师(3个团)和骑8旅(3个团)和几个保安(骑兵)团。1948年西府战役后,青马大肆扩军,不但82军增加了两个步兵师190师、248师,而且还在1948年年底另成立了一个129军,辖新编1师、357师和骑8旅(3个团),82军另有骑14旅(2个团)。由于青马注意调配骨干部队和指挥人员,故82军后来成立的190师、248师和骑14旅战斗力均不弱。

    这时的青马步兵师每师有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这颇有些当今一个师三个步兵团中一个是摩托化的味道。当然,骑兵团较步兵团人数要少些。一个骑兵团大约2000多人(后期编制1700人),步兵团3000多人。此时的芳系青马部队82军和129军总员额编制数已经达到近八万人。

    骑5军在青马前期的地位在100师之上,原来是马步芳之兄马步青的军队,后马步芳利用手腕攫为己有。打西路军时,该军也是主力(当时叫骑5师),但战绩似乎比马步芳系部队差很多。国民党政府镇压新疆三区起义时,让马步芳派兵,后者乐得扩张自己的势力,命该军去了新疆,后改为整骑一师。此次骑5军进疆对稳定当时新疆局势有很大作用。1949年,该师随陶恃岳起义。该师一个连曾在著名的“北塔山”事件中给蒙古军队以重创。但总的看来,青系青马战斗力不如芳系青马部队。

    青马步兵(至少82军如此)的每个步兵班都有一匹骡马驮一个斑的辎重和重武器,连营团辎重更不用说了,因此青马行军速度很快,奔袭能力强。六十年代林彪曾要搞骡马化,我想,当年青马82军应该说是骡马化了。

    青马还有许多保安部队,人们一般印象,国军的保安团都是不堪一击的,而青马的保安团却大不一样。青马的保安团有训练士兵、补充主力部队、配合主力作战的任务。青马士兵恃勇好杀的作战意志和作风在保安团就已经养成了。如在兰州战役时,窦家山主阵地就是由青海保安一团防守的,解放军首次进攻时曾遭到重创。同样称号的甘肃保安团则只能安排在兰州诚里待着。解放军的回忆称青海保安一团为“青马的精锐部队”。据说青海保安一团是青马头目的警卫团,那么战斗力应当是很强的。

    关于青马的民团。早期青马作战时大量使用民团,如打西路军时。每个民团是临战时由一个行政区域内(一般为县)抓来的壮丁组成的,配上来自正规部队的官兵作为职业军官,训练一下就上阵,类似于共军的民兵。但共军不会让民兵打头阵或参与激烈战斗。民团悲惨的是,每临战阵,都让青马首先驱赶到一线与对方拼消耗,同对方消耗拼的差不多了,青马正规军才出动给对方猛击。这样,往往损失的是民团,拿战功的是正规军。西路军也曾给青马造成重大伤亡,但其中大部分是民团。后期青马马继援掌军后,强调正规化,不再使用民团,代之的是保安团这种青马的“地方部队”了,而作战的主力也是青马82军这种“野战军”了。

    7. 青马战术、青马骑兵、青马军队弱点

    青马作战一方面靠土兵的顽强奋勇,一方面也有些战术,其拿手好戏就是偷袭或反袭。战斗中往往将对方引到有利地形,利用骑兵两翼包抄和快速突击。西路军古浪一战,就是红九军出击过远,被诱脱离工事,青马两翼骑兵快速反袭两翼包抄,部队被围在旷野上而失利的。兰州战役准备阶段时,狗娃山青马下山偷袭,打死打伤不少解放军,还抓了10多个俘虏,弄得4军挺没面子。

    骑兵在青马军事力量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固然是甘青两省出产马匹,也是因甘青两省如青海草原和河西走廊适合骑兵作战。青马骑兵在征战藏区和打西路军作战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现代战争随着兵器火力的发展,古代那种骑兵用冷兵器搏杀的的场面不容易看到了,青马使用骑兵是发挥骑兵的快速机动作用,这样无论在草原、平川和山地,战马基本上是运载兵力的工具,而“骑”大多是为了快速调动。骑兵到达目标战场后则是下马步战。青马骑兵当然也保留了马上战斗的传统技能,因此是上马是骑兵,下马则为步兵。陇东与共军作战中大都如此。固关战斗就是青马骑兵十四旅两个团的骑兵下马上山,掘壕据守;兰州战役357师骑兵团增援沈家岭,也是骑兵步战。窦家山主阵地守军为“青海保安一团”,也是骑兵。

    可以计算,在解放战争后期陇东前线,不算保安骑兵部队,青马两个骑兵旅5个团,5个步兵师的骑兵团也有5个,加起来共10个骑兵团,而5个步兵师共有10个步兵团,骑兵团数量与步兵团数量相等。当然,骑兵团人数要少一些,但骑兵大约也占总兵力40%以上,接近一半。这些骑兵战斗中多作为步兵使用,又调动迅速,因此青马骑兵在当时仿如今天的摩托化部队一样,是一只强大的 “快反”力量。青马曾将4个骑兵团将近万人集中使用,就是为了快速运动大规模兵力。 

    青马军队的弱点是装备比较差,火力弱。应当说,打西路军时,青马的装备都是自己组织的,并不好。即使在解放战争与西野交战初期,从“中央”得到的装备也不多,只是在西府战役后其战绩为蒋、胡赏识,不但82军新编了两个步兵师,还给予了大量装备,青马整体武器水准才有了较大改观。其82军装备最好,但在国军中三流的大概都算不上。蒋介石是不肯把好武器交给地方杂牌军队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82军拿着18军的装备跟共军干是一种什么场面。

    引青马最后时期82军的装备资料:

    “八十二军内编制了炮兵营,不久又扩充为团;武器由山炮12门发展到配备了57毫米、75毫米和105毫米各类火炮20余门。师部编制了重火器营,配备重机枪6挺,迫击炮12门;团编制了迫击炮连,配备60迫击炮12门;营编机枪连,配备重机枪4挺,轻机枪4挺;步兵连配备轻机枪6—9挺。在轻武器方面,大多仍是老式步枪,汉阳所造7.9新式步枪不到20%,自动枪几乎没有。在马家军中武器装备较为精良的是特务营,该营每人配备有三大件,即步马枪1支,驳壳枪1支及大刀1把。”       

    此外,青马指挥官除了搞些偷袭的把戏外,整体军事素质还是不高,作战过多依赖士兵的奋勇顽强,即靠蛮劲,虽然往往很管用,但当对方火力强大时,这一招就不灵了。徐向前曾说,如果西路军到新疆装备了苏式武器后,从河西走廊打回来是没问题的。兰州战役沈家岭战斗也是很好的例证。

    在翻阅资料时,我注意到飞机轰炸在青马心目中的位置是很高的。兰州战役前夕,马步芳说,给我十架飞机,我可以在西北把反共大旗扛十年。兰州战役沈家岭打得最激烈时,青马前线指挥官都盼望来架飞机给解放军丢些炸弹扭转颓势。我们今天完全知道当时国军的飞机轰炸对战局能起什么作用。查青马与飞机轰炸的关系,我只看到打西路军古浪战斗时,国军飞机把一颗炸弹丢到了青马队伍中,炸死了几个人,但马匹却被炸死几十匹。可能这事件给青马印象太深了,从马步芳到各级军官都对飞机轰炸产生了迷信。

    8.青马的军官训练、士兵素质

    “河西战争”(即打西路军)后,马步芳认识到军官培训的重要性,于是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各级军官,选送不少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学生和军官到中央军校学习。

    高级军官方面,马继援和马呈祥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先后在国民党陆军大学读了将官班;马文鼎是西安陆大参谋班毕业;赵遂等为黄埔分校或为陆军军官学校毕业。这样产生出一批受过现代高等军事教育及训练的军官。这些军官有较高的文化和军事素养,担任着较高的职务,对军事决策筹划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总体讲,部队中仍是以行伍出身的军人任军、师、旅级高级职务为主,因而新潮少壮派的影响还是有限的。比如,兰州战役前,马文鼎提出的“河川防御”方案很有见地,为许多中央系国军将领所赏识,但还是被马步芳否定了。

    中、下级军官则是青马自己进行最根本的培训。这种培训用短期三个月的学制来训练在职军官,用学制三年的长期培训来培养有前途的青年学生和军官作为青马骨干。

    应当说,青马的军官培训还是卓有成效的。解放战争中,青马上上下下指挥官都已受过培训,水平已经大有提高。一般来说,同共军作战,青马的作战效率是比较高的,相当多的战役和战斗人数上并不占优势,往往都是兵力相等甚至少于对方,但胜利者多是青马。这其中固有士兵的作战精神的因素,但完全归于此也说不通。

    与青马士兵战斗精神形成反差的是其文化素质低下。有研究者指出,青马士兵及军官文化素质方面的劣势极为明显,军中“目不识丁者,大有人在”。这方面不但与冯玉祥的西北军无法比,连宁马也不如。马鸿逵是很重视士兵文化教育的,“所有部队,于入伍三年以内,每人至少须认识三千字,能写普通书信,士兵中无一目不识丁者。”虽可能有夸大。但可以表明,在提高士兵的文化素质方面,宁马比青马强许多。  

    问题来了,文化素质高的战斗力低,文化素质低的战斗力高,怎么解释?

    9. 青马内部的回汉关系

    回族是与汉族或其他民族杂居的民族,即“小集中,大分散”。因此,青马集团若统治一个地域,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社会角度,都不能完全排斥汉族,进入现代社会后更是如此。另一方面,从扩大政治军事力量来看,回族人口少,不能满足兵员扩张的需要,也必然会吸收汉族兵员。因此在民国后,汉族就逐渐进入了青马的政治军事圈子。青马军队后来不但士兵有相当部分是汉民,许多高级职务也由汉人担任,如82军副军长赵遂,骑五军副军长郭全梁等。但这些人大都随着信了伊斯兰教。

    在青马文官系统中,尚能重用汉人,但在军事系统中,虽也有一些汉族进入高层,但大都无实权,部队主官多为回、撒拉族,很长时间内师级以上的重要实权职务没见过汉人担任。刘呈德是汉族,曾是一员战将,打西路军时是100师的主力团长,战功卓著,当时青马团以上部队主官只有他一个是汉族,但随后在抗战时期当过短暂的82军参谋长,除此而外,最终没有挤身于青马军事高层,后来他转业地方做了青海教育厅长。

    在青马军队中,民族关系也是敏感问题。尽管青马的地方民族意识远较宁马为深,但随着汉族官兵比例的增大,青马后来还是很注意内部“民族团结”的。陇东前线某次作战期间,一汉族团长作战不力,本应调整,马继援考虑到涉及民族关系,害怕影响军心,一直拖到战事结束才处理,方式也是明升暗释兵权,另以提拔一作战勇敢的汉族连副为连长来平衡气氛。

    这方面与宁马又不一样。宁马对使用汉人虽然也多有限制,但在关键场面还是能大胆使用,并给予实权职务,如宁马的老卢。

    “老卢”是马鸿奎对部下卢忠良的昵称。老卢是汉人,行伍出身,有点军事能力,忠心耿耿,为马鸿奎所重用提拔,多年来为劲旅的部队长,最后是主力128军军长。宁马少有的对解放军胜绩,如三边围歼共军,援榆袁大滩野战固守成功,下马关大胜“解放军”等等,都是此人指挥的。马鸿奎虽也让其子马敦静挂上总指挥的名义上阵,但马敦静实为花花公子,远不如青马少帅马继援为老子争气,于是往往由老卢出来担起实际责任,如援榆战役和进击关中战役。马鸿奎经常教训儿子,让他“听老卢的”。

    老卢最后时刻在解放军大军压境,马鸿奎已飞逃,马鸿宾已降(起义),宁马群龙包括老卢自己已通电起义的情况下,仍动作频频,要和解放军过招,“决战”一把。这可能一来是受下马关大胜的鼓舞,二来是为报答马鸿奎的提携。最终结果当然是一败涂地。老卢以谈判“总代表”身份与杨得志见面后,被杨狠狠训斥了一顿,呆若木鸡。不过,这也算是报了马鸿奎的知遇之恩。还好,老卢后来仍算是“起义将领”。 

    10. 马步芳、马继援父子点滴

    目前有关马步芳的书籍很多。马步芳最根本的头衔是青海省主席,也是青海的“第一书记”----青海省党部主任,最高官职是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早年兰州社会上流传着不少关于马步芳的八卦类逸闻,其形象如同相声《关公战秦琼》中的韩老太爷一类。笔者还能记得两件。一件逸闻是,马步芳选司机,头一个人小心翼翼,开得很慢,大怒:枪毙。第二个开快了许多,还是不满意:枪毙。第三个当马步芳一只脚刚跨进汽车、屁股还没坐到座位上,“哧”的一声,小车已经窜出老远,于是大喜,就是他了。另一件逸闻也与汽车速度有关。讲马步芳不满意车速,司机说已挂上四档了。“娘的,把所有的档都给老子挂上”。这逸闻中最后那句话在山东地面上就会是张宗昌说的。

    其实,真实的马步芳与此大相径庭。

    马步芳阴沉持重,极富心计。在二十多年的政治军事生涯中,无论是操控内部还是周旋中央政府,他处事果决,思虑周密,诸事分寸把握有度,拿捏得当,同时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踢开叔父兄长,独揽青马军政大权,恩威并重统驭宗亲部属;外,授封疆大吏,以甘、青为根据地,浸染新疆西藏,征伐藏区,追堵红军。他做的每件事都可为自身和其“团体”攫取最大利益。

    马步芳统治手段强悍,在其铁碗统治下,直到解放,青海是全国除西藏外,唯一的一个没有共产党活动的省份。西宁解放时,解放军先遣部队先抵达,兵力少,情况也不明,急盼情况介绍。待了两天,很奇怪,怎么没有一个地下党来联络?其实,西宁哪里有什么地下党。

    马步芳是个政客,虽自幼就混迹于行伍,但军事指挥上没什么建树,他只参与战略决策,除了征讨藏区因离得近管管筹划外,其他很少具体介入战役战斗指挥,也很少上前线。这一点和他的父亲马麒不同,马麒喜欢“亲征”。打西路军马步芳请出老将马元海挂帅,解放战争陇东战事中则干脆把军队交给儿子指挥。但他决不是不过问,对前线战事,他通过现代通讯工具时时了解情况并督导。

    现在的评价是诸马的统治对西北的社会进步是有作用的,特别是在藏蒙问题上对维护国家统一也是有贡献的。这大话题不谈了。

    马步芳对青海社会的具体的德政看来有三项,即禁毒,植树和社会治安。对贩毒者必杀,当然这是针对社会下层的,而青马部队则有武装贩毒的记录。马步芳让亲族戒毒也一丝不苟,发生过其子侄辈因其严令造成戒毒过快而丧命的事;西宁在其铁碗统治下,百姓只苦于官府,但无盗匪流氓之忧。西宁去塔尔寺的公路两侧,整齐排列着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枝紧密,是遮阳避日的林荫大道。这些树,都是当年马步芳下令种植的。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喜爱歌舞是马步芳性情中事。西路军的歌舞团被俘后为他表演过他点名要看的苏联的“海军舞”。他也是音乐家王洛宾的知音,据说亲自给王唱临夏“花儿”的“四季调”,而著名的《花儿与少年》就脱胎于此。甚至有说《花儿与少年》的歌词就是马作的。王洛宾在兰州以“匪谍”名义坐了国民党的三年牢狱,出来后走投无路被马步芳接到青海,成了坐上宾,而这又成了王在解放后坐共产党牢狱的根由。

    不少文字说马步芳生活奢侈,特别是个淫魔色鬼,应是夸张之辞。虽然他先后娶妻五房(包括飞海外后娶远房侄女事,按其家族说法,似乎是正常的明媒正娶,非淫恶事),也养有几个情人,玩弄过个别西路军女文工团员,但这是他那种地位的人很自然的事情。

    再谈马继援。

    马继援是马步芳独子,马步芳后来把前线的指挥大权交给了他,是青马军队后期的掌军人物,头衔最多时是“兰州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垅东兵团司令”、“82军军长”。马继援是青马中第一个读国民党陆大将官班的,结业后风光一时,在多为草莽或行伍出身的青马军官中算是凤毛麟角了,好象今天服装市场的个体户里突然来了个在清华念过MBA的。马继援其人物风格似张学良、蒋经国一类的少帅。

    马继援所上的初小和高小都是专门给他办的,其他学生都是陪太子读书。马继援十六岁时被委以上校军衔任团长职务。在得天独厚的培养环境中马继援并没给老子丢脸,在军官培训学习期间,他勤奋好学,虚心求教,表现出众,为后来的快速升迁多少挡了些闲话。

    马继援掌军后,给青马这只封建军队带来了些新气象。如他强调正规化,多少改变了些青马军队的嗜杀本性。他不准虐杀逃兵,不准杀害俘虏。他还特别强调军队的纪律,不准骚扰老百姓,甚至在兰州战役溃败后,马继援还对被遣散的士兵说,“回家路上不要让牲口啃老百姓的庄稼” (遣散的士兵有的带自己的坐骑回家)。

    马继援在陇东进入边区作战和驻防时,没有搞“还乡团”,而是维系共产党留下的土地关系,虽然这种重大政策问题未必是他决定的,但至少能贯彻之也说明是有头脑的。

    “径渭河谷(西俯战役)大捷”后,马继援名声大噪。但其军事才能不敢恭维。首先在战略上很肤浅,1949年,仅凭青马一只有业绩的“牛股”,就敢蔑视共军,争作“多头”,全不看“大盘”形势。进击咸阳,叫嚷定西决战。其次,战场组织能力差,固关、兰州的惨败都与他在这方面的低能有关。总之,虽然不能说他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但充其量也就是吕布、马超之辈。

    此外,马继援性格较浮躁(大概是年轻的缘故),喜怒形于色。如西府战役中,作为三军统帅,对部下说出“留下些(解放军),别打光了,否则老蒋要调我们到山西打仗”这种低级俏皮话;在兰州战役中,沈家岭激战正酣,从对部下汇报的一句简单回答“知道了”,就让部下听出自己已经泄气了;部署在黄河北岸正向临夏方向增援的骑8旅官佐在途中也是通过报话机中马继援声嘶力竭的惶惶语调(只下达行动命令,未谈兰州战况)感到兰州战败了。这样的统帅即便有天时也难成大事。

    马继援在重庆读陆大将官班时,由宋美龄做媒,将她的干女儿、重庆才女张训芳嫁给马继援做二房。 

    11. 青马群龙谱

    现将除了马步芳兄弟、父子之外,在青马军史上有重要表现的和最后阶段任高级职务的人物(不完全)简述一下。

    马元海,临解放时任青海参议会议长,青马老将,与马步芳是姑表兄弟。是马麒马步芳父子征伐藏区的悍将。对西路军作战前,因怕他尾大不掉,他仅是即使在“地方军区”中也是兵员不足、有名无实的海南警备二旅旅长,但对西路军临战危难时刻,被马步芳越过众多师旅长选拔出,担任总兵力达十多万众的青马部队前敌总指挥。可以说西路军完全毁于其手下。马元海目不识丁,在作战指挥上一般采用“牦牛阵”和“人海战术”,更番冲锋,强制士兵“作战不退,无命不回”,靠蛮劲。但在战略上拟订的 “截尾”方针对西路军却是致命的。马元海在一生的杀伐中通过封赏和残酷掠夺等方式聚敛了巨额财富。他深谙为官之道,有胆识,多心机,能言善辨,心也狠毒。     

    韩起功,新编骑兵军军长,行伍出身,青马老将,马步芳一手提携,随马步芳东征西讨。 1936年,任馬步芳軍第100師副師長、300旅旅長,为阻擊西路軍的悍将。抗战后淡出青马军界,但临解放时,授命组建新编骑兵军,该军在士兵缺乏训练、连枪都不足的情况下就被布防于临夏阻止王震兵团西渡黄河,结果未触即溃,韩本人被马步芳下手令要枪毙,只是当时青马崩溃迅速,众人如鸟兽散,没有执行而留了性命。其实他很冤枉。

    马彪,原海南警备1旅旅长,马步芳堂叔,曾参与庚子之役,为青马骑兵老将,随马麒征战四方。后参与围歼西路军,是青马血战高台击破红五军的主将。此外,抗战开始后率部奔赴抗日前线,为国军骑8师师长,率领青海各族子弟浴血奋战。抗战胜利后告老还乡,1948年病逝。

    马秉忠,行伍出身,马元海的得力部下,参与围歼西路军。后在抗日前线暂编骑一师马彪部任第三旅旅长、二旅旅长。1939年九月,骑一师奉命进袭淮阳之敌激战中,双方展开冲锋,形成了白刃战。二旅官兵奋勇迎敌,马秉忠指挥作战时壮烈殉国,年仅二十九岁。

   马禄(馬步),青系骑5军老将,旅长,参与围歼西路军。对红军较为友好,未曾杀戮红军战俘。后奔赴抗日前线作战,任暂编骑一师旅长,后为暂编骑二师师长,驻防陕中,“伺候”延安。期间与延安关系也较好。其人对红军战俘态度似乎也与性情有关,据说抗战出征前,马元祥部有几个壮丁逃跑被抓回,马元祥决心枪毙他们。马禄闻讯后带领本部军官来到马元祥司令部齐刷刷跪下求情。当时他和马元祥平级,都是旅长,但资格更老些。马禄解放前病逝。

    马全义,新编步兵军军长,行伍出身,属于后来被淘汰类的老军官,围剿西路军时任团长,但临解放时,被起用组织编练新编步兵军,但新编步兵军有名无实,刚凑了大约两千名壮丁,还没完全集中,青马就已崩溃,比新编骑兵军还差得远。

    韩进禄、韩起禄,前者为新编骑兵军旅长,后者为新编步兵军师长。两人都是行伍出身,为围歼西路军时的团、旅老军官,后期都被淘汰出军队,都曾在西宁地方任行政高官,又都在临解放时被马步芳请到扩编的军队中任军职。投诚后两人又都参与叛乱,又都被二次招降,其结局又都一样。

    孟全禄、刘呈德,都是行伍出身的打西路军时的团级军官,特别是刘呈德自始自终参与了芳系青马部队对西路军的追剿,屡建战功。抗战时期孟当过旅长,刘则当了82军参谋长,后都脱离军职。刘是汉族,当过青海的教育厅长,孟则在临解放时被请出任新编骑兵军副军长。后两人都在新政权中有过职务。

    马良、马忠义、马元祥,前者马良为马步芳族叔,任过团长;马忠义、马元祥为资深少将高参,行伍出身,围剿西路军时都任过团长,其后都担任过旅长。马元祥是马彪的得力部将,其母为藏族人。他后来在抗战前线任国军骑8师1旅旅长,副师长,曾奋勇杀敌。其特点是军纪肃严。这三个人后期养尊处优,而出风头的是解放后在叛乱中都老当益壮,比少壮派劲头大。马良和马元祥和新政权周旋了不少时候。

    赵遂,汉族,82军副军长,负责军务,黄埔分校生,少壮军官,自中学时起就追随马继援,始终是马继援的跟班,是青马军队中任职最高的汉族人,也算是标志性的人物吧。  

    马文鼎,接替马振武任82军参谋长,抗战期间西安陆大参谋班毕业,新生代军官。兰州战役前提出与坚守兰州相对的“河川防御”方案,为众多的中央系国军将领赏识。   

    谭呈祥,82军100师师长,行伍出身,围剿西路军时任团长,属于资历略浅的老军官。谭呈祥为青马与共军特别是解放军作战的悍将,在解放战争中,以非马氏家族背景能长期担任青马最精锐部队的部队长,此人是有些本事的。

    马振武,82军190师师长,和马继援是姑表兄弟,西俯战役时任82军参谋长,后来青马扩军,调任190师师长。他也是少壮派头领,但和青马老军官之间关系很好。马氏父子出走后,他被看做是马继援的代理人。此人在兰州战役中和青马崩溃后的表现和命运屡屡出彩,这些后面我们会谈到。  

    马得胜,82军248师首任师长,行伍出身,资历浅,但勇冠三军,求战欲望极强,为马氏父子爱将。其在西俯战役时任团长,屯子镇萧金镇一战成名,战后升任扩军后的248师师长。次年春天在陕西柳林镇同解放军作战时,领头打冲锋被炮击阵亡。

    韩有禄,82军248师继任师长,行伍出身,资历略浅,晋升也较慢,后以82军高参身份接替阵亡的马得胜当了师长。此人特点是谨慎稳重,和其前任简直是两极。   

    马成贤,骑14旅旅长,大盗出身,勇将。固关战斗中刚开始就被打伤送往后方,避免了被俘的可能。

    马步銮,陇东兵团副司令,129军军长,马步芳堂弟,行伍出身,打西路军时的团级军官,老派军人在后期的代表。围剿西路军后曾任过82军副军长,后来始终是青马陇东前线马继援的副手,由于前线指挥水平不高,屡有失误,后来淡出核心指挥班子,担任了预备二线部队129军军长,但地位未变。

    韩德铭、孟全义,前者为129军副军长,后者为129军参谋长。两人资历均浅,都是抗战时期、即青马的三八式团级干部。 

    杨修戎,129军357师师长,马步芳近侍出身,围剿西路军时任营长,资历较浅。杨修戎后来在兰州战役沈家岭上也算为马氏父子尽了力,直到最后一刻才从前线逃下来。

    马璋,129军新编一师师长,军校生,新生代军官,马氏宗亲。此人没什么重要表现。

    马英,骑8旅旅长,行伍出身,为马步銮一手提携的亲信将领。固关战斗中拒不出兵援助骑14旅,因此和临夏新编骑兵军溃败中的韩起功、兰州战役中的马振武,一起被青马内部指责为青马军事崩溃的三罪人。由于骑8旅即使在兰州战役中也未曾受打击,马英对共军极不服气,因而投诚后第一个跳出来向新政权叫板。

    马呈祥,整骑1师(骑5军)师长,馬步青的女婿,继马继援之后也毕业于陆大将官班,和马继援一起是青马少壮派双星。形式上是青马中馬步青系代表人物,实际上也早倒向了马步芳。

    韩有文,整骑1师7旅旅长,马步芳近侍出身,曾任新编九师的卫队长,后担任青马内卫头目,入伍十年就从一个士兵升到了少将官阶,最后任整骑1师(骑5军)7旅旅长。马呈祥出走后,被推举出来当了整骑1师师长。起义后曾任解放军第22兵团骑兵第7师师长,挂名为新疆军区副参谋长。

    韩荣福,行伍出身,整骑1师6旅旅长,后任解放军第22兵团骑兵第7师副师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8师副师长。

    郭全梁,汉族,黄埔军校生,整骑1师副师长。马呈祥出走后,本来应由他接任整骑1师师长,但他顾忌自己非回族,坚辞不受。青马几乎从未有汉族人任高级正职部队长的例子。后任解放军第22兵团骑兵第7师副师长。

    12. 青马与共军作战历史简述

    前面已经说了,共军在同青马的交战历史中,很长时间处于下风。“股市”上, “青马股份”一直看涨,是“长牛”。

    1)红军时期

    青马“入市”时并不是打西路军。此前(1935年),四方面军的偏师曾深入过青海,虽然一度击败过青马的民团,但有不少伤病员和俘虏被青马活活砍死。这见于青海地方史料,称有上千伤病员和俘虏遇难,但共军方面资料未见有同样控诉,因此数量上有疑问。我认为有几百人是可能的。

    青马围歼西路军过程大致如下。

    1936年10月,西路军两万一千人受命征西,在静远虎豹口过了黄河。开局似乎不错,给了负责河防的马步青的骑五师以重创。但在青马青海部队加入激战后,局面逐渐发生了变化。11月中旬古浪一战,九军大损,随后在山丹永昌一线的连续战斗中基本都是消耗仗。年底,西路军摇摆于甘州(今张掖)一带。后西进,旋遭青马重兵围攻。1937年1月初苦战临泽高台一线,5军全军覆没,随后2月的倪家营子一仗虽让青马吃了大亏,但自身也损失颇重,遂向祁连山转移,梨园口一战,九军残部拼光,再战康龙寺,30军也基本拼光。

    至此过河的西路军三个军都消耗殆尽,归于失败。领导人陈昌浩、徐向前二人只身回陕北,残部在李先念带领下经祁连山转肃北进入新疆,最后仅存约4百余人。整个结局,7000多官兵战死或被当即屠杀,红军高级干部损失众多,其余大多被俘,除有一部零散回归和被俘官兵后经统战工作回归延安根据地共约五千人外,被俘官兵被活埋或虐杀者达三千人以上,其余被奴役或散落甘青乡间。女俘则倍受凌辱并被瓜分作了青马军官的妻妾,大量残弱士兵流落民间,苦难一生,自生自灭。西路军可谓惨极。   

    对西路军失败,史家多有分析。除了战略目标不确定,行动方向摇摆不定、错失转移机会和兵力分散使用外,我想应强调三点。

    一是没有地利。红军滋生于南方,南方崇山峻岭,林木茂密,且四方通达,或凭险据守,或隐蔽,或转移都很容易,人口相对稠密,可得各方接济,晚间在山里搭个草棚就能避寒,野外基本生存不成问题,因而红军可以开展积极的游击或运动战。

    与南方情况根本不同的是,河西走廊狭长,两边雪山沙漠,军事上回旋余地就小,地形北部一马平川,中部南部乌鞘龄山地(山丹永昌古浪)也都是荒丘土岭,无法隐蔽,非城镇要点不能固守。再者,不要说冬季,春秋夜晚也寒冷异常,同时人烟稀少,而离开居民点又找不到吃的(连野菜也不容易找),在这些条件下,红军只能在一条“线”上围绕城镇和居民点来行动,夺取、固守和生存,无法灵活运动,在优势强敌面前只能处于被围攻的境地,随之被逐步消耗掉。

    二是没有人和。河西为偏远地区,社会闭塞,马氏家族统治多年,居民未曾象南方民众那样受过大革命和共产党革命的影响,同时河西农业经济条件较好,没有大的天灾战乱,居民生活基本无忧。在这种背景下,若无战事,红军可以去建立根据地,若重兵压来,红军根本无法在短短时间内动员老百姓支援红军,谁敢帮你抵御残暴的青马。事实上,好多溃散的红军被青马俘获或杀害都是老百姓“检举揭发”的。

    三是初期对马步芳系军队的关键战斗没有打好。在以上条件下是否红军就无法立足了,也不一定,事在人为,关键是要打好初期对马步芳系青马的关键战斗。若在最初的2-3个关键战斗中给予马步芳系主力痛歼,青马是可以畏难却步的,可惜西路军作战只在初期打疼了马步青的骑五师,而对马步芳系部队罕有胜利,多为消耗战,而青马是不怕消耗的。古浪的严重失败,青马一下子信心大增。

    西路军的覆灭在耀眼的PLA军史上留下了巨大阴影,给许多将帅留下深深的终身痛苦。这里讲个插曲。80年代,西路军老战士政策落实后,民政部门组织了甘青两省西路军老战士赴京参观。离开北京时,老战士们提出要见见徐向前李先念,回答是两位首长问候大家,但不见面了。老战士们仍然坚持,动情说,只要能见到老首长,一辈子的苦难委屈就不觉得的什么了。然而最终没有见上。不管徐李处理此事是否恰当,是否不近人情,但都说明,西路军惨败、部下们的悲惨命运给两人内心留下了巨大的隐痛,他们大概是愧对或无颜面对自己的部下。

    还是80年代,艺术家搞了个以西路军背景的电影(可能是宋春丽主演的《姐姐》),编导人托人托到了李先念那里,请他提提意见(实际上想借他的名声)。“不看”,回答斩钉截铁。那些人不甘心,再托,还是“不看”,脸色更难看了,只得作罢。

    2)抗战时期

    可能很多人认为,红军时期以后,青马与我军再次交手就到了解放战争了,其实不然,抗日战争时,青马与我军是打过仗的,而且仍然是青马占上风。怎么回事呢?

    抗战时,边远省份的军阀都曾派出一些部队奔赴抗日前线,青马也派出了马彪的骑兵师。此骑兵师番号上讲属于青马的核心部队,在征战青海藏区和打西路军时战功赫赫。出征时队伍成分做了调整。东征后,此骑兵师被安排在汤恩伯集团内,驻军豫皖地区。该师对日作战表现不错,数次作战给日寇以重大杀伤,自身也付出很大牺牲,颇为悲壮。然而这支部队打新四军也不含糊。当1941年汤恩伯部与新四军彭雪枫四师为争夺豫皖地盘时,该旅充当了急先锋。

    豫皖地区平原多,有利于骑兵作战和运动。对四师作战中,马师一般先用炮火猛轰,然后骑兵快速突击,给四师打击甚大,整个一个四师10旅被打残了,当然对手不只一个马彪师。从新四军公布的战史看,四师的损失似乎不很大,但从目前披露的非公开信息看,实际上损失极重,有10旅旅长刘震痛心落泪一说。在汤恩伯重兵压迫下,最后四师不得不退出豫皖地区。彭雪枫后来花大力气组建骑兵团,就是在吃了青马骑兵的大亏后采取的措施。

    大家如果看新四军战史,谈到四师在这时期的作战时,国军方面会出现一个番号“骑8师”,这骑8师就是青马马彪师。该师1940年前叫“暂编骑一师”。

    附带说一句,后来四师退到了苏北,三师黄克城为了帮助四师恢复战斗力,将自己战力完整的9旅同四师残破的10旅对调了建制,即9旅归四师,10旅归三师。后来这个10旅随黄克城去了东北,在解放战争中历练成为东野的头等主力师------2纵5师(今39军116师),这已经是后话了。对116师的描述是“自解放战争以后,从未打过败仗”。这是准确的描述,因为其前身部队在抗战时确实打过败仗,而且也算是败在了青马手下。 

    3)解放战争时期

    在解放战争中,1947年4月,青马82军率领100师和骑8旅和一些保安团驻防陇东地区同西野作战。往往人们认为骑8旅即当年打彭雪枫的骑八师,这是不对的,有些想当然了。引网上资料:“抗战时的骑八师在1945年自徐州返回西安,于驻扎洛川的暂骑二师会合后返回甘肃永登,在此被改编为国防部直属独立骑兵第五团,也就是陇东战斗出现过的独骑五团,团长为骑八师师长马步康。这个团在1948年秋天作为第三团补充进了整骑八旅。”这样看来,抗战骑八师的余脉只是在1948年陇东大战即西府战役后才作为82军骑8旅的一部分。此前是以独骑五团部队出现的。

    1947年6月,合水一役由于青马的顽强,西野未达到围歼青马一部的战役目的。战斗中,西野攻城部队受到青马守城和增援部队的内外夹击,损失很大,青马占了不少便宜。不久,西野又与宁马作战,结果大获全胜,与青、宁二马作战反差极大。

    1947年8月,青马在子午岭战斗中击溃了解放军地方部队警1旅、警3旅,其中警1旅3团和警3旅5团损失重大。“青马股份” 一直看涨。

    警1旅、警3旅后来升格编为西野4纵,最后改编为解放军4军10师和11师,警1旅3团改编为10师30团,警3旅5团改编为11师31团。在历史的刻意安排下,11师和10师联手在兰州战役沈家岭战斗中,在比青马兵力略少, 炮火支援不足的的情况下,反复冲杀,终于气势上压倒青马,攻克了阵地,算是报了一箭之仇。当年那两个在子午岭战斗中狼狈不堪的团在此次战斗中以惨重代价洗雪了前耻。

    1948年4月底,在宝鸡、西府战役中,青马配合胡宗南军与西野主力进行了一场大战。

    宝鸡、西府战役典型的反映了彭德怀的指挥特征,出敌不意,勇猛,前期战果丰盛,但粗疏,各种情况考虑不周,往往虎头蛇尾。我们打开地图看一下就知道,西野主力自陕中西向插到宝鸡,很是冒险,打胡,马会坐山观虎斗实在是一相情愿。结果,不但胡军反应迅速,青马军也全军出动全力压过来,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打下宝鸡后,就算是4纵挡住了胡军,也摆脱不了战役的被动局面。只是由于青马不肯加大“投资”,胡马不能通力合作,协调不好,彭指挥亦有功底,反应迅速,才使主力摆脱胡马夹击回到陕中。

    此次战役西野损失很大,据来自网上资料,西野损失15000人,这对于总兵力不大的西野来说真是个痛苦的事。老彭自言是其一生“第三次大的败仗”。

    战役前期,西野南下,青马在后面追打,攻势凌厉,经长武、冉店桥、张家坡等战斗,连续突破教导旅的掩护阵地,给6纵4纵后卫部队打击很大(教导旅的回忆只谈别的部队对不起他们,绝口不谈他们对不起别人)。

    引网上资料:“教导旅。。。。。最惨的时候是在彬县张家坡,那时侯真是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周围几十里,连个友军都没有一个,幸亏是青马不敢深入山地,否则会不会有屯字镇的战斗还很难说。宁县屠俘事件中的那700多战俘都是这时候在张家坡俘虏的六纵官兵”。

    后期回师北上时,西野曾准备与青马主力决战,让教导旅在屯子镇固守,然后对围攻屯子镇的青马进行聚歼,但在青马迅速的机动和顽强的抗击下,此意图根本不能实现。在青马和胡军的南北围追堵截下,西野极其狼狈,屡次涉险,连彭的司令部都几欲不测。而那个倒霉的教导旅在屯子镇差点被青马吞掉(这倒不能怪教导旅),只是青马兵力有限,不能做严密包围才使教导旅逃脱。

    毛泽东转战陕北时曾与左右闲聊,问西野哪支部队战斗力最强,左右经讨论后一致认为:新四旅战力最强。那么新四旅在西府战役中的命运如何呢?再引dazui文字:“在马头坡不远的芦家岭,解放军六纵新四旅打的更苦,全旅被青马骑兵包围,三个团全部被打散,被迫化整为零分散突围,旅长程悦长脱离部队,仅带领几名警卫奔东北方向,绕道合水、庆阳、华池进入陕甘宁,两个月后才回归本部队。”

    青马此次战役大获全胜,在数次危急关头也能挺过来,如屯子镇,青马一度也很困难。此外,马继援的司令部在马头坡曾被解放军居高临下压在山谷里,警卫部队死伤惨重,马的坐骑也被打伤。杨修戎时任团长,在反击无果后跑到马继援跟前痛哭,马继援气急败坏对他说,你这个样子让我怎么办?平时阿大(指马步芳)待你不薄吧?你快去反击,否则别回来见我。但最后,还是青马笑了。此次战役青马以大约一千多人伤亡的代价,除了杀伤了更多的解放军外,还俘获了两千人的解放军士兵,后勤人员及支前民工。马继援此役后得意地对部下说“留下些(解放军),别打光了,否则老蒋要调我们到山西打仗”。

    “青马股份” 涨停板。马继援以后极其蔑视老彭,加上历史上青马对共军的战绩,使得他在一年后在天时地利都大不利的情况下还敢于跟一野硬顶,直至惨败。

    此役中有一件事大刹青马风景。某日(与马头坡马继援司令部被打大概是同一天),青马骑八旅一路进击,对面碰上了一支部队,双方立即开打。来者其实是胡军李振的整65师。整65师是在胡宗南被彭德怀打的鼻青脸肿,大量有生力量被歼灭时从河南调来救场的。该师是粤系部队,战斗力很强,来西北后被胡视为肱股,给足了好枪好炮,配备了大量美式装备(胡的嫡系1军最为精良,但胡舍不得让1军冲锋陷阵)。战斗从早上10点打到下午4点,李部动用了重炮猛轰,直到李振看到对方全是骑兵,举着马刀不要命冲锋也不象是共军做派,才设法抓了几个俘虏了解情况,可青海人哪听得懂粤语,浪费了不少时间,总算其中一个识字,靠文字才知道闹了误会。

    此仗异常激烈,双方都认为抓住了共军主力,要求增援,骑八旅两个副团长都受了重伤。青马军官回忆,双方伤亡不下300人,而骑八旅至少150人以上(另有双方各80人和30人说)。李振解放后回忆说整65师死伤几十人。分析一下,当时马部进攻,李部防守,李部的装备和重火力又大大强于马部,马部伤亡大于李部是合理的。双方不但伤亡惨重,还耽误了一个白天追击共军的时间。事后马继援气的大骂骑八旅旅长马步銮,并让他自己向马步芳汇报,马步銮战战兢兢的用步话机对马步芳报告了此事,马步芳劈头就问:“是我们伤亡大还是西安尕人(指胡军)伤亡大?” 马步銮十分机灵,忙说:“我们伤亡很小,西安尕人全是美式装备,可伤亡比我们多几倍”。马步芳说:“好,你们打的好,就得让西安尕人知道我们的厉害。” 马继援在一旁哭笑不得。

    西府战役后,西野一直避免同青马交战,倒是青马耐不住寂寞,1949年3月,先奔袭解放区扫荡了共军一些地方武装,烧毁了地方政府筹集的军粮,后经胡宗南 “邀请”,青马立即出动4个骑兵团近万名骑兵在248师师长马得胜带领下,浩浩荡荡杀向解放军。之后与共军在陕西耀县柳林镇接火。马得胜上衣一脱,身先士卒带头冲锋。解放军惹不起躲得起,随即撤了,临走众炮齐轰,结果马得胜一炮毙命。主帅没了,青马立刻蔫了,接任师长韩有禄十分谨慎,领着部队转悠了一圈以应付胡长官,随即撤回了陇东驻地。这一次,青马讨了个没趣。

    1949年6月的咸阳战斗是共军同青马交战的转折点。

    此前,胡军慑于全国战场形势和十八、十九兵团奔西北而来,已逃出西安咸阳,离解放军远远的。马家父子在蒋介石委以高官的刺激下(马步芳接任了西北长官公署长官一职),也不管胡军和宁马是否能兑现给予配合的承诺,孤军进击咸阳,想夺取西安,82军出动190师、248师和骑8旅,在100师和骑14旅侧翼掩护下,从西、北、东三面围攻咸阳。

    大家注意,这可是在1949年的6月份。什么概念呢?百万雄师已经度过长江两个月了,南边国军如秋风落叶正在被扫荡,而“青马股份”此时竟然要“逆势上扬”,独家采取战略攻势,堪称一绝。如果说南边的桂系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李宗仁语)是悲剧角色,那么青马这时认为大有可为而为之则有丑角味道了。

    此时一野刚进入西安,尚未部署好,闻迅后,彭急调华北来的181师(著名的皮旅)进占咸阳构筑工事抗击马军,彭给皮旅调集了优势炮兵,战斗中给青马很大的杀伤,演了一次“炮吃马”,随后解放军援兵源源开来,皮旅反击,青马败逃。

    次日,据青马自己回忆,侧翼掩护的骑14旅一个团在淳化遭到解放军骑兵师的围攻(解放军方面好象没有这场战斗的记录)。该团在九死一生之际,采用张翼德在当阳桥的招数,制造了尘土飞扬表示援军来到才吓跑了解放军。还说,当时战场上双方弃尸就有400具,马尸300具,还是青马增援部队全部掩埋的。青马不但智勇双全,还满有风度。

    咸阳战斗,“青马股份”收阴,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事后马家父子归咎于胡军不配合。不久,在扶眉战役中,青马不辞而别,旁边的宁马一见也急忙溜了,一野兜击部队经过马家军防地大破胡军,算是青马报复了胡军。

    青马后来又要在平凉决战,终因宁马和胡军不配合作罢。

    随后7月的的固关战斗,一野一军全歼青马骑兵十四旅,这是共军首次全歼青马一个整旅,十多年来总算了一次血仇。

    固关地势险要,但以几千人在一弹丸之地阻挡解放军的多路进击不知青马什么意思。骑兵十四旅是抽调原来82军步兵师所属的骑兵团的主力编成的,战斗力很强。固关惨败完全是青马战略失误,十四旅旅长马成贤骄横所至。马成贤在战斗刚开始就负了重伤,被送回后方,逃脱了被俘命运。即使这样,十四旅仍然使解放军付出很大代价。青马把失败原因归罪于骑八旅旅长马英不及时增援(两个旅长有矛盾)。其实,老彭对青马岂敢怠慢,彭精心筹划此役。布置7军一部抄了骑十四旅后路。即便骑八旅增援,也会被7军挡住,说不定战果更大。

    “青马股份” 跌停,青马全军震动,心理上受到沉重打击,从此士气日渐低落,如同今日一个学生成绩每每100分,咋一来个不及格,精神上承受不了。

    之后,马步芳命令向兰州撤退,马继援仍不服输,要在定西同一野决战,并声言要和共军打“运动战”,西北长官公署副参谋长彭铭鼎说,你能运动过共军吗?在马步芳严令和彭铭鼎说服下,马继援才带着82军129军撤到兰州。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居然是真的,饭后吐真言啊,绝望中的希
2013: iOS 7 有主动拦截
2012: 中科大85后美女副教授 双料博士后引人羡
2012: 站坡了,站坡了,站坡了,清晰大图 zt
2011: "台湾张学良"会随时出现, 大
2011: 令哈日愤精绝望的中日综合国力对比!
2010: 解读朝鲜战争的中国价值:以战止战获和
2010: 韓寒被和諧的新文 遊行的意義 (ZT)
2009: 确定接班地位 习近平任军委副主席获得通
2009: 习太子这次没有正式扶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