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核电事故看人类生态良知的复苏 日本地震过去20多天了,核泄漏的蝴蝶效应仍在振动着翅膀。最早看日本地震视频,和日本歌人(日本人称和歌作者为歌人)鸭长明笔下的一场地震有些相像。鸭长明是日本平安末年的一个歌人,留下一部随笔叫《方丈记》。他在书中写道:“山崩河埋,海水倾斜浸漫陆地。土地裂开水涌不断,岩石碎裂滚入谷间。近海划行的船只,飘摇于波浪之上,行走着的马匹四蹄失去了平衡。都城近郊各处寺院神社的建筑物,保持全貌的没有一处,有的部分崩坏,有的整个倒塌。灰尘升空,如浓烟一般。” 鸭长明记录的是发生在820多年前的元历大地震。他的感叹很有意味:“大地震刚过,人们都述说这世间无常,减去了些许烦恼,但日积月累,一年过后,竟无人言及这些了。”鸭长明说到的“无常”二字,不仅是《方丈记》的主旨,也是日本人看待自然与人生的一种普遍态度。 《方丈记》里有一段话很有代表性:“河水里的水泡,时而消失,时又聚集,但未曾久留,在世间的人和住所亦是如此。”用水泡来喻说人事和住所,曾是很多日本人对生活的一种日常认知。他们一方面承认世事无常,一方面却又渴望在这生灭迅速的无常中寻求新生。正是这种“无常观”养成了日本人独特的美学意识。无常观也让日本人对“物哀”美有天然的崇拜。这里的“物哀”,不只是对自然万物的悲哀或悲伤之情,还有共鸣与感动的意味,悲与美是完全相通的。 虽然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仍未得到遏制,可很多人还是相信,日本的文化意识有能力帮助他们修补自身的生态良知。如今人类对生态环境,采用的多是一种功利主义态度。即使要保护环境,也是从保护人类自身的角度出发。而日本的传统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都体现在人对自然和万物的尊重上,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自然生态的平衡作为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像《易》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强调的都是人与自然万物具有平等的价值。在这种观念中,大自然有独立的价值体系,并非是作为人类征服的对象而存在的。它把自然平衡看作一切价值的基础,时时意识到人类不过是诸多生物的一种。只有实现了人与物的共存而不相害,才是人类生存的一种理想境界。 无论是日本的“无常观”与“物哀”观,还是中国儒家的“天人合一”观、道家的“道法自然”观,都应成为我们反思现代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这些思想中蕴含着一种生态良知,即把征服自然的观念,转变为对自然的顺从与尊重。道理很简单,科技再强大,人也无法离开自然延续自身的存在。人类本身并无法产生任何能量与物质,再高的科技,不过是对自然界能量和物质的转化。要重建生态良知,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过去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认知,而把自然生态看作是世界的中心。这种生态良知,也表现在对积累物质财富的态度上,它强调节制,通过对人类发展和增长的自我限制来保护生态环境。它以保护自然为第一原则,放弃任何不计环境成本的经济方式,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受益。这种良知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讲求的就是简单、节俭与适度消费。 人类能否从日益增多的生态灾难中,孕育出一种有生态良知的文明?我们需要从文化角度,来反思日本核泄漏这种灾难,才可能在民众中形成相应的文化共识。一切保护生态的制度构建都离不开这种文化共识。期望这场日本大地震引发的诸多灾难,能够让更多人的生态良知复苏。 “请尽量待在屋内,不要到外面去。”这是南相马市警察署在每个避难所张贴的通告。南相马市距离福岛第一核电站约24公里,这里处于政府强制避难和自主避难的模糊地带。而30日这里的辐射量大约是东京的9倍。 据南相马市政府的官员介绍,本市有7万人口,12日政府撤离了在20公里半径的5000市民,此后有5万市民陆续选择了自主避难到东京和大阪等地区,有些人则避难到福岛市及二松本市这些比较安全的区域。但有15000名市民还生活在自己家里。 整个南相马市犹如一座空城,只剩下基本城市设施还在维持:市政府的职员全体待命,市立综合医院的医生还在为在市民和避难者而坚守,市内仅有一家超市开门,维持着留守市民的基本生活。30日,中新社记者在这家超市碰到了武内俊彦一家。26岁的武内带着妈妈和爷爷刚从山形县的亲戚家回到南相马市。 “还是担心核辐射啊,但是更加担心自家的房子。”武内的妈妈告诉记者。 地震发生后,12日紧接着发生了核电站的氢气爆炸,由于距离过近,武内一家清晰地听到了巨大爆炸声。很快,距离核电站20公里的居民被市政府用巴士紧急疏散,而身处24公里范围的他们一家虽然没有接到通知,但周围邻居都纷纷连夜开车避难去了。坚持到15日,武内一家也投奔山形县的亲戚去了。 流离失所的时期,谣言随之四起,称封锁区域内有窃贼流窜。武内一家担心家里的一切,最终选择回家看看。 回到南相马市,武内俊彦几乎不相信这是自己多年来生活过的地方。这座城市没有被海啸侵袭,但却在核辐射阴影的笼罩下,宛若死城。 这里曾是个热闹的城市,每年7月份都要举行盛大的相马大会。相马大会是日本重要的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盛会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人们前来观看。而如今,政府已经决定停止今年的相马大会。“不止是核辐射,在海啸中连赛马都死了。” 南相马市市长樱井胜延皱着眉头说。作为市长,他不知道这个城市的未来在哪里。 “我们已经受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无论如何,我们想回到家乡面对现实。”武内俊彦告诉记者。此前他在仙台一家体育商品公司工作,地震后公司受影响放假至今,薪水也跟着停止了——但生活无法停止,“虽然邻居都跑光了,但只要情形不再恶化,我们就选择留在家里。” 武内的妈妈在南相马市经营着一家拉面馆,她打算着让拉面馆重新开张,那将是南相马市内唯一一家营业的餐厅。但自来水严重辐射超标,食料供应短缺,都为将来的日子蒙上了阴影。“我一定要想办法把店开起来,只有恢复起这些基本生活设施,远在异乡避难的乡亲们才会看到返乡的希望。整个南相马市才会有可能恢复原状。”武内的妈妈眼里泛着泪光。 而在南相马市第一小学避难的黑木正之则乐观得多。他的家在距离核电站10公里的小高区,是本次核泄漏事件影响最严重的地区。黑木家里养了34头牛,地震后他一直坚持住在家里,直到市政府人员反复规劝,他才出来避难。而因为担心家里的牛,他依然每天早上开着车子回家喂牛。 “核辐射没什么好怕的,我带着口罩开着车进去,喂了牛再出来,只要每天勤洗澡和换衣服就好了。”黑木轻描淡写地说。 而事实上,福岛第一核电站20公里半径内已经属于日本政府的绝对禁区。但面对越来越多希望回家看看的灾民,日本政府不得不网开一面——填写生命自我担保声明,方才可以进入禁区。这让南相马市的市长樱井胜延很是为难,“不少的灾民私下返乡,而核辐射始终存在,危险越来越近。” 昨天,一位福岛的农民因为农产品禁销,觉得生活无望而选择了自杀。 黑木也知道福岛的牛奶已经不能出售了,但是他还是不放心家里的牛,那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如果连它们也没了,他的希望也就没了。对于当下的核辐射,黑木认为头顶的阴霾迟早会消退。 30日,东京电力宣布:将永久废除第一核电站的4个机组,而南相马市,这个位于核心区24公里的城市,能远离危险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