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火树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评汪峰 (ZT)
送交者:  2014年03月23日22:02:52 于 [世界音乐论坛] 发送悄悄话
我想表达的观点主要有三:
  • 一位歌手的音乐质量应该以专辑位单位进行评价。
  • 文艺工作者的私德和作品是不宜放到一块进行讨论的。
  • 我们应该将汪峰置于整个音乐产业中,而非仅看待作为“艺术家”的汪峰。

1
单从情感方面说,汪峰的风评向来不佳,如果做一个横向比较,其私德高于罗曼·波兰斯基而略低于伍迪·艾伦,远远不如德艺双馨的反三俗艺术家姜昆——汪峰复杂的情感生涯早在他尚未离开鲍家街43号时就开始了,纠缠不清的故事伴随着他的所有个人专辑一直走到现在。但是当很多人因为这段时间的娱乐新闻批评汪峰的新歌虚伪做作时,也承认他早年的那些音乐——譬如汪峰的第一张专辑《花火》——是很优秀的作品,既然他的私人事务没有影响到《花火》,我们也不应该武断的下结论,说汪峰德行上的表里不一影响到了他新专辑的品质。
波兰斯基电影的艺术价值不会因为他个人的黑历史而被否定,“相声演员要有艺德”也并没让姜昆后期的作品更好笑一些。诚然,艺术家的创作应当直面内心,但我们依然可以剥离一名艺人的私人履历单纯去讨论其作品质量。这也是我下面所要表达的东西。

2
汪峰从鲍家街43号起家,早期的乐队作品编曲普遍比较单薄,音乐里含有大量布鲁斯和迷幻摇滚的元素——这得益于The Doors,Prince等一些汪峰早期热爱的乐队和歌手,基本上可以算作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时期。不过它在作曲上的优势已经开始展现出来:鲍家街43号是当时少数几支能够进入主流视线的乐队之一(同一时期比较出色的还有达达乐队),那个时期电台和电视上能够被大众听到的摇滚乐是零点轮回这样的乐队,所以鲍家街43号在那个环境中带给人的感受是非常特别的。
一篇关于汪峰的报道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们有一天特别高兴地跟我说,我们把你们乐队的专辑买一送一地卖给了一个香港公司,他们可以把唱片发行除中国内地外的整个华语地区。我一想这事太好了,就问他们说多少钱?他们跟我说完之后,我觉得真是太过分了,那两张唱片其实等于是我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至少10年对生活所有的梦想和理解,他一共卖了5000美金。’汪峰当时就跟老板说,如果你卖了5万美金,但跟我说卖了5000美金,我还会和你合作,说明你有本事把我的专辑卖到这个价钱。恰恰因为你告诉我,你就卖了5000美金,我才觉得特别悲哀。”
那一年汪峰离开了鲍家街43号,离开了京文唱片,以个人身份签约华纳。

3
离开乐队结构的汪峰爆发除了强大的创作能量,他在华纳的第一张专辑《花火》还留有鲍家街时代的痕迹,但风格已经变得多元化,可以算作是多年磨练的一次集中爆发,即使将这张专辑作为汪峰音乐生涯的代表作也毫不过分。在第一张专辑收获了良好口碑之后,汪峰开始了寻找大众音乐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花去了4年时间,一共有3张专辑。这个过程,是汪峰知名度急剧攀升,成为大众眼中的摇滚巨星的过程,也是他主动拥抱市场,“背叛”摇滚乐的过程。
《在雨中》是汪峰第二张专辑《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中受到大众认可的一首歌,但也是饱受批判的一首歌——因为人们觉得他媚俗。这么说倒是有点冤枉,单就这一首歌来说,《在雨中》并不是算太糟,媚俗的痕迹也并不算非常浓厚,可惜的是,这首歌是专辑里为数不多的能拿出来说一说的歌曲,整张专辑的质量实在是惨不忍睹,大量的口水歌充斥其间。
其实人们不是在批评汪峰不摇滚,而是在批评他不摇滚之后还把音乐做的这么差。汪峰不是个例,很多摇滚乐手转向流行音乐之后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挫折,这些挫折会让人们误以为背叛了摇滚的音乐都是烂音乐,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从一种风格跳到另外一种风格总是需要磨合和锻炼的。就像汪峰也不是天生就会写励志歌曲,比如这张专辑的《英雄》,即使在励志歌曲的范畴内,这也是一首下乘之作。但没有这种锻炼,也未必会有后来《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这些广为传唱的作品。
基本上,这张专辑就是汪峰拿来练手的。
接下来,汪峰在通往主流市场的大路上飞奔而去,一连推出了两张备受质疑的专辑:《笑着哭》和《怒放的生命》,这两张专辑的几首励志歌曲成为了当时社会上传唱度最高的音乐,而批评的声音也与日俱增。很多人都在说汪峰放弃了摇滚,然而摇滚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音乐的俗套才是背后的关键点。无论和之前个人风格比较强烈的《花火》和之后风格偏于稳定成熟的《信仰在空中飘扬》相比,这个缺陷都是不言自明的。
那时的汪峰以其积极的形象和励志的成功宣言成为了民营企业家的最爱,他也成为了各大晚会商演的常客。社会需要励志音乐,但汪峰有点跑偏了,迎合大众是不应该以牺牲音乐品质为代价的。

4
《勇敢的心》是汪峰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在这张专辑中他扔掉了励志形象,重新拾起了愤怒的摇滚青年的表情。整张专辑无论是制作编配还是词曲都十分精良,乍一听这张专辑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花火》,有一种“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去”的感觉。
但实际上,这首专辑的流行元素并不少见。不同的只是汪峰在流行和摇滚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接口。《勇敢的心》并不像《花火》那么内容丰富,相反,风格非常统一:作曲没有太多的想象力,但更注重旋律性,音乐确实没法再直接打到你心里,让人有脱俗的感觉,但至少能够做到好听。连《勇敢的心》这首标准的主流歌曲(虽然后来不幸的陷入了抄袭纠纷当中)比之之前的励志音乐也更加专业了——当然,流行是很明显的,但改变也是很明显的。
这张专辑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他为汪峰的音乐找到了新的市场:广大农转非的新城市青年和背井离乡艰苦奋斗的年轻人,而愤懑和忧愁——摇滚乐本身携带的基因征符合这个群体的消费习惯,于是在这张专辑之后,一首首广为传唱的疗伤歌曲成为了不断凋谢的音乐产业中,那碗抚慰缺乏音乐给养的人们温暖的心灵鸡汤。
在汪峰看来,这张专辑大概是摇滚插入流行比较舒适的一种体位,因为后面几张专辑中,这种风格一直延续,成为了成熟而稳定的音乐产品。这在那个被彩铃和盗版包围的音乐氛围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之前几张在音乐上彻底失败的专辑对市场的反复试探,大概也不会有汪峰后来的成功。
在获得良好的反馈之后,汪峰继续深化《勇敢的心》的风格,完成了《信仰在空中飘扬》——这张专辑可以成为汪峰这个时期创作风格的最好代言。这也是汪峰创作最积极,灵感最茂盛的时期,之后《生无所求》双张专辑26首歌的大量排放也就不足为奇了。
毋须讳言,无论从市场角度和音乐角度,这都是非常成功的作品,说是《花火》之外最好的专辑也毫不为过。《信仰在空中飘扬》可以作为音乐市场的一个范本,告诉人们如何在拥抱商业的同时保持音乐的品质——这个态度如何梦想如何并无太大关系,需要的只是不断的磨练音乐技艺和严肃不轻佻的对待市场和听众。
举个例子,《信仰在风中飘扬》和早前的《飞得更高》都是面向大众的励志作品,但这两首歌的水准完全不在同一档次上——两首歌的区别并不在于是否是励志歌曲,是否迎合市场,区别只在于《信仰在风中飘扬》制作更加认真,创作技巧也更加成熟。而这种成功,是可以在其他歌手身上进行复制的,但很可惜,拥有同样天赋的歌手并不少见,但和汪峰获得同样成功的却没几个——当然,也许是志不在此,这就要牵扯到后面的话题了。

5
现在评价这一时期汪峰的音乐成绩还为时尚早,毕竟现在他只推出了一张单曲《生而彷徨》,而主打歌一般都是面向最主流的大众的,也是比较商业化,或者说较为简明的歌曲,仅凭这一首歌草率定性还为时尚早,我们需要通过一整张专辑才能确凿无疑的说,他是在继续延续以往的风格还是有了新的想法和转变。
但这毕竟是一首主打歌,也可以说是整张专辑最重要的作品,我们还是可以在其中看出一点东西来。这首《生而彷徨》的作曲和编曲基本上保持了汪峰一贯的风格和水准——还是这个包装,还是这个味道。就像伍迪·艾伦的电影一样,汪峰的疗伤歌曲走的都是同样的套路,你当然可以说听烦了不喜欢了,这些音乐也可以用好听不好听评价,但是以汪峰的能力而言,如今他的音乐至少不会让人感觉到很业余,基本可以稳定在一个比较高的质量上——当然,并不包括汪峰的词。
汪峰作词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爱用隐喻,用词比较意象化,大量使用名词,词库更新慢,以及装逼。其实这并不是完全是坏事,歌词如果写的好,这些都可以成为优点。比如说《爱的隧道》,“你深深地滑入我的灵魂/我们象鱼一样游向/爱与死的海洋”,能将一个标准的色情场景写的情真意切,丝丝入扣,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汪峰是一个很烂的作词者,至少他所能达到的上限是创作歌手中比较顶尖的。
不过汪峰的词作质量并不平均,即使是同一张专辑,水平也经常参差不齐,而《生而彷徨》恰好是同类型歌曲中词做的比较差的:词并不晦涩,但有一种拼凑的感觉,反而让人无法理解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另外,像“石头”“花朵”“梦”“虚空”“欢愉”都是汪峰使用的比较频繁的词汇——有点过于频繁了。当然,仅是这一首歌给我的感受。
总的来说,同样作为主打曲,《生来彷徨》和大红大紫的《春天里》并不在同样的水准上,但凭借从中国好声音到章子怡这一系列霸道的市场营销,汪峰的专辑依然可以获得广泛的受众,不过这些就和音乐的关系不太大了。
需要着重说明的一点是,一位歌手并不是每一张专辑都会成为经典,如果一个人拥有一到两张非常优质的专辑,那他的音乐生涯已经没有遗憾了。歌手的创作能力在不同的时期是有起伏的,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人出了一张漂亮专辑之后第二章专辑必须达到同样的水准。其实《信仰在空中飘扬》之后的《生无所求》就非常一般,所以汪峰新专辑的所能达到的高度是可以预见的,但也是不必多加苛责的。

6
文艺从业者对市场有两种迥然相异,势同水火的看法:一种视商业价值如粪土,只满足自己的审美取向;另外一种则是跪在市场的门前,无限制拉低下限,放弃自我评判标准。无论是哪一种看法,都不利于音乐行业的发展。汪峰是对音乐和市场的平衡掌握的比较好的一名歌手,他有着自我的标准,但同时很重视市场的需求和反馈。相比之下,国内的大部分创作歌手都不具备这个意识。
其实有意走向主流的摇滚歌手和乐队并不在少数,但他们的转型多数不太成功,许巍,痛仰,超载,果味VC都在此列。许多乐队都向主流市场或快或慢的迈出过脚步,但或许是他们没有真正把握住市场的脉搏,或许是在获得市场承认后不满意核心听众的批评,他们都没有真正将这条路走下去;在另一方面,由于某些特殊的契机,一些地下摇滚乐队的经典歌曲,比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追梦赤子心》却由于符合市场需求,意外走红,成为了新的流行曲目。
这说明摇滚和流行之间没有必然的藩篱,只有不同的诉求。而由地下转向主流,也并非一蹴而就,这其中不仅有音乐创作方式的转变,还有在转变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失败和质疑。
汪峰从《花火》开始,稳定的以1到2年一张专辑的速度拓展他的音乐版图——值得一提的是,这中间还包括了相当长的盗版横行的时期,传统媒介向数字媒介转化和寻找新的盈利方式的时期。即使是音乐市场不断衰退和变革的这些年,汪峰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音乐创作的脚步。曾经活跃在乐坛上那些叫得出名字的歌手们,他们有多少已经转行了,又有多少已经不再有新的作品。那些在音乐节上唱着有限几首成名曲目的音乐前辈们,他们有多少人是真正热爱音乐,把音乐当成一件严肃的工作去完成的,我很怀疑。
这位“有态度的不中庸的声带出了问题的中国大陆摇滚皮裤巨星”,如果不是对音乐还有着想法和抱负(我们先暂且不管这种抱负是功利还是纯粹)的话,还有什么动力能够支持他挺着一把快喊哑了的嗓子一张接一张的出专辑呢?

7
汪峰向来是一个很注重包装和营销的人,北京奥运会、旭日阳刚、中国好声音、章子怡等一系列公共事件,让汪峰从一个音乐范围内的歌手晋升为公众视线内的娱乐明星——这为他带来了太多的好处,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多了不少负面影响。他用娱乐方式带来新的关注者,这些人也自然会用娱乐的方式审视他的音乐作品。这是汪峰必须承受的:既然他选择了享用公众人物的特权和利益,也就必须为大众对公众人物的消费进行买单。
汪峰不是一个艺术家,虽然他很享受这个称号。但艺术需要不断地创新,苛刻的自我鞭策,最重要的:超越自我,难以复制的伟大作品——也许崔健更加符合这个定义,而汪峰只是一个勤奋的制造高质量的音乐产品的工匠。
但比起艺术家,这个社会更加需要工匠。这是一片荒芜的、缺乏娱乐的土地,在这个时代,电视、电影、体育、音乐、游戏领域的从业者们无不在努力的圈划着自己的领地。我们当然需要经典,但仅仅是几首经典曲目拯救不了这个庞大的产业,我们需要非常、非常、非常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作品来填补我们空白的音乐空间。拯救音乐的巨人不是左小祖咒,而是凤凰传奇,不是青年歌手大奖赛,而是中国好声音和超级男声。
我们需要汪峰——不管伏在他身下轻声喘息的是章子怡,还是摇滚乐。
0%(0)
0%(0)
  受这篇文字夸奖的《信仰在空中飘扬》 - 火树 03/23/14 (1395)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我又梦见妈妈】By 梦鸽儿
2012: 【我又梦见了妈妈】By 梦鸽儿
2010: 《草原夜色美》
2010: 【欣赏】天音合唱组: 分手时再敬一个军
2009: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2009: 【每日歌曲 720HD 视频】 爱在万州 L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