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滞后---科学无法应付的盲区
送交者:  2020年11月26日11:09:36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慕容青草

自亚里士多德努力通过追求主体本质(substance)来排除唯心主义(idealism,或许应该译为唯理主义)的影响,到康德通过对认知功能进行划分来强调客观经验的重要,到科学实证论主张知识必须能经由科学验证,特别是过去几百年里在第一线的科学家们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各种减少误差的方法,都瞄准的是同一个目标:通过提高获取知识的确定性(即排除不确定因素)来提高所获取的知识的可靠性。

当上述的跨越了几个千禧年的方法论似乎使得人类了解自然社会的能力越来越提高的时候,通过确定性来提高可靠性的哲学也使得科学实际能处理的范围大大缩小了。现实中所存在的大量的滞后性现象原本就是科学无法应对的问题,而随着其对于确定性要求的提高,科学对于滞后问题的应对能力也不断下降。

有人可能会给出在对非线性系统的科学研究中所处理的一些滞后现象来反驳我上述的论述。其实,科学所能应付的非线性体系是非常有限的,那里的所谓滞后也都是在非常有限的被科学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的。比如,如果有人预言某年某日会发生某事,那件事一年后才发生,这就无法被科学所接受。但是,超出科学所能接受的范围的滞后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着非常真实的意义,人们的所谓生活经验并非都是从有严格明确的规律中得来,而是从大量的看似杂乱无章没有任何规律却实际会经常反复的经历中积累起来的。有些人在这方面敏感度高,一辈子积累的经验就多,从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事物的判断和预测的能力也不断提高;也有很多人在这方面不敏感,稀里糊涂过一辈子,给下一代留不下什么经验。

其实,即便是短时间的滞后,在科学实验中能应付的也是有限的。科学所能应付的通常都是单一变量的滞后,或非常有限的变量的滞后效应。当几十个变量对于输入的反应都存在着几分钟的滞后时,科学家们就完全无法相信实验的结果。当然,对于科学家还有一种补救,那就是在理论推导中发现滞后,但是这种可能性也随着非线性问题缺乏理论解而趋于零。

在现实生活中无数个混合在一起的因素都可能会由于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滞后。因此,总体来说,滞后不但超出了科学家们所能应付的范围,而且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就不符合科学的确定性期待,因此不属于科学所能应付的范围。

结论是,滞后问题明确地给出了科学的一个局限。对于这个局限的认识给世人的一个警示为:不要以为凡不符合你所预想的都是不真实或不可能的。人类需要更加地谦卑再谦卑。。。

更重要的是,滞后问题的挑战提高了哲学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大大凸显了现在的专业哲学早已过时了。一场新的哲学革命势在必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9: 为人民服务
2019: 中国人富了吗?
2018: 中共分裂不可避免
2018: 川习会做舞台 川普想放中国一马
2017: 红黄蓝的悲剧讽刺还是宿命?
2017: 连场大戏后,估算习大大的历史地位
2016: 总理倡导网购成了严重的政治问题? zt
2016: 再從"犬子"說起
2015: 中国三部曲:扎吗啡.抽疯.打鸡血 zt
2015: 中国人为何热衷吉尼斯?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