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张爱玲在美国的生活
送交者:  2018年12月18日11:14:01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张爱玲在美国的生活

 

  1952年张爱玲在香港住了三年,并认识了作家宋淇,她从此得到很多帮助。这段时期,她还得到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写了两本小说,一本叫《赤地之恋》,一本叫做《秧歌》。这两本小说里都有明显的政治偏见,而且水平不高。

  到了1955年,她以难民的身份到了美国纽约。她孤身一人,没有亲友可以投靠。另外,张爱玲没有大学学历,她在香港大学读了一年多,战事爆发后就回上海了。重回香港,她不可能复学,因为没有学费,所以她始终没有一个大学文凭。大家知道在美国那个社会,没有正式的大学文凭是无法找到相应工作的,尽管你很有才。在这样一个陌生社会里,想立身就只能结婚。

  1956年3月,张爱玲申请到麦克道威尔文艺营住半年。这个文艺营是一个富孀创立的,她老公死了,留下一大笔遗产做社会慈善事业。哪个作家、艺术家没有钱,就可以到这个文艺营住半年,安心写作。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个美国作家,叫赖雅。这个时候张爱玲三十六岁,赖雅已经六十六岁,两人一见就好上了。赖雅属于三流到四流之间这样的作家,写过一些电影剧本、小说。此时的他穷困潦倒,没有收入,没有婚姻,只有一身病,得过小中风。两人谈上不久,张爱玲就怀上了孩子,这也是“奉子结婚”吧。张爱玲曾讲过,女人的命运、女人的身份就是女结婚员,结婚才能生存,依靠老公才能生存。张爱玲到了美国也走了这条路,不然,连绿卡都拿不到;不过她做了人工流产。据说这是赖亚坚持要做;或许他们也太穷。

  和赖雅结婚以后的生活过得很惨,仅靠“低保”生活。过去讲“著书都为稻粱谋”,对张爱玲来说,更是如此。一定要靠写作才能有饭吃。但赖雅已写不了什么东西,有意思的是赖雅还是一个左派人士。张爱玲嫁给过汉奸,但她到美国又嫁给一个左派。张爱玲住文艺营一段时间后,还想再住三个月,文艺营说:那不行,我们已经安排了下一拨人。后来她认识一个好心人,这个人说我那个房子还空着,你先去住吧。这才救了急。他们俩因为住不起好一点的房子,还住过黑人区,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在美国的一段生活真是非常之苦。

  宋淇在香港一家电影公司工作,能够给张爱玲找一点活儿,完成一个电影剧本给一千多美金,所以这段时间她主要是写电影剧本。她还把过去的一些名作,比如《金锁记》改成了一本英文书,起的名字叫《粉泪》。辛辛苦苦改写了以后,寄给出版社,却被退稿。她遭遇多次退稿,每一次她都非常沮丧,甚至大病一场。退稿意味着她原来做好的收入预算全泡汤了,生活没有来源。关键时刻,1958年她母亲临终前,给她寄来一包东西,有些值钱的古董。张爱玲拿出几件卖了,发了一小笔财,这才勉强维持了一段生活。最惨的就是1961年,张爱玲觉得还应该开拓一点题材,写什么好呢?美国的主流社会进不去,修改旧作得不到认可。想来想去,她要写张学良。张学良跟她挨得着吗?但她觉得这是畅销书。为此,她去了一趟台湾。想采访张学良,可怎么也见不着。这时,美国来电话,赖雅中风了。按说张爱玲应该赶紧买票回去,不,她没回去。有人说她买不起机票,就只好到了香港,在香港接着写电影剧本,得有半年多,把中了风的老公扔在华盛顿,由他前妻的女儿照顾。

  赖雅是1967年死的,最后完全瘫痪在床上,张爱玲又写东西,又照顾他,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他们的11年婚姻可以说没过什么好日子。直到夏志清的书出来以后,她的声名起来了,她才有过几次工作的机会。有一次,一个大学要驻校作家,但她只去了半年。这位女士有一个特点,怕见人。人家开会通知她去,她不去,结果不欢而散。还有一次人家把她推荐到加州柏克利大学,那儿有个中国研究中心,给她的任务是写词条,关于我们中国各种各样政治术语的词条。这个任务并不重,她也怪,白天不去,等人家下班她才去,不见人,后来这个工作也丢了。

  从1967年一直到她死,二十八年里,她在美国孤身一人生活,没有亲人。不过,她的经济状况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有了改善,因为从1968年开始,台湾开始出版她的旧作,她就有了版税,还有一些作品改成电影,又有了一些收入,不需要再去找工作了。另外,她生活的需求也非常低,原来在旧金山住过一段,1972年到1995年23年间,她迁居洛杉矶,在那里居无定所,长期住汽车旅馆,原因之一是她说得了皮肤病,她怀疑是一种南美的跳蚤老在咬她,所以她就必须老换地方。她也不买家具。由于她需求低,吃不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什么应酬,没有花钱的地方。她所做的事情只是写作,而且想写新的内容,关于张学良的《少帅》不算,甚至还要研究作家丁玲,这很滑稽。夏志清曾说;你比丁玲高多了,你还研究她?她说只有这样才能赚点钱。后来,她就不断地看《红楼梦》,写《红楼梦魇》,然后再把《海上花列传》改成国语、改成英文。《海上花列传》是一部描写妓院生活的小说,这个作品不必太多去理会,没有太大的思想价值。

 

  1995年9月8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前一天,当洛杉矶警署的警察打开罗契斯特街公寓一间房间的门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幅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凄凉画面:一位体态很瘦,身着赫红色旗袍的华裔老太太,十分安详地躺在屋中一张相当精美的毯子上溘然长逝,旁边是一叠展开的稿纸和一支未合上的笔。她是张爱玲,已经去世一个星期。

  这天中午的12时30分,张爱玲的朋友兼遗嘱执行人林式同刚刚回到家中,便接到张爱玲房东女儿的电话:“你是我知道的惟一认识张爱玲的人,所以我打电话给你,我想她已经去世了。”林式同大吃一惊:“这不可能,不久前我才和她通过电话。”房东女儿说:“我们几天没见过她,也没听见过她房间有任何声响,估计她已经不行了。刚才我已通知了警察,他们马上到。”言之凿凿,再无可疑,林式同说:“我马上过去。”放下电话正准备出门,急促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他忙抓起电话,对方说:“这里是洛杉矶警局,您是林先生吗?张女士已经去世,我们在这儿调查,请您20分钟以后再打电话来。”

  林式同来到罗契斯特街公寓,只见警察和房东正在房间里忙碌,据法医检验的结果,张爱玲大约死于六七天前,也就是9月1日或2日,死因是心血管疾病。林式同只知道张爱玲一直患有牙病、眼疾和皮肤病,平常也容易感冒,没想到她还有心血管疾病。他上前告知了自己的身份,警察允许他进入张爱玲的房间。张爱玲生前从不请他人进她的家,对林式同也不例外,这是林式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走进了张爱玲的私人空间。

  这是一个安详的世界,保暖的日光灯还亮着,电视机却是关着的。张爱玲躺在房间里惟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头发修剪得很短,手脚自然平放着,神态安详,头朝着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她身穿旗袍——她平生最爱的旗袍,身下垫着的是一张灰蓝色的毯子,身上没有盖任何东西,身体出奇地瘦。从室内的情况看,张爱玲临终前头脑非常清醒,甚至还有条不紊地整理好了各种证件和信件,装进一只手提包放在门边易被发现的显眼处。张爱玲的家极为简单,简直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白色的墙壁空空的,没有悬挂任何饰品,靠窗是一沓纸盒,这就是张爱玲的“写字台”,《对照记》、《小团圆》就是在这些纸盒上诞生的。床前的地上放着电视机,她喜欢依在床上看电视,靠看电视来忘记病痛甚至催眠。地板上摆着许多纸袋,里面放着衣服和杂物,房间里没有箱子,她嫌搬家时麻烦。逼仄的浴室里有些凌乱,没有毛巾,到处是扔掉的纸巾,大概最后她连拧毛巾的气力都没有了,所以才用了这么多的纸巾,拖鞋是那种沐浴用的橡胶拖鞋,用脏了就扔,还有几大包新的没开过封。厨房里也大都是一次性的纸碗和塑料刀叉,随用随扔,所有的金属餐具都是新的,好像从没用过,只有咖啡壶是常用的。张爱玲还另外租了一个大约3英尺见方的小仓库,里面收藏着她的英文著作、打字手稿等,都用手提袋装着,在这些遗物中,有小说《少帅》、《上海闲游人》、《小团圆》和《描金凤》的手稿。

  据林式同介绍,张爱玲晚年如隐居者一般隐没在美国洛杉矶的公寓中。对于性情孤僻的张爱玲来说,公寓是最理想的避世之所,就像她在《公寓生活记趣》中写的那样:“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点清福,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闲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住公寓听市声是张爱玲的最爱,据说从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她平均每个星期都搬家一次,算下来搬家次数达180多次,这种说法在她给文学史学家夏志清的一封亲笔信里得到证实:“天天上午忙搬家,下午主要去看医生。有时候回来已经过午夜了,最后一段公车停驶,要叫汽车。”不停地变换住所,不接电话,不开信箱,不见客人,吃着快餐食品,不论白天黑夜都开着电视和电灯,怕黑怕寂寞却又拒绝尘世间的一切热闹和烟火,这就是晚年张爱玲的生活状态。

  张爱玲去世后,关于她的最后时光海内外大小媒体有过种种猜测和报道,作为张爱玲在美国最亲近最可靠的朋友和现场见证人,林式同如实地向世人公布了他所看到的一切细节和张爱玲的最后遗嘱。她的遗嘱极为简单:“一、一旦弃世,所有财产赠予宋淇(戏剧家宋春舫之子,张爱玲至交)夫妇;二、希望立即火化,不要殡殓仪式,如在内陆,骨灰撒在任何广漠无人处。”林式同忠实地执行了她的这个遗愿,在9月30日张爱玲生日那天,将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里。张爱玲寂寞地走了。

 

…………………………………………

  张爱玲是1995年快75岁时去世的。多么有写作才能的一位女作家啊。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她早就走了;这恐怕是她后来的默默无闻。她在美国的日子是寂寞的,也没有什么朋友。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百亿级富翁夫妇离奇殒命地下室 现场无第
2017: 14日,日本东京高等法院就重庆大轰炸民
2016: 谁说“一中”不是交易? zt
2016: 基辛格还会有多少剩余价值? zt
2015: 赵晗:请删帖员喝咖啡 -zt
2015: 日本人爱裸为哪桩? zt
2014: 《环球时报》:中国不能趁火打劫 z
2014: 经上记着说:“他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
2013: 世纪造假经典:美国登月神话里的破烂月
2013: 北京导游带藏人团队的遭遇:震撼是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