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清宫戏”,有完没完?!
送交者:  2018年09月04日08:09:31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这样一个乏味的王朝,尤其是最乏味的清朝中前期历史,怎么这么招现代观众欢迎呢?恰是因为今天也十分乏味。如果这也算是文化的话,那么也是屁股上烙着一个“贱”字的文化。一个民族,得要有多贱,才会迷上这些东西,长久不衰?


  老高按:“清宫戏”又来了,一来就是两部长篇巨制:《延禧攻略》,吴谨言、秦岚等主演,70集;《如懿传》,周迅,霍建华等主演,87集!
  中国大陆家庭里电视荧屏上第一代清宫戏,大概要从港台作品《戏说乾隆》算起(更早的,是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刘晓庆主演的《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两部只能在电影院观看的影片)。而后《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这些都还不脱“戏说”窠臼,然后“正说”来临,《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乾隆王朝》,一浪高一浪,再往后“戏说”夹“正说”,亦戏亦正,非戏非正,《宫心计》、《美人心计》、《步步惊心》……到2011年《甄嬛传》,可说达到民众狂欢的顶峰。
  百度上“清宫戏”的词条,不知是谁撰稿,看来写的人也是很不满意,忍无可忍,对这种现象连讥带讽、嬉笑怒骂,写得够生动:
  回顾近年来的荧屏,数十部“清宫戏”轮番上演,……一部部相继火爆荧屏,屡攀收视高峰,令相关制作机构、电视台和广告商们喜出望外。利益趋(驱)使下,更多粗制滥造的“清宫戏”也草草上马推出……在镜头前,原来雍正、乾隆等人可以这样英明神武、忧国忧民;生卒年月根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竟可以同朝为臣;大贪官可以与所谓忠臣像小孩过家家一样若无其事地斗着小心眼儿;皇上可以不理朝政,天天干的都是下班以后的事情;冷酷森严的皇宫竟可以长驱直入、温暖如春。荧屏上,皇上、格格、太监、皇后们走马灯般轮番登场,各领风骚一两年,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清宫戏”一开始就注定像一个失控的马群,个个张牙舞爪、左奔右突,无所顾忌地纵蹄狂跑。有的在盛开着民间野史传说野花的小路上摇头晃脑、一路过来;有的则借用作家编剧们龙飞凤舞、天马行空的翅膀,将毫无准备的观众肆意引导;有的虽表现出一副历史正剧的面孔,实际上却对耳熟能详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了最为大胆、最为骇人听闻的篡改。在一些电视剧中,清史成了一个可以任意涂抹的小姑娘,时而花枝招展、时而嘴歪眼斜,结果是其面目日益模糊,观众们被搞得一头雾水、无所适从。

  现在又来了《延禧攻略》、《如懿传》,有完没完?!
  这实在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一百年之后令人瞠目结舌的荒诞现象:大清帝制王朝在荧屏上复辟了!有清一朝,既然这么多姿多彩、这么有情有义,那么一代一代志士仁人,难道都是吃饱了撑的,从谭嗣同、秋瑾到孙中山、黄兴,干嘛不依不饶、没黑没夜地要造反、颠覆、非搞垮它不可?!
  说到这里,可能有很多观众不以为然:本来是娱乐么,叫“篡改”太沉重!根本没必要追究什么历史真实、讲求什么政治正确!
  对,但正如有个网上帖子所列举的对比:
  美国影视主旋律:科技、未来、自由、个性、文明、勇敢、责任、信仰、环境……
  中国影视主旋律:太监、奴才、后妃、内斗、卧底、心计、八路、婆媳、小三……

  话说的有点尖刻,但归纳的并不离谱。我们民族的精神时空,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越来越狭窄化、浮泛化、浅薄化。
  我曾读到一位“清宫戏”的出品人答记者问:为什么要拍“清宫戏”?市场欢迎呀!观众就是上帝嘛,有这个需求,我们就要设法满足(大意,非原话)。
  我也曾问过大洋彼岸和身边的几位“清宫戏”迷:为什么这么着迷“清宫戏”?他们说:我们自己没法变出电视剧来,还不是拍什么我们就看什么呀!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个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链条,该不该延续下去?现在还有多少“清宫戏”即将杀青推出、或者还在紧张制作、或者还在某人头脑中孵化?


  清宫戏为何这样火?

  张鸣,博客

  这些年,清宫戏已经火了好几轮了,堪称荧屏常青藤。编剧导演热衷清宫戏,部分地也说明,观众对这个留辫子的王朝,兴趣多多。
  其实,中国古代这么多朝代,比较起来,清朝如果不是最乏味的,也是最乏味之列的一个王朝。明朝提倡理学,不过是说说而已,但清朝皇帝却当了真,社会生活因此而变得相当有道学气。士大夫和官员,不许嫖娼,害得中国的娼妓文化一蹶不振,到清末,才出现若干个所谓的名妓,还是男人硬捧出来的。比起明末的柳如是和李香君,晚清的赛金花小凤仙什么都不是。而清朝中叶之前,连赛金花这样的名妓都没有一个。
  清朝的文人精气神不济,还不仅仅因为没有了红袖添香,歌妓对吟,还由于皇帝的文化禁锢政策。历史上的文字狱,数清朝最为严厉,兴狱的规模也最大,整人整得也最狠。一场大狱,上百的人头落地。修齐治平,一向是儒生的志向,但是到了清朝,这事儿不能干了。乾隆皇帝发话,治国平天下,干你们这些臣子什么事?想都别想,谁要还想替皇帝操心国家大事,仔细自己的脑袋!
  所以,清朝的士大夫,有文化的,就去玩考据,所以所谓的乾嘉朴学成为清代文化的标志。没文化的,就去做清官。因为只要做清官,才有可能出人头地,扬名天下。对清朝皇帝来说,官员士大夫,不能有个性,不能有天下苍生之想,他需要的,就是能具体做事的人。从顺治到西太后,清朝统治者对汉人臣子最高的评价,就是能干事。别的,就别多想了。
  满人的臣子,对皇帝自称奴才,汉人也跟着学,到了乾隆时,却被制止了。不是乾隆高看汉臣一眼,而是因为如果汉人也跟着自称奴才,那么满汉就没分别了。汉臣的地位,大家都明白比满人低。如果满人是奴才,汉人就是奴才的奴才。历史上没有一个朝代,君臣关系被简化成奴才和主子的关系的,只有清朝。
  清朝是一个非常乏味的王朝,没有名臣,没有像样的文人骚客,没有大侠,也没有奇奇怪怪的三教九流。像清朝中晚期最后一个才子龚自珍说的那样: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尟君子也,抑小人甚尟。
  只有他龚自珍个别一点,差点就丢了脑袋。
  到了晚清,洋人进来了,朝廷不得不依靠汉人士大夫续命,政治高压和文化禁锢,才算松了一点,历史和历史人物,才算有了点意思。
  这样一个乏味的王朝,而且尤其是最乏味的清朝中前期历史,所谓的康雍乾盛世,怎么这么招现在人的待见呢?清宫辫子戏,压倒性地盖过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我看来,恰是因为,今天也十分乏味。今天热清朝的,都是清宫戏,即使此前的热过的所谓雍正王朝,康熙大帝,也不过是清宫戏的扩版。编者,导者,观者,热衷的都是宫廷阴谋。皮里阳秋,借刀杀人,尔虞我诈,借着大清的背景,大清的皇宫来演,好像特别的对景。
  这种下作,龌龊的把戏,演得越是情节跌宕,曲折回绕,就越是能契合没有价值,没有文化的观众的心。编的人嗨,导的人嗨,演的人嗨,看的人也嗨。再加上,一边是众多的臣妾,一边是至高无上的皇上,臣妾娇滴滴的配着皇上,这个世界,看上去要多和谐,有多和谐。
  如果这也算是文化的话,那么也是一种屁股上烙着一个“贱”字的文化。一个民族,得要有多贱,才会迷上这些东西,长久不衰?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红朝演义七六:邓小平搞改革摸石头过河
2017: 法无禁止尽可为!? 中国共享单车乱象引
2016: 隔壁hmy又犯贱了
2016: 嗨,改版后我的中文用户名不能够在手机
2015: 大阅兵纪念六四大屠杀胜利27年 zt
2015: 我看习胖子令人恶心的阅兵 zt
2014: 北京规定的香港普选方案是否民主? zt
2014: 香港的重要功能下降了吗? zt
2013: 经济学家茅于轼重发批毛檄文 毛左促北京
2013: 官媒高呼缉拿薄瓜瓜归案 释放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