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变态的素质教育,让穷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送交者:  2017年05月07日00:59:19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变态的素质教育,让穷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艺术特长为先,孩子的晚上、周末、假期全部被安排上各种培训班。——现在的素质教育俨然已变成新大山,压在家长和孩子身上。以素质教育为标准的话,穷人的孩子永远没有指望,而义务教育就成了免费的鸡肋,意味着低劣与糟糕。而那些精英学校的学生来源,也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市区中的“优质家庭”子女。

变态的素质教育,让穷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素质教育是个什么玩意

1982年《宪法》第四十六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里第一条明文说明: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6年《义务教育法》第三条: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这样我们似乎可以给关乎学生素质教育下个定义: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社会主义接班人。

这样看来,素质教育似乎也是无可厚非的,是国家教育的大好事。

实际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提法并不新鲜,早在1951年3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就提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培养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这是建国后首次提出智、德、体、美全面发展,使教育方针的表述比较简明全面。

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提出“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些虽然是对普通中小学说的,但对整个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957年2月,毛泽东主席针对教育界与教育方针有关的“全面发展教育”的讨论,提出:“中国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个提法与前几种提法的区别在于,一是正式使用了“教育方针”的概念,为中国的教育定了基调,二是把“德育”放到了首位,三是未提“美育”,四是用“几方面发展”取代了“全面发展”,五是明确提出了培养“劳动者”的目标。

从以上50年代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素质教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就提出了,只是后面把毛主席提出的德、智、体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改成了全面发展,实际实践中,从因材施教角度看,这个“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很不严谨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全面发展”。

后来还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概念,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的《小学生手册》里的提法就是“德智体美劳”,但事实上德、智、体的提法是严谨的,事实证明“美”和“劳”不能成为教育的指导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模仿蔡元培“五育同举”的教育理念也已经被扔进了垃圾堆。

“改革开放”以后,把建国后就在推行的教育理念一包装,就打包成了“素质教育”,似乎素质教育成了改革开放设计出来的新发明,这个魔法的水平,猫蛋我表示崇拜,你们这些人真会玩嘿。

改革魔法:把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的要求,变成了学生和家长的枷锁

素质教育的相关文件和指导方针所针对的对象是政府、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但具体实施的时候就走形严重了,它已经变成了套在孩子和家长身上的锁链,成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一座新大山。

在概念上,素质教育的德、智、体三个方面的发展,经过改革后成了“艺术”、“特长”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头戏,而德、智、体成了配角,现在的孩子要进入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没有拿得出手的特长还真就不行,至少是减分不少。

于是中国的素质教育变成了学生和家长在学校之外的痛苦马拉松。晚上、周末、假期全部被安排上各种培训班,本来属于孩子们童年的玩乐时间被严重挤压。家长们也不堪重负,精力上、时间上、金钱上都要付出很多,才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上一节培训课的费用从一百多到两三百不等,培训学校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这个产业就寄生在所谓的素质教育上。培训学校赚得盆满钵满,培训课教师收入也不菲,让正常上班的公办老师羡慕不已,于是学校的老师也变着办法捞钱,上课不好好讲,下课后要求学生补课,这补课当然不是免费的。

对于家庭条件一般,家长都在上班,老人也帮不了忙的家庭来说,不管精力、金钱、时间,他们都没有,怎么办呢?这样的孩子只能上普通的学校,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这样的孩子根本就很少有机会在升学时选择好的学校,重点中小学、私立中小学都与他们无缘,这种无奈感,我相信很多家庭都体会过。

传统上师生关系的那种亲如家人的感情,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当然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比如房价和教师的工资比),已经演变成一种生意关系,你交钱,我补课。不来补课的呢,说不定还得在班上穿穿小鞋。

有两类人这方面的烦恼少一些,一类是有钱的人家,他们可以上私立学校,一年费用十万甚至几十万,他们不在乎,高中升学他们直接考国外的学校,跟国内的竞争不在一个空间里,直接屏蔽了素质教育的种种烦恼,用钱打包给私立学校解决了;还有一类,当然是有权的,他们的子女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公立优质重点学校,也可以选择进入私立学校,他们的斡旋空间更大。

“素质教育”让义务教育成为免费的鸡肋

我们以改革开放30年的数据为例:重点中学里高中生工人子女的比例从30年前的37.3%急剧下降为2008年的3.3%。

父母是政府和企业管理者的学生数量从则一直递增,企业管理者背景的子女取代工人阶层子女,从1978年的7.8%跃居43%。

以江苏省会南京升学率首屈一指的南京外国语学校为例,该校除英语专业外,还设有法、德、日语,也有以参加英联邦国家升学考试GCE A-Level为目的的班级,这些恐怕是以上百人教室大班授课的乡镇中学的学生们想都不敢想的。

从结果上说,2015年该校高三482名毕业学生中保送重点大学166人,出国留学295人,最终21名学生参加高考全部达本,一本率100%,也就是说,95%的学生根本不用去挤高考这根独木桥,另外5%参加了考试,也全部进入一本。

这也就意味着进入南京外国语学校这样的牛叉中学,就等于进入了教育保险柜,完全不用担心上不了好大学。那么什么人的子女才能进入这样的学校呢?曾经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任教过的李习凡老师发现,自己学校虽然面向全市小学招生,但是将近七成来自于市中心两大区(鼓楼区和玄武区)。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已经不言自明。

贫寒子弟在这样的重点中学里,能有多少位置呢?事实非常的残酷。优质的中学主要被布局在市区,精英学校里的学生来源,也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市区中的“优质家庭”子女。

学者杨东平前后对10个城市40所普通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重点中学里集中了更多的城市中上阶层的学生,而农村和低阶层的学生则聚集在非重点中学里。

北京大学在北京地区的中学生源主要集中在“城八区”,其中中学名校密集的海淀区和西城区占据北大在北京生源的60%。而北京市教育最发达的海淀区,72.2%的农村小学、62.5%的农村初中,和所有的农村完全中学,全部都属于薄弱学校。哪怕是城镇,也有24.1%的小学、18.2%的初中、50%的高中和27%的完全中学,属于薄弱学校。

教育正在越来越像是互联网公司的游戏产品玩法,免费的人人都可以玩,但你要想获得更多的服务,玩得更爽,那就需要掏钱,你只要进入这个游戏,就免不了要掏钱,最后高级玩家基本都是有钱的人,那些苦耗时间的屌丝只能靠卖自己的体力帮别人玩而赚点小钱。

免费的“义务教育”正在慢慢变成鸡肋,甚至是一个嘲弄——穷人家的孩子在目前的教育资源等级分配中,常常只能接受“免费”但是最为糟糕低劣的教育。

他们还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先输掉了未来,这样的义务教育,又有什么意义?

义务教育越来越变成了“素质教育”的映衬,是让享受到“素质教育”的人显得高达上的一种陪衬,也是区分社会阶层的镜子。

让素质教育回归本质,应试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本保证

从全社会反对应试教育开始,通过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概念偷换之后,素质教育实际上已经成为了阶层筛选过滤器,国内和国际优质的大学,普通民众根本没有这个能力上,农村中小学生和城市普通工薪阶层的孩子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接受所谓的“素质教育”,他们只能享受到最基本的义务教育,他们最终成为这个过滤器被过滤掉的一群人,是“素质教育”的受害者,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也固化了阶层流通。

是不是该给应试教育正名呢?

现在是时候正视这个问题了,然而,素质教育已经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里面裹挟着商业利益、教育特权既得利益阶层的推动力、教育系统里隐藏着的汉奸黑势力,普通民众也被裹挟在其中,成为被绑架而又被驯服一个群体,这些力量都在向前拖曳着中国的教育往邪路上奔。

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应该相信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和政府是真心为民所想的,是愿意对“改革开放”中的错误问题进行纠正的,只要上下一心,教育是能够回归到正途上的。

从指导思想上进行改变,才能改变目前的教育乱象,我们提倡素质教育重回本质,回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教育方针上去,让德、智、体几个方面成为教育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方向和内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所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素质的本意并不是那些改开文盲所说的技能,而是指每个人本来的样子,本来的质地,教育的宗旨就是找回人的本质,让每个人都能按自己的素质来选择学习,进而选择工作和今后的人生方向。

素质教育的底层建设就是德、智、体,把这个底层基础抓好了,就是让素质教育扎了根,而这正是政府、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而不是现在把素质教育绑在“特长教育”的战车上,把教育的责任硬压在学生家长的肩膀上。

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对每个阶层都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还是现在社会所鄙视的“应试教育”,这是给不同阶层一个公平机会的保证,正是从科举开始的应试教育保证了中国精英来源的社会阶层平衡。

就目前来看,以应试教育为中心,推进正确的,以德智体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才是既能保证教育公平,又能保证教育本质得以实现的教育体系安排。

让素质教育重回本质,解放家长,解放孩子,解放时间,就是给我们的孩子以成长空间,就是让我们的民族有合格的继承者和接班人,就是为我们的民族复兴找到了终极方向和力量。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猫蛋”】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猫论祸国殃民
2016: 谈谈行业监管--从魏则西事件说起 zt
2015: 环球时报:男子暴打女司机的三层“匪夷
2015: 哦,那么王副司令的这篇文章是不是也要
2014: “成功抵制杜汶泽”的代价(图文)zt
2014: 寻衅滋事罪=中国公民让领导不爽罪? zt
2013: 方舟子谈朱令案
2013: 日TM,这里都成五毛和太监的天下了
2012: 居然梦想变天?股市告诉你没那回事。
2012: 小左要言论自由?我们公开文革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