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最大区别是什么?zt
送交者:  2016年06月17日06:49:32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美国学生的是非观比中国学生清晰,若有教师对学生说,过去美国蓄奴正确,后来废奴也正确;以前歧视黑人是对的,今天不歧视黑人也是对的,学生肯定会认为是胡说八道。但在中国不同:前30年正确,后30年也正确,没有人敢说是胡说八道


  老高按:前几天有博友发表文章谈到几十年来移居美国的中国人的内心纠结——到底移民值不值?以前回国时的心理优势不再,而国内的同龄人反而显得更有“自信”,那么当时自己来到美国(与西方),这一步到底是走对了还是走错了?
  这个问题不自今日始。随着中国经济起飞,人民生活大有改善,海外和国内同龄人相互比较的天平,就有了微妙的倾斜。海归了的作家赵无眠好几年前有一次回美国来,就谈起对中美两边生活和心态的对比:“美国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中国是:好脏好乱好快活!”他更调侃美国华人回国能维持心理平衡越来越困难:现在能对国内亲友夸耀的美国好处,“只剩下空气新鲜了”!
  上个月,接触了几位从中国前来美国自由行的退休女性,她们和丈夫在国内日子过得都不错,都算中产阶级,退休前,有的是白领(有的还是在外企当白领),有的自己创办了企业,经营得不错,多处豪宅豪车,有的在大学教书。但她们有的正在办移民美国,有的希望孩子在美国念书后最好能在美国工作。她们说:“空气新鲜”这一条,说起来似乎并不起眼,恰恰却是涉及人的生存、安全的最基本条件!由此还说起食品和饮水安全,感觉国内这些方面,都无法让人能安心过日子,除非就像阿Q那样用“精神胜利法”欺骗自己,或者采取“鸵鸟政策”闭眼不看也不想。她们的想法,在中国的老百姓当中有没有普遍性、代表性?我不知道,但中国随着经济走向世界前列,生存条件却並沒有与之相应地改善,在许多方面甚至爆出更多的问题,这恐怕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给她们的观感做了点补充:说到生存环境,还不能光看到物质方面,还得看到精神方面。我感觉,现在中国的精神环境相当恶劣。知识精英毕竟只是少数群体,他们的感受,这里且不说了,我说的,是更为普遍的民众的精神环境,相当恶劣——例如中国的教育,不仅根本不能培养人格健全、知识全面、有独立思考意愿和能力的公民,而是正相反!中国的教育,是逼迫和诱骗儿童、青少年说谎、双重人格、犬儒的教育。
  我素所佩服的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徐贲教授,最近接受罗四鸰的专访,在纽约时报中文网刊出,对中美教育的比较,有言简意赅的阐述。美国的教育,在我看来,也问题多多,甚至积重难返,但是在这一点上,是中国的教育难以望其项背,不,根本就不可比的。
  顺便说一句,纽约时报中文网给这篇专访所安的标题,在我看来并不很贴切。但其內容,很值得我们在美国的华人深思!


  徐贲:中国的教育如何培养出了自干五

  罗四鸰,纽约时报中文网,2016年6月15日


01.jpg

  Fairlink Exhibition Services曾在北京举办的一场国际教育展。

  近年来,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徐贲是大陆最为活跃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从2008年汶川地震的“范跑跑事件”到今年的疫苗事件,在中国公共事件讨论中,总是能听到徐贲的声音。最近因钱锺书妻子杨绛的去世,在他和蕭瀚、张鸣等之间引发了一场知识分子是否有权“不公共”或是“沉默”的争议。徐贲的文章《沉默是知识分子的“权利”吗》激怒了不少中国知识分子。
  在这10年中,他在中国大陆出版了十几本着作。从《知识分子——我的思想与我们的行为》、《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到《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徐贲的每一本书都切中当下中国问题与现实。其扎实的西方理论基础和宽阔视野,以及一种敞亮、清晰的说理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02.jpg

    Courtesy of Xu Jie
    2016年6月13日,徐贲于苏州东山。


  2016年初,三辉图书将徐贲过去在大陆出版的作品整理重新出版,今年一月出版的《教育与统治:从国民到公民》延续其一贯主题和风格,同时更为系统地讨论了教育与政体的关系,分析了西方历史上三种政体原型“古典共和”“现代民主共和”“现代极权”中出现的国民教育,尤其着重分析了美国民主共和时期的公民教育与纳粹德国的党国主义教育,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何为一个理想的教育。
  “现代的国民教育,当它是民主的公民教育时,可以帮助人民变得更智慧,更有自我治理的能力,”徐贲写道,“然而当它是专制统治的臣民教育或党民教育时,它却使人民变得愚昧、盲从,既没有自我治理的能力,也没有自我实现的意愿。”本书中,他论证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共同生活,不是为了让统治者能更方便、更随心所欲地统治他们”。
  徐贲,1950年出生于苏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徐干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外文系,作家。徐贲1977年考入苏州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考取复旦大学英文系博士,几个月后到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就读,1991年获马萨诸塞州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现为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教授文学和文学理论。
  近日,徐贲教授通过邮件接受采访,分析了中国当下教育及其影响,以及围绕知识分子的“沉默的权利”的争议。采访经过删减和编辑。

  问:最近钱锺书妻子杨绛的去世之后,你的文章《沉默是知识分子的“权利”吗》激怒了不少中国知识分子,其中一点批评是你的文章忽略了时代背景,反“右”文革都是非常态社会,知识分子沉默是情有可原的。你如何看这一批评?
  答:对这种断章取义、危言耸听的指责,实在没有必要去专门回应。我的文章在那里,清者自清。正如有评论者说的,“在个人被政治运动裹挟而必须表态的时候,就是保持沉默也几无可能。对此,徐贲并没有苛求钱锺书必须以身犯险。他强调的是,在现实社会里,负责任和不负责任的‘这两种知识分子都是少数,而绝大多数其他人则是身处于既不完全不负责任,也不完全负责任的中间地带’”。我要说的不过是,在完全不自由的状况下奢谈“消极自由”“沉默的权利”是没有意义的,自由和权利是自由人的事情,与奴民无关,也不能用来解释被掐着脖子的知识分子的动机和行为。

  问:《统治与教育》中,你分析了“现代民主共和”和“现代极权”两种国民教育,你认为当下中国教育是哪一种教育?
  答:当下中国教育不同于纳粹德国的教育,纳粹教育是典型的极权主义教育,与“文革”期间的教育最为相似。今天的中国教育是一种“后极权”或“新极权”教育,是一种犬儒主义化了的极权主义教育。就拿这种教育的“依从”来说吧,它仍然在用以前的一些手段诱导依从,如强调共产党对于人民的恩惠,所以要对党心存感恩,不能“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但是,许多学生未必就真信这个,这与纳粹德国或文革中的绝对盲信是不同的。盲信是天真状态的产物,现在的中国学生可一点也不天真,他们年纪轻轻就已经非常世 故和犬儒,他们不信,但善于装作相信。他们知道“上头”知道他们是装信,但还是腆着脸,像没事人一样一本正经装信。他们根本不在乎什么是信,什么是不信。再怎么假装和说谎,他们都能心安理得。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依旧坦然为之。这就是犬儒——只要有利可图,怎么都行。北大中文系的女生马楠就是一个例子,她在(1998年)克林顿访问北大时,曾当面痛斥美国人权状况恶劣,两年后本科毕业,她却选择到“人权状况恶劣”的美国去生活,嫁给了一个美国人。(马楠在后来接受采访时称自己没有痛斥过美国的人权状况,她曾在克林顿访华时反驳克林顿关于“为个人自由而奋斗”的说法。——《纽约时报》中文网编注)

  问:你本人也经历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这两种教育最大区别在哪里?
  答:最大的当然是教育课程的区别,也就是教育目标的区别。一个是把学生培养成善于独立思考和是非判断、重权利、尽责任的民主公民,另一个是把学生培养成一党统治制度下“又红又专”的党民和劳动工具。在美国的民主制度里,不同层次上的教育课程至少都认同这样一些目标(是否充分实现是另一回事):提倡自由和独立思想、维护个人的社会和政治权利、尊重和关爱他人、容许或接纳不同意见、用说理而不是暴力解决分歧和争端。
  在道德原则上,美国学生的是非观比中国学生清晰,他们尊重常识逻辑,不愿意接受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说法。倘若有教师对学生说,过去美国蓄奴是正确的,后来废奴也是正确的,以前歧视黑人是对的,今天不歧视黑人也是对的。学生肯定会认为老师是在胡说八道。
  但在中国就不同了,老师对学生说——当然政府也这么对老百姓说,文革前30年是正确的,否定文革后的30年也是正确的,以前打土豪、均贫富,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资本家的财产,搞社会主义公有化,是正确的,现在有人成为亿万富翁,穷的穷,富的富也是正确的。老师这么说,学生也跟着怎么说。不但没有人敢说这是胡说八道,还把它当成正儿八经的“辩证法”和“历史发展理论”。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在《1984》里,把同时接纳两个对立矛盾的想法称为“双重思想”(doublethink)。这样的双重思想教育在中国非常普遍,在美国是没有的。

  问:2014年有一篇文章叫《海外华人“自干五”现象》发于东网,作者李宇晖发现“留学生论坛上的民族主义不是一般的激进,对宏观问题的主流意见远比大部分国内网站要左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应该不是“虚伪”或“表里不一”那么简单。
  答:确实不是像“虚伪”或“表里不一”那么简单。既然不简单,那就请允许我说得仔细一些。
  中国的教育制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善于“双重思想”的人,那些留学生的“自干五”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双重思想”一旦在国内训练成了,到了外国也照样运转。“双重思想”是一种“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其特征是,一个人能同时拥有两种相互抵触的想法或两种相互矛盾的价值观,能够说服自己,两个明明不相容的对立面都是正确的,“前30年正确,后30年也正确”就是一个例子。
  正如奥维尔在《1984》里所描绘的,极权制度是一种产生普遍认知失调的制度,它强迫所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戴着假面生活,长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形成自动化的双重思想心理机制。“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这部小说中)真理部的工作就是把彼此冲突、相互矛盾的东西,时而用“一分为二”,时而用“辩证统一”灌输到人们的头脑里。认知失调对人造成心理的伤害——失恒、 无所适从、焦虑、挫折感、失败感、自卑、沮丧、不快乐,因此人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降低或消除认知失调,以恢复精神和心理上的平衡和恒定。
  海外华人“自干五”的认知失调表现在,他们一边“爱国”(认知),一边在美国生活(选择和行为)。要消除这二者之间的失调,有两种方式:第一,改变行为,那就是回国,这是最简单的,但也是最难的,因为他们并不愿意回国;第二是调适认知。正如挪威社会学和政治学家埃尔斯特(Jon Elster)在《酸葡萄》一书中指出的,人的选择一旦受到外力限制(实际上不想“回国”),在认知上就很难不多不少地精准调适,调适经常会变成“过度调适”(over-adaptation)——例如,在思想审查制度下,执行审查的刊物和出版社,会把“自我审查”作为适应性选择,但经常是过度自我审查。海外华人“自干五”那种很夸张的爱国也是一种过度调适。

  问:为什么他们会表现得更为积极,或是说“夸张”?
  答:这涉及认知失调的另一个方面。自己出钱的爱国者比受雇的或既得利益集团的爱国者更富有激情,也更积极。这个看似奇怪、违反常理的现象,可以从下面这个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得到解释——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和默里尔·卡尔史密斯(J. Merrill Carlsmith)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心理实验,他们让71名实验参与者重复做一件极为枯燥单调的事情,参与者们当然都对这件事非常反感。但是,参与者们被要求去劝说自己的朋友也来做这件事,告诉他们这是一件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参与者们有的得到1美元的报酬,有的得到20美元的报酬。
  所有参与者们都被迫陷入这样一种认知失调:“我告诉别人这件事情很有趣,而实际上我觉得它非常无聊。”这明明是在说谎,但是,有意思的是,得到1美元报酬的人,比得到20美元报酬的人,在说谎时更心安理得,因为他们更容易相信,我不是为了钱才这么说的,我真诚地认为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得20美元报酬的人却会觉得自己是在为了钱才说的谎,因此反而更愿意承认“我不是一个说谎者,但我却说了谎”这个事实。
  得1美元报酬的人比得20美元报酬的人更积极地言不由衷劝说别人,当然,他们也更不容易清楚知道,自己说的话到底是不是“由心”。他们因为没有金钱利益的动机,所以需要相信自己是真心的,没有说谎,以平息自己的认知失调,而得20美元报酬的人则比较不需要平息这样的认知失调。
  拿钱少的比拿钱多的更需要认知失调的自我调适,不拿钱的“自干五”比拿钱的“五毛”更表现出积极热情。不久前还有一个例子。有一帮大妈在联合国总部前唱“红歌”, 她们说,唱红歌是因为热爱社会主义。有人挖苦说,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大妈是官人老母的代名词。其实这些大妈就是普通百姓,既没有拿政府津贴,也不是来执行组织任务的。试想,如果她们唱红歌是一些身份特殊者公费旅美的组织活动,唱歌是她们的工作任务,那么,她们唱了歌也就完成了任务。唱歌并不一定需要用“真诚热爱社会主义”的动机来解释。反倒是普通百姓,像“自干五”那样,自己掏钱买机票、食宿自理,还把有限的旅游时间花在唱红歌上,倘若不是相信自己是因为真诚热爱社会主义才唱的红歌,岂不等于自己承认是犯傻和丢人?唱红歌的大妈们不但不觉得犯傻,反而觉得光荣,这便能平息她们的“认知失调”。然而,许多旁人不认同她们这种行为,那是因为他们身处于认知失调的情境之外,所以觉得那是一种非理性的奇怪行为。

  问:如今不少中国家长因担忧国内教育而早早送孩子出国,你认为这可以摆脱中国教育的影响吗?
  答:这就要看每个学生自己了。他们有可能步海外华人“自干五”的后尘,但也并非一定如此。许多出国学习的人并不是这样的,他们有机会接触民主国家的自由、民主、宪政法治、人的尊严,公民权利和人权观念,亲眼目睹民主社会的现实。他们会看到,正如研究东欧历史的美国学者斯奈德(Timothy Snyder)在与朱特(Tony Judt)对谈的《思虑20世纪》(Think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中所说,对于充满苦难和不幸的20世纪来说,民主只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不受愚弄,这就已经是摆脱极权教育的影响了。

  问:你曾为你的父亲编过一本文集《复归的素人》。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你父亲经历过民国和新中国两个时代的教育,并对文革教育悲愤难抑,乃至于到了晚年复归写古体诗。你如何看?
  答:我父亲的那本书里有一篇《奴性评议》, 他似乎把奴性看成是自古至今中国人无法摆脱的厄运。我并不赞同我父亲的看法,但我理解他。他的看法与他自己长达几十年的不幸遭遇有关,也是他在晚年对自己的一种剖析。在学校里,他最爱护、最欣赏的学生恰恰是在文革中迫害他最厉害的。他教书教了一辈子,觉得自己彻底失败了,除了无可奈何,没有其他应对的办法。他那本书里还有一篇是谈党国语言之毒害的,里面的例子令人想起德国语文学家维克多·克莱普勒(Victor Klemperer)在《第三帝国的语言》(Language of the Third Reich)中分析的纳粹语言。克莱普勒深深忧虑纳粹语言对普通德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他看到,德国媒体和宣传所使用的语言并不仅仅是呈现在意识层次上的词汇、概念和说法,而且更是一种在下意识层次诱导和左右普通人思维的毒质话语。这种极权语言像是很小剂量的砒霜,在不知不觉中毒杀人自发独立的思想能力。
  战后德国建立了与纳粹极权统治全然不同的政治体制,这是消除纳粹教育影响的最根本条件。今天要消除文革教育的影响,还不具备类似的充分条件。消除文革教育影响首先需要认清文革的罪恶,对文革做彻底的反思,这在目前是做不到的。

  罗四鸰,自由撰稿人,现居美国。


  近期图文:

  为什么“诛心”追究动机不可取?  
  
不信任却又不得不依赖:中国社会的死结  
  
美国名校迎来了毕业季(组图)  
  
中国盛产暴君,一定是有原因的  
  
文贯中教授对文革中施害者的肺腑之言  
  
中美教授的头衔有别,脾气更大不同  
  
几代革命老子养出人文素质滑坡的孩子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5: 辜鸿铭: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 zt
2015: “中国模式”必将引领中国走向成功 zt
2014: 今天的中国其实仍然是东亚病夫 zt
2014: CCTV在伊拉克问题上严重不靠谱 zt
2013: 卖油翁稍安毋燥,喂食要按点和有限量,过
2013: 《矛盾论》是毛泽东的zt吗? 【史海钩沉
2012: 《厥功甚伟的中国导弹航天事业早期奠基
2012: 从神五到神九,载人航天实现在伟大的胡
2011: 漫谈中国各省未来发展趋势(2011最新完
2011: 为什么粟裕会叹服毛主席才是真正的战略